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8656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

一、设计依据

1、《青海省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方案竞标邀请书》;

2、《青海省教育园区用地规划方案二》;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4、《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

7、《青海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43-2007;

8、其他国家相关规范。

二、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西侧教育园区内,东侧紧邻宁张路,西侧为铁路、,南侧及北侧为规划道路。

场地东西长375米,南北宽356米,总占地面积13.35万平方米。

场地平整,综合规划后周围为学校和宾馆。

设计项目为省一级72班重点寄宿制初级中学,含综合教学、行政办公、图书阅览、体育运动场、食堂、宿舍等功能。

场内布置直道为8道,环形道为6道的400米标准田径场(含足球场)一块,十二个蓝球、排球场,及羽毛球场和一个软塑器械活动场。

三、总体构思

1、场地逻辑关系

场地逻辑关系的确定受三方面影响。

△地理逻辑:

受纬度、气候、通风、采光、日照等因素影响,建筑布局形成

一种清晰的以南北向为指向的布局肌理,我们称之为地理逻辑。

△城市逻辑:

城市的规划确定了使用地块周围的道路网格布局,这种城市秩序性我们称之为城市逻辑。

△自然逻辑:

地理逻辑和城市逻辑又是依托于大地而存在,它以自己特有的山丘、河流、植被等地景地貌所赋予的表情构成了自然逻辑。

仔细分析用地及项目性质,我们最终以正南北向的地理逻辑来确定场地的逻辑关系,形成总的建筑网络格局,以保证教学用房与宁张路距离大于规范80米和尽量远离铁路影响的规范要求设计,辅助用房和体育场布置于西两侧,以西侧体育看台和高达树木来阻挡铁路噪声的影响。

2、轴线关系

我们以对应入口处一条20米宽的步行绿廊南北延伸,作为设计的主要轴线,以此组织各节点与核心空间并联系各功能区,将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运动空间与绿化景观带相互联为一体,使总图功能布局协调有序。

3、庭院空间

在主要教学区,我们设计了半围合的庭院空间,它启示于青海传统民居建筑的院落形式以及西方学堂所发展成的丰富的院落环廊空间,创造出现代书院的庭院空间。

中间的行政办公楼如同一把钥匙,预示着学校是一个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另外间隔在各用房之间的放大廊道空间构成了空中院落,彼此穿透互相观望,形成了立体的院落体系,使庭院空间更加开放和生动。

4、交通连廊

针对新的教学生活建筑群,我们提出新的交通模式,使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个多种行为的集合体。

在教学生活的同时也容纳了交通行为,各组群既有独立性又有连通性。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交通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

我们把交通和景观结合,行径的同时又有放大的休息平台,满足休憩观赏性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景观,以步行景观的立体交通廊系联系了整个建筑群组,不仅形成了颇具气势的连续立面,丰富了光影变化,同时也丰富了流通空间,给学校创造了积极的交流氛围。

5、可持续观及集约观

校区的规划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发展余地,教学及宿舍区预留了以后的生长空间,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后期发展。

各功能体在满足使用功能不互相干扰的同时,强调建筑混合的集约性,便于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与生活截然分开的二点式机械学习生活模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气、师生喜爱的场所,使各个空间都充满活力。

四、设计理念

在众多的建筑类型中,学校建筑是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特殊建筑形式。

我们很多年后都在怀念留恋着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校园环境,而且记忆中的建筑形象总是那样的清晰可见并难以忘却。

从这种意义上讲,除了狂热的宗教建筑以外,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度、教育力度以及憾人心灵情感因素,是其它建筑类型不可相提并论的。

而且,这样的感化过程是在平静亲切的诉说中完成的。

学校建筑不可以象商业建筑一样张扬与浮躁,本方案建筑设计时,我们拒绝那种“装饰构架”和“无意义的去装饰建筑”的设计理念,试图让建筑回归真实,凸现一种本原存在的空间艺术性格。

我们认为建筑首先是空间的,其次才是装饰的,空间永远是建筑的主角。

因此,设计效果的核心表达方式应该依赖于不同空间的型体变化得以实现。

该建筑设计时,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尽可能以简练的型体建构演绎出变换多样,立面层次丰富的建筑表皮印象,并使建筑与它所在的空间环境互相渗透和融合,而且从建筑色彩和材料质感方面传递和表达了一种周边建筑场所中已被熟悉和认知的空间环境特质。

茵茵校园、莘莘学子。

每一个学校都因为自己独特的人文氛围给经历过的学子们留下无限回忆和遐想,或是大树下苦读、或是镌刻校训的石碑旁无语的沉思、亦

或是操场上同窗们无拘而响亮的笑声……

校园空间规划的原则,就是分析校园空间原有的建筑布局与空间特色,通过新建筑的围合或者隔离,整合空间,确定出更加明晰的空间结构,区分功能定位,或者创造出来新的学院氛围空间。

同时构筑更加明晰的交通体系,使学生、教师、后勤的人流和物流分开,各自归入性质不同,功能明确的服务空间。

绿化以及活动场所亦是营造校园氛围重要的一环。

在明确的功能空间中,还区分了动静分区,使孩子们的思绪在茵茵树下静静徜徉。

五、建筑设计

1、功能分区

食堂、锅炉房、浴室、开水房、车库、垃圾处理站设于场地的西北角,对外有其独立的交通,从而减少来往车辆对教学区及生活区的干扰。

篮球场、田径场及活动场位于场地西侧,西临铁路,既与教学及宿舍区有便捷的联系,又可以阻挡铁路对教学区的干扰。

从校园主入口处的前广场直行即为一号教学区,拾级而上,穿过一号教学楼入口即进入教学区核心庭院,庭院西侧为二层图书综合楼,北侧为二号教学楼,通过连廊互相连通,由一号教学楼、二号教学楼和图书综合楼合围的庭院。

实验楼位于庭院中部,实验楼东把头为扇形的行政办公楼,整个实验楼被教学楼,行政楼、图书楼包围着,方便与各楼的联系。

图书馆位于教学区与前广场的对景位置,底层架空,疏散了人流的聚集压力,又连通了内外庭院。

位置使其标志性透过架空廊显示于前广场视线中,同时又临近宿舍区方便师生使用,南临外庭院的设计保证了阅览的安静与良好的朝向及室外景观。

沿东侧道路步行继续前行,即进入学校的生活区,该区包括男女生宿舍楼各两栋和一栋教师住宅楼、一栋教师公寓楼,区域间位置保证了安静的住宿环境。

在生活区西侧即为食堂。

联系后勤、教学及宿舍的中心步行绿廊为集交通、景观、交流于一体的校区核心空间,是各种功能叠合的载体,它将生态概念贯穿始终,导入阳光、绿地和轻风,营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及教学空间。

2、交通流线

进入学校的主要人流一部分直接从前广场分流进入教学区,其余人员从两侧道路发散至各个功能区。

行政办事人员从宁张路次入口进入到行政办公楼或生活区,不干扰正常教学。

车行流线则环校区形成主要交通环,连通主次出入口及室内外停车场,在次入口处连通后勤车道。

校园北侧次入口为后勤车辆和消防车出入口,平时对其管制,保证了安全的同时对园区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3、单体设计

单体的平面设计最大化的满足使用功能的合理性,以南北为主、东西为辅设置功能用房。

教学用房大开间、大进深的空间比狭长的传统教室具有更广泛的空间适应性。

细节的处理使自然采光、通风更为舒适。

立面的设计简洁大方,配合素雅的色彩设计、丰富的空间设计,为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创造出一个舒适、清新、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学校园区。

六、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133500㎡

总建筑面积41377.88㎡

其中:

教学楼9452.73㎡

图书综合楼3396.35㎡

办公、实验楼4549.55㎡

食堂4121.85㎡

锅炉房、浴室、开水房708.35㎡

学生宿舍13985.92㎡

教师用房4408.00㎡

车库304.93㎡

厕所、值班等450.2㎡

容积率0.31

建筑密度9.1%

生均用地37㎡

绿化率45%

汽车位10辆(室内)20辆(室外)

七、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表

(三江源民族初级中学规划与建筑方案估算)

序号

工程

费用名称

建筑

面积

(m2)

估算投资(万元)

技术经济指标

占投

资额

%

备注

建筑

工程

设备购置

安装

工程

其它

费用

合计

(万元)

元/m2

1

教学楼

9452.73

1137

142

150

1429

5层、4层

2

图书综合楼

3396.35

428

70

100

598

2层(网架)

3

办公实验楼

4549.55

544

70

100

714

5层

4

食堂

4121.85

525

105

50

680

3层

5

锅炉房浴室

708.35

116

170

80

366

1层,含6T燃气锅炉及附属设备、配电设备

6

学生宿舍

13985.92

1220

210

70

1500

4层(4栋)

7

教工用房

4408.00

400

66

466

5层(2栋)

8

车库、厕所、值班室

755.13

110

10

120

9

室外工程

600

给排水、热网、电网

10

一般智能化

150

11

室外、环境、景观

720

12

道路、体育场

870

13

小计

8113

14

不可预见

405.65

5%

15

一类费用

合计

8518.65

16

二类费用

合计

1874.10

22%

17

总合计

10392.75

注: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94-2008

7、《工程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国家规范、标准的其他相关部分。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Wo=0.35kN/㎡。

2、基本雪压:

So=0.20kN/㎡。

3、地震设防烈度:

7度。

4、场地土类别:

II类场地土。

5、地下水深度:

8.6m。

三、使用对荷载的要求

1、活荷载

办公室:

2.0kN/㎡;

教室:

2.0kN/㎡;

宿舍:

2.0kN/㎡;

食堂:

2.5kN/㎡;

浴室:

2.0kN/㎡;

资料档案室:

2.5kN/㎡。

走道、楼梯、卫生间等为2.5kN/㎡。

不上人屋面:

0.5kN/㎡。

2、较大和较重的使用荷载根据具体情况另定。

四、地基基础

1、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简单,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场地稳定,地层分布稳定,场地适宜修建拟建建筑。

2、参考《青海大学学生公寓楼岩土工程详勘报告》①层杂填土:

土质松散不均,欠固结,工程性能差。

②—1层湿陷性黄土状土:

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Es=13.07Mpa。

②—2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

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Es=18.00Mpa;基础形式可选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3、西宁市标准冻深1.34m,场地土属不冻胀土;

4、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8.6m,该工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5、西宁地区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0s,拟建建筑属乙类抗震建筑,基础为丙类。

场地类型属Ⅱ类,场地属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五、结构型式

1、学生宿舍、教工住宅和宿舍、车库、开水房、浴室、厕所均为砌体结构型式,楼面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型式为条型基础。

2、教学楼、办公实验楼、图书综合楼食堂、锅炉房、配电室门卫、值班、均为框架结构型式,楼面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型式为独立基础或人工成孔灌筑桩。

以上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意见均为暂定,具体处理意见在提供其详勘报告后另定。

六、本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06

5、国家规范、标准的其他相关部分

6、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依据和相关专业提资

二、给水、排水

1、水源:

由市政给水管网引两条DN160的给水管,给水管在校区内呈环状布置,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按消防要求布置四座室外消火栓。

2、给水系统:

采用由室外校区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3、室外:

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筑物的污废水收集经化粪池处理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校区内的雨水经收集后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三、消防

1、消火栓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对体积大于、等于10000M3的教学楼,体积大于、等于5000M3宿舍楼,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均设消火栓,栓口DN65,水龙带长25米,φ19水枪。

消火栓系统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2、灭火器配置:

在建筑物的走道,公共活动用房均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四、管材

1、给水管:

室外给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给水管,热熔或焊接、法兰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PP-R聚丙烯给水管,热熔连接。

2、排水管:

室外排水管采用PVC-U加筋管;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一、设计内容

本工程的室内采暖,锅炉房及管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版

2、《公共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版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青海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17-2007

7、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中的其它相关部分。

8、批复文件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3℃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7m/s

最大冻土深度134cm

3、室内采暖房间设计温度

房间名称

教室

宿舍

办公室

浴室

卫生间

设计温度

18℃

18℃

18℃

25℃

16℃

三、供热负荷

虽然学校大多为一~五层的建筑,但由于采取了节能措施,故建筑物耗热指标平均取值为70W/㎡,管网损失1.15,总建筑面积41377.88㎡,采暖总负荷2.9MW。

四、采暖设计

采暖热媒为95~70℃热水,热源来自本校锅炉房,经室外管网送达,系统的膨胀与定压由锅炉房统一考虑。

散热器选用内腔无砂铸铁670型。

每组散热器进水管上均安装直通式温控阀。

系统形式:

教学楼、宿舍为下供下回双管,浴室、食堂为上供上回双管。

管材均为焊接钢管,管道连接管径DN>32为焊接,DN<32为丝接。

管道保温厚度为40㎜,做法详青02N3-12-(3)。

管材除锈后刷樟丹、快干瓷粉各两道。

五、供热设计

根据采暖计算负荷,选用一台WNS2.8-1.0/95/70-Y(Q)的热水锅炉为整个校园供暖。

另外洗澡、开水供应热负荷0.35MW,选用一台HCSG-0.150.15MW型无压立式锅炉来满足开水和热水的供应。

室外热网为支状管网,地沟敷设,地沟断面尺寸为1.2×1.4(h),管材为焊接钢管,保温同室内。

六、通风设计

浴室、实验室、卫生间、厨房均设置机械通风,浴室、卫生间每小时换气10

次,实验室每小时换气3次。

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学校,建设内容包括、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实验楼、一栋图书综合楼、四栋学生宿舍楼、一栋教师住宅、一栋教师宿舍、食堂、锅炉房、浴室、厕所各一幢,总建筑面积41377.88M2。

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

4、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以下电气系统:

10/0.4KV变、配电系统;总图范围内各新建建筑物的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锅炉房动力配电系统;电话、电视、网络及有线广播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及安全措施;消防设施等。

其中10/0.4KV变、配电系统由当地供电部门确定。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物的照明、动力、生活等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

各建筑物内的应急和疏散照明电源按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设置。

2、负荷估算:

本工程照明、动力、生活等用电总负荷约843KW。

(含原有建筑物的用电负荷)。

3、电源:

由临近电网引入一回10KV线路,在规划区域内设置一个10/0.4KV变、配电所,内置一台1000KVA变压器。

10KV电源降压至0.4KV后,以放射式配电方式引至各单体建筑物。

4、应急电源:

各单体建筑物的应急和疏散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型应急灯具,应急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电能计量和无功补偿装置在变、配电所集中设置。

6、10KV电源进线由供电部门确定。

引至各单体建筑物的0.4KV供电线路全部采用YJV22-1KV型电缆埋地敷设。

四、低压配电系统:

1、各单体建筑物的电源均由变、配电所0.4KV低压母线接引,至楼内总配电箱,以放射式和树干式配电方式引至楼层配电箱和末端配电箱。

照明回路设断路器保护;插座回路设漏电断路器保护。

2、各单体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全部采用BV-0.5KV型导线穿管敷设。

3、面板开关、插座均选用86系列产品,墙面暗装;配电箱、控制箱、插座箱等选用ZJP型、PZ30型产品,墙面安装。

五、照明系统:

1、室内设一般照明,黑板等处设局部照明,照度按国家标准确定,功率密度值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照明光源采用细管径T5、T8型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配套采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采用高反射率配照型灯具或格珊型灯具。

2、室外照明采用庭院灯、草坪灯等室外照明灯具,光源采用金卤灯或紧凑型荧光灯,配套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达到0.85以上。

灯具布置按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求确定。

3、室内照明线路采用BV-0.5KV导线穿阻燃型PVC管暗敷。

室外照明线路采用YJV-1KV电缆穿聚丁烯塑料管埋地敷设。

室外照明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PE线在线路中间和末端等处做重复接地。

四、动力系统:

锅炉房、洗衣房的动力设备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动力配电设计。

功率超过15KW的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控制方式按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五、电话、电视、有线广播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根据业主单位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电话由公用电话网接引,由电话组线箱分配至各用户单机。

电话室外线路采用HYA(2*0.4)型电缆,室内线路采用HPVV(2×0.2)型导线。

电视信号由当地有线电视网接引,与学校自办电视节目信号混合后,经传输、分配网络引至各用户终端。

电视线路干线采用SBYFV-75-9型同轴电缆,分支线采用SBYFV-75-5型同轴电缆。

有线广播系统的信号源为学校广播站,在每间教室及业主要求设置的地方设广播扬声器箱,广播线路采用RVB型导线。

学校内设置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对外与市政网络连接。

在教师办公室、计算机教室及业主要求设置的场所设终端网络接口。

上述弱电线路在室外均为穿水泥排管埋地敷设,在室内均为穿KBG金属电线管暗敷。

六、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及安全措施:

1、所有单体建筑物均按国家规范要求确定防雷等级,根据防雷等级设置相应的防雷设施。

2、所有单体建筑物均设保护接地极,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设置防雷和保护接地共用的联合接地极。

单设保护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联合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接地装置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中的钢筋,如不能满足要求,再补充设置人工接地体。

3、在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特殊场所,按设备工作要求设置弱电专用接地端子板。

4、所有单体建筑物均设总等电位联结,将引入建筑物的各类强、弱电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水暖管道、防雷引下线等均纳入总等电位联结范围。

引入建筑物的各类强、弱电线路均在进线端设雷电过电压防护装置(SPD),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有较多教学设备的场所均设末级SPD。

5、在浴室、厨房等场所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七、消防设施:

1、所有单体建筑物均在电源端设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0~500mA),以防因电气故障引起火灾。

2、所有单体建筑均在疏散通道、疏散出口等处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采用自带蓄电池型应急灯具,应急时间大于30min。

3、配合水专业设计,设置消火栓系统的报警,启泵按扭和联动线路,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启动消防水泵进行灭火。

消防专篇

一、设计依据:

1、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