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999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化监理实施细则.doc

海沧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智能化工程

编制:

审核:

批准时间:

北京市太极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

海沧行政服务中心监理项目部

1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海沧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

工程地点:

厦门市海沧区行政中心广场

建筑面积:

40586平方米

建设单位:

海沧投资总公司

承包单位: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二)本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

本工程包括以下智能化系统: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

2、通信网络系统:

分语音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和电子信息显示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4、计算机网络系统;

5、机房设计与装修;

6、智能化系统集成。

2智能化工程建设目标

本智能化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供政府行政办公自动化的信息流通与共享的网络平台;

(2)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与活动环境;

(3)提供大厦的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大厦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4)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的余量。

3执行的标准、法规

(1)智能化工程招投标文件

(2)设计院相关的设计文件

(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8)《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

(9)《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11)《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DG/TJ08--601--2001)

(12)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相关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

(13)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4监理工作控制重点

1.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重点

1)审核本工程智能化系统方案或有关设计文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对于有可能进一步优化的系统方案,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完善系统设计方案。

2)审核智能化工程承包单位资质,其中包括:

企业系统集成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特殊专业的施工许可证、项目经理资质等。

要求上述资质符合要求,并在法定有效期内。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中包括:

(1)适时性;

(2)技术保证;

(3)人力、施工设备保证;

(4)质量安全保证;

(5)施工条件及计划进度保证,施工前对土建及安装其它专业的要求明确,施工计划进度符合本工程总工期要求。

4)审核进场材料、设备

(1)进场的智能化系统设备、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进口材料设备还需提供国家商检部门证明及中文的有关技术文件。

(2)光缆等新材料、新设备进场应具有法定的准用文件及有关性能测试报告。

5)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

(1)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智能化系统文件,在土建等其它专业的配合下,熟悉智能化各子分部工程,智能化与土建、电气及其它安装专业的施工界面。

(2)审核智能化工程系统供配电及临时mang施工用电的配置,容量及其电源质量,审核用电安全措施。

(3)审核土建预留孔洞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特别是地下室板墙、人防工程等防水、防渗漏措施)及设计要求的其它事宜。

(4)审核本智能化系统工程对室内外环境的防静电要求。

(5)检查设计要求的安装接地线到位及通断情况。

2.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重点

1)线槽、线缆敷设安装工程

(1)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2)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

(3)应保证KBG钢管与桥架之间跨接接地的连续性。

桥架间跨接应在两端用≥4mm2的铜线连接。

(4)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15mm。

(5)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6)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2)设备接地工程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2)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3)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4)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

(5)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

(6)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相距大于3m。

(7)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接地干线应与强电系统的接地干线分开敷设,在设计无规定时,其接地干线截面不宜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并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排上。

3)通信网络系统安装工程

(1)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电缆型号、生产厂名、制造日期和电缆盘长)、清晰;电缆应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2)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进行抽样测试。

(3)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并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

局内电缆、接线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应抽样测试。

当相对湿度在75%1:

2下,用250伏兆欧表测试时,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MΩ;接线端子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Ω。

(4)剥开电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5)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6)光纤跳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纤跳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接头端面应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跳线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7)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8)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明显标志。

(9)双绞电缆(UTP)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10)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剥除后应与接插件的屏蔽罩作3600全圆周接续,屏蔽层的长度应覆盖到不使双绞线暴露。

(11)双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按设计规定。

(12)光纤互连和交叉连接装置(光纤连接盒,以下简称LIU)可以为固定和抽屉两种方式,其装配应按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的方式、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交流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成端接续时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14)从接地体引入机房的地线,其截面积可按接地电阻和地线长度算出,一般宜为95mm2,最小不得小于75mm2。

(15)引入机房的接地线不得少于两根,连接接地母线的接地体与建筑物防雷地线在地下应连通,应尽量利用地下各点金属设施作为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

4)计算机网络工程

(1)为保障设备安装的安全,设备安装前应严格做好环境(设备的重量、体积和安装空间;供电、设备接地、设备工作温度、湿度及电磁环境等)检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件和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2)网络设备应遵循的协议、标准

网络设备的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IEEE、ISO、ATM论坛和国际公认的其他协议标准。

(3)网络规划

网络设备安装前,应做好网络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设备安装位置图、网络地址分配表、路由设置表等。

(4)交换机的物理安装

交换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l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

机柜或交换机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5)交换机的系统配置

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填写的表格同时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终端仿真软件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

(6)交换机测试

自检测试:

交换机上电后会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交换机上的指示灯,确认交换机上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连通性测试:

从接到交换机的ATM端口或太网端口的站点上Ping交换机的P地址,检查网络端口的连通性,确认所有端口均应正常连通,非TCP/IP局域网系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

系统配置的测试:

确认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7)互联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安装

物理安装:

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机柜中或独立放置,设备应水平放置,螺钉安装应紧固,并应预留足够大的维护空间。

机柜或接入设备、路由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

系统配置:

按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如端口地址,路由协议等,填写的表格同时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

按照配置表格,通过控制台或终端仿真软件对路由器进行配置,通过路由器对互联网接入设备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

(8)互联网接入设备、路由器的测试

自检测试:

互联网接人设备、路由器上电后进行自检测试,通过观察广域网接入设备上的指示灯,

确认互联网接入设备正常工作,通过观察路由器上的指示灯,确认路由器的模块,端口等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连通性测试:

连接相关的互联网接人线路(如DDN,Frame-Relay,ADSL等),观察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指示灯,确认互联网的IP地址,确认路由器与互联网接入设备正常连接和路由器配置正确。

系统配置的测试:

确认路由器的系统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9)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手册和随机文档,安装网络管理软件。

根据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网络管理软件。

(10)网络管理软件的测试

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测试,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

确认网络管理软件能够监测所需管理的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PC机等)的状态和动态显示网络流量,并据此设置这些设备的属性,使网络系统得到优化。

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工程

(1)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管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管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4)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后。

(5)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受其它辐射热影响的位置和远离有高振动或电磁场干扰的区域;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环境潮湿的位置。

(7)并列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1mm,同一区域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高度允许偏差为±5mm。

(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墙面出风口,如无法避开,则间距不应小于2m。

(9)墙面安装附近有其他开关传感器时,距地高度应与之一致,其高度允许偏差为士5mm,传感器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

(10)检查传感器到DDC之间的连接线的规格(线径截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镍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3Ω,lKΩ铂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11)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死角的位置安装。

(1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13)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置;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

(1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风口。

(1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1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16)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高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水管侧。

(17)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

夹角的范围内;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1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

风压压差开关引出管的安装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空气压差开关内的薄膜应处于垂直平面位置。

(19)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20)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取样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样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21)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上,距弯头距离应不小于6倍的管道内径。

(22)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3)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24)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直管段,长度L为10D(D-管径),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的直管段。

(25)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26)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27)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测压点3.5—5.5倍管径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倍管径的位置。

(28)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

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

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流量传感器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电缆。

(29)严防电压传感器输入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

(30)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绝缘。

(31)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风通道内。

(32)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

(33)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沉没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34)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lmm,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允许偏差为±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

(35)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36)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37)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38)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

(39)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合设计要求;

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41)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2)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

(43)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

(44)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并符合设计要求;

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

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41)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

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2)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

(43)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

(44)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其阀体部分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45)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与空气处理机和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

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6)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4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

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6)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1)各类人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

(2)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

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要

求和防护范围;

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

外接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3)摄像机的安装:

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

安装的高度:

室内距离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

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

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

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

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

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软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设备),安装时应灵活牢固。

(4)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