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859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中考题集锦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十二.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

(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18.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每题1分,共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19.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甲)(乙)

20.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21.(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3分)

二十二.18.(每小题1分,共4分)

(1)日光

(2)景象(3)散(或“散开”)(4)发荣滋长19.(每个1分,共2分)(甲):

“浩浩汤汤”或“气象。

万千”(乙):

“水落石出”20.(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1.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

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

二十三.2006年河北(非课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吾谁与归?

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答               ,                      .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偕:

           ④如临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

                                    。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

                                   。

二十三.4.(2分)北宋(宋代)范仲淹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示例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分)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8.(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9.(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0.(3分)示例: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二十四.2006年湖南郴州市

【文段一】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

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

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

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十四.l2.B l3.B l4.C l5.C

二十五.2006年重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嗟夫!

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14.“微斯人,吾淮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二十五.11、(3分)

(1)居:

处、处在

(2)进:

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3)归:

归依(各1分)I2.(4分)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各2分)13、(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1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5.(3分)提示: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二十六.07年广西省贵港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一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______--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

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薄暮冥冥薄:

迫近B.沙鸥翔集集:

集合

C.人不对对:

回答D.家富则市得良犬市:

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2分)

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

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分)(2分)

12.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2分)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二十六.8.B9.C10.

(1)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迁客骚人(或:

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1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C

二十七.07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若夫淫雨霏霏,______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D.吾谁与归

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9.将第Ⅰ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十七.6.A(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

)7.D(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

)8.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将第Ⅰ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文: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翻译通顺得1分,互文手法0.5分,落实“以”的意思得0.5分。

(2)译文:

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二十八.07年浙江省台州市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7—23题。

(21分)

(二)(10分)

若夫淫雨霏霏,_________噫!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二十八.17.⑴形体(形迹)⑵离开⑶日光(阳光)⑷探求评分标准:

4分。

每词1分。

1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评分标准:

3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19.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二十九.2007年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

(甲)暖夫!

然则何时而乐那?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

宜咏诗,诗韵清绝;

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

③不可具状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B.

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D.

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2分)译文: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二十九.9.①求:

探求。

②庙堂:

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③具:

全,都。

④被:

通“披”,披着。

(2分。

每词0.5分)10.B(2分。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

B连词,因为。

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代词,代竹子。

D①代词,这样;

②助词,表状态)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

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焚”、“默”、“遣”、“世虑”各0.5分,意思对即可)12.范仲淹优国优民;

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

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

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

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

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

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

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三十.2008长沙市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_______噫!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薄暮冥冥()

(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4)不以物喜()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1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12.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13.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三十.8.

(1)迫近

(2)在,到(3)日光(4)因,因为9.

(1)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大的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0.!

,,?

11.气象万千心旷神怡12.示例:

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的特点,符合对联营的要求即可。

13.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

(答案中抓住“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三十一.2008北京门头沟区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4--17题。

—————————噫!

14.“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进:

 

(2)退: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

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十一.14.B 

15.

(1)进:

在朝廷做官

(2)退:

隐居江湖 

16.

(1)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重点词:

胜景

(2)没有了(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微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

(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十三.2008年山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连月不开(      )

(3)薄暮冥冥(  

     ) 

(4)至若春和景明(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列的意思。

(4分)

(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1、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三十三.8、

(1)雄伟景象

(2)放晴(3)迫近(4)“日光”或“阳光”9、

(1)太阳和星隐

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

(2)浮(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水中)的玉璧。

10、C11、这上句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三十四.2008年苏州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