北 京 四 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378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北 京 四 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 京 四 中.docx

《北 京 四 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 京 四 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 京 四 中.docx

北京四中

北京四中

编稿老师:

徐冬杰   审稿老师:

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

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

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复习指导:

  成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

  ⑴色彩不明: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

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

多含贬义。

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⑵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

或指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

  ⑶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如: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⑷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出汗;存放书籍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

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⑸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⑹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⑺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

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

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⑼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⑽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

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

如: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

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

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考题例析:

  (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组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常用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A项中的“从长计议”释为“慢慢地多加商量”,适用对象为“事务”而非“人物”,且充当谓语成分。

该词在A句中都充当了定语,并用于人,故属误用,应排除。

  B项中“一文不名”,一词意为“一个钱也没有”,适用对象为“人”,但本句却用于“物”——“瓦片”,乃“一文不值”之误。

亦排除。

  C项中“文不加点”一词用来形容人的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用于该句,不合语境,属滥用,可删掉。

  D项中“名噪一时”意为名声在一个时期内很响,尽人皆知。

用于此句,合乎语境,非常恰当,为本题答案。

  (2003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D.美国作家欧?

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答案:

D

  分析:

本题检测的仍是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具体说是结合语境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的成语“凤毛麟角”常用来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特别强调珍贵,与A句只是说游客稀少的语境不协调。

  B项的成语“同日而语”。

形容两件事情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

B句并无并列比较的意味,也属误用。

  C句运用的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与语境无关。

  D句中的成语“匪夷所思”指考虑问题的方法、言语、行动违反常规,使人难以想象和理解,并无贬义,基本切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的意思。

  (2002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答案:

  分析:

“薪尽火传”的意思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

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

适合A句语意。

B项中的“未雨绸缪”的意思与句中语意恰好相反,不适用。

C项中的“信手拈来”是形容词,多形容词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

在句中不可以跟宾语。

D项中“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含贬义,不适用。

  (2001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答案:

B

  分析:

正确选项为B项。

“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

A句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大坝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必须迅速赶到,偏偏遇上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无法行进,这里用“安步当车”显然违背了文句的愿意。

“安步当车”意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比如可以说“反正路也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

”用“安步当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可见,句中用这个成语与它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因而是不恰当的。

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

这同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用“车水马龙”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的居室;“生辉”含有对别人或别人东西的赞誉。

所以“蓬荜生辉”一词只能出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

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

可见,这里用“蓬荜生辉”,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因而也是不恰当的。

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语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单以此处而论,需删去“蓬荜”才行。

北京四中

1.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

,则这个棱柱的侧面对角线E1D与BC1所成的角是( )。

  A、90°  B、60°  C、45°  D、30°

  解:

应选B。

  评注:

本题是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可画一个图形不难看出侧面对角线E1D所在平面EDD1E1与平面ABB1A1平行。

即A1B//E1D,那么∠A1BC1就是所求两直线成的角。

算出A1B=BC1=A1C1=

,∴∠A1BC1=60°。

  2.一间民房的屋顶有如图三种不同的盖法:

①单向倾斜;②双向倾斜;③四向倾斜。

(三种盖法屋顶面积分别为P1、P2、P3)若屋顶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都是α,则()。

  

  A、P3>P2>P1  B、P3>P2=P1  C、P3=P2>P1  D、P3=P2=P1,

  应选D。

  3.如图,E、F分别为正方体面ADD1A1、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

(要求:

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

                   

  解:

在面A1ADD1和面B1BCC1上的射影是③,在其余面上的射影均为②,应选②③。

           

  4.关于直角AOB在定平面α内的射影有如下判断:

①可能是0°的角;②可能是锐角;③可能是直角;④可能是钝角;⑤可能是180°的角。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注:

把你认为正确判断的序号都填上)。

  解:

应填①②③④⑤。

  评注:

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这里画一图形供参考: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OB=90°,

  ①直角AOB在面AA1C1C内的射影是0°;

  ②直角AOB在面A1BC1内的射影是锐角;

  ③直角AOB在面A1C1内的射影是直角;

  ④直角AOB在面ABC1D1内的射影是钝角;

  ⑤直角AOB在面DCC1D1内的射影是180°角。

  5.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l⊥α,m

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若α//β,则l⊥m  

(2)若l⊥m,则α//β

  (3)若α⊥β,则l//m  (4)若l//m,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

(1)l⊥α,m

β,α//β

l⊥β,l⊥m;

  

(2)l⊥α,m

β,l⊥m

α//β或α∩β;

  (3)l⊥α,m

β,α⊥β

l//m或l∩m或l与m异面;

  (4)l⊥α,m

β,l//m

m⊥α,α⊥β;

  ∴应选B。

  6.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

  ①m⊥n  ②α⊥β  ③n⊥β  ④m⊥α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__________。

  解:

m⊥n,α⊥β,n⊥β

m⊥α 

(1)

  (m//α或m与α相交)

  m⊥α,n⊥β,α⊥β

m⊥n 

(2)

  m⊥n,m⊥α,n⊥β

α⊥β (3)

  m⊥n,α⊥β,m⊥α

n⊥β (4)

  (n//α或n与α相交)

  综上答案是

(2)(3)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

  7.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

cm,体积为4cm3,则它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________。

  

解:

在四棱锥S-ABCD中,SO⊥面ABCD,取BC边中点E,则SE⊥BC,OE⊥BC,所以∠SEO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依题意,V=

·S·h

      4=

·(2

)2·h,

  ∴h=1,即SO=1,OE=

  ∴tan∠SEO=

∠SEO=30°,

  ∴应填30°。

牛顿运动定律

  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命题立意

  通过这个非常简单的实例,考查考生是否对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有最初步的了解。

  答案是B、C。

  试题解析

  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而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因而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到两个外力作用:

汽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由于拖车在道路上是沿直线加速行驶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面对它的阻力,因而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失误与防范

  本题也容易,大多数考生选对了,但仍有不少考生错误地不选C项而选取了D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仔细审题、误以为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考生错误地不选B项而选取了A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建议

  如果选错此题,应首先学习最基本的内容.

  2.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是( ).

  A.方向向左,大小为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ks/m

  C.方向向左,大小为2ks/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ks/m

  

  命题立意

  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根据加速度计的结构,运用弹簧所遵从的规律,理解制导道理的能力.

  首先要看懂题意;然后要想明白为什么指针偏离0点表示导弹有加速度;再由滑块是偏左还是偏右,可通过两弹簧的形变断定滑块受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得知滑块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它和导弹一起运动,所以也是导弹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答案是D.

  试题解析

  本题实质上是一个小计算题,如果考生能从题干中看明白,沿导弹长度方向的套有滑块的固定杆是光滑的,即固定杆与滑块之间无摩擦力作用.亦即沿导弹前进方向(也就是导弹长度方向)滑块受到的外力只可能是与滑块相连的两个弹簧作用于它的弹性力.这样当在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固定在滑块上的指针向左偏离其平衡点0的距离为s时,与滑块左方相连的弹簧被压缩了s长度,而与滑块右方相连的弹簧被拉伸s长度.因此在此时段,滑块受到的弹性力的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2ks.于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就立即得出,在此时段导弹沿水平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加速度的大小为

.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为D.

  失误与防范

  本题抽样难度为0.757,区分度为0.376.有75.7%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D.但有7.8%的考生错选了B项,有11%的考生错选了C项.选B项的考生没有考虑到两个弹簧的合力,选C项的考生对制导原理不懂.

  学习建议

  如果错选B项,只要能从实际出发,看看图中一个弹簧推,另一个弹簧拉,力不是显然增加了1倍吗?

何况还有正确的D项与B项对比。

如果脑中死记了一个F=kx的公式,搬来就用,这是绝对错误的,现在我们的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考能力就是很重要的能力。

  3.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l、t2、t3和t4各时刻中,质点的动能最大的时刻是( ).

  A.tl B.t2 C.t3 D.t4

  

  命题立意

  考查考生对图线(函数图线)的认识能力和依据图线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可看出,试题给出了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就不难想到它就是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已知初速为零,所以凡是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增大,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变负时,速度减小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减小.由图中可看出力是周期性的,而且正、负对称,由此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是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图线建立物理模型,从而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给的条件,质点所受的外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取这个直线为x轴,由于在t=0时质点的速度v0=0,从F—t图线可读出,在t=0到t=tl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力F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F的大小由0线性地增大到最大值F0.因而在这段时间内,质点一直沿x轴向正方向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由0线性地增大到最大值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的方向沿正x方向,速度大小由t=0时的v0=0一直增大到t=tl时的vl,且在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增大逐渐加快.在t=tl时刻,质点在x轴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l,方向指向正x方向.

  同理,可以分析在tl~t2时间内质点运动的方向仍沿正x方向。

速度大小由t=tl时的vl一直增大到t=t2时的2vl,且在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增大逐渐变慢.在t2~t3时间内,质点沿x轴做变减速运动,速度由2vl一直减小到vl,而运动方向仍是沿正x方向.在t3~t4时间内,质点做变减速运动,速度由v1一直减小到0,但运动方向仍是沿正x方向.

  综合上述可知,由于t=0时质点速度为0,在题给的F—t图线所示的外力F作用下,质点一直沿x轴向正x方向运动.在0~t2时间内,质点做变加速运动,速度大小先由t=0时的0一直加速到t=tl时刻的vl,接着再一直加速到t=t2时刻的2vl.而在t2—t4时间内,质点做变减速运动,速度大小先由2v一直减速到t=t3时刻的vl,接着再一直减速到t=t4时刻的0。

这样根据动能的定义就得出结论:

在t=tl时刻质点的动能为

,在t=t2时刻的动能为

,在t=t3时刻的动能为

,在t=t4时刻的动能为0.所以,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项B正确.

  在以上分析中,主要应用了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下面再应用功能关系来做分析.由于在t=0时质点的速度为0,而在0~tl时间质点受到外力F是正的,即力F是沿x轴的正方向,因而质点必沿x轴正方向运动,这样力F对质点做正功,使质点的动能由0增大到Ekl.接着在tl~t2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外力F仍是正的,即力F仍是沿x轴正方向,而质点也是沿x轴正方向运动,这样力F对质点做正功,使质点的动能由Ekl再增大到Ek2,即Ek2>Ekl.接下去在t2~t3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外力F是负的,即力F是沿x轴的负方向,但质点的运动方向是一直沿x轴向正方向的(注意这一点仍需由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得出,已在前面的分析中讨论过),因而力F对质点做负功,使质点的动能由Ek2减小到Ek3,即Ek3<Ek2、再接下去在t3~t4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外力F仍是负的,即力F仍沿x轴的负方向,而质点的运动方向仍沿x轴正方向,因而力F对质点仍做负功,使质点的动能由Ek3进一步减小到Ek4,即Ek4<Ek3.这样就得出结论,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项B正确.

  失误与防范

  本题抽样难度为0.778,区分度为0.498,对110分到210分段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答错的考生有各种表现,但都是缺乏从图线上研究问题的训练和能力。

  学习建议

  在平时学习中,无论理论学习或做实验,要认识到图和图线的重要性.养成善于利用图线的习惯和能力.

  4.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l10N

  D.a=3.0m/s2,F=50N

  

  命题立意

  求加速度或力考生很容易知道要用牛顿定律.本题稍难之处是要求考生对实际的装置有正确的受力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把人和吊板合在一起,分析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然后用牛顿定律很易求得它们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人或吊板受力,列出牛顿定律,就可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