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814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四)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17

(五)加快技术开发,形成产业发展合力17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8

前言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创新跨越发展,全面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是南京市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关系着南京城乡建设的长远发展,对提高我市能源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建筑能耗增长速度、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富裕、和谐、智慧、绿色”新南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包括五个部分: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回顾;

二、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路、原则及方向;

三、建筑节能发展的目标体系;

四、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五、建筑节能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2009年)

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5)《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59号)

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7)《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55号)

8)《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域包括南京市行政辖区的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六合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十一个市辖区以及溧水、高淳县城的城区范围。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发展回顾

(一)基本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江苏省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把建筑节能作为社会与经济科学发展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予以落实。

以完成建筑节能任务为中心目标,完善制度法规、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技术标准、强化行政监管,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约6447万平方米,累计建筑节能量达到11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49万吨。

超额完成江苏省下达给我市的建筑节能105万吨标准煤的任务。

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已形成了成套的政策管理体系和成熟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以被动式技术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全市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建筑节能工作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以政策为先导,推动建筑节能各项工作。

我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国家及江苏省颁布的节能政策法规,把建筑节能列入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加强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建设,以行政立法和推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双管齐下,推动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开展。

注重地方法规的建设。

2006年我市颁布了《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第255号政府令)。

2008年开始立法调研,2009年起草制订《南京市建筑节能条例》,该条例即将颁布实施。

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完善配套政策。

“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一批文件。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落实责任、规范各方行为、加强过程监管,切实保障了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使建筑节能成为全社会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2、以监管为基础,确保建筑节能目标的全面完成。

为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十一五”期间,我市成立了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任组长,形成高位指挥、各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从2001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试点执行50%的设计标准;

到2005年,新建民用建筑执行50%的设计标准。

2008年开始进行建筑节能65%的试点工作。

全市新建建筑节能得到较好落实,“十一五”期间总计节约110万吨标准煤。

超额完成江苏省下达给我市的建筑行业105万吨标煤的任务。

表1-1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建筑竣工面积与建筑节能量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节能住宅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817

824

1258

1025

1232

5155

节能公建竣工面积

47

108

432

230

476

1292

当年节能量

(万吨标准煤)

3.96

13.16

32.8

26.0

34.0

110.0

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离不开行政监管。

我市着重从六个方面入手,在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形成了有效闭合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一是抓源头。

在规划方案阶段把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作为规划审批要点,保证建筑节能在项目上的落实。

二是抓设计。

规定设计文件要有独立的节能专篇,对施工图实行专项节能审查制度,保证节能设计质量。

三是抓备案。

开展建筑节能验收备案管理,实施房屋“一房一验”制度,确保节能工程施工质量。

四是抓公示。

实施建筑节能施工和销售现场公示,让社会各界成为建筑节能的监督者,充分调动市场的监督机制,其经验受到建设部的肯定。

五是抓调节。

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建筑节能,对执行建筑节能不达标的项目不予退返新墙材基金,大力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六是抓检查。

每年定期组织全市规模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质量巡查。

每年的部省市检查不少于3次,使建设领域的建筑节能意识得到明显的增强。

3、以创新为突破,开拓建筑节能工作新局面。

为全面落实建筑节能工作,我市积极探索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机制和方法。

(1)积极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已达680多万平方米。

先后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应用、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等各类试点示范工程20多项。

涌现出朗诗国际街区、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鼓楼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西堤国际、天泓山庄等一大批国家、省、市示范工程。

其中西堤国际项目为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提供了成功经验。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同时,达到了65%节能标准,为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范例。

2009年,我市成功申报“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从过去的单项工程示范、局部示范,转变为全面的建设要求。

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入新阶段。

我市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领导小组,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配套资金,重点在河西新城、仙林大学城、江宁区等5个地区进行区域性示范建设。

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太阳能光热利用、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不低于500万平方米。

(2)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与示范园区建设。

结合江苏省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进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使建筑节能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2009年起,绿色建筑在我市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2010年我市一批绿色建筑申报已获得国家二星、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2009年我市依据生态低碳城市的理念制定了《关于推进河西新城南部地区生态城区建设的意见》,以指导河西新城的开发建设。

2009年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江心洲,合作制定了江心洲低碳生态园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把江心洲建设成为低碳绿色生态岛屿,实现江心洲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2010年南京紫东国际创意产业园被批准为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设示范园区,启动了区域层面的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具体实践。

(3)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是我市存量建筑的主体,2006年我市正式发布《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启动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对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我市采取政府补贴、政策引导的方式,逐年安排一批改造工程。

金墙大厦、大厂医院、市规划局大楼等多家公共建筑按50%的节能标准进行了改造。

我市在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

2007年开始,市里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补贴,率先对居住建筑进行旧钢窗单项工程改造,节能效果提高15%~20%,我市累计改造门窗面积16.5万平方米,惠及2.3多万户家庭。

同时通过房屋整治及“平改坡”改造,累计完成改造5530多幢,解决了屋顶保温、隔热、抗渗等问题,这些改造措施既简便易行,又大大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4)启动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我市是住建部“十一五”期间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全国试点城市。

已完成了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和一批大型公共建筑耗统计、审计、公示等工作,组织实施了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

在市级机关办公建筑进行了能耗计量系统改造。

今年还将计划医院、宾馆饭店、商场、体育场馆等56个公共建设项目中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

(5)尝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南京鼓楼软件园区域能源供应项目是全国著名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是国家节能示范工程。

区域供冷供热面积将达到180万平方米,由能源服务公司全面投资和运行管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浴室的太阳能供热系统规模大,节能效果好,是太阳能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成功案例之一,成为省级节能示范项目。

目前,我市正在着手制定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确定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认定标准,一方面对合同能源项目予以资金扶持。

4、以技术为依托,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和成熟经验向技术标准的集成。

在全面执行国家和江苏省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和参与编制了《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部分编制深度暂行细则》、《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南京市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应用指南》、《建筑节能常用材料及施工质量检测暂行规定》、《住宅质量通病防治导则》、《农村住宅设计图集》等技术性文件。

培育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的配套服务能力。

我市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的整体实力较强,相关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能源服务企业及房地产商等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建筑节能的课题。

具备了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检测、管理以及自主研发的能力。

积极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我市在以下技术方面形成了自主特色,包括: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研究、预制结构体系、ALC单元房节能建筑体系、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结构等。

5、以宣传为动力,营造建筑节能社会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筑节能。

在“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城建版”、“扬子晚报”、“南京电视台《我们的城市》”等新闻媒体刊(播)出多篇(次)报导和宣传稿,组织专版和专题报道宣传,创办《南京墙改与节能》刊物。

全方位扩大建筑节能知识的受众面,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建筑节能,践行绿色生态生活。

先后召开了建筑节能主题宣传周等多场次现场会、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节能专家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

举办了建筑和太阳能一体化、夏热冬冷地区中心城市建筑节能研讨会等,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组织各类技术培训。

“十一五”期间,组织节能设计、节能验收、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等节能技术培训40余次,受训人员超过1万人。

大幅度提高了建筑领域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二)主要问题

在建筑节能持续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仍影响着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建筑节能的发展不平衡。

与设计环节相比,实施环节的建筑节能落实程度相对较弱。

与主城区相比,郊县的建筑节能工作相对滞后。

(2)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区县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尚未落实;

(3)建筑节能的财政激励政策支持不足。

建筑节能科研经费少;

建筑节能市场推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数量少,进展缓慢。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所涉及的政策尚未明确,改造经费难以落实。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将直接面临三大重要发展机遇:

一是先行先试推动城市制度创新的机遇和“青奥会”的举办。

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城市、国家建筑能耗监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等重大制度创新活动在我市的全面推进,将建立更加适应建筑节能发展的环境。

“青奥会”的举办将为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是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保持长期向好的态势。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市城乡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是城乡统筹推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机遇。

主体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明确,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城市十大板块的建设将进一步释放新的发展空间,为在区域规模上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建设创造了条件。

根据国家关于房地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中规划的城市化率、人均居住面积指标,预测“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南京市民用建筑的竣工面积约为6280万平方米。

表1-22011年~2015年民用建筑竣工面积预测(单位:

万㎡)

2011年

2012

2013

2014

2015

累计

居住建筑

826

876

926

976

1026

4630

公共建筑

300

350

1650

合计

1126

1176

1276

1326

1376

6280

注:

居住建筑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

图1-12011~2015年历年民用建筑竣工面积预测(单位:

与此同时我市建筑节能工作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并向发达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

建筑节能将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降低资源环境压力面临新挑战。

城市的快速扩张、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矛盾冲突加剧,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建筑实际能耗可用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建筑节能如何从现在注重建设阶段的管理转向建设与运行并重的管理,以控制实际建筑能源消耗为节能目标的管理要求对整个建筑节能工作都提出了全新课题。

二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面临新挑战。

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到65%及以上后的总体技术难度显著加大。

三是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

“青奥会”举办将对城市品味、环境品质、空间适应性、综合服务能力等多层面的城市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整体城市的层面适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城市的转变,在技术上、管理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二、建筑节能的发展思路、原则及方向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的要求,将建筑节能融入到南京市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大目标中。

以建筑节能为重要依托,全面贯彻落实南京市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突出“富裕、和谐、智慧、绿色”为发展导向的发展指导思想,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绿色南京,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走符合南京市实际条件的建筑节能发展路线。

结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战略、南京市的具体地理环境状况、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支撑条件和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南京市“十二五”建筑节能的目标、推进机制、技术路线和重点工作。

2、坚持系统综合、协调推进的原则。

实现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节能、运行管理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节地与节材并举。

在适宜的空间区域尺度上全面规划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的建设。

3、坚持做好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中心的三项创新,与时俱进。

积极创造适合建筑节能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提升政府部门决策、监管、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

攻克影响建筑节能发展的关键技术。

积极推广利用新技术,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带动建筑节能的整体进步。

(三)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

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

以全面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为基础,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在继续执行“十一五”期间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实现以下转变。

1、按照绿色生态城市要求实现建筑节能技术转变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技术路线从以围护结构为主转向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为主。

特别注重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加强区域能源规划,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技术。

建筑节能标准将从50%提升到65%。

在高等级绿色建筑中,建筑节能将达到更高水平。

建筑节能从关注单体建筑节能向区域能源高效利用转变。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向。

2、实现建筑节能向前期规划设计和向后期运行管理两端延伸

从现有的重视建设阶段的节能,向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延伸。

对于新建设的城区和各类开发园区,在规划阶段按照绿色园区的理念进行总体规划。

强化建筑物和园区的运行过程的管理,积极推进建筑能耗定额管理。

3、实现建筑节能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模式的转变

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解决建筑节能发展中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市场资源进入节能行业,形成巨大的社会辐射效应,促进建筑节能市场化服务,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手段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筑节能。

三、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城镇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施工阶段全面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新建绿色建筑150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示范园区3个。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计2000万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领域累计节能138万吨标煤,减排CO2344万吨。

其中,新建建筑累计节能约123万吨标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节能约11万吨标煤、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累计节能约4万吨标煤。

(二)分项目标

1、新建建筑节能

在执行50%节能标准的基础上,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65%及以上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

2011年,南京市新建公共建筑(甲类)全面执行节能65%的节能标准的规定,到2014年,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的节能标准。

2014年-2015年,在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中开展公共建筑65%以上节能标准的试点。

居住建筑:

2014年起居住建筑开始执行65%的节能标准。

2015年开始在新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中开展居住建筑65%以上节能标准的试点。

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

开展3个以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的建设。

以示范园区的建设引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乡的试点示范,示范园区达到江苏省或国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相关标准。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及其财政支持单位完成7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改造;

其他既有公共建筑完成1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

继续把改善既有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实际能耗作为我市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

根据居住建筑具体条件推进不同节能水平的节能改造,继续推进窗改、平改坡、小区出新以及按照50%节能标准的改造。

拓宽改造范围,引导实施对包括公共建筑在内的单层玻璃窗的改造。

4、新能源利用

以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城市级规模化应用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可再生能源建筑为主的新能源建筑应用。

以浅层地热能、太阳能光热为主要利用形式;

适时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供的应用。

2010-2012年,全面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城市级规模化应用的任务,到2013年,所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

新建居住建筑(包括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积极推广采用太阳能光热利用等可再生能源的范围。

到2015年,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

2011-2015年,累计建成5MW的光伏电站,建成可一批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供系统。

5、能耗监测

继续推进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

扩大能耗监测范围,逐步实现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扩展能耗监测数据的应用功能,加强对高能耗建筑的管理。

6、合同能源管理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能源管理的应用。

在考核节能效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能源合同管理的模式,开展多种商业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到2015年累计完成60万平方米的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

7、绿色建筑

以新建建筑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

绿色建筑建设面积累计达到150万平方米。

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内的新建建筑应率先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

8、新型建材与新型结构体系应用

通过完善工厂化制造单元房技术体系,轻钢模网构架混凝土整浇建筑整套产业化制造技术,探索新型建材工业化产业链建设。

以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节能、安全、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的规模化应用。

四、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总结“十一五”期间开展建筑节能的经验,面对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和要求,创新推动建筑节能的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内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为:

(一)建筑节能任务及高标准节能目标的落实

以“十一五”期间推进50%建筑节能标准所形成的有效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为基础和依托,在工程中推广65%节能标准。

通过总结已有65%节能标准的技术经验,完善相关技术体系,逐步推进65%节能标准。

在青奥村、青奥场馆、机关办公建筑、南京市十大功能板块区域中的重要建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应率先垂范执行65%设计标准。

(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的推进

抓住江苏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的机遇,全面落实江苏省《关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建设的意见》要求,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的示范建设,使我市城乡建设水平提高到全新高度。

制定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保障试点园区的建设规模和进度。

研究制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园区的总体规划。

在示范园区建设中积极实施江苏省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十大工程,推动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新型结构体系、全装修、绿色交通、综合管廊、垃圾资源化的全面发展。

在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新建居住小区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河西新城、南部新城、麒麟科技创新园、浦口新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新功能板块应重点进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建设。

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的建设理念高起点全面规划园区的发展模式,建成3个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