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81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学设计

 

音乐

第九册

 

任课教师

任课班级

任课学年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一课时唱歌《依马呀吉松》——

教学内容

唱歌《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这首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熟练演唱歌曲。

3.了解藏族堆谐的歌舞形式,学跳几个藏族踢踏舞步。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难点:

唱好歌曲里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并介绍歌曲。

(1)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藏族民歌或藏族风格的歌曲?

可以简单唱几句。

(2)藏族歌曲给你留下哪些印象或感觉?

(声音开阔、嘹亮,有振动的感觉)

(3)导入本课歌曲,提问学生教材中不懂的词语。

(如堆谐等)

(4)介绍'依马呀吉松"。

“堆谐"与“衬词”,参考教材第2.3页内容。

依马呀吉松:

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

堆谐:

代表性的藏族民国舞蹈之一,舞蹈突出脚的踢、踏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藏族的踢踏舞。

衬词:

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

2.初听歌曲,并请学生判断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

3.介绍歌曲结构。

歌曲分上、下两句。

上乐句为8小节,下乐句为10小节。

再听歌曲,并用“XXX”和“XXXX”分别为上、下两句伴奏。

5.学习歌曲曲谱。

(1)按乐句视唱或听唱曲谱。

(2)对第二乐句"索呀"处进行单独练习,解决音区跨度比较大、节奏较密集的难点

(3)对歌曲进行强弱处理。

上句旋律的开头与结尾音调分别为上行与下行,通过强弱变化表现出一起一落、前后呼应之感。

(4)对下句2的同音重复做同音演唱处理。

(5)对曲谱中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做重点练习,做到演唱的准确性。

6.加入歌词演唱。

(1)请部分同学读歌词,其他同学打节拍。

(2)填词演唱,注意歌词与音乐进行的结合及咬字、吐字的清晰。

(3)对歌曲演唱进行情绪处理。

在切分节奏的长音结尾处,表现出歌曲的悠扬舒展,在密集节奏处表现出歌曲的活泼欢快在衬词处表现出歌曲的轻松,注意演唱时的情感对比。

(4)欣赏藏族民歌唱法

①了解"振谷”唱法。

西藏歌曲具有独特的演唱方式与传统的“振谷”唱法有关,藏语意为“嗓间拐弯处”,即在“嗓间拐弯处”很有规律、很巧妙地演唱,是藏族自古以来特有的演唱技能。

运用了喉头压力,使声音有较大幅度的摆动,造成某些喉部的装饰音,

使得歌声开阔深远。

②学生模仿。

7.学跳基本舞步。

(1)伴随课堂开始处的“××”和“××”的节奏练习,学跳藏族踢踏舞

的舞步,如退踏步、抬踏步、滴答步、悠滑步、悠踏步等。

(2)创编队形跳踢踏舞,如圆圈的变换一顿向走动、双层圆圈的逆向走动等。

8.拓展:

简要了解或观看其他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如果谐、果卓、弦子、囊玛等。

 

第二课时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学习音乐知识“花儿”

2.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风格特点。

3.了解民间歌手:

朱仲禄。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人课题,初步了解"花儿”。

(1)导言:

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三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这三种体裁有着,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这三种体裁有着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内容与风格特征。

(2)介绍"花儿”所属类别及特点。

山歌又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爬山调等种类。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

2.初听歌曲。

(1)教师: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歌曲的音调、歌词有什么特点?

(音调自由,起伏跌宕,歌词有很多衬词。

3.介绍"花儿"流传地区、产生背景、演唱方言。

(1)流传地区。

花儿。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

(2)产生背景:

陇中高原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唱"花儿”的人大多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沟里。

他们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地上,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

“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由不得自己”是对“花儿”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3)演唱方言:

民歌的方言演唱方式是赋予民歌地域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同学们听不清歌词的原因所在。

花儿"是一种跨民族的山歌体裁,汉、回、撒拉、保安、东乡、裕固、藏等八个民族共同用当地的汉语方言传唱,这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是独一无二的。

4.辨别方言,再次听歌曲录音,感受歌词特点。

(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录音,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歌词,听辨后再模仿,比一比谁学得像'?

(2)找出除衬词之外主要的歌词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首歌曲的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并按民司格律诗的格式写成。

其主要特点是。

双句双字尾。

的格式,即它的一、三句基本上是。

2+2+3。

式的七言"奇数句。

而二、四句则是3+3+2式的八言偶数句,这样的句格在各族民歌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3)分析歌曲表现的内容。

这首歌曲的歌词前两句写景,首句"上去高山望平川"苍茫寥廓,气度恢宏非凡,一派高原景色尽收眼底;下句点题抒情,采用了。

借喻"的手法,寓意深刻、富有想象与哲理,让人有荡气回肠、美不胜收之感。

5.感受曲调特征,进一步听歌曲录音。

(1)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找出曲调及其演唱方式的一些特征。

如运用假声演唱、滑音唱法、甩腔唱法、颤音、延长音、强弱力度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2)讨论自己的听辨结果。

(3)教师总结

①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回环往复。

②采用西北民歌中典型的2-5-6-音列,不断出现2一5-,推

动音乐的进行。

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尤其是由圣往上作四度跳进后在5音长时间延长,并用假声演唱,听起来格外高亢嘹亮,展现出内心的无限热情。

③旋律进行中还有由5往下到2的扩展,既有情感上的深挚意蕴,还有音区上的平衡对比。

()圆整首歌曲具有粗犷、刚健的风格、奔放高亢的气势、沉郁顿挫的情怀,高原的自

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

6、探索与实践"花儿。

的音乐风格。

(1)跟随录音反复学唱第一段旋律或上句旋律。

(2)体会并表现音乐的风格特点。

7.介绍。

花儿王。

朱仲禄。

朱仲禄是一名民间歌手,人称"花儿王。

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朱仲禄1950年在北京天坛举行的庆祝国庆联欢晚会上,第一次将这首在青海流传很广的“花儿”唱给首都人民。

一时称誉全国,受到无数听众的喜爱。

这首歌也成为他的保留曲目。

8.拓展教学。

(1)根据民间格律诗的格式,结合日常生活与学习即兴创作一句"花儿”歌词。

蜜蜂采蜜好辛苦,(2+2+3)

这工作只有它清楚。

(3+3+2)

(2)对比欣赏同类。

花儿。

歌曲,找出其中含有的。

花儿。

特性。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你了解新疆的文化、风景和特产吗?

(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2.导人新课。

教师: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一首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3.初听乐曲。

教师:

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4.再次完整欣赏,重点引导学生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xxlxxI_xx

5.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①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②教师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

(手鼓)·

③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2)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①欣赏第一乐段。

a.这是一段新疆民歌的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1=E

b.跟录音唱一唱这段旋律。

②欣赏第二乐段。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之间的区别。

(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人了琶音的音型,。

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b.分析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对比手法的运用。

(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予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学生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学生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请学生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学生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①欣赏第一乐段。

a.教师这段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能联想到什么?

(由2/4拍变6/8为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b.复听这段音乐,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②欣赏第二乐段。

a,教师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什么场面'?

(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着拍又转回了云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b、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

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①教师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

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②教师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参与表现即兴蘺喜节奏或做律动进行体验。

b.跟录音唱一唱这段旋律。

②欣赏第二乐段。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之间的区别。

(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人了琶音的音型,。

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b.分析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对比手法的运用。

(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予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学生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学生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请学生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学生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①欣赏第一乐段。

a.教师这段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能联想到什么?

(由2/4拍变6/8为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b.复听这段音乐,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②欣赏第二乐段。

a,教师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什么场面'?

(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着拍又转回了云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b、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

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①教师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

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②教师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参与表现即兴蘺喜节奏或做律动进行体验。

6.完整欣赏整首乐曲。

教师不做任何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的见解去欣赏乐曲。

7.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及其主要作品。

8.拓展

①欣赏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作品《新疆舞曲第二号》。

②谈一谈管弦乐版本和钢琴曲版本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第四课时演奏《四季调》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口风琴演奏青海民歌们可季调》。

2.能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了解乐曲三个不同段落的节拍变化。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人

学生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四季调》,如口风琴独奏、手风琴独奏等。

2.聆听音乐分析乐曲结构、节拍。

(1)乐曲分为几部分?

哪两部分是相似的?

(2)节拍有什么特点?

3.演唱曲谱。

(1)学唱第一乐段。

①按乐句挥拍学唱曲谱。

②注意节奏的准确。

③通过对照学唱乐谱,比较乐句间的异同。

(2)学唱第二乐段。

①分乐句边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挥拍边学唱。

②注意。

x·x。

节奏和x--x--时值的准确。

(3)学唱第三乐段。

①观察乐谱,找出此段和第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

②挥拍演唱。

(4)完整演唱全曲。

4.为乐曲加人吐音符号。

T。

以及换气记号。

V。

,并演唱。

5.口风琴演奏乐曲。

(1)演奏F大调音阶。

(2)分乐段学习。

(3)学生自行设计指法,有争议处或难点处,教师再借助实物投影讲解。

(4)练习演奏。

①学生熟悉键盘位置与指法,有问题的地方小组研究,或请教老师。

教师可借助实物投影讲解。

②学生分小组、按乐句依次演奏,师生一起找问题再练习。

③学生单独演奏,发现问题再集体练习。

6.加入打击乐器合奏。

(I)根据教材中出示的打击乐器种类,讨论它们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2)分小组合奏练习。

7.教师指挥,集体展示。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内容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豪的情感、明亮的音色演唱歌曲,表现三峡地区儿童纯朴、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

2.感受巴蜀地区浓郁的音乐风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人

播放《川江船夫号子》背景音乐,展示早期长江航运过险滩的各种背景图片。

教师引言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早期的长江三峡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那里危崖千尺、水势汹涌、险滩错杂。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背景展示长江三峡大坝图片),长江三峡及三峡大坝水利工程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

宏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修建宝成后,首先为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做了二道很好的防洪屏障,有效地预防洪水带来的毁灭性灾害。

其次广在甄运、发电效益。

生活在三峡地区的人们,芍三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根据三

峡地区民族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仨峡的孩子爱三姨》。

2.初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

(1)演唱者的音色是什么样的?

(明亮的音色)

(2)演唱者是用什么样的情感在演唱?

(自豪的情感)

(3)歌曲表现了三峡地区儿童的哪些性格?

(纯朴、活泼、天真的性格)

3.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

(1)歌曲的结构怎样划分?

(2)第一部分中哪些音符使用较多?

第二部分出现了哪些新鲜的音调?

着唱一唱,感受三峡地区民歌的音调特点。

(3)教师总结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

每一部分的衬词句分别具有引子和连接的作用。

歌曲的音调具有三峡地区的特点:

体现了三峡地区的音调韵味,第一部分基本围绕613三个音进行,第二部分出现了5333233/223-/的音调以及它的变化音调。

4.第二次聆听歌曲,并结合录音拍击声势律动伴奏,体验歌曲劳动号子的风格特征。

号子的口令处(衬词乐句)教师演唱。

第一部分的两个乐句让学生用左右手交替拍腿:

XXXXXX/XXX0/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右0/为歌曲伴奏;

第二部分让学生用手打“XXXXXXXX/XXX0/”节奏为歌曲伴奏。

5.演唱曲谱。

(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611113/355一/的曲谱。

(2)学生视唱其余地方的曲谱。

6.朗诵歌词。

地方都由教师演唱。

(1)按歌曲节奏朗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部分。

(2)学生按句接读整首歌词。

要求学生按自己理解,表现出三峡孩子的性格和他们对家乡特有的内在情感。

如:

生甲:

船儿呀船儿呀赶路程,我的家乡三峡好迷人;(家乡。

冰上航行。

的特点)

生乙:

橘树那个长在彩云里,还有那闪亮的航标灯。

(对家乡景物的印象之深)

7.填词演唱。

(1)时刻注意歌曲特有的节奏、节拍

(2)边唱边体会乐句之间一间一答的前后呼应之感。

(3)把握歌曲高潮处以及歌曲结尾的特性表现。

(4)试一试强调字头喷口的歌唱方法,注意气息控制。

(5)通过听范唱录音,体会旋律音调与歌词中地方语言紧密结合的特征。

(6)力争表现出三峡的孩子对三峡由衷而真挚的热爱之情。

8.为歌曲设计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

9.拓展欣赏歌曲《三峡情》。

 

 

第六课时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内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描绘的边寨人民闻听北京喜讯后的欢愉心情及狂欢场景。

2.感受乐曲中彝族、苗族的音调特点。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

我们西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也别具特色,今天我们将欣赏一首根据彝族,苗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先来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气氛?

2,初听全曲。

3,讨论乐曲气氛及联想到的场景,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共同庆祝这伟大胜利。

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

乐曲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以充满激情的旋律表达了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5.讲解乐曲结构划分情况。

6.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1.教师: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力度上有哪些特点?

你联想到了什么·?

(由

圆号演奏,力度先强后弱,好像北京的喜讯正在传往边寨。

2.参与表现教师在。

f。

处模拟号角的吹奏,表现从北京传出的喜讯;学生在。

p。

处模拟。

听。

的动作,表现边寨人民正仔细闻听北京的喜讯。

(2)各主题段落

1.第一主题

a,教师:

这段旋律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热烈的)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舞蹈场

面?

(一幅人们听到喜讯时欢腾的群舞场面。

b.随录音用。

da。

哼唱曲调,并律动表现热烈的群舞场面。

2,第二主题

a,教师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对比,第二主题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主奏乐器是什么?

在音乐中,你还听到哪些打击乐器?

(第二主题音乐轻快活泼;由双簧管演奏;增加了然鼓、排鼓的打击乐器演奏。

b,边听录音边模拟双簧管及打击乐器的演奏。

3.第三主题

a。

这段旋律优美、抒情、如唱歌一般,音调具有彝族舞曲的特点。

请随录音边

画旋律线,边哼唱曲调。

b,教师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弦乐器)其中还有哪些打击乐器?

(木鱼和铃鼓)请随录音模拟演奏。

c.请学生学跳几个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跟随音乐跳一跳。

4.第四主题

a,教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旋律具有什么性质?

主奏乐器是什么?

你们联想到什么舞蹈场面?

教师总结:

这段旋律突然变弱;旋律优美抒情,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尤其“b3”的色彩很独特。

第一遍主奏乐器是双簧管,好像一位苗族姑娘婀娜优美的独舞;第二遍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和木管,好像众人的呼应。

b.随录音唱一唱旋律,感受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

c.观看教材中贵阳花溪苗族芦笙舞图片,欣赏苗族舞蹈,选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5.第五主题

听第五主题,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由什么乐器演奏?

表现了怎样的舞蹈场面?

你是否听到小号再次模拟的号角声音7?

教师总结:

这一乐段音乐粗犷、热烈;先由小号演奏健美、豪壮的主题,表现小伙子起性格粗犷的舞蹈,接着由小提琴采用跳弓演奏技法和木琴一起演奏了一段活泼、跳跃的音乐,表现姑娘轻盈活泼的舞蹈整段音乐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对舞场面。

6.第一主题再现

听第一主题再现,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是前面第几主题的再现,音响效果上有哪些变

化?

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请用。

X-X-lXo×0××Ixo×0XX/XXXXXXXX/的节奏配合主题音乐的敲击,一同参与音乐表现,模仿鼓乐齐鸣,将乐曲推向高潮。

教师总结:

这段音乐是第一音乐主题的再现,整段音乐锣鼓震天、管弦齐鸣,好像群众们都加入了舞蹈,万民欢腾,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7.完成教材11页的"思考与练习。

(1)仔细聆听乐曲,根据录音为以上谱例选段排序:

A口B口EA

(2)

(2)听音乐排序,小组讨论结果。

(ADBCEA)

(3)8.完整欣赏,参与音乐实践。

(4)按分段欣赏时的音乐实践方式,为学生安排固定表演角色,如独舞、对舞、器乐组(含主奏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歌唱组等,还可安排群舞、集体律动等群体表演组。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绿色畅想》

第一课时唱歌《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内容

唱歌《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I、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

“弯弯腰、捡回一个希望,手拉手,拉出一颗太阳。

”让我们走进第二单元——绿色畅想。

请大家先听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仔细听歌曲讲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表达的l主题是什么?

2.初听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3.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4.音程练习。

(建议增加练声的趣味性)

1=F3/4

565/132/676/231/32/1/671/231/751/

在每一组行程演唱时,可先听教师弹奏,再演唱。

还可先演唱一个声部、再让另一声部在这个声部的声音背景下进人;

l=F3/4

5--/5--/000/5--//

000/3--/000/3--//

5、划分歌曲结构、了解每乐段特点。

(l)教师:

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怎打划分?

(齐唱部分为第一乐段,合部分为第二乐段。

(2)请学生仔细观察曲谱,说一说两乐段的节奏,音区自有何不同?

(节奏方面:

第一乐段有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并出现很多四分、八分休止符,音乐轻快、跳跃第二乐段没有休止符,加上几处长音的间隔出现,音乐连贯、流畅。

音区方面:

第三乐段比第一乐段使用的音区稍高,情绪略显高涨。

6.再次感受歌曲。

(1)听第一乐段时,用手指在腿上轻叩节拍,并在第三,六,九,十三小节处,用手掌拍击乐谱标记的“××”与“×××”的节奏。

(2)听第二乐段时,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挥拍。

7.学唱第一乐段。

(1)按节奏读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