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874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修改Word下载.docx

取心日期

岩心实长

整理人

收获率

岩心编号标准

岩心按顺序依破裂面、磨损面、冲刷面、层面等放入岩心盒排放整齐后,按破碎情况、自然断块进行岩心编号。

用白漆在岩心表面平整、岩性结构特征一般的部位涂成大小为2X3cm的矩形标签,待白漆干后用油性笔写上岩心分块编号。

岩心分块编号形式以代分数格式表示,左边的整数表示取芯序数,分子表示岩心块号序数,分母表示本筒的总块数。

若岩心破碎无法涂矩形标签时,可在岩心对应的岩心盒内侧位置贴上规格统一的标签,并粘贴牢固。

见表2

表2岩心盒正面标记式样

井名:

第次取芯第盒

取心井段:

—m;

进尺:

m;

心长:

收获率:

%

取样封蜡,选取岩心长度大于10厘米的显示较好的岩心进行取样封蜡。

3.2钻井取芯描述方法

岩心描述总的要求:

岩心描述要求定名准确,观察细致,特征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术语一致,标准统一;

描述做到客观实际,见到什么描什么,防止千篇一律;

不能定论的东西也应注明现象或疑点;

3.2.1岩心描述分段

a)颜色分段:

厚度大于10cm(含10cm)的不同颜色必须分层描述;

b)含油等级分层:

厚度大于5cm(含5cm)的不同含油等级岩心,应分层描述;

c)岩性分段:

厚度大于10cm(含10cm)的一般岩层和厚达5cm的特殊岩层、化石层均要分层描述;

d)厚度小于5cm的含油岩层、特殊岩层、化石层以及厚度小于10cm的一般岩层,作为薄层、条带状描述,不单独分层定名描述。

3.2.2岩芯描述内容主要包括:

岩性名称、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情况、油气显示、化石及其它含有物、物理性质等;

3.2.3岩石名称:

描述时的定名采用主要岩石名称,如;

泥岩、砂岩、砾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岩、煤、石英岩、花岗岩、板岩等等;

3.2.4含油岩芯描述,要充分结合出筒显示及整理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综合描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

见表6;

3.2.5接触关系:

从上、下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及产状特征,判断属渐变性质还是突变性质,如为后者应结合其它资料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断层接触等。

若判断为断层,则应描述上下盘岩性、破碎带岩性、产状、伴生物(角砾、断层泥)、断面倾角、擦痕等;

3.2.6主要内容描述之后,应注明岩芯磨损位置及破碎程度;

3.2.7与5-10%盐酸反应程度(含灰质和白云质情况):

与盐酸反应情况,可分为4级:

A)剧烈:

反应迅速,大量冒泡,气泡较大,并有“咝咝”响声;

B)中等:

反应较迅速,冒泡中等,气泡中等,有微弱响声;

C)微弱:

反应缓慢,有少量小泡冒出;

D)无反应:

与盐酸作用不起泡。

详见下表

表3碳酸盐岩现场简易鉴定方法

岩石定名

区别方法

岩石成分(%)

与5—10%稀盐酸作用

与热盐酸作用

肉眼观察主要特征

灰岩

方解石>

75

立即强烈起泡作用时间长,泡径大,可听到响声,岩屑能跳动浮起来。

立即强烈起泡且大于前者

岩石越纯与酸作用后,其岩石表面和溶液越清洁。

白云质

灰岩

方解石50—75

白云质25—50

很快起泡,作用时间较长,泡径大,有较小响声,岩屑上气泡呈串株状冒出,只有轻微跳动。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稍小。

白云岩

白云质>

很弱很慢,仅在放大镜下可见表面起小泡,岩屑开始反应弱,后渐快,且有气泡冒出。

立即起大量小泡。

断面平直,越平性越脆,硬度3-4级,小刀可刻动。

灰质白云岩

白云质50—75

方解石25—50

微弱起泡,靠近耳边可听到声音,反应微弱也不跳。

立即起泡,泡较小。

断面平直,越平性越脆,硬度3-4级,小刀可刻动

硅质

硅质25—50

微弱起泡。

起泡较大,但不强烈。

较白云岩、灰岩硬,断口较平或似贝壳状。

硅质白云岩

不起泡。

起泡小、弱。

硬石膏

硫酸钙>

比灰岩、白云岩软,热盐酸与其粉末反应液遇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泥灰岩

灰质50—75

泥质25—50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但作用时间长。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表面有泥垢。

较软、易脆,断口较平坦或呈贝壳状,与酸作用后岩石表面呈糊状。

灰质

泥岩

泥质50—75

灰质25—50

立即起泡,作用时间短,过量酸泡后呈泥团。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

微弱起小泡,作用时间短。

砂岩

砂粒50—75

立即起泡,作用时间短,过量酸作用后,见残余砂岩。

起泡较强烈,作用时间短。

较硬,断口粗糙,与盐酸作用后岩石表面及溶液清洁。

微弱起泡,作用时间短。

描述任何岩样时,都要进行滴酸测试,可能含白云质时还要进行热盐酸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估计碳酸盐岩含量;

3.2.8岩芯照相:

岩芯摆放到盒内,做好标识后,对每米(盒)岩芯进行照相,对于含油气显示部位、缝洞发育部位、不整合接触、断层等地质构造进行特写拍照。

照片力求清楚地反应岩芯特征。

3.3常见岩石钻井取芯描述内容

3.3.1泥岩/页岩(粘土岩)

3.3.1.1颜色:

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绿灰色,浅棕色,深棕色,深灰褐色等,其它;

3.3.1.2物理性质:

断口形态、滑感、脆性、可塑性、膨胀性及硬度;

3.3.1.3纯度:

含砂质、粉砂质、钙质、碳质、硅质等情况;

3.3.1.4含有物、化石:

黄铁矿,炭屑,微云母,云母,螺蚌化石等;

3.3.1.5构造:

块状构造,层理、层面特征、接触关系、生物扰动等;

节理、擦痕、滑动面、裂缝及收缩痕等;

A)层理: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B)层面特征:

波痕、冲刷面、龟裂和侵蚀下切痕迹、斑点、虫孔及其它印痕等;

C)生物扰动构造:

指栖痕、蠕痕、食痕、穴状构造等。

3.3.1.6磨损位置及破碎程度:

凡有磨光面的地方,标注距筒顶的距离;

破碎程度分为轻微破碎、中等破碎、严重破碎;

3.3.2粉砂岩

3.3.2.1颜色:

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灰色,深灰色,绿灰色,浅棕色,深棕色,暗棕色等;

3.3.2.2胶结程度:

疏松,中等,致密;

3.3.2.3粒度:

粉砂,如含有砂砾,描述其含量和分布情况;

3.3.2.4胶结物成分:

泥质、钙质、白云质、硅质、高岭土质、铁质、石膏质等;

3.3.2.5可见孔隙度:

借助放大镜,根据岩性特征估计,好(大于15%)、中(10至15%)、差(小于10%);

3.3.2.6含有物:

化石,黄铁矿,炭屑,沥青,次生矿物,云母等;

3.3.2.7构造:

参考3.3.1.5;

3.3.2.8油气显示;

3.3.2.9磨损位置及破碎程度:

同3.3.1.6;

3.3.3砂岩/砾岩

3.3.3.1颜色:

透明,半透明,白色,灰白,浅灰色,灰色,灰色,深灰色,绿灰色,浅棕色,深棕色,暗棕色等;

3.3.3.2胶结程度:

3.3.3.3粒度:

粗粒,中粒,细粒,极细粒;

每种粒度的大概含量;

3.3.3.4颗粒磨圆度:

棱角状,次菱角状,次园状,园状;

3.3.3.5分选:

分选差,分选较差,分选中等,分选较好,分选好;

3.3.3.6成分:

石英、长石、暗色矿物、燧石、岩块等;

3.3.3.7基质:

泥质、粉砂质等;

3.3.3.8胶结物成分:

3.3.3.9化石和含有物:

植物炭屑,黄铁矿,方解石,次生矿物等;

3.3.3.10可见孔隙度:

3.3.3.11构造:

块状构造,层理、层面特征、接触关系、颗粒排列、地层倾角、擦痕、裂隙等;

参考3.3.1.5

3.3.3.12油气显示;

3.3.3.13磨损位置及破碎程度:

3.3.4碳酸岩(灰岩、白云岩)

3.3.4.1颜色:

白色,灰白色,浅灰色,灰色,褐灰色,褐色,绿灰色;

3.3.4.2成分:

主要描述方解石(CaCO3)和白云岩(CaMg(CO3)O2)、硅质(SiO3)、泥质、砂粒、生物碎屑、有机骨架生物的含量;

碳酸盐岩纯度现场鉴定方法见表1;

3.3.4.3颗粒:

碳酸盐岩的颗粒指内碎屑、鲕粒、生物颗粒、球粒、藻粒;

一般应描述其颜色、形态、成分、圆度、分选、保存程度、包裹物、分布情况;

3.3.4.4结晶类型:

隐(泥)晶,微晶,细晶,中晶等;

3.3.4.5硬度:

硬度中等,脆,硬,很硬;

3.3.4.6构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等成因的构造如裂缝、溶洞、缝合线、纹理、叠层石及其它生物沉积构造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以及其它构造如鸟眼、斑状、豹皮状,竹叶状、豆状、鲕状、针孔状、蜂窝状等。

3.3.4.7缝洞情况:

类型、分布和数量统计。

表4缝洞分类

孔洞分类

裂缝分类

名称

洞径(mm)

按产状分类

倾角(°

按缝宽分类

缝宽(mm)

按裂缝的充填程度

大洞

>10

立缝

>

大缝

>3

无充填缝

张开缝

中洞

10—5

斜缝

15~75

中缝

3—1

半充填缝

半张开缝

小洞

5—2

平缝

<

15

小缝

1—0.1

全充填缝

闭合缝

针孔

<2

微缝

<0.1

缝洞统计

a)统计的方法和原则:

注意区别并剔除机械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假缝,裂缝数量以分段岩心柱面上见到的条数为准,连续穿过几块岩心或切穿岩心柱面者,只作一条统计;

b)缝洞密度:

指缝洞总条(个)数占柱面的百分数;

c)缝洞开启度或有效密度:

指张开的缝洞总数除以缝洞数。

d)缝洞的描述:

分段综合描述各类缝洞的数量、长宽、洞径、密度、开启程度、产状、排列、连通情况、充填物和含油气情况等。

3.3.4.8含有物和辅助矿物:

化石,硅质结核,泥粒,砂质团块,炭屑物质等;

3.3.4.9油气显示;

3.3.4.10磨损位置及破碎程度:

3.3.5火成岩

3.3.5.1定名:

在产状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主要造岩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多少定名;

见下表;

表5火成岩分类表

产分

状分

分类

酸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变化趋势

由浅—深;

浅肉红、灰、灰白

棕、灰、灰绿、深灰

深灰绿、深灰、黑灰色

酸性指示矿物75-65%

65—52%

52—45%

黑云母为主,角闪石次之

角闪石为主,黑云母、辉石次之

辉石为主,角闪石次之

类别

结构

构造

颜色为黄、棕、灰白、灰色;

成份以斑晶石英、长石为主,少量暗色矿物,基质为隐晶;

见贝壳状断口;

流纹结构;

呈岩被堆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小。

流纹岩

颜色为红、棕、绿、灰色、深灰色;

成份:

板状斜长石晶体,呈灰白色或绿色,少量角闪石,黑云母为斑晶;

隐晶斑状结构,具气孔、杏仁构造;

产状:

火山锥、岩被。

安山岩

颜色为深灰、灰褐、灰黑色,风化后呈红、绿色;

成份主要为辉石、斜长石,次为角闪石、黑云母;

玻璃质或隐晶结构;

有气孔、杏仁状构造;

玄武岩

喷出岩

多为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少见半晶或细粒结构

具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

少见斑状构造

浅成(侵入)岩

多为斑状微晶和隐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少见气孔构造

颜色为浅肉红、灰、灰白色;

成分以石英、正长石以斑晶为主,少量角闪石、辉石;

斑状结构;

多为岩脉、岩墙。

花岗斑岩

颜色为深灰色;

成分以正长石为主,少量石英及斜长石,暗色矿物主要是角闪石,少量黑云母、辉石;

斑块结构,基质细密;

多为岩床、岩墙。

闪长斑岩

颜色为深灰绿、深灰色;

成分主要是辉石、斜长石、次为角闪石、黑云母;

具辉绿结构,即斜长石结晶早,晶粒大,辉石结晶慢充填在斜长石晶粒孔隙中;

多呈岩床、岩墙、岩脉。

辉绿岩

岩脉成份和深成岩相当,沿围岩节理、层理、裂缝具一定方向伸延呈浅成岩脉状分布,其中暗色矿物少。

细晶岩

成分同深成岩,具明显斑状结构,斑晶为角闪石、斜长石,呈脉状分布。

闪长玢岩

具煌斑结构即辉石、角闪石形成自形斑晶,基质为微晶斜长石,呈岩脉分布,以黑云母斑晶为自形晶者叫云煌岩。

煌斑石

深成(侵入)岩

全晶质,多呈等中粒、粗粒结构。

全为块状构造

颜色浅肉红、灰、灰白色;

成份有石英,长石粗晶、中晶,暗色矿物含量小于15%,以黑云母为主,少量角闪石、辉石;

为岩基、岩株、少见岩床。

花岗岩

颜色为灰、深灰、灰绿色;

以斜长石为主,少量石英和正长石,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少量黑云母、辉石;

全晶质、中、粗粒结构,产状全为岩基、岩株。

闪长岩

颜色为深灰、黑灰色:

成份同上;

全晶质中粒、粗粒结构;

产状呈岩株、岩墙,横向上变化大。

辉长岩

3.3.5.2颜色:

从酸性岩、中性岩至基性岩颜色由浅变深,灰白、浅肉红、棕、灰、灰绿、深灰绿、深灰、灰黑色;

3.3.5.3成分:

描述主要造岩矿物:

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磷灰石、磁铁矿、黄铁矿、锆英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

现场描出几个主要矿物即可,从酸性岩、中性岩至基性岩,浅色矿物逐渐减少,深色矿物逐渐增多;

3.3.5.4结构:

(喷发岩)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少见半晶或细粒结构;

(浅成岩)斑状微晶和隐晶质结构;

(深成岩)全晶质,多呈等中粒、粗粒结构。

3.3.5.5硬度:

较硬、脆、中硬、很硬;

3.3.5.6构造:

喷发岩中具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少见斑状构造,侵入岩为块状构造;

3.3.6变质岩

3.3.6.1颜色:

指岩石总的新鲜面颜色。

如灰色、灰绿色等等。

3.3.6.2矿物成分:

肉眼和放大镜可见的矿物都要描述。

如有变斑晶则先描述变斑晶,再描述基质。

如无变斑晶则按矿物体积百分含量的多少,先多后少加以描述,其中对特征变质矿物更要注意描述。

常见矿物如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低级变质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红柱石、滑石等;

中级变质矿物如云母、硬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中—高级变质矿物如石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矽线石等;

3.3.6.3结构、构造:

按颗粒大小有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部分有鳞片变晶结构,纤维状变晶,变余结构,另外,也要注意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

根据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分为块状构造与定向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眼球状、条带状构造等)。

3.3.6.4硬度:

3.3.6.5岩石的断口:

如贝壳状、平坦状、参差状,光泽如暗淡闪光等。

3.3.7油气显示

3.3.7.1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双目显微镜观察,确定岩样孔隙或缝洞含油饱满程度、产状和占岩石总面积的百分比,然后确定显示级别,见下表;

表6岩心含油级别划分表

显示级别

含油(荧光)面积占岩石总面积百分比(%)

含油饱满程度

颜色

油脂感

滴水试验

>75

含油饱满、均匀,含油基本连片,较均匀;

颗粒之间孔隙中充满原油,颗粒表面被原油糊满,局部或少见不含油的斑块、团块和条带等

被原油污染后呈棕、黄棕、深棕、褐色、深褐等色看不到岩石本色,局部不含油部分可见岩石本色

油脂感强,较强,可染手,或手捻后可染手

原油芳香味浓,剌鼻

呈圆珠状不渗入

75—25

含油不饱满,油浸呈条带状、斑块状不均匀分布,连片差;

含油多呈斑块、条带状,互不相连,荧光明显

被原油污染部分呈棕黄、黄棕色,其余为岩石本色。

具油脂感,或油脂感弱,一般不染手

原油芳香味较浓

呈半圆珠状不渗入或缓慢渗入

25

含油呈星点状分布,或肉眼难以发现含油显示,但有荧光显示,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可见棕黄、黄褐色残余油

多呈岩石本色或微带黄色。

无油脂感不染手

原油芳香味淡,或无油味

含油部分滴水缓慢渗入或较快渗入

3.3.7.2显示级别:

差显示,中等显示,好显示。

3.3.7.3油侵染:

百分比+颜色(黄色,浅黄色,暗黄色,浅棕色,棕色,暗棕色)+分布(星点状,斑块状,片状)+油侵染(无油侵染)。

3.3.7.4直照显示:

荧光直照百分比+强度(暗,浅,亮)+颜色(黄色,金色)+分布(星点状,斑块状,片状)。

3.3.7.5滴照显示:

滴照+强度(暗,浅,亮)+颜色(白色,乳白色,黄色,棕黄色)+速度(慢速,中速,快速)+分布(溪流状扩散,放射状扩散,花绽状扩散,)。

3.3.7.6残余油:

含量(微量、少量、较多)+颜色(浅黄色,黄色,浅棕色,棕色)+残余油(无残余油)。

3.3.7.7油气味:

无,弱,中等,强烈+油味。

3.4岩心取样

3.4.1烃源岩样:

3.4.1.1在选样深度上下5m范围内选取,样品的重量不少于500g;

3.4.1.2样品用纸袋或布袋,包装袋上标注井号、层位、井深、分析项目、采样人、采样日期。

3.4.2储集岩样:

3.4.2.1单层厚度不大于5m的储集层取一个样品,厚度大于5m的储层每5m取一个样品。

样品重量不少于50g;

3.4.2.2样品用纸袋或布袋,包装袋上标注井号、层位、井深、分析项目、采样人、采样日期。

3.4.3根据油田公司的具体要求取样。

3.5岩心现场保管及入库移交

3.5.1岩心装盒后,经描述、取样后,应及时装盒,置于室内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受潮、乱倒、丢失和污染等有损岩心资料齐全或质量的现象发生;

3.5.2完井后,岩心样及时交付甲方现场监督,并填写岩心交接清单,一式两份,让监督签字确认,一份随岩芯样上交,一份由录井队妥善保存。

3.6井壁取芯

3.6.1整理

3.6.1.1取芯枪出井后,依次对号取出岩心,进行岩石编号,并在取心设计表上做好记录。

岩心长度小于5mm者,视为无效岩心。

3.6.1.2记录取芯深度、设计取心颗数、实取颗数、收获率、含油取心颗数。

3.6.2岩心描述:

对每颗岩芯岩性和含油性详细描述,同钻井取芯描述。

3.6.3岩心包装和提交

3.6.3.1岩心经观察、描述后,及时装入井壁取心瓶,并附上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井号、序号、井深/岩石名称等

3.6.3.2填写井壁取芯岩样清单,一式两份,将该表交甲方监督签字确认,一份完井后及时随岩心实物一起交给甲方,一份由录井队妥善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