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686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第一册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二.练习题

1.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3.关于经纬线叙述准确的是(A)A.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经线和纬线都是圆D.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

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

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

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07年9月,“韦帕”台风的登陆给我国东部沿海的部分城市带来了沉重的损失,17-19日台风中心依次经过23.2°

N、126.3°

E,24.6°

N、123.5°

E,30°

N、120.5°

E。

请你判

断这三天时间里台风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

AA.西北B.东南C.西南D.东北

6.世界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7.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D 

A.0°

经线和180°

经线 

B.20°

E,160°

WC.0°

经线和0°

纬线 

D.20°

W,160°

8.A地的地理坐标是120°

W,10°

S,B地的地理坐标是120°

W,15°

S。

A、B两地与赤道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相等 

B.A地距赤道近C.B地距赤道近 

D.A地距赤道远

9.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165°

E,20°

B.21°

W,5°

NC.15°

W,25°

D.15°

N

10.某地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位于( 

A.160°

W,23.5°

W,60°

SC.20°

D.160°

E,30°

11.某地的经纬度是165°

W,45°

S,则该地属于( 

A)

A.西半球的南半球 

B.西半球的北半球C.东半球的南半球 

D.东半球的北半球

12.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该地区位于( 

E,纬度0°

W,纬度0°

C.160°

13.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在半球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A10°

N,170°

EB40°

N,170°

W.C10°

S,10°

WD.40°

S,10°

E

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C,D,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A,B。

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A,C;

中纬度地区的是BD。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知识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1、比较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转动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季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表:

位置

时间

直射点

节气

昼夜长短

北半球有无直射

北半球有无极昼极夜

A

3月21日

赤道

春分

昼夜等长

B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有(极昼)

C

9月23日

秋分

D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有(极夜)

3、五带:

(1)划分依据: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不同纬度的地方冷热不同五带

热带,纬度范围:

23.5°

N—23.5°

S气候特点终年炎热

有无直射有,有无极昼极夜无;

(2)读课本p12图1.20获取信息,读图1-12填空:

A北寒带,纬度范围:

66.5°

N—90°

N气候特点终年寒冷

有无直射无,有无极昼极夜有;

B北温带,纬度范围:

N—66.5°

N气候特点四季变化明显有无直射有,有无极昼极夜无;

C热带,纬度范围:

D南温带,纬度范围:

S—66.5°

S气候特点四季分明

E北寒带,纬度范围:

S—90°

S气候特点:

终年寒冷

B与C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B与A的分界线北极圈

D与C的分界线南回归线,D与E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知识疏理:

(1)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时间差异

地球自传

昼夜交替

(2)公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形成

公转特点

自我检测:

1、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

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C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

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那些现象说明地球在运动:

①一年365天②白天、黑夜的更替③长江水滚滚东流④春夏秋冬的变换⑤夏季白天长,冬季夜晚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

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说法正确的是:

DA、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B、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地球运动总是先自转后公转D、自转公转周期不同

4、山东省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BA、6月22日前后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D、9月23日前后

5、每年元旦,阳光直射点位置在B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6、下列四天中,天安门广场升旗最早的是BA、妇女节B、儿童节C、国庆节D、元旦

7、六一儿童节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B

A、赤道B、北回归线C、北极圈D南回归线

8、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南极之旅(科学性质),你认为最好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

A、夏季B、春季C、冬季D、秋季

9、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这时威海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

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白昼将变长(长、短),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增加(增加、减少)。

⑵B点的经纬度是110°

E,23.5°

N,一天中A、B两点先见到日出的是B。

⑶C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B、C两点中的C点所在的纬线圈较

10.威海地处37°

N,122°

E,属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属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属于高、中、低纬度带中的中纬度带;

五带中的北温带带,有无阳光直射无,有无极昼极夜无;

威海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节气,黑夜最长的一天出现在冬至节气,昼夜平分的一天是春分或秋分节气。

11、与东经120°

经线相对的经线是西经60°

,这两根经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

12.读图5回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时间昼最长夜最短,

节气是夏至,昼夜情况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

这时威海是夏季季节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季节

13.从秋分日到春分日的昼夜情况是昼先变短再变长(夜相反),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昼夜情况是昼先变长在变短(夜相反).六一节时威海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三八妇女节时,威海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元旦节时,威海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_9月1日开学时,威海的昼夜情况是昼长夜短

1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春分或秋分,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第三节地图的复习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称缩尺。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

数字式,如1: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线段式,如____________(用上面的数字)

特别提醒:

利用公式求比例尺时,分子分母的单位要统一;

如果是求图上距离,计算结果要变成以厘米为单位;

如果求的是实地距离,计算结果则以千米为单位。

1千米=厘米

2、方向

(1)有指向标的地图:

,根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

(2)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

判别方向时,要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常用图例:

(读图1.24画出下列图例)

居民点_____,洲界____________,国界__________未定国界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界________________,铁路___________高速公路__________,长城____________,关隘___

飞机场_______港口______航海线__________,山峰_______火山_______水库______,水电站________沙漠________时令河、湖__________瀑布_______常年河、湖__________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1:

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2、等高线与等深线

(1)等高线:

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3、地形图的判读:

(1)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如图2,A与B坡陡的是B

(2)根据等高线形态,可以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

图3中的A是山顶是山地的最高点;

图4中的B是山脊,向海拔低的地方弯曲;

图5中的C是山谷,向海拔高的地方弯曲;

图6中的D是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

图7中的E是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

(2)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需要正确在选择地图

如去公园浏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公园导游图上找到答案;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地图。

试着完成活动:

课本P21活动:

1、2

2、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读课本P23图1.37与图1.38比较这两幅图:

地图

比例尺大或小

表示范围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中国地图

北京市略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从1:

的地图上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5厘米,则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5千米。

.

3.教室里挂有三幅同样大小的地图,分别是①中国地图、②山东地图、③威海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B.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4.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DA.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B.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C.地图的上方表示北方D.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5.地图的种类很多,有目的地选择地图,才能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下面选择合理的是C

A.在公园游览景点,选择看交通图B.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导游图

C.了解国际实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查阅世界政治地图D.了解某地气候特点,应查阅地形图

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中①②③点的海拔高度相同B.a处坡度比b处缓C.c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脊D.d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7.对图中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A.③点和④点的相对高度是100米B.③点和④点的相对高度是200米C.两个山顶的高度都不超过300米D.两个山顶的高度在300~400米之间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复习题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试题

1、

.写出右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

1欧洲2亚洲3非洲4大洋洲5北美洲6南美洲7南极洲

洲界: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a乌拉尔山脉b乌拉尔河C里海d大高加索山脉e黑海f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

g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h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k巴拿马运河;

按面积大小写出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欧洲、亚洲、北美洲、

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C最小的洋是北冰洋D;

位于非洲西侧的大洋是大西A洋,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洲是大洋洲。

被亚洲、大洋洲、非洲包围的大洋是印度洋,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读各大洲轮廓图写出: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E南极洲F欧洲H大洋洲

2、半球分布: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非洲,大洋:

印度洋,完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南美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大洋:

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大洋:

北冰洋

3、1、2两洲主要位于亚欧板块板块,5、6两洲主要位于美洲板块,3主要位于非洲板块,4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7主要位于南极洲板块.大陆飘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几乎完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是印度洋板块。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裂开,形成海洋;

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隆起,形成高山.

4、红海将要成为新的海洋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张裂形成的地中海将要消失是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因为亚欧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自我检测

1、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水,三分是地。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位于北极地区的主要是海洋,位于南极地区的主要是陆地。

3、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被称之为海峡;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岛。

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6、四个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

8、赤道穿过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部分;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9、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非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10、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11、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1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4、不濒临太平洋的大洲是非洲、欧洲。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15、七大洲中,没有热带范围的大洲是南极洲、欧洲。

16、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有南极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17、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8、位于五个大洲之间的大洋有:

太平洋和大西洋。

19、位置在最南部的大洲是南极洲;

位置在最北部的大洋是北冰洋。

20、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变化,如围海造田。

2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地带。

2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即: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24、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大洲是亚洲;

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的大洲是非洲;

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25、根据板块运动的观点,红海是由张裂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由挤压运动形成的。

26、沿赤道从南美洲向东到亚洲,依次经过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

27、地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位于西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北美洲;

28、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南美洲。

29、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在作挤压运动,故地中海将会消失;

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作张裂运动,故红海将会不断扩大;

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作挤压运动。

30、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就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就说明在形成这些岩石的时候这里是陆地环境。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复习

自主复习

(一):

气温与生活

1、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参考P57活动)

2.怎么样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

(P56-57)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年中不同月份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好几年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是怎么观测的?

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测量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量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

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

自主复习

(二):

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是指: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

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南半球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用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P59上面的提示的步骤,在右图中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4.图3.2-11中分别处于什么温度带?

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

图6中:

甲热带乙亚热带丙北温带丁北寒带

自主复习(三)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气温的变化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影响。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读P60图3.17回答:

1.哪一个大洲最炎热?

非洲哪一个大洲最寒冷?

南极洲

2.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大致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20南北极圈内气温大约在多少摄氏度以下?

-103.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B.一般地说,低纬度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在山区,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D.一年中,南北半球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赤道地区不可能看到积雪B.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C.同一纬度的大陆内部的降水一般比沿海地区多D.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3.一年中,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DA.一月B.二月C.七月D.八月

4.青岛成为夏季旅游胜地原因是BA.纬度高,气温低B.距海近,夏季凉爽C.地势高,气温低D.温带海洋性气候

5.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

A.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 

初一地理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复习

一自主复习

降水与生活

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参考P61活动)

2.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降水是怎么测量的?

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的,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中。

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雪则需融化后,再按上述步骤执行)

降水的季节变化

1.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