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48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docx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1有参考答案

2018—2019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

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2.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较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3.《盛泽》诗云:

“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4.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官营手工业在政府经营下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推动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时的苏州丝织行业出现

D.苏州官局的复置会严重冲击民间丝织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5.《周礼•考工记》载:

“矢人为矢,缑矢,参分。

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

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参分其长,而杀其一。

五分其长,而羽其一。

以其笴厚为之羽深。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6.“……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7.有的学者认为:

“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8.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先进的政治制度③强大的海军力量④发达的手工工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10.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

《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11.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12.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4.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16.“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榨

17.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

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公有制经挤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18.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19.下表为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3

30.3

36.4

A.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0.1956年,中共八大在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

A.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政治斗争上来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任务

C.彻底纠正“大跃进”中的“左”冒进错误

D.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1.下列经济措施中,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的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D.包产到户

22.人民公社中犯的“一大二公”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

A、偏离了工作重心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3.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A.增加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4.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是()

A.浦东的开发开放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D.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2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6.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7.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28.20世纪初西方电车传入中国,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

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②中国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

③20世纪初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④中西方文化冲突已经白热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29.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0.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

这一观点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6分)

 

32、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

千元) 

材料三 (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经济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所述事件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该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6分)

(4)材料四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

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5)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

(4分)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1---5BADAA

6---10CCDDB

11---15DCCAA

16---20DCAAD

21---25ACDAC

26---30CBAAD

31、【答案】

(1)生产方式: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分)特点:

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分,答对任两点得满分)

(2)现象:

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2分)

本质: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分)

(3)观点:

重农抑商(2分)

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

32、【答案】

(1)政策:

;对外-海禁或闭关锁国。

(2分)

相同后果:

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2)特点: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因素:

列强侵略(半殖民地的杜会环境)。

(4分) 

(3)实质:

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2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

危害:

超越了历史阶段,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困难。

(4分,答出相关意思即可)

(4)举措: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影响:

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获得大发展;(4分)

(5)启迪: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制定政策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

(4分,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