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9672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doc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复习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的概念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即人),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的定义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与安全相对)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

(是主观的认识)

危险度:

R=f(F,C)R表示危险度,F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表示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

安全的定义

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

本质安全的定义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18世纪中叶,启蒙阶段

20世纪初,发展阶段,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系统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系统原理的含义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含义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3种动力。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这个理论有严重偏见,现已不采用)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除了对人员适用某个工种的考选外,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链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链锁关系。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这个理论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产生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

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

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

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7、加快立法工作;

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12、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2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既有宏观层面的,

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稳定好转;第二阶段,明显好转;第三阶段,根本性好转。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考核指标四类、27个具体指标构成。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

2、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

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2、安全第一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规章制度的编制和管理

1、起草。

2、会签。

3、审核。

4、签发。

5、发布。

6、培训和考试。

7、修订。

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四类组成;

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

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类。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9、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1、应急管理制度

12、安全奖惩制度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工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节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要求是: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应满足如下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合规性)

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一致性)

3、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可操作性)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考核)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

第四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

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

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

2、增设和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

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

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包括实际控制人)未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未按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煤矿、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

2006年3月,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6】180号),规定从2006年5月1日起,我国境内所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

2006年12月,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道路交通运输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全面建立生产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原则

1、专户核算,专款专用。

2、结余结转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列支。

煤矿、冶金等矿山企业已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使用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应当继续提

取,但其使用范围不再包括安全生产方面的用途。

企业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矿井等高

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列支,可以直接列入企业成本。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第十八条规定,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的存储标准:

1)小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2)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3)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

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每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

2、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

1)3万吨以下存储60万—100万元;

2)3万吨以上至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

3)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

4)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每个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

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第五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保证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

5)减少故障和失误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

2)设置薄弱环节

3)个体防护

4)避难与救援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大体可分为4类)

1)安全技术措施

2)卫生技术措施

3)辅助措施

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

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

4、编制措施计划

5、审批措施计划

6、下达措施计划

7、执行检查

第六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

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1、培训时间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

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特种作业的范围

包括:

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

3、特种作业人员重新考核和证件的复审要求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1次复审。

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1次。

复审的内容包括:

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雇用的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3、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从事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新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及危害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种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