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394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docx

地理教育论文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

 

JIUJIANG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目江西省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发展

 

院系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

姓名张星

年级旅游B1371班

指导教师无

二零一六年六月

摘要

主导产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和区域特色经济的主要体现。

区域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和趋势具有导向与拉动作用。

因此,选择和发展地区的主导产业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理论的相关原理,以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南昌市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南昌市的主导产业是以汽车和航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提出了其集聚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南昌市经济以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契机,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使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相似区域在此方面的经济决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主导产业;主成分分析;产业集群;江西省

Abstract

Leadingindustriescanimprovetheregionalindustrialdevelopment,itisthecoreof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andmainembodimentofregionalspecialtyeconomy.Theregionalleadingindustryastheeconomicgrowthpolarofdifferentstagesi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hastheguidingandpullingrolesfortheevolvementdirectionsandtrendsofregionaleconomies’industrialstructure.Therefore,theselectionanddevelopmentofleadingindustriesofthereg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paperutilizesthe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model.Theauthortakeschoosingofregionalleadingindustryastheresearchcontent,inthefoundationofthealreadyachievements,unifiesactualsituationofthelocaleconomydevelopment,andhasconductedtheresearchtakingNanchangcityastheexample.IdentifiedtheNanchangleadingindustriesaretheautomotiveandaerospaceequipmentmanufacturingand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andproposedtheclustermodelofdevelopmentandindustrialdevelopmentpolicyrecommendations.

Suchaseriesofresearchcanprovidethereferencefordecisionmaking,inordertoachievetherapid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to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industryandregion.torealizetheregionaleconomiessustainable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论文综述与设计1

1.1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论文设计3

2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的理论6

2.1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比较6

2.2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7

2.3产业发展理论8

3南昌市主导产业的选择9

3.1江西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分析10

3.2江西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定性分析11

3.3江西省主导产业的确定12

(一)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机遇

  1.区位优势加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江西地处中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既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中心腹地,又是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闽南经济区的省份,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随着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泛珠江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尤其是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其资源、能源限制的日益突出,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与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江西经济将日益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圈。

  2.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大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国家改革开放所赋予的、独有的优惠政策环境,通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一举形成相对于内陆中西部的绝对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而二十年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和东北则得到了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财力支持,区域经济已经形成对中部夹击的发展态势,“中部塌陷”已形成发展速度和发展政策的“双重塌陷”之势。

所幸的是,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温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谈到了“中部地区崛起”,认为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与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正在就“中部地区崛起”进行相关政策研究,今年“两会”“中部崛起”更成了热门话题。

国家对中部地区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宏观政策将会较以往更多地考虑中部地区的利益,这也是江西实现崛起的重要机遇。

3.资源与成本优势

  江西地处“两洲一区”共同的腹地,与沿海相比在资源和成本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首先是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号称“五朵金花”的金、银、铜、稀土和钨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其次是江西的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生态环境好,是沿海地区的“后花园”。

再次,江西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

最后,与沿海相比,江西具有经济成本梯度差的优势。

除水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外,劳动力成本也较低,能源价格也相对较低,从而整体经济成本相对较低。

如,在江西修高速公路的每公里造价仅需2000万元,而沿海一些省市则需要4000万元,甚至更高;修建标准厂房每平方米江西仅需350元,沿海地区则要翻番。

  4.后发优势

  作为欠发达地区,一方面通过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通过“拿来主义”,吸收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其先进管理方法、技术、资金和人才,乃至先进的制度、理念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都是欠发达地区独有的后发优势。

  

(二)制约江西发展的不利因素

  1.江西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的局面仍未彻底改观

  尽管近几年江西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潜质,但是,其经济总量依然偏低,人均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基础弱、发展后劲和内在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未根本改观,欠发达地区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如2004年1―11月,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无论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中都是小老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相当于河南的1/4,安徽的3/5弱。

  2.“三农”问题严重制约了江西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首先,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江西经济发展。

尽管江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自建国以来从不间断地向国家输送粮食的省份之一,但是对于发展农业,江西既没有绝对优势,也没有比较优势。

江西的耕地面积在全国列倒数第10位,仅相当于黑龙江的25.4%,内蒙古的36.5%,在中部六省中则是名列最后一位,只有相当于河南的36.91%,湖南的3/4;更为重要的是江西红壤的地力差,既不如东北黑土地的地力,更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地力,是一种典型的用高投入在贫瘠土地上生产粮食的不合算的方式。

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很低,鄱阳湖平原水涝灾害相当严重,发展农业的效益十分低下。

尽管如此,但由于长期以来江西各级政府的粮食导向政策十分强势,加上国家一直以来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政策,致使江西陷入了“种粮越多,吃亏越大,经济社会发展越慢”的恶性循环。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建立农业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是江西乃至中国农业需要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

  其次是农村问题。

尽管近几年采江西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的各项投入,但是由于财力有限,以及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卫生及文化等水平还很低,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才刚刚起步,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如江西农村人均期望寿命较城市低了近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3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约占贫困农户的50%,居各类致贫原因之首。

  再次是农民问题。

江西65%的人口在农村,100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全省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500万人以上,这些农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大多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素质普遍偏低,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其职业技能,以及如何拓宽就业渠道,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能源、原材料等供应与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极不协调

  江西的煤炭年产量只有1200万吨,且资源日益衰竭,产量逐渐下降;油气资源甚微,水力资源开发潜力有限,能源供给形势较为严峻。

由于长期缺乏建设资金,电网建设欠账多,目前江西电网存在总装机容量不足,高压电网覆盖面小,稳定水平低,配网薄弱,容载比不足等诸多问题。

随着江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用电的不断增加,我省电力消费增长迅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004年,江西电网最高用电负荷606万千瓦,较2003年增长102万千瓦,预计2005年将进一步提高到650万千瓦,而目前全省统调装机容量只有620万千瓦左右,全年电力电量难于平衡,将是江西电力供应最为紧张的一年,全年计划用电将难于避免。

如,自2004年12月23日起至2005年春节前夕,省城南昌大范围内高频率拉闸限电,人民群众生活深受影响。

随着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我省对煤、油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且煤炭需求的缺口和增加量主要依靠省外调入解决。

2003年,江西从省外调入煤炭1888.89万吨,石油482.29万吨,分别较2000年增长2.52倍和77.74%。

未来,随着全省经济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等主要用煤工业快速增长,江西煤炭供求缺口将逐年增大,省外调入煤炭须逐年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自2003年以来,在需求的拉动下,全国煤油价格一路狂涨,仅2004年全国煤油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19.8%,其中煤炭价格上升了41.7%;而与此同时要求国家调整电力企业上阿电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而千方面是能源供给短缺,一方面又是价格不断上扬,如不妥善处理,恐会严重制约江西经济发展。

  江西虽然具有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如铀)的资源优势,但发展大规模现代工业的基础性资源比较缺乏,如铁矿资源,江西既少又贫,铝矿罕见,铜矿略为丰富,但品位低,且省内需求一半以上需进口解决。

江西传统产业多是钢铁、冶金、机械以及建材等高消耗型产业,加之目前江西正在打造全国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因而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与日俱增;而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我省丰富的钨矿正在日益枯竭,为共和国工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绝大多数矿山已破产关闭,亚洲最大的德兴铜矿据预测尚且只有20来年的开采量,原材料短缺将可能成为制约江西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宏观调控对经济弱省的制约

  近两年来,为保持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越来越频繁,干预程度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调控将日益常态化,这对于保持我国。

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十分必要的,实际效果证明也是正确的。

但是,目前的宏观调控方式在某些方面仍是“一刀切”,没有区别不同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具体的省情实际,有其不当的一面。

由于江西发展水平较低,自身财力有限,全省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而长期以来国家对江西的投入也相当有限,致使自解放以来江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一直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二十多个百分点;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全省开放型战略的实施,江西的投资水平有了一定的起色,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开始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且生产要素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也支持江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却通过控制项目和投资,硬生生地将江西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压了下来。

如,江西的土地资源较东部沿海诸省市稍显充裕,且江西的土地用来发展工业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一刀切”式的土地政策实际上制约了诸多像江西这样的经济弱省省份的发展。

  5.环境改善仍有较大差距

  从硬环境看,重大的工业项目少对江西发展的制约是明显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改善的余地仍很大,如江苏的高速公路就比江西多1000公里。

从软环境看,经过改革开发二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四年的发展,江西的发展环境大有改观,但是依然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

华东交通大学最近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当地政府已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认同度只有27.3%,而“政府行政不作为使企业经营难”、“企业过多精力放在与政府协调关系上,影响了经营管理能力的发挥”的认同度分别为86.2%和63.8%,就反映了我们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到位、企业交易成本高的实际情况。

说明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产业集群条件差、产业配套能力弱,尤其是金融业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日益成为制约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肘”。

  6.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首先是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教育是百年大计,科学发展观更要求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未来的区域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落后将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的被动。

江西的教育落后主要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等方面:

如今全省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寥寥无几,仅有5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个博士点,院士和博士点数量远不如外省一所著名大学,每年从国家争取的教育科研经费也极其有限;而我省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化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其次是科技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江西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2003年全省每年的科技三项经费仅4300万元,人均只有1元钱,R&D经费总支出占GDP比例仅为0.31%,平均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157人,而且全省的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致使全省技术水平差,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攻关能力弱,普遍缺乏自主开发、创新技术的能力,极大地制约了江西经济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从过去基于资源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创新能力的动态竞争,没有持续的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优势最终无法形成,区域优势也就随之消失。

  再次是卫生事业发展较为落后。

虽然我省卫生事业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依然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任务艰巨,以及高层次卫生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如,目前江西尚未建立有效的疾病监控和预警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尚不健全。

又如,江西每千人口医生和护士人数分别为1.13和0.83,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43和0.17,属落后水平。

参考文献

[1]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4:

35.

[2]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

商务出版社,1995:

72.

[3]宋海林,王家新.日本主导产业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社会科学

辑刊,1995,(5):

88-92.

[4]YamawakiH.TheEvolutionandStructureofIndustrialClustersinJapan[J].SmaEconomics,2002,

(2):

35-40.

[5]张同升.北京市主导产业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8,(12):

37-39.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2-17.

[8]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1-7.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9-10.

[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