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653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doc

隧道超前锚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标准及规范

1、******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第01合同段***隧道施工图设计图纸。

f2、*****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段)第01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有关合同文件和设计资料等。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GB01-2003)。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J8306-2001)

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TGF80/1-2004)

(二)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设计车速:

80km/h.

项目

净宽

净高

行车道

侧向宽度

检修道

主洞

10.25

5.0

3.75×2

0.5+0.75

0.75×2

紧急停车带

13.00

5.0

/

/

/

车行横通道

4.5

5.0

/

/

/

人行横通道

2.0

2.5

/

/

/

3、隧道建筑限界见表1和图1

隧道建筑界限(表1)

4、隧道路面横坡:

单向坡2%(直线段),超高不大于±3%。

图1.隧道主洞建筑界限

5、隧道内最大纵坡:

±3%;最小纵坡:

±0.3%

6、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公路一1级。

7、隧道防水等级:

--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三)编制原则

1、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2、全面规划,科学管理,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3、按照“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装备”和“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4、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指导原则,科学组织,精益求精,争创优质工程,实现安全生产。

5、积极稳妥地推行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采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隧道进洞位于重庆市丌县汉丰镇红光3队,出洞位于重庆市开县汉丰镇兴合村5队,进洞口以东约250m坡坡脚有一村级公路通过,交通一般。

花果山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LK1+590-LK3+805,长2215m,右洞起讫桩号为K1+555-K3+830,长2275m,属长隧道。

随道净距25m,为分离式隧道。

隧道洞身地面山体稳定,地层分布连续,无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整体稳定性较好。

围岩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中风化岩体较完整。

隧道洞身段最浅埋深为55m,最大埋深230m。

随道左线Ⅳ级围岩占91.65%,Ⅴ级围岩占8.35%;右线Ⅳ级围岩占89.32%,Ⅴ级围岩占10.68%。

2、地形、地貌

随址区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区,随道大体沿构造线方向布设,与岩层走向呈小角度相交。

进洞口一侧受冲沟切割,地形坡度较陡,坡向85〜98°,坡角25〜44°,局部形成陡坎;出洞口—侧受冲沟切割,地形坡度较陡,坡向210〜230°,坡角25〜40°;洞身发育一条南北向深切冲沟(小湾沟),沟底高程301m左右。

隧址区内地形最高标高点位于LK2+850山脊顶,标高468m,最低标高点位于随道出口外侧坡脚铁厂沟,标高198m;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270m,隧道最大埋深230m。

随址区在进口段斜坡一带植被较发育,其余部分主要为基岩。

3、工程气象

本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舂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

年平均气温16.6°C~18.7°C,极端最低气温-4.5°C,极端最高气温42°C。

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108〜306天。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1224.7mm。

其中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9月份出现高峰值,占全年降水约15.6%。

该区地处大巴山迎风面,常形成雨量中心,一日最大雨量曾达210.5mm。

三日最大雨量357mm。

本区属长江支流小江支流南河水系,平面上水系呈树枝、羽毛状。

区内主要河流为南河,为当地的排泄基准面,是各类地表、地下水的汇集、排泄通道,隧址位于南河以南约2km。

隧道进洞口外侧长竹林沟及出洞口外侧铁厂沟有常流水,两条溪沟均属南河支流。

长竹林沟流量约20000m3/d,枯水位226.50m,常年水位194.30m,最高洪水位227.65m;铁厂沟流量约36000m3/d,枯水位197.50m,最高洪水位200.20m。

洞身小弯沟有常流水,属南河支流。

三、超前小导管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花果山隧道超前支护在Ⅴ级围岩,Ⅳ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外径Φ42mm、厚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导管长4.5m,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焊接Φ6mm钢筋箍加劲,管壁四周钻4排Φ6mm注浆孔,施工时钢管沿隧道开挖外轮廓线周边以5°~10°的外插角打入岩层中。

两排超前小导管纵向应有不下于1.0m的搭接长度。

注浆材料:

地下水丰富地段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地下水贫乏地段采用水泥单液注浆。

1、施工准备

1.1施工前完成小导管加工制作。

1.2维修、调试各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其运转正常。

2、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为:

小导管加工→测量放线→钻孔→小导管安装→注浆。

小导管应在下循环开挖前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图2如下:

喷砼封闭掌子面

拱部放样布孔

风枪成孔

清孔

插入小导管

注浆

隧道开挖

砂浆准备

施工准备

图2.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3、施工步骤

3.1超前小导管设计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拱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Ⅴ级围岩、Ⅳ级围岩浅埋加强段。

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具体设计参数依照图纸设计执行。

3.2制作钢花管

φ6加劲筋

Φ42无缝钢管

50cmm

7.5cm15cm

图3.超前小导管示意图

前部钻注浆孔,孔径6mm,沿管体纵向间距15cm,呈梅花状布置,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宜做成尖锥状,长度为5cm,尾部焊上箍筋,尾部长度50cm,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见图3。

注浆压力一般为0.5~1.0MPa,水泥浆水灰比W/C=1.0;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C/S=2;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波美度为30,模数为2.4。

3.3小导管安装

3.3.1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凿岩机钻孔,钻孔直径比钢管直径大3~5mm,然后将小导管穿过钢架,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

3.3.2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外露20cm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3.3.3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

3.3.4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

3.4小导管注浆

3.4.1采用注浆泵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厚封闭掌子面作止浆盘。

3.4.2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

单孔注浆终压达到1.0MPa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95%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

3.4.3注浆施工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进而改进作业,注意观察施工支护工作面的状态。

注浆参数应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

3.5注浆异常现象处理

3.5.1串浆时及时堵塞串浆孔

3.5.2泵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

3.5.3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应重新调整砂浓度及配合比,缩短胶凝时间。

4、施工控制要点

4.1施工期间,尤其在注浆时,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止注浆,采取措施。

4.2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1m。

4.3钢管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周边均匀布置,入孔深度须符合设计要求,尾端要与拱架焊接牢固,注浆后注浆孔要堵塞密实。

四、超前锚杆施工

花果山隧道Ⅳ(B型衬砌)级围岩洞身深埋段和Ⅳ围岩紧急停车带采用Φ22砂浆锚杆作为超前支护,锚杆长度为4.5m。

1、Ф22砂浆锚杆施工方法:

1.1锚杆预先在洞外钢结构厂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

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或锚杆台车,按设计要求钻孔,沿隧道开挖外轮廓以5°~10°外插角钻入,环向间距40m,锚杆长4.5m。

两排超前锚杆纵向不小于1.0m的搭接长度。

钻孔孔位位于开挖轮廓线以外10cm。

1.2锚杆砂浆强度不得低于M20,用早强砂浆。

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用注浆泵将水泥砂浆注入孔内,确保锚孔浆液饱满停止注浆;及时将加工好的杆体插入孔内,安装锚杆垫板。

1.3超前锚杆端部焊接在钢格栅拱上。

锚杆要除去油污、铁锈和杂质;锚杆体插入孔内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

五、劳力组织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配备、等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情况下人员配置为:

作业班长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员1人,钻孔6人,焊工2人,注浆4人,普工3人。

六、材料要求

钢管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七、设备机具配置

依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正常施工情况下配备如下:

钢筋切割机1台、制浆机1台、注浆泵1~2台、电焊机3台、风枪3把。

八、质量控制及检验

1、主控项目

1.1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管,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每批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

1.2超前小导管所用的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1.3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

1.4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

1.5注浆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1.6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查施工记录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1.7超前锚杆的数量,环向间距,角度要按设计参数严格控制。

九、安全及环保要求

1、安全要求

1.1在作业台车等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和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使用前应经检查。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对方整齐,不得妨碍通道。

高处拆下的物件、余料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

1.2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物件上,严禁一个物件上挂几根安全带;临边作业应设置防护围栏和安全网;悬空作业应有可靠地安全防护设施。

2、环保要求

施工中的废料、废渣不得随意丢弃,并按要求运至渣场;按环保部门要求处理施工废水和试验用废水,不得随意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