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59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旧版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除了明星效应和市场因素外,影片展示的现实性启示也非常重要。

一、电影《画皮》的四个版本比较分析《画皮》的故事源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小说寄托了作者生活中的深沉孤愤,总结了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世人进行劝诫。

在《画皮》原文结尾处,异史氏发出慨叹道:

“愚哉世人!

明明妖也,而以为美。

迷哉愚人!

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天道好还,无往不复,但愚而迷者不悟耳。

可哀也夫!

”[1](p43)可见蒲松龄的《画皮》所展示的更多是一种讽刺和教化意义。

由小说改编的第一部电影是香港凤凰影业1966年出品的《画皮》。

这部影片与原著情节基本一致,也在教化功能上下功夫;

第二部是1979年“邵氏兄弟”出品的《鬼叫春》:

恐怖的鬼故事加以艳情画面的着力描绘,化成一部香艳风月片,影片中的女性完全陷入“看”与“被看”的模式中;

第三部是新达宝影业1993年出品的《画皮之阴阳法王》,是武侠大导胡金铨的作品,讲的是女鬼和道士一起联手斗法除恶的故事。

由于导演的风格使得影片增加了诸多武侠片因素,如宏大的打斗场面和豪侠道义的主题,影片里的女性只是展示传统主题的一种手段。

综上可见,前三部电影多是从娱乐和教化的角度对《画皮》进行阐释和演绎,站在传统的男权话语和视角立场上言说。

新版《画皮》则不然,与三部老版电影形成鲜明对比。

其一,前三部影片中塑造的女鬼基本上是邪恶的魔怪,魔性胜过人性,人间至爱无从谈起;

而新版《画皮》的狐妖小唯却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大胆执着地书写女性对爱和自由的向往。

其二,以前的“王妻”完全被男权话语收编,成为傀儡,女性意识被遮蔽;

而新版电影中的王妻用生命捍卫爱情,虽然面对强大的男权话语也有妥协,但其女性意识已觉醒,有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坚持。

显然,新版《画皮》已渗透一种男女平等对待爱情的态度。

其三,旧版影片中都有重要人物,或道士,或仙士,拯救污浊尘世,使主人公获得重生。

而新版《画皮》却代之以“夏冰”——执着的女性降魔者,可谓是大胆而颠覆性的创作。

这一人物的设立如一支女性主义的“强心剂”,颠覆了男性主宰世界、救赎人类的传统话语模式。

二、女性世界的彰显

新版电影《画皮》用女性主义的视角还原了一个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女性世界。

电影中塑造的三位女性王妻佩蓉、降魔者夏冰、九霄美狐小唯分别代表着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

(一)“天使”型:

赵薇扮演的王妻佩蓉“在父权制文学传统中,理想的妇女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奉献的和天使般的。

而那些拒绝无私奉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追求独立自主的、拒绝男性传统为她们设定的角色的妇女则是魔鬼。

[2]( 

P184-185)

影片中的王妻佩蓉绝对是个好妻子和贤内助。

她温柔、智慧、隐忍、大爱,是人们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天使”的代言。

当狐妖恐吓“喝了它,告诉所有的人,他们都是你杀的,你做妖,我来做人”时,她奋不顾身喝下毒药,成了“妖”。

而一切仅为妖的一句承诺:

不伤害王生和其他人。

佩蓉,用生命来救赎爱情,救赎丈夫背弃的爱,救赎众人的安康。

这种“圣母玛丽娅”的形象彰显一种传统的母性形象,是一种范式的美而非个体美。

正如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被塑造成的。

”[3](p7)影片中塑造的这种“天使”形象正是在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漫长历史中逐渐被建构的。

(二)“男人婆”型:

孙俪扮演的降魔者夏冰对于“男性化的女人”,有如下描述:

“具有男性智慧,有着男性般的顽强意志和坚定意志,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女人,并把这类女性形象划分到了‘妖妇’形象中。

”[4](p224)她们带有明显的边缘性、塑造性和扭曲性等特征。

从影片中夏冰的造型来看,一把短刀、一柄长剑,一顶毡帽、一个挎包,左手射弩、右手持剑,完全一幅侠客的行头,俨然一副“花木兰”形象。

不过,这样的男人婆形象,是在男性的希望和理想中被塑造出来,是失真的。

只有看到深爱的人死亡的那刻,夏冰痛苦心碎的哭泣才真正让她找到一个女人的爱和独立思考。

正如她所说:

“拔剑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原来收复一个妖最好的方式不是杀它,而是原谅。

”夏冰的彻悟,让人体味到真正的爱不是降魔除根,而是尊重个体生命,是大爱无疆。

这样的启示若运用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里,便是“为了获得两性对话、交流、理解、甚而渗透,从而达到话语的自主与和谐。

”[5](p390)

在男女双方的世界里,不是一方压倒一方,一方否定一方,而是双性和谐。

(三)自我型:

周迅扮演的“九霄美狐”小唯这样一个非人的形象,她与传统父权话语下的女性不同,是一个追求自我和真爱的的女性形象,彰显了一种女性主体意识,“包括自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审意识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6](p201)小唯为了追求爱,放弃妖的习性,学习人的规矩;

承诺不吃人心,不怕容颜老去;

牺牲千年修行,甚至生命。

她是在追求人间至爱,更是在追求一种主体性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历史总是风云变幻、日渐发展的,女性主义理论也在历史的车轮中不断自我完善,从最初的空白走到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逐步提高。

诚如电影《画皮》最初缘起于一个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一则小故事,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完善,故事里的女性从只作为展示主题的工具到今日影片中的主题,并逐渐地增强女性的主体意识。

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女性主义将更加成熟,明天的女性将会拥有更明晰、更彻底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M],济南:

齐鲁书社,2006。

[2]程锡麟,王晓路:

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王周生:

关于性别的追问[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4。

[4]邱运华(主编)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叶文振(主编) 

女性学导论[M],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广利,杨明光:

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