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706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白下区卷子.docx

南京白下区卷子

2011年九年级模拟测试

(二)

化学试卷

提示:

本次考试化学试卷共8页,分选择题(共25分)和非选择题(共55分)两部分。

全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

1.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陶瓷B.青铜C.聚乙烯D.锦纶

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煤气燃烧C.面包发霉D.用食醋除水垢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块状固体  B.蒸发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4.凯氏定氮法中用硼酸(H3BO3)等试剂进行蛋白质含氮量测定,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6

5.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A.利用工业用盐腌制咸菜B.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C.利用福尔马林保鲜食物D.利用干冰冷藏食品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B.pH小于7的雨水是酸雨

C.胃酸过多的病人在空腹时最好多喝一些柠檬汁

D.应将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

7.某同学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得到浅绿色溶液

D.在滴有石蕊溶液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9.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下列物质中,可用作磷肥的是

A.KNO3B.CO(NH2)2C.KClD.Ca3(PO4)2 

10.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

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H2OC.H2D.HCl

11.有a、b、c、d四种金属,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c、d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但d比c反应剧烈。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b、a、c、d

C.d、c、a、bD.d、c、b、a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Ba2+、SO42-B.H+、Na+、HCO3-

C.Na+、C1-、NO3-D.Cu2+、C1-、OH-

13.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4.某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15.某不纯的氯化铵样品中,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入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①NH4HCO3②(NH4)2SO4③NH4NO3④CO(NH2)2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

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13B.乙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19.向只溶解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金属固体。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

根据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一定有Cu(NO3)2

20.下图中直线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A.

H2

O2

HCl

CuO

B.

Na2CO3

BaCl2

HCl

Ca(OH)2

C.

Mg

HCl

CuCl2

NaOH

D.

Ca(OH)2

CO2

NaOH

CuSO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1.(7分)下图A、B、C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示意图。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A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3)B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4)某同学在装置B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离铜网和止水夹等改成装置C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与B相比,优点是▲。

(5)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

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①BC“平台”段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D段上升的原因是▲。

2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称取3.0g合金样品,将60.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0g

m

第二次加入10.0g

2.0g

第三次加入10.0g

1.5g

第四次加入10.0g

1.0g

第五次加入10.0g

0.6g

第六次加入10.0g

0.6g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表格中,m=▲g。

(3)该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3.(4分)请在H、C、O、N、S、Na这六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两种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酸:

▲,▲。

(2)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碱:

▲,▲。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

(4)空气污染物中会造成酸雨的氧化物:

▲,▲。

24.(8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学习思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某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练习】写出下列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

(2)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盐酸混合:

▲。

【质疑】从微观角度思考,上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讨论】反应

(1)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反应

(2)的实质是▲。

【小结】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或水,是某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应用】请在H+、Ba2+、NH4+这三种离子中选择合适的离子填入下图,形成一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中直线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25.(7分)化学电池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按工作性质可分为:

一次电池(例如干电池)和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例如铅酸蓄电池)。

(1)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选填字母)。

A.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铅酸蓄电池厂生产电池用的是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

若要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2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体积是▲mL。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

(选填字母),并不断搅拌。

A.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B.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

(3)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车与使用汽油燃料的轻便摩托车相比,电动车不会产生▲等有害气体,但废弃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废旧干电池中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某种型号干电池的剖面如右图所示,现对该干电池内的填充物(MnO2、C、可溶性糊状物和水)进行探究。

①取填充物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不溶物。

再经过▲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MnO2。

②取步骤①中过滤得到的滤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水溶液pH>7,且常用作化肥,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糊状物的化学式为▲。

26.(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收集了一些溶质为FeSO4和CuSO4的废液,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1)步骤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步骤Ⅱ中所加试剂Y的名称为▲。

(3)步骤Ⅰ和Ⅱ中都有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和▲。

(4)步骤Ⅱ中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金属铜,洗涤时检验金属铜是否已洗净的方法是▲。

27.(4分)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右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A为食盐的主要成分,B中含钡元素,D、E的溶液都有颜色,其它物质的溶液都为无色;⑤和⑥为置换反应,其它均为复分解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D▲。

(2)反应

的现象为▲。

(3)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3分。

28.(13分)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猜想与假设】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

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先▲(选填“通CO”或“加热”);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

【实验现象】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时(选填“红色变为黑色”或“黑色变为红色”),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

【解释与结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交流与反思】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该小组同学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

【完善实验】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

为了证明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将该气体通过下图的检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经过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因此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

【拓展延伸】乙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经查,室温室压下该气体密度为ρg/L)。

(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3)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稀硫酸的量不足,应▲(选填“中途加酸”或“重新实验”)。

(4)丙同学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2011年九年级模拟测试

(二)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5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C

D

A

B

A

D

B

C

C

B

D

D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10分。

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按题意选对给2分;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D

C

B

AC

D

三、【22题第(4)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21.(7分)

(1)铁架台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

(3)CaCO3+2HCl===CaCl2+CO2↑+H2O

(4)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

Na2CO3+CaCl2===CaCO3↓+2NaCl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的碱性增强(写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即给分)

(化学方程式批改要求:

只要化学式错就不给分;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等不符合要求,在本题中出现1~2处合扣0.5分,出现3~4处合扣1分,依次累加。

22.(6分)

(1)Mg+H2SO4===MgSO4+H2↑(化学式错不给分,不合规范扣0.5分)

(2)2.5(3)80%

(4)解:

每10.0g稀硫酸与0.5g镁恰好完全反应

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98

0.5gx

x=2.04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4%

答: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4%

(比例式正确得1分,算出溶质的质量加1分,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再加1分;解、设、答等漏写或不合规范要求,总扣1分;若溶质的质量算成2.0g,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算成20.0%不扣分)

四、(23题每空0.5分,24题每空1分,共12分。

23.(4分)

(1)H2CO3H2SO4(HNO3、CH3COOH等,不分先后顺序,合理答案均可)

(2)NaOHNH3•H2O(不分先后顺序)

(3)Na2CO3Na2SO4(NaNO3、NH4NO3等,不分先后顺序,合理答案均可)

(4)NO2SO2(不分先后顺序)

24.(8分)【练习】

(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2CO3+2HCl===2NaCl+H2O+CO2↑

【讨论】CO32-和H+结合生成CO2和H2O

【小结】沉淀气体(不分先后顺序)

【应用】NH4+H+Ba2+

(化学方程式批改要求:

只要化学式错就不给分;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等不符合要求,在本题中出现1~2处合扣0.5分,出现3~4处合扣1分,依次累加。

五、(每空1分,共17分。

25.(7分)

(1)B

(2)250A

(3)CO(写出“CO”即得1分,其它多写、错写不扣分)

(4)

灼烧(或加热)

NH3NH4Cl

26.(6分)

(1)Fe+CuSO4===Cu+FeSO4(化学式错不给分,不合规范扣0.5分)

(2)稀硫酸

(3)漏斗烧杯玻璃棒(不分先后顺序)

(4)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金属铜已洗净(不写现象扣0.5分)

27.(4分)

(1)NaClFeCl2

(2)产生白色沉淀

(3)CuO+2HCl===CuCl2+H2O(或Cu(OH)2+2HCl===CuCl2+2H2O)(化学式错不给分,不合规范扣0.5分)

六、(每空1分,共13分。

28.(13分)3CO+Fe2O3高温2Fe+3CO2

【提出问题】3C+2Fe2O3高温4Fe+3CO2↑

【进行实验】通CO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

【实验现象】红色变为黑色仍有红色物质

【交流与反思】焦炭是固体,不容易和生成的铁分离(或焦炭中含有杂质,影响铁的纯度;或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可提供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所需的高温,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完善实验】C→D→C→E→C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拓展延伸】

(1)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2)使d、c中的液面相平(3)重新实验

(4)测量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或测量铁粉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批改要求:

只要化学式错就不给分;配平、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等不符合要求,在本题中出现1~2处合扣0.5分,出现3~4处合扣1分,依次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