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93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110303Word格式.doc

我们知道,不同的锻炼方式各有所长,都能锻炼身体,经络拍打在提高体力方面与诸如跑步、球类等运动相比,略逊一筹,但其在防治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却颇为独特,祛病防病针对性极强,效果不可思议,这也正是其最诱人的魅力之处和根本所在,所以按摩、拍打有着人生疾病防治终点站的称号。

诚意正心观照,无论是经络理论,还是经络保健,都是老祖宗发掘出来留给子孙后代、天下苍生的,儒家日: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管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皆是同圆种智,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明了此理,实不敢藏私,窃为己有。

因此经络拍打应该大力推广和宣传,也有益于全民健身,利国利民,造福于人类。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脍炙人口,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史记》载,魏文侯问扁鹊,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超精湛,扁鹊日: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

”长兄在别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提醒人们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所以村里人很少得病;

中兄治于病情初起之时;

而自己却只在别人病入膏盲之时才去医治。

所谓上工防未病即是此理。

现代人由于生活规律,晚上是主餐,晚上相对活动少,过多的饮食堆集在体内,血管的管壁上常常是一层油,血管不通畅,就会产生很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拍打则是调理身体内在自我修复能力。

人生病,自然去医院,病虽治好了,但病因常滞留于体内,医院只是治病,但并不着眼于保证健康,治疗目的不是“医治人”,最高的治疗是“医治心”,是引导、引领、引路,防患于未然,使人们身心永远保持健康。

讲起《黄帝内经》大家可能比较熟知,此外还有《黄帝外经》,西汉时称为“医经七家”之一,《黄帝外经》也介绍了经络与疾病的原理和关系,还有一种说法《黄帝外经》是讲中医最传统的一些外科方法,包括整骨、按摩、推拿、经络保健等手法和方法。

总之,通过经络拍打保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通过身体外部拍打,以求内在感应,体会《黄帝内经》之自我境界。

二、经络拍打简述:

经络拍打健身法是从古代流传的“拍击功”、“排打功”、“摇身掌”及按摩法等演化而来的。

经络拍打起于先秦,古代神医扁鹊、华佗曾用此法治病,兴于唐宋,臻于当代,拍打是中华优秀的自然疗法之一,属于传统按摩疗法中的一种常规手法,其轻者为“拍”,重者为“打”。

以手指、掌、拳等通过对体表相关部位、经络和穴位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从而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人体十二经脉,再加之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十四经脉。

十四经脉是人体经络中最主要的部分,经脉是人体气血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黄帝内经》说:

“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所以经脉决定着生命是否存在,决定着疾病是否发生,也决定着疾病的治疗效果。

经脉不通是万病的起源,而要治愈疾病则必须从疏通经脉开始。

经络拍打可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消除疲劳、解痉镇痛、增进健康、防治疾病。

而且方法独特、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用面广、效果显著。

《黄帝内经》曰: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医宗金鉴》曰:

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按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其患可愈。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外邪入侵所致,通过辨证施治,对症拍打相关经络、穴位,可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起到“诸脉皆通,通则疾除”的效果。

拍打能养生健体,大病小病都防治,有神奇之效,拍打通常能拍出痧,故有人称之为拍痧,拍打法是道家秘传养生之法,目前很多拍打功出自道家,如萧宏慈老师的《拍打传奇》和黄光民老师的《经络拍打养生法》等,道家不叫拍痧,也不叫拍打,而叫“调伤”,即调出陈年旧伤和风湿邪毒并以气化之,此伤包括旧创伤和病痛;

佛法也有这方面的论述,如《摩诃止观》和《小止观》,强调在坐禅完毕后,将双手搓热,进行全身摩擦,或用手和木条进行随处痛打法,拍打或捶打病灶处,佛法的摩擦,主要是声音相对较小,不影响周围环境和相互修行,总之,经络拍打能够强身健体、祛病防病。

三、经络拍打的好处:

拍打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排除血管壁内的脂炎物质,使身体获取充足的血液营养和调节功能,增强自身的整体免疫和抗病能力;

拍打还能提高白血球和吞噬癌细胞的能力,从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总之拍打能通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的衰老,而血管硬化和大脑神经衰老是人类衰老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拍打不仅能防治疾病,还能提高生命活力,延年益寿。

有研究表示,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切面上约有4000根毛细血管,在安静状态下仅开放很少一部分,约开放30-270根,运动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其开放数量可达安静时的20-36倍,这样肌肉可获得比平时多得多的氧气和养料。

而氧气和养料对人体至关重要,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瓦伯教授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癌变。

癌症的原因较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氧,癌细胞是一种不需氧气即能繁殖的细胞,若人体的血液出现缺氧或氧气不足状态,即提供了癌细胞繁殖的诱因。

而拍打所提供的氧气和养料能避免和防止癌细胞繁殖和生存,加之拍打所具有的提高白血球和吞噬癌细胞能力,所以单就防癌抗癌的功效和作用而言,拍打的重要性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人体的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它的口径的,它们的搏动如同给人体以几百万微小的心脏一样,这些外围“小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心脏。

拍打时,全身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会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功能改善,较好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

因此,能否记住具体穴位并不影响拍打,所以经络保健是最好的运动锻炼。

首先,拍打激活了经络,疏通气血,经络通,则能调虚实,去百病。

从而达到祛病防病的功效;

其次,拍打的同时,也拍打了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经内关节的体系,是其外周的连属部份,所以,拍打能约束骨胳,利于关节屈伸,提高了人体运动功能。

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所以拍打后,自身的活力明显感觉提高;

再次,拍打经络的同时,也拍打了十二皮部。

它是十二经脉的功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就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

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脉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应机体病证的作用。

人难免要经受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

通过拍打,体表十二皮部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所以,抗病能力也增强了;

最后,拍打经络的同时,身体的血管也被拍打了,使血管在现有基础上步步提高其弹性,为保持血压正常打下最好的基础。

有关经络拍打的详细内容、方法和文字说明请详见《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富贵病”之一,为“现代生活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

中医称为消渴病。

糖尿病分为两类:

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1型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2型。

前者主要见于青少年与儿童,而后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具有多饮、多渴、多尿和血糖与尿糖升高特点。

中医认为患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亏,过于疲劳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中风的的症状,甚至昏迷。

总之,糖尿病是多发病,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近些年统计也呈上升趋势。

作为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致死因素,统计表明:

在患糖尿病15年后,3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9%的2型患者会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同时它更以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发血脂的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增高,以及血胰岛素升高,而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脑梗塞的基础,使冠心病更加隐蔽,糖尿病可造成神经损伤,使痛觉传导异常。

糖尿病病人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无糖尿病者要高得多。

糖尿病导致弥漫性脑动脉小血管病变,易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多次梗塞。

导致糖尿病肾病,由于大量高渗糖从肾脏滤过,造成对肾小球的损伤,日久可以使基底膜变性,导致糖尿病肾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高血糖可以影响末梢神经的营养与代谢、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等,引起周围神经炎,出现肢体麻木,感觉障碍;

如导致痛觉异常,表现为疼痛敏感、低下等。

眼部病变:

糖尿病可以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及眼底中央动脉硬化,表现为渗出、水肿,视网膜变性,眼底出血,视力损伤等,也可以导致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等。

导致阳痿:

男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阳痿与性功能低下。

下肢溃疡与坏疽: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而高血糖又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一旦发生下肢皮肤破损,容易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三、糖尿病经络拍打步骤:

1、仙人揉腹法---“延年九转法”;

2、拍打、摩擦大椎:

3、按揉、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督脉(华佗夹脊);

4、按揉、拍打胰俞穴;

5、按揉、搓摩膻中穴;

6、拍打命门、肾俞穴;

7、拍打、搓摩腰骶部(八髎穴);

8、拍打、叩击髀关;

9、按摩、捶打足三里;

10、按揉、拍打三阴交;

11、按揉、拍打消渴穴;

12、按摩合谷、内关;

13、搓揉、拍打涌泉穴;

14、叩齿吞津保健法;

15、全身上下颤抖(瞬间强肾法);

16、“哈”字吐气法;

17、收势(捧气灌顶法);

四、糖尿病经络拍打方法:

1、仙人揉腹法---“延年九转法”:

仙人揉腹又称“延年九转法”,延年九转法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的组合动功。

本法载于清初方开手辑的《颐身集》中。

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康雍年间著名养生家,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

最后“全图说”指出: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

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本法有理气宽中、和胃降逆、健脾润肠的作用,简便易学,动作柔缓,锻炼时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也无任何偏差之弊。

因而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下垂、胃炎、胃神经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以及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患者。

常练此功,还有助于治疗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仙人揉腹方法:

预备势:

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

按摩心窝部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

(图1)

  第二式:

回环按摩腹中线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图2)

  第三式:

按摩腹两侧,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

循环做共21次。

(图3)

第四式:

推按腹中线部位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图4)

  第五式:

右手绕脐腹按摩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图5)

  第六式:

左手绕脐腹按摩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图6)

  第七式:

推按左侧胸腹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

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图7)

  第八式:

推按右侧胸腹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

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图8)

  第九式:

盘坐摇转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

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

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

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

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

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

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

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

摇转以满足为妙,但又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

(图9)

凡摩腹时,须凝神静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

手指轻摩缓动,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度,每次应连作7度。

作毕,遂起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清晨睡醒时作所谓之早课,中午作谓之午课,晚来临睡前作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倘遇有事,早晚间课必不可少。

初作时,一课3度;

3日后,一课5度;

再3日后,一课7度。

无论冗忙,不可间断。

练习次序:

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7遍。

作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延年九转法”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

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

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依次做完前七节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

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揉腹效验:

1腹部温热:

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

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

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

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

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

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

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延年九转法”养生机理:

1、中医学角度: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

“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

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现代医学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

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

另外,坚持揉腹还可迅速消除积存在腹部的脂肪,有助于防治肥胖症,因为血液大量进入腹腔,因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此外,揉腹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非常有助于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

3、针对糖尿病人的说明:

A、本保健法可以刺激内脏运动,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特别是胰腺的血运通畅,可以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唤醒沉睡的胰岛,增多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直接解决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B、本保健法通过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内脏血液运行,加速肠、胃、肝脏、胰腺等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从而直接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

C、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认为:

中焦脾胃受饮食劳倦所伤是导致消渴病(糖尿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分析恰恰与当前社会状态吻合。

糖尿病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四五十岁,属于社会中坚力量,饮食没有规律,要么饿过劲、要么猛吃猛喝,饥饱不调,损伤中焦脾胃;

工作压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疲劳得不到缓解、生命能量一直处于透支状态,这些都会导致“元气不足、阴火上升”,导致消渴的产生。

李东垣把这个过程就描述为“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百病丛生”,治疗从中焦脾胃入手进行调理。

只要中焦脾胃运化良好,气血运行通畅,内脏功能自然健运,胰岛功能恢复,糖尿病自然消失。

本保健法以按摩腹部为主,通过外在的自我按摩,使体内中焦之气汇聚运行,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

在临床中做过实验,凡按照规定认真做该保健法七遍(大约四十分钟),糖指数均会下降1~3不等,尿糖指数下降两个加号,最多降低三个加号,长期坚持此保健法的锻炼,可脱离降糖药物而维持血糖稳定。

起势:

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摩擦大椎,先右手再换左手轮流拍打、摩擦,一般36下。

3、按揉、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

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

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

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

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

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

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自下而上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一般5遍,然后自下而上按揉背部两侧膀胱经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焦俞各1分钟,如无他人帮助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掌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左侧,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方法同上,一般拍打8遍,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8遍;

第四步,自下而上按揉、推擦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以酸胀为度。

4、按揉、拍打胰俞穴:

胰俞穴:

第8胸椎下旁开1.5寸。

胰俞穴是“胃管下俞”穴的别名。

在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主治:

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

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

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

水谷稍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

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

同时,肾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

这个时候需要刺激按摩胰俞等穴位。

一般1-3分钟。

5、按揉、搓摩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和心血管神经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提高心肺部植物神经功能。

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按揉100次;

或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摩擦膻中,持续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