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0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

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A.形成于西周时期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2.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

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这说明董仲舒强调

A.圣人要“以德治民”B.“存天理,灭人欲”

C.欲望须符合三纲五常D.“欲望”应有节度

3.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

这可以佐证唐代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4.《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

“(二程) 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

“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

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6.清代画家石涛有诗: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印象主文

7.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8.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9.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

时间

事件

1865年

美国卡内基与合伙人创办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

1865年

李鸿章向朝廷递交《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868年

日本推翻幕府统治,进入明治维新时期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A.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B.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

C.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

10.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11.下面是毛泽东致蒋介石的一封信。

毛泽东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他

A.组织东北抗日联军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倡议国共两党合作D.组织正面战场抗战

12右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C.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13.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

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D.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14.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15.学者刘家和认为,“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原来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却和这一要求背道而驰。

城邦体制要被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所抛弃”。

对此分析正确是

A.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民主政治衰落的主要原因

B.公民等级划分标准是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C.个人主义和城邦本位主义加速了城邦走向团结

D.公民集体的分化导致了公民制度的不断强化

16.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B.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D.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17.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

其意图是

A.为征服美洲提供理论依据B.将路德教传播到美洲

C.落实人人平等的理念原则D.以传教取代殖民掠夺

18.伏尔泰认为:

“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卢梭认为:

“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

”狄德罗指出:

“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

”由此可见他们

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19.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0.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

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

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行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

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

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

21.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

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22.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这一变化表明

A.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建立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区城集团化走向全球化D.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

23.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

这反映了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C.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

24.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据此可知

(数据世界银行)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D.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第4题0分,共0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

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

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

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

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

材料二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

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

“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

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1500—1799年

1800—1899年

1900—1939年

国家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英国

75

25

130

22.15

95

13.97

法国

72

24

100

17.07

35

5.15

德国

42

14

173

29.47

130

19.12

意大利

24

8

10

1.70

10

1.47

中国

13

4.33

2

0.34

5

1.18

俄国(苏联)

6

2

29

4.94

40

5.88

美国

2

0.66

55

9.37

211

31.03

日本

7

1.03

世界总计

300

100

587

100

680

100

——摘编自李京文主编《国际技术经济比较——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表3为近现代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简况表。

根据表中信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释。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宋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赋税总收入为3559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为2321万贯,约占65%;茶、盐、酒、商等税为1238万贯,约占35%,农业两税收入的占比最大。

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 赋税总收入为5723万贯,两税为2762万贯,占48%;其他税入为2936万贯,占52%,开始超过两税。

仁宗时期,陕西用兵,财政收支增多。

庆历时商税收入已达1975万贯,酒税已达1710万贯,盐税为715万贯,这三项收入共计4400万贯,超过农业两税收入。

神宗熙丰年间赋税总收入为7070万贯,两税为2162万贯,占30%,其他税入为4911万贯,占70%。

即财政收入2/3以上来自农业两税以外的赋税。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北宋赋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北宋赋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材料二:

“(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

——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

材料三:

“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

(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了《波茨坦公告》?

为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最。

试卷答案

1.B

“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等字眼说明不同等级由不同的规定,所以据此判断“籍田”之礼是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等级而非重农抑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小农经济的形成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籍田” 之礼其实在于维护等级制度。

2.D

从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中可以看出,董仲舒强调要节制欲望,故D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B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纲五常”,排除C项。

点睛:

材料“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归纳出要节制欲望的主张,从而得出答案。

3.D

由材料数据可知,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唐代治水次数比其他地区增加的更多,这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农耕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故D项正确;由唐代江浙等黄河流域的治水次数可见,长江流域的治理超过了黄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政府治水的显著成效,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两宋之际,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是表格数据类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即治水次数的变化,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4.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是指“仁”其所乐之事,是理学家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故A正确。

“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是追求“仁”方法,排除B。

理学家在“孔颜之乐”的影响下探寻世界的本源和方法论,排除C。

不是“重新构建”而是丰富和更新儒学体系,排除D。

所以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孔颜之乐”意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在于“仁”,其所乐之事也就是“仁”,故可知道答案。

5.B

试题分析:

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

A、C无从体现,D概括不全面,故答案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6.B

试题分析: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强调的是主观感受、非理性的、反传统,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画派注重线条描绘等特点与题干艺术表现形式不符,故A项错误;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光与色,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流派注重写实,题材大多是重大历史事件,故D项错误。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派绘画。

7.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官员无能、吏治败坏。

故答案为D。

8.B

从材料中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在地方的官吏上面,满族官员大大减少,汉族官员逐渐增多并占据优势。

这与对抗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汉族官员发挥出的能力有关,体现出中央集权的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显示特权问题;C选项与题目无关;D选项错误,本题体现的就是中央集权问题,不是君主专制问题。

9.B

清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真正的追赶进步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主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故B项正确;当时的德国主要是内部分裂,并无外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

10.C

孙中山将共和与尧舜禹自治共和时代联系起来,并认为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这说明孙中山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没有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继承儒家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11.D

材料“民国二十七年九月”是指1938年9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国民政府正在组织大规模的会战,故D项正确;A项是九一八事变后;B项是1936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建立,故排除C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时间“民国二十七年九月”。

12.D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五计划使重工业产值明显增长的多,即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巨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1958年才开始的,而本题截止到1957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的重工业是按照计划发展的,并非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抓住重工业产值增长最快反映了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然后结合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时间、重工业发展是按计划的等相关知识去做题。

13.D

点睛:

中国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就是打破美苏的外交封锁和孤立,一方面与亚非拉第三世界进一步合作、团结联合反帝反霸,另一方面争取外交突破,打破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僵局。

14.D

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美国的积极和中性报道越来越多,而消极报道越来越少,这是由中美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中国关系僵化,美国敌视中国,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以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D正确。

1979年中美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A错误。

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也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的,排除B。

全面对外开放与表格中时间不符,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变化。

中美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是两国国家利益共同决定的,是两国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

学生需抓住两国关系变化的实质,选择能全面反映表格变化的信息。

15.A

据材料“城邦体制要被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所抛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实行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而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建立大国,故导致民主政治衰落,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公民等级划分标准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邦体制的衰落,不是城邦走向团结,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民制度的不断强化,故D项错误。

故选A。

16.D

17.A

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西班牙正在对美洲进行殖民侵略,因此“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为征服美洲提供了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期间,西班牙成为罗马天主教的坚定维护者,故B项错误;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信息是通过传教促进殖民统治,故D项错误。

18.B

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卢梭、狄德罗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专制,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思想

19.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

A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

20.C

根据材料可知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体现帝国议会制约首相权力;议会不同意批准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遭到皇帝下令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议会,体现君主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A项说法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排除。

材料不是议会依法行使监督权,而是决策权,但决策权有名无实,排除B。

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等都是民主的体现,宰相无力控制议会,C项正确。

帝国议会只是民主制度的一块遮羞布,排除D。

所以选C

21.D

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不同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分歧,故D项正确。

22.D

题干体现的是世界货币由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变为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说明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实现了合作,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故选D;题干是关于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变化,所以国际贸易、经济格局和区域化、全球化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C。

23.D

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见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扩大行政机构(总统)的职能,此时的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正说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到维护,从而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故ABC错误。

24.B

材料曲线的走势表明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接近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两级格局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

点睛:

曲线图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高度关注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

25.

(1)特征:

强调家庭和谐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

(6分)

 

(2)变化:

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

(4分)

评析:

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是西方文明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