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72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doc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材料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广宁高速路基02标QC小组

二○一七年五月目录

一、背景简介 3

二、小组简介 3

三、选题理由 5

四、现状调查 5

五、目标确定 6

六、原因分析 7

七、要因确认 7

八、制定对策 10

九、对策实施 11

十、效果检查 12

十一、巩固措施与标准化 13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3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宁高速路基02标QC小组

一、背景简介

扬绩高速广德至宁国段路基02标起点桩号K13+400,终点桩号为K21+367,共长7.9km。

主要以桥梁施工作为重点,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1座、分离立交桥3座,总长度为2.4km,累计混凝土方量9.1万m3。

立柱共284根,其中桐河1#、2#桥214根。

本标段2016年7月1日开工,11月初开始进入立柱施工阶段,截止至11月底,本标段立柱共完成25根。

桐河1#特大桥和桐河2#大桥共1.8km,是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控制点,桐河桥沿河布设,且多为三级高墩柱,最高达29.4m。

部分墩柱位于山体陡坡和河道内,且部分在规划凤凰山水库淹没范围内,因此对桥梁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更是要求精益求精。

图1:

桐河1#桥现状图

二、小组简介

2.1小组简介

广宁高速路基02标项目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立于2016年12月5日,由8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小组成立后,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环境的需要,选定“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为课题,积极开展活动,小组成员采取现场开会、调查研究和室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期间共组织了8次活动,并积极小组成员学习QC小组活动相关资料,通过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小组成员集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QC小组以现场活动为主,对立柱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对策、优化施工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使得外观质量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大大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桥梁立柱施工中达到了质量优良的目标,并获得了业主方一致好评。

图2:

QC小组成立文件及活动照片

2.2小组成员表

表1:

QC小组情况简介

小组名称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宁高速路基02标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注册时间

2016年12月

小组注册号

GNLJ02-QC01

活动日期

2016年12月

~2017年4月

小组类型

现场型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职称

职务

组内分工

1

34

本科

工程师

组长/项目经理

负责QC实施工作中的协调等工作

2

31

大专

助理工程师

副组长/项目总工

负责QC实施工作中的技术支持

3

46

大专

工程师

副组长

负责QC相关数据的收集、指标、数据验算

4

32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组员

负责QC活动开展过程中对策的实施

5

30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组员

负责QC活动开展过程中对策的实施

6

30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组员

负责QC活动现场试验检测及数据整理收集

7

32

本科

工程师

组员

负责QC活动记录、资料收集及成果发布

8

37

本科

工程师

组员

负责QC相关数据及资料的审核与检验

2.3小组活动计划

图3:

QC小组活动计划图

三、选题理由

1、社会影响客观要求:

广宁高速是交通部“自管模式”样板项目,项目无监理方参与,更加要求施工方自检体系的完善,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控。

桥梁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从一定程度反应了一个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控制好桥梁墩柱的外观质量有利于树立本单位良好形象。

2、现场需要规范要求:

桐河1#、2#桥作为本项目的重要控制点,沿河布设,大多为高墩柱,最高达29.4m,部分墩柱位于山体陡坡和河道内,且部分在规划凤凰山水库淹没范围内,对桥梁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更是要求精益求精。

而现场特别是高墩柱外观质量控制较难,施工容易造成缺陷。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F80/1—2004)的要求,桥梁立柱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色泽一致,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节段间错台不超过3mm。

3、现场问题客观存在:

已施工完成的桥梁立柱拆除模板后发现普遍存在蜂窝麻面、模板接缝处漏浆等现象,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偏低,仅为77%,低于同行业水平合格率的81%。

为此,项目部QC小组决定选择“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作为活动课题。

图4:

现场目前存在的立柱外观质量问题照片

四、现状调查

QC小组在桐河1#桥12#至16#墩立柱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测试,共检查100个点,其中外观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点77个,合格率77%。

不合格点中主要有5个原因,具体见下表。

表2:

立柱外观质量不合格分析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检测点数

频数

频率%

累积频率%

1

蜂窝麻面

20

13

56.6%

74.0%

2

色泽不均

20

4

17.4%

17.4%

3

接缝错台

20

4

17.4%

91.4%

4

裂缝

20

1

4.3%

95.7%

5

其他

20

1

4.3%

100%

6

累计

100

23

100%

7

综合检查合格率=(100-23)/100×100%=77%

根据统计结果,对缺陷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制作排列图。

图5:

立柱外观质量不合格分类排列图

结论:

墩身混凝土的外观缺陷主要是蜂窝麻面。

五、目标确定

5.1活动目标:

使桥梁立柱的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85%以上,使之达到优良分项工程等级标准。

图6:

目标柱状图

5.2目标可行性分析

1、计算分析:

桥梁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不合格率达到23%,其中蜂窝麻面占到了总量的56.6%,只要我们解决其问题的80%,桥梁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就可以提高到87.5%,具体计算如下:

23%×(1-56.6%×80%)=12.5%

100%-12.5%=87.5%>85%

2、同类工程业绩:

公司近年来承接的同类工程业绩质量检测评定等级均能达到优良等级。

表3:

公司今年同类工程立柱外观质量合格率

项目

宣宁路基06标

宁千路基03标

铜南宣路基05标

立柱外观质量合格率

87.5%

87%

89%

3、资源配置:

本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桥梁施工项目,在施工中能够得到公司的有力支持,公司内部对该项目的人员、机械等投入配置也是优于其它同类工程项目,施工队伍及工人均有多年从事桥梁施工经验。

4、管理能力:

QC小组人员均在项目部担任主要施工管理职务,大多数人员参与过同类工程的施工管理(宣宁高速、宁千高速及铜南宣高速),有丰富的施工管理工作经验。

因此,设定的桥梁立柱的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可行。

六、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针对立柱外观质量状况,通过现场调查、开会讨论的方式,采用因果图等多种因素原因分析法,从:

“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分析,绘制因果分析图:

图7:

立柱外观蜂窝麻面因果分析图

七、要因确认

7.1由因果分析图我们共找到8个末端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在现场进行调查验证,制定了如下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4:

要因确认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验证时间

1

工人未经技术培训

交底教育资料、现场考核

调查分析

合格率100%

2016.12.24

2

砼运输车辆不足

砼罐车数量及间隔时间

调查分析

完全满足现场需要

2016.12.24

3

拌合站计量不准

拌合站计量系统的准确性

调查分析

符合规定

2016.12.24

4

原材料不合格

实验室取样进行试验

现场验证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016.12.25

5

模板未清理及拼缝不严密

模板清理干净和拼缝严密

现场验证

无附着物和满足规范要求

2016.12.25

6

振捣不合理

是否存在过振和漏振

现场调查

满足规范要求

2016.12.24

7

实验仪器未标定

仪器有无损坏现象

现场调查

符合规定要求

2016.12.25

8

养护不到位

后续养生情况

现场调查

砼表面湿润

2016.12.24

7.2确认一:

操作人员缺少技能培训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确认内容:

检查交底教育资料、现场考核

确认结果:

经调查分析已对桥梁下构及拌和站班组进行了技能培训和交底,交底内容详细、全面,且对班组操作人员进行了现场考核,考核均合格。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工人缺少技能培训、操作不熟练是非要因。

技术交底书

技术培训会

图8:

操作人家培训及培训记录

7.3确认二:

砼运输车辆不足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确认内容:

检查现场立柱施工混凝土罐车数量及间隔时间

确认结果:

经调查分析项目部拌和站共8台罐车,至桐河桥平均运距为1km,现场检查罐车最大间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砼运输车辆不足是非要因。

7.4确认三:

拌和站计量不准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确认内容:

检查拌合站计量系统的准确性

确认结果:

经检查得出拌和站计量系统与12月10日进行标定,计量系统完全符合规定。

结论:

通过检查分析拌和站计量不准是非要因。

图9:

拌和站计量标定证书

7.5确认四:

原材料不合格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内容:

实验室取样进行试验

确认结果:

通过实验室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做试验,原材料均在规范范围内。

结论:

通过试验原材料不合格是非要因。

图10: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报告

7.6确认五:

模板未清理干净、拼缝不严密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内容:

现场检查安装前模板的清理工作,拼装后的立柱模板接缝尺寸

确认结果:

经经现场检查5根立柱模板现场检查,其中2处模板未清理且拼缝过大、底部未打密封胶,模板清理接缝不合格占40%。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模板接缝过大是要因。

图11:

模板现场检查

7.7确认六:

振捣不合理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内容:

现场检查立柱施工是否存在过振和漏振现象

确认结果:

现场抽查2016年12月10日至12日连续三天施工的10根立柱振捣情况,及拆模后外观质量情况,如下表4,通施工过程中调查发现漏振现象,且漏振后立柱外观存在气泡和蜂窝现象超标,影响立柱外观质量。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振捣不合理是要因。

表5:

振捣不合理影响外观质量统计表

抽查项目

抽查总数

过振数量

漏振数量

存在外观质量问题数量

数量

10

0

3

2

过振、漏振影响外观质量比例

20%

7.8确认七:

试验仪器未标定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确认内容:

调查立柱外观质量试验仪器是否经过标定合格

确认结果:

通过调查立柱外观质量试验仪器,均有标定证书且在使用期限内,满足现场立柱外观质量检测要求。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仪器损坏是非要因。

图12:

试验室仪器标定证书

7.9确认八:

养护不到位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内容:

调查近期施工的立柱后续养生情况

确认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近期施工的立柱均已按照要求进行养护(塑料薄膜包裹滴漏养生),不影响立柱外观质量。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养护不到位是非要因。

图13:

现场立柱养生

八、制定对策

根据上述确认出的要因和近期拆模的立柱的外观,我们制定了相应对策见下表。

表6:

对策措施表

序号

主要原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1

模板未清理且拼缝不严密,造成麻面漏浆现象

确保模板清理干净、接缝不漏浆

模板清理及接缝100%,无麻面漏浆现象发生

1、对模板制作和安装环节进行检查;

2、对使用的钢模板进行清理及平整度检查;

3、检查中发现模板接缝过大的情况,适用玻璃胶对接缝进行封堵。

4、检查封堵效果,达到要求后才允许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

现场

201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2

振捣不合理

确保振捣合理,不漏振、不过振

满足规范和技术交底要求

1、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培训,直到工人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

2、现场监督、跟班作业。

3、采取奖罚措施。

施工

现场

201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九、对策实施

9.1实施一:

确保模板清理干净及接缝不漏浆

9.1.1实施一内容

1、由王超负责对模板制作和安装整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要求施工班组人员在钢模板制作和安装过程严格按照预先交底的程序进行操作,及时调整并固定牢固。

2、由王超负责对循环使用的钢模板进行安装前的清理检查和模板尺寸的校正,要求钢模板的尺寸符合要求。

对于重复使用模板,要求施工班组在施工前进行清理并检查尺寸准确性,在现场对未清理干净的模板进行重新清理,尺寸未达到要求的变形钢模板进行纠偏,使其模板干净尺寸偏差符合施工要求,严格杜绝未经清理干净的模板进行合拢,同时避免错缝情况的发生。

3、对于检查中发现模板接缝过大的情况,由王超负责督促班组人员对接缝进行封堵;封堵时使泡沫胶必须与模板表面一样平整。

封堵后模板内侧使用单面透明胶布张贴,密封缝隙。

4、由王超负责检查模板封堵效果,达到要求后才允许混凝土的浇筑。

检查使用于模板内侧喷水方式,以外侧模板无渗水为标准。

9.1.2实施一效果检查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在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由陈凤与常秀伟对桐河1#桥模板清理及接缝的情况进行了随机检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7:

模板处理情况统计表

序号

施工部位

抽查时间

抽查点数

模板清理干净、接缝严密

未发生模板附着物、漏浆率

1

3号墩立柱

1月20日

22

22

100%

2

9号墩立柱

2月10日

23

23

100%

3

25号墩立柱

3月9日

25

25

100%

9.1.3结论:

根据抽查结果显示,模板无附着物、接缝严密均100%不漏浆,达到了对策目标。

9.2实施二:

确保振捣合理,不漏振、不过振

9.2.1实施二内容

1、由常永琪负责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培训,直到工人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

2、由常永琪负责桥梁立柱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监督、跟班作业,监督合理进行振捣。

3、采取奖罚措施,对振捣质量较好的作业工人给予表彰奖励,相反对振捣质量较差的作业工人要求调离振捣工岗位。

9.2.2实施二效果检查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在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由陈凤与常秀伟对桐河1#桥砼振捣的情况进行了随机检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8:

立柱气泡合格情况统计表

序号

施工部位

抽查时间

抽查点数

立柱气泡合格点数

合格率

1

2号墩立柱

1月15日

15

15

100%

2

7号墩立柱

2月5日

18

17

94.4%

3

24号墩立柱

3月20日

22

21

90.9%

9.2.3结论:

根据抽查结果显示,立柱气泡合格率满足要求,达到了对策目标。

十、效果检查

通过落实对策措施,我们对实施对策后1月至3月期间施工的桥梁立柱外观的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查,共计抽取了100个点,其中合格点为88点,不合格点仅为12点,合格率为88%。

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9:

落实对策后立柱外观质量缺陷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检测点数

频数

频率%

累积频率%

1

蜂窝麻面

20

3

28.5

71.4

2

色泽不均

20

3

42.9

42.9

3

接缝错台

20

4

14.3

85.7

4

裂缝

20

1

14.3

100

5

其他

20

1

0

100

6

累计

100

23

7

综合检查合格率=(100-12)/100×100%=88%

图14:

改善后的立柱外观质量

通过活动,使桥梁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由之前的77%提高到活动后的88%,已经高于了设定的85%的目标,完全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如下图。

图15:

效果验证图

十一、巩固措施与标准化

11.1巩固措施

1、贯彻质量考核制度,实行奖优罚劣制度。

2、加强QC小组的自身建设,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果。

3、加强岗位责任制及技能培训,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提高作业工人质量技能。

4、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化作业标准。

5、项目部质检部定期对桥梁立柱混凝土质量外观进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通报。

6、严格执行报验制度。

11.2标准化

表10:

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业标准

项目

标准化措施

施工配比

准确计量,严格按配比施工,均匀控制塌落度

原材料

保证砂供应合格材料,细度模数达到要求

拌和

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水量,确保合理拌和时间

振捣

确定最佳振捣时间

机械设备

加强日常保养,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施工工艺

确定标准化作业程序,在职工中,逐步完善、创新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2.1总结体会

根据QC小组制定的目标和实施效果来看,通过QC小组活动的控制,基本实现了活动的既定目标,有效提高了桥梁立柱外观质量,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赞同。

这一成果将在今后的桥梁立柱施工中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图16:

自我评价雷达图

表11:

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1

工作热情干劲

3

4

2

团队精神

4

5

3

进取精神

4

5

4

改进意识

3

4

5

QC工具运用技巧

2

4

6

质量意识

3

4

通过这次QC小组活动,不仅提高了我标段桥梁立柱混凝土外观质量,而且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使项目部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今后我们要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进一步提高,同时强化质量管理,攻克质量难关,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在以后的工程中取得更大进步。

12.2今后打算

下一步QC小组的计划共有三项:

1、巩固本小组此次活动的成果,并要作持续改进,撰写活动报告,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2、组织小组成员参加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

3、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寻找课题,准备进行下次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