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942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一、单容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控制

a)单容水箱液位数学模型

1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液位容积特性,熟悉实验法建模的具体方法。

1、实验前需熟悉实验的设备装置以及管路构成。

2、熟悉仪表装置,如检测单元、控制单元、执行单元等。

2实验设备及工艺流程

1、实验设备:

A1000对象系统

(1)泵

(2)水泵调速器:

工作电源24VAC,控制信号2-10VDC

(3)液位变送器:

量程为0-100,输出信号4-20mA。

2、系统组成

液位容积(含水泵调速器)特性测量流程图如图3.2.1所示。

3操作步骤和调试

步骤如下:

1、QV112全开,QV116打开45度左右(由于开度不同,特性也有差异),其余阀门关闭。

2、将LT101连到AI0输入端,AO0输出端连到U101(手动输出)。

3、工艺对象上电,控制系统上电,启动U101(P101)。

4、启动组态软件,选择“单容液位PID控制”。

设定U101控制20~30%,等待系统稳定。

液位和流量稳定在某个值。

注意观察液面,不能太低,否则不算稳定。

5、设定U101控制增加2~5%,记录水位随时间的数据,到新的稳定点或接近稳定。

如果阶跃太大,可能导致溢出。

6、抓图,若液位太低或者溢出,可以修改QV116开度,重复4和6步。

7、将系统输出设定值置为0,关闭系统,分析数据

4实验结果与思考

系统稳定时的截图:

控制量从30%上升到35%,液位从50%上升到80%。

按照60%变动,则从52%高度画线。

从开始变化到70%变动范围时间

Tc就是171秒。

增益K=(70-50)/(35-30)=4

b)单容液位PID控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PID控制特点,掌握PID的调节规律;

通过实验,掌握PID参数的整定。

3、分别用P,PI,PD,PID整定出最佳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

(1)水泵U102(P102)

(3)液位传感器:

量程为0-100%,输出信号4-20mA。

单容水箱液位PID控制流程图如图3.2.1所示,采用右边支路进行实验,左边支路也是一样的。

测点清单如表3.2.1所示。

每个实验的实验步骤都列出在实验界面的左边,可供参考。

下面仅给出单容液位控制的操作步骤。

注意:

A1000垂直双容需要打开中间阀门,需要高液位一端的液位不能低于阀门。

1、打开手阀QV112,调节QV116开度(如果你希望控制量范围50-70%,则要开很大,否则开少一些),其余阀门关闭。

3、在控制系统上,将水箱液位LT101输出连接到AI0,电动调速器U101控制端连到AO0。

(实验前系统已连接,检查连接情况)

4、打开设备电源。

5、启动计算机组态软件,进入实验项目界面。

启动调节器,设置各项参数。

启动右边水泵U101(P101)和调速器。

6、系统稳定后可将调节器的手动控制切换到自动控制

7、设置比例参数。

观察计算机显示屏上的曲线,待被调参数基本稳定于给定值后,可以开始加干扰实验。

8、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在纯比例的基础上加扰动,一般可通过改变设定值实现,也可以通过支路1增加干扰,或者临时改变一下出口闸板的高度)。

记录曲线在经过几次波动稳定下来后,系统有稳态误差,并记录余差大小。

9、减小P重复步骤6,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余差大小。

10、增大P重复步骤6,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并记录余差大小。

11、选择合适的P,可以得到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

改变设定值(如设定值由50%变为60%),同样可以得到一条过渡过程曲线。

注意:

每当做完一次实验后,必须待系统稳定后再做另一次实验。

12、在比例调节实验的基础上,加入积分作用,即在界面上设置I参数不是特别大的数。

固定比例P值(中等大小),改变PI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值Ti,然后观察加阶跃扰动后被调量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不同Ti值时的超调量σp。

13、固定I于某一中间值,然后改变P的大小,观察加扰动后被调量输出的动态波形,据此列表记录不同值Ti下的超调量σp。

14、选择合适的P和Ti值,使系统对阶跃输入扰动的输出响应为一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

此曲线可通过改变设定值(如设定值由50%变为60%)来

获得。

15、在PI调节器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再引入适量的微分作用,即把软件界面上设置D参数,然后加上与前面调节时幅值完全相等的扰动,记录系统被控制量响应的动态曲线。

16、选择合适的P、Ti和Td,使系统的输出响应为一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阶跃输入可由给定值从突变10%左右来实现)。

17、将系统输出设定值置为0,关闭系统,

加扰动后:

减小P:

从图中可以看出,减小P以后稳态误差变大。

增大P:

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大P之后,稳态误差变小。

加上I:

加上D:

问题:

控制对象是正作用还是反作用,为什么?

因为水流速变大会导致水位上升,故控制对象应为正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