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8315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doc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承担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报告书的编制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示如下内容:

1、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以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以电子邮件、信函方式向环评单位或规划提出单位咨询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公示的期限:

2009年4月2日-2009年4月12日。

 

2、联系方式

规划提出单位名称:

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

郑伟琦0596-21317850596-2106021(传真)

评价单位名称: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5号)

联系地址:

福州市环保路8号邮政编码:

350003

咨询及联系人:

廖满琼叶冰玲Email:

yebinl001@

联系电话:

0591-83571257传真:

0591-83571272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询对象:

主要为规划所在区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并欢迎社会各界对本规划的环境保护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

主要事项:

本次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征求有关本规划环境保护方面的事项,请公众就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

4、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网上公众意见调查。

5、相关链接:

报告书简本下载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漳州市蓝田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告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见附件2《闽政文【2006】123号》),将漳州蓝田工业区、漳州龙文工业区整合为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

文件明确该区的定位是:

电子、光学、机电、精密机械、生物制药、食品罐头、轻纺、家具等。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形成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集群。

为了更好的发展壮大蓝田经济开发区,借漳州市整合整个市区内工业园区的契机,为更好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漳州市在《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文区现场办公专题会议》上通过了将蓝田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即环城北路以北、漳龙高速以南、七号路以东的蓝田北部片区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并入蓝田经济开发区。

蓝田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九龙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开发区之一。

规划面积分别为3.1921km2、3.5km2和1.3651km2。

蓝田工业区一期、二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由均得到省环保局的批复,且企业均已入驻。

本次规划环评的范围为:

蓝田开发区三期、蓝田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以及龙文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8.0572km2。

1.2规划目标、规划定位与产业布局

规划目标:

发挥区域对台经贸合作的优势,将产业模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低附加值逐步转向高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产业升级,构建一处专业化、规模化及标准化的新型制造工业基地。

规划定位:

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定位为:

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科技、观光、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工贸城区,形成低能耗、低污染及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

各片区的定位为:

蓝田三期为轻型、低耗、轻污染的外向型工业区;龙文片区为外向型和具有漳州传统优势的轻加工工业区;北部片区为发展高科技、轻污染的制造业的工业基地。

产业发展方向:

电子、光学、机电、精密机械、生物制药、食品罐头、轻纺、家具等。

1.3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包括:

蓝田开发区三期(简称蓝田三期)、龙文工业区(后文简称龙文片区)和蓝田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简称北部片区)。

总规划规模面积8.0572km2。

具体规划范围如下:

蓝田三期:

用地范围东至东外环路,西至东二号路,南与二期工业用地交界,北至环城北路,规划用地面积3.50km2。

龙文片区:

南抵环城北路、东至城市主干道七号路、西北以省道郊柏线为界,规划用地面积3.1921km2。

北部片区:

南至漳州市环城北路,西至七号路,东达运动沿风景区,总面积约1.3651km2。

1.4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

用地功能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1)蓝田三期

居住用地:

集中布置在本区西侧,生活居住用地面积48.62hm2,规划居住人口2.45万人。

规划结构按“小区—组团”二级进行组织。

工业用地:

规划面积144hm2,占建设用地的45.1%。

以七号路和八号路为界将蓝田三期工业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

从东至西依次为:

高新技术园区、二类工业综合发展区、三是工业综合用地区。

这三个功能区将通过路网和绿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结合现状合理规划仓储用地,规划面积17.07hm2。

保留现状村庄、压缩普通仓储用地规模,在居住综合区内东北角设置市级生活性物流中心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沿东二号路和北一号路西段设置区级公共设置,主要是园区管理中心和总规中要求设置商业用地及医院。

小区级公建主要指为生活区配套的基层公建,如商业、金融、市场、中学、小学、幼儿园、文化中心站、社区服务、行政办公及小游园等,规划将根据公建功能要求,结合小区布局进行规划,主要设置在七号路(西干道)东侧地块。

其布置地点将考虑其服务半径,中学服务半径为800~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为400~500m,幼儿园服务半径为150~200m;

(2)龙文片区

居住用地:

主要指区内由道路围合的两个村庄用地和周边的空地,其中朝阳村和樟山村的规划居住用地分别为16.85hm2和12.08hm2。

规划人口规模为工业区内规划总人口约2.64万人。

工业用地:

规划面积155.18hm2,占建设用地的49.14%。

以东三号路(龙文路)为界,将开发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大片,其中西区为首期开发区,面积84.28hm2;东区为二期开发区面积70.9hm2。

龙文工业区用地布局中将东三号路两侧地块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49.10hm2,其中非市属办公用地1.65hm2,商贸用地5.21hm2,文化娱乐用地1.10hm2,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25hm2,综合用地40.89hm2。

(3)北部片区

规划区内用地全部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不规划居住用地和仓储用地。

用地面积为82.61km2,占总用地面积的60.52%,工业用地地块按“结合现状地形,有利于标准厂房建设”的原则,进行划分。

近期依托蓝田三期的配套公共设施,远期结合整个北部片区进行统一考虑。

1.5相关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给水、排水、供电、通信和燃气工程等)、环卫设施规划、绿地景观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等。

给水规划:

三个片区规划水源将以现有水厂及规划水厂并网供水。

总规划用水量7.92万m3/d。

给水管网以城市供水管道接管供水,使片区内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并使各地块能从两个方向接管引水,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规划实施的灵活性。

给水管沿道路敷设,埋设于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

污水工程规划:

三个片区均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经测算本区最高日污水量为6.4万m3/d。

各片区内不设置污水处理厂。

根据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及《漳州市中心城区(九龙江西溪北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从所处位置来看,本区属城市东区污水分区,位于东墩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因此本区污水将纳入东区污水干管,排至东墩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网:

各片区企业产生污水经过区内的污水干管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干管。

2.区域环境与资源现状、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

2.1区域环境与资源现状

(1)大气环境

本项目由龙文片区、三期片区、北部片区三部分组成,其中龙文片区大部分已建(尚有70.9hm2工业用地拟建),三期片区工业企业为在建或拟建,北部片区仅完成场地平整。

已建成的蓝田开发区一、二期,龙文片区(大部)内的企业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实际影响,已经体现在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中。

各监测点大气常规污染物SO2、PM10、NO2本底监测结果均未超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云洞岩风景区本底监测符合相应的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工业区大气特征污染物:

苯、甲苯、二甲苯、甲醛、HCl(酸雾)现状,符合TJ36-79一次最高浓度限值;综上所述,评价区域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在大气常规监测中PM10现状占标率远大于SO2,说明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现状受烟尘排放影响比较大。

在总体上区域大气环境有较大余量,有利于开发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

(2)水环境

①地表水水质

西溪:

评价河段中山桥至西溪桥闸的水质目前已经难以达到GB3838-2002III类水标准,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段已为西溪的下游,上游大量沿途乡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均排入其中,此外漳州市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内河浦头港、九十九湾等均汇入西溪,漳州市也有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最终汇入西溪,这是导致评价河段水质较差的原因。

九十九湾:

从2008年上浦断面的水质监测情况看,九十九湾水质较差,超地表水V类标准,超标最严重的依次是溶解氧、氨氮、BOD5、总磷,溶解氧的超标倍数高达7.9倍。

可达标的指标主要是六价铬、镉、汞、砷、铅等重金属元素和石油类。

九十九湾水质较差的原因是由于它河段狭长、弯曲,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河床淤积,河面水葫芦、漂浮物堵塞,河道两岸乱倒垃圾、违章搭盖、违章种植较多,而且承载了龙文片区、沿途村庄的生活污水,再加上内河下游由排涝闸调控,仅靠大潮时开闸潮水顶托进行冲污,因此水流的自净能力较差。

2008年开始,漳州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九十九湾进行了清理整治,但其水质的改善尚需时日。

②地下水水质

总大肠菌群超过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其它指标均可达III类标准。

总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和农村的卫生情况密切相关,调查点的村庄中均放养畜禽,禽类粪便暴露地面,而村民的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有些有杂物和污水,地面径流不洁及卫生状况不佳可能是造成总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

(3)声环境

规划区中现状显著声源为干道交通噪声,其次为工业噪声,区域中的集中居民区声环境现状除交通干道一侧夜间难以达标外,其余居住环境可符合2类标准。

调查中发现,由于三期片区居民点分散,社会活动带来的交通负荷占一定比例,摩托车和小车对声环境贡献较大;同时随后期工业入户,物流增加,交通干道噪声影响将会增大,干道周边的声环境质量会有所下降。

因此,建议规划区中居民区应集中分布,利于声环境的控制规划。

(4)陆域生态环境

①土壤环境质量

根据监测结果,对照GB15618-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各监测因子中,三个点位的Hg均严重超过二级标准,其他各因子的指标都明显低于二级标准。

规划开发区土壤略呈酸性,这与该地区为酸雨区有关。

三个片区土壤背景值的Hg均超标,其中龙文片区和蓝田三期片区都已经有工业企业入住,而北部片区目前尚处在开发的初始阶段,仅有部分土地进行了平整工程,片区内还没有工业企业建设、入住。

三个片区处于开发的不同阶段,而都发现Hg有严重的超标,这说明开发区土壤本身含有较多的Hg,而不是已入住的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开发区土壤Hg含量的超标。

③生态环境现状

规划评价区位于城乡交界的地区,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类型受人类影响明显,多为人工或半人工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较少。

目前,评价区内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城镇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

④植被及植物资源现状

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较为简单,无明显垂直带谱,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不高。

评价区内常见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人工种植的农田植被、山地林灌植被及荒地杂生灌草植被。

由于评价区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程度不断增加,大量的园地、菜地、林地等被征用开发,成为工业用地或暂时闲置的裸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评价区内的植被覆盖率正不断降低。

⑤动物资源现状

在评价区内活动的鸟类多是一些对人类活动耐受性较高的,区域性的常见物种,如家燕、麻雀、白头鹎、灰树鹊、喜鹊、乌鸫、鹊鸲、大山雀、白鹡鸰、黑脸噪鹛、白喉红臀鹎、珠颈斑鸠、灰头鹀、树鹨等。

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在规划区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2.2现有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与批复不一致。

本次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的规模与福建省政府批复的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告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中的蓝田经济开发区包括了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蓝田三期、龙文片区,但未包括北部片区。

2.本次规划的蓝田经济开发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不尽合理。

已有的开发区发展布局,对整个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工业区内部各企业没有按照不同的工业类型分片布置,功能分区比较混乱,企业间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食品、家具、机械、电子等各企业毗邻。

导致轻污染企业或易受影响的企业与污染较重的企业混杂。

3.工业区内布局相对混杂,工业废气、工业噪声直接影响居民。

近期投资区内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交叉分布,无法进行功能成片规划。

现有的村庄(牛路、乌石、梧桥、檀林、斑鸠坑)均被企业包围,部分村庄位于企业的下风向。

工业废气、工业噪声直接影响居民。

4.周边环境给区域内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1)樟山自然村位于规划区的最北面,现状郊柏线和漳龙高速位于其北面,且与村庄的距离很近(距离路肩约5m),村庄周边的区域声环境质量受现状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樟山村道路两侧30m外的区域现状声环境质量已超2类标准。

(2)蓝田三期东面规划区外小规模的家具厂较多,且位于好坑自然村的上风向,产生的废气未经有效的处理,对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对区域环境空气的污染贡献比较突出。

(3)由于区域内畜禽饲养规模化程度低,排污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治理设施,尤其是养猪业污染严重,部分养猪场沼气池容量不足、处理能力低、污染物直接向河道、小溪、农田排放,纳污水体九十九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斑鸠坑距离养猪场约30m,猪场产生的恶臭给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5.开发区现状建设给周边村庄排涝带来一定的影响。

现状开发区地平标高均比原有地平标高提高1~2m,导致周边村庄的排水管道堵塞,易产生内涝。

梧桥村的檀林、牛路、乌石均存在这样的问题。

6.占用农田带来的社会环境影响问题

投资区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占用农用地,目前耕地保护替代方案尚未得到落到实处。

同时原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等压力较大,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蓝田三期前期开发建设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目前尚未完全到位。

7.开发区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开发区内污水管网管随路建,道路建设过程中管网一并铺设。

但是,根据现状污水管网的铺设情况,龙文片区、蓝田三期的污水尚未纳入城市管网。

原因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龙文片区的中途提升泵站及北环城路污水加压管线尚未建成、蓝田三期的主干管尚未建成,导致虽然各支管已经建设,但管网系统难以形成,导致已建污水管道难以投入运营,进而影响已投产的企业产生的污水难以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8.开发区内各企业的环保意识较薄弱

开发区内金属制品、光学眼镜加工等企业内部有产生金属前处理的磷化废水、酸洗废水、电镀废水。

这些企业部分有上环保治理设施,但没能得到很好的运行,甚至企业产生的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最终进入西溪。

龙文片区的大部分企业已运行多年,但仍未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

2.3主要制约因素

1.水资源制约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不相匹配,增加了水资源保障的难度。

区域水资源的紧张将制约经济蓝田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

现状开发区用水一直由糖厂水厂和第二水厂供给,用水较为紧张。

而第二自来水厂虽有15万m3/d供水能力,但由于管网限制,现状供水能力只有8万吨,且现状给水干管只能对龙文区供水。

其中元光路给水管部分管段管径仅为DN400~DN700,无法满足龙文区东片区和蓝田北部片区的用水要求。

2.土地资源制约因素

规划区内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十分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显著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53hm2/人的警戒线,规划实施将使农业用地减少,因此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扩大。

规划实施过程中将占用一般农田169.42hm2、林地70.85hm2、园地339.41hm2。

因此,土地资源制约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3.水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

漳州市区内的九十九湾贯穿市区,且贯穿蓝田经济开发区,是集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工业供水、城市环境用水为一体。

九十九湾现状水质已超标,水环境容量以无法满足龙文片区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自行处理后达二级标准后外排至九十九湾的要求。

因此要求龙文片区的污水管道系统尽快完善后,污水近期纳入东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的尾水排入西溪。

另外,九龙江西溪现状水质也接近标准值,且现状水质中NH3-N有所超标。

漳州市中心城区现有的金峰污水处理厂和东区污水处理厂以及规划建设的东墩污水处理厂和桥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均排入九龙江西溪。

因此西溪现状水环境容量也成为本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

4.风景名胜区带来的环境制约因素

云洞岩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蓝田经济开发区的东侧,与云洞岩外围保护区的边界距离仅200m,云洞岩属于二级生态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执行一类区标准。

为了规划开发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均可达到,云洞岩给本次规划带来一定的环境制约。

5.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工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蓝田经济开发区目前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建设,龙文片区、蓝田三期具备了一定的公路、供水、电力电信设施,但环保基础设施水平依然滞后。

龙文片区现状部分污水管道已建(郊柏线、横一路、横二路、东二号路、纵二路、纵三路),但由于片区地势相对较低,收集的污水需要中途泵站提升加压。

由于中途泵站及北环城路上的压力管尚未建成,龙文片区现状已建污水管网未能并入整个管网系统而无法进入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现状龙文片区企业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部分自行处理达标后外排至九十九湾。

还有一大部分污水均未经处理排放,这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蓝田三期区内的管网已随道路一并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主要的主干管尚未到位,导致已建的污水管网未能投入使用。

6.失地及拆迁村民的安置问题

由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漳州城市总体规划的东部,农村逐步向城镇的转变。

失地及拆迁村民对原有社区结构、民众生活习惯、环境等方面发生变化。

对村民的安置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7.现状工业布局形成的制约

由于蓝田经济开发区开发时间较早,部分企业对整个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造成一定的制约。

蓝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受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等,合理规划工业区产业定位和发展布局,合理安排工业用地,控制环境污染,限制引进产生烟尘、粉尘污染和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使区域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

3.1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经过多次总量削减试算,同时满足云洞岩风景区一类功能区,蓝田工业区内二类功能区环境要求,蓝田开发区本次开发的龙文片区、三期片区、北部片区大气环境容量为:

SO2最大允许排放总量为227.183t/a,其中低架源(H<30m)分配181.746t/a,中架源(30m≤H<100m)分配45.437t/a。

烟尘最大允许排放总量为224.892t/a,其中低架源(H<30m)分配179.914t/a,中架源(30m≤H<100m)分配44.978t/a。

3.2水资源承载力

西溪实测最枯流量2.78m3/s,后来上游建成可调容积1.76亿m3的“南一水库”,枯水期可调蓄7~9m3/s水量,因而最枯时流量可达10~12m3/s,50年一遇时可达14~16m3/s,目前沿途单位取水流量总计1.33m3/s。

则西溪尚余13.67m3/s的水资源量未利用。

蓝田经济开发区内虽然没有充足水源,但通过漳州市区域调配和流域调水工程,可满足蓝田经济开发区的供水需要。

从区域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可以承载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3.3水环境容量

从水环境质量现状可知,目前九十九湾的水质已超V类水标准,水体自净能力差,基本成为纳污河段。

西溪目前水质状况也不容乐观,氨氮、COD都已经接近标准限值,COD的标准指数达42%~75%,根据总量控制指标,以氨氮、COD计算水环境承载力。

根据西溪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排污区的水质现状值为:

COD3.489mg/l,氨氮0.832mg/l。

将目标浓度值减去水质现状值,因此在西溪排污区的污染物允许浓度增量为:

△COD≤2.514mg/l,氨氮≤0.168mg/l。

经计算,西溪CODMn、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47t/d、0.525t/d。

3.4土地资源承载力

依据开发区规划,开发区建成后,区内人口约5.09万人,在此人口规模下计算得到的开发区土地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4773,为中承载力地区。

考虑到蓝田开发区为工业开发区,日常生产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其特殊定位和功能决定了其人口密度允许略大于重点大城市。

因此,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维持在中承载力地区水平是较为合理的。

4.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4.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在符合大气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工业区大气排放对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和网格计算点的SO2、PM10短期、中期、长期浓度增量不大,增量叠加本底均未超过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云洞岩风景区符合相应的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二甲苯一次浓度增量叠加本底后符合TJ36-79一次最高浓度限值。

因此在开发区内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符合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开发区建设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4.2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表水:

由于龙文片区污水提升泵站未建设,三期片区区内管网与市政预留的污水主干管未连通,导致目前蓝田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全部区内小河沟以及入九十九支湾。

通过用地指标法和现状工业区污水量推算两种方法核算该工业区污水量,结合目前排污情况,确定规划区远期污水排放量约2万吨/日。

通过预测,近期污水直接排入九十九湾后汇入西溪时,在西溪的多年平均流量情况下,污水混合区长400米宽约40米。

最枯流量情况下,污水混合区范围长约10余公里。

可见,通常情况下,开发区污水排放对西溪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发生最枯流量时,对水体影响较大。

九十九湾及西溪的水质现状本底较高,不利于区内工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环保部门通力配合,加大漳州内河港汊及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力度;另一方面,尽早建设龙文片区的提升泵站,实现蓝田经济开发区污水100%的收集率,将开发区的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减轻对水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

现状漳州蓝田开发区一期至三期用地的用水主要由漳州糖厂水厂供应。

目前蓝田经济开发区三期片区和北部片区用地内部分村庄由市政管网供水,梧桥村等部分村庄打水井供水,水质水量均得不到保障,村民仅使用少量井水进行洗涤,全部饮用市政管网提供的自来水。

近期规划区污水由于提升泵站未建或者管道不完善,无法纳入污水处理厂。

这样势必影响九十九湾以及规划区内小河沟的水质,使得内河港汊的水质进一步恶化,也进而影响地下水水质,此外由于区域酸雨的存在、城市内河以及九龙江沿岸污水的排放,均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区域污染物消减刻不容缓。

4.3声环境影响分析

交通噪声影响:

规划区除北部片区外,区域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根据声环境现状调查表明:

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影响夜间大于昼间,以2类标准适用区来衡量,郊柏线、龙文路等主干路噪声影响范围110m,次干路、支路噪声影响范围小于50m;以3类标准适用区来衡量,主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