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250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x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

2011-03-23    来源:

青岛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提交青岛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

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及审议意见,在保障民生上下功夫,在服务发展上求突破,依法理财水平稳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6亿元,增长20.1%,完成预算的109.1%。

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51.6亿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力504.2亿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501.2亿元,增长18.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4亿元。

收支相抵,结余606万元。

其中:

2010年区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8.9亿元,增长20.9%,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9.4%。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7亿元,增长18.8%,完成预算的110%,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6%。

当年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等各项体制结算收入30.56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力214.2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11.29亿元,增长15.5%,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4亿元。

收支相抵,结余266万元。

  1.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具体执行情况是:

  

(1)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2.5%。

其中,增值税20.4亿元,增长12.1%;营业税62.1亿元,增长20.3%;企业所得税25.1亿元,增长27%;个人所得税7.8亿元,增长26.2%;城市维护建设税3.5亿元,增长23.1%;房产税4.7亿元,增长19.8%;印花税2.2亿元,增长42.4%;城镇土地使用税5.1亿元,增长13.6%;土地增值税4.6亿元,增长17.2%;车船税0.7亿元,增长16.7%;契税13.6亿元,增长47.6%。

  

(2)非税收入33.8亿元,增长5%。

其中:

专项收入3.5亿元,增长1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3.5亿元,增长30.8%;罚没收入1.4亿元,增长21.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6亿元,下降13.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2亿元,下降13.7%;其他收入3.5亿元,下降9.7%。

  2.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具体执行情况是:

  农林水事务支出10.3亿元,增长21.5%;医疗卫生支出8.8亿元,增长35.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7.9亿元,增长20.7%;教育支出18.2亿元,增长2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1亿元,增长19.6%;科学技术支出2.4亿元,增长3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2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6亿元,增长5.5%;公共安全支出21.8亿元,增长19.8%;节能环保支出1.6亿元,增长15.2%;交通运输支出20.4亿元,下降3.9%;住房保障支出8.4亿元,增长3.7%;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8.3亿元,增长7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577.3亿元,增长81.5%。

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04.1亿元,增长73.8%。

具体收入情况是: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0.95亿元,增长27.8%;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0.45亿元,增长0.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0.73亿元,增长17.7%;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4.62亿元,下降49.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43.14亿元,增长99.2%;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91亿元,下降63.7%(主要是2009年纳入基金管理时包括历年结余);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1.25亿元,增长162.7%;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0.77亿元,增长55.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9.52亿元,下降7.5%;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0.19亿元,下降40.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0.21亿元,增长43.5%;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0.92亿元,下降34.1%;车辆通行费收入14.36亿元(2009年在专户管理);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2.12亿元,下降29.4%;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0.97亿元,增长135.5%。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当年收入304.1亿元,加上各项体制结算收入0.4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04.5亿元,收支平衡。

具体支出情况是:

  ——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09亿元,增长47.5%,主要用于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仪器配备工程、教育设备购置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支出;

  ——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0.45亿元,增长0.8%,主要用于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等支出;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0.77亿元,增长23.9%,主要用于残疾人就业、康复、生活补助及事业发展等支出;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4.66亿元,下降49.3%,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支出;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43.14亿元,增长99.2%,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政府住房基金支出3.91亿元,下降63.7%,主要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住房补贴、房屋维修等支出;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1.25亿元,增长162.7%,主要用于土地储备收购;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77亿元,增长55.9%,主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9.52亿元,下降7.5%,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补助;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0.19亿元,下降40.6%,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0.21亿元,增长43.5%,主要用于发展散装水泥事业;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0.92亿元,下降34.1%,主要用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支出;

  ——车辆通行费支出14.36亿元,主要用于公路养护维护及偿还公路建设贷款本息等支出;

  ——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2.12亿元,下降29.4%,主要用于社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社会公益等福利项目支出;

  ——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出0.97亿元,增长135.5%,主要用于资助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经费等支出。

  (三)保税区和高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保税区一般预算收入2.25亿元,增长4.5%,加上各项体制结算收入0.6亿元,当年财力2.8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85亿元,收支平衡。

  2010年保税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22亿元,扣除结算上解支出0.0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2亿元,收支平衡。

  2010年高新区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211.1%,加上各项体制结算收入1.2亿元,当年财力2.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7亿元,收支平衡。

  2010年高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3.19亿元,扣除结算上解支出0.0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3.17亿元,收支平衡。

  目前,我市与中央体制结算尚未进行,决算情况待财政部正式批复后,市财政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四)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惠民富民为导向优化支出结构,以支持经济发展为目标培植壮大财源,以绩效优先为原则强化资金监管,全面完成了各项预算任务。

  1.注重“惠民生、促和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取得新突破

  2010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10.5亿元,增长26.1%,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较上年提升8.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支持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速。

市本级财政“三农”支出达27.5亿元。

安排1.6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安排4.9亿元用于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奖励资金等,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筹集资金0.2亿元,采用奖补方式支持五市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投入1.6亿元用于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农村住房开工建设7.4万户,完成危房改造8125户;投入2亿元补助新农村“五化”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拨付4.2亿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0.6亿元用于落实五市村书记岗位待遇,保障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市本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17.1亿元。

投入就业补助资金3.4亿元,扶持创业2.3万人,新增城乡就业42.7万人,确保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安排城乡居民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金1.7亿元,增长26.4%,全市12.5万困难群众受益;安排6600万元,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参保人员83万人,27.6万人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安排9096万元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支出3905万元,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困难残疾人的保障范围;四次启动物价上涨与城市低保生活补贴发放联动机制,共发放补贴670万元,减轻了物价波动给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市本级财政教育支出18.2亿元。

将五市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由每生每年400元、600元,七区小学、初中每生每年510元、720元,统一提高至小学700元、初中900元的标准,中小学生均经费在计划单列市中居首位。

新确定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财政保障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

免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的学杂费,9000多名学生受益。

为82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安保队伍,为169所中小学安装交通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维修、供热及学生饮水工程等,努力让孩子不仅“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大力支持“新医改”加快实施。

市本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8.8亿元。

新增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0.8亿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到100%;统筹安排1.1亿元,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疾病早期预防和干预,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素质;拨付2.2亿元,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80元、90元提高到120元,住院和门诊大病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市财政累计投入12.6亿元,支持了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西海岸医院等项目建设。

  促进社会公共福利水平不断提升。

加大对群众生活直接相关领域的投入,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为民谋福祉上来。

投入7个亿,用于供热管网、换热站和热源建设等;投入6亿元用于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和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完善了居民生活服务设施。

统筹安排6.9亿元,支持新建3000套廉租住房和整治居民小区。

投入近5亿元更新1200辆公交车,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安排2亿元支持“十绿”工程,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134辆新型垃圾压缩车,大大提升了市区垃圾处理质量。

  2.立足“扩内需、稳增长”,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新成效

  把扩大政府投资作为关键环节。

统筹安排资本金28亿元,提高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继续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1亿元,重点支持跨海大桥接线、海底隧道接线和快速路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空间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促进消费作为主攻方向。

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扩大补贴品种和补贴对象范围,各项工作指标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年共发放财政补贴5.98亿元,其中市本级3100万元,带动消费63.9亿元。

千方百计鼓励出口,统筹安排1.8亿元,增长31%,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服务外包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全市出口333.5亿美元,增长31%,有效地扩大了外部需求。

  把帮扶企业作为重要抓手。

设立5亿元额度的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扶持创业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了金融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我市金融机构全年新增小企业贷款288亿元;在继续落实原有100项收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或停征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两年累计为企业减负12亿元以上;对全市104个部门及所属1000多个单位的936项涉企收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涉及金额44.7亿元,建立了综合治理乱收费行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商务环境。

  3.围绕“调结构、上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扶持企业发展支出合计13亿元,增长15.4%,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重点产业振兴。

安排1.9亿元专项资金,增长38.4%,加大对金融、会展、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投入3.96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增长32.3%,其中,科技支出2.36亿元,同比增长46%,重点支持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引导项目及大院大所建设;节能减排支出1.6亿元,加大了对重点行业和建筑节能的支持力度。

  支持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区市的转移支付力度,2010年,市对区市的各项转移支付达到70.9亿元,增长22.8%。

其中,对五市的各项转移支付为43.1亿元,占全部转移支付的60.7%,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同时,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2.7亿元,支持北部城区和空港区建设;统筹安排10亿元,通过土地补偿、贷款贴息等奖补方式支持老城区54户企业搬迁,帮助企业加快布局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安排8亿元资金,增长33%,保障高新区继续实施饱和性投资,为高端产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奠定了基础。

  4.坚持“抓改革、增绩效”,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了新提高

  预算编制更加精细规范。

市级部门支出预算编制更加全面具体,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细化率明显提升;初步建立预算安排与结转结余资金的统筹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将我市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从企业税后净利润的5%上调为10%。

  预算执行更加严密有效。

通过构建财源建设信息平台、完善协税护税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广实施大企业税源筹划方案,经济发展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制定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促进公用经费开支公开透明,基本实现了部门运转保障的均等化。

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金财工程”信息平台对因公出国、公车购置及接待等行政开支进行规模与进度的双重控制。

推行公务卡制度,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的现金使用管理。

依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不规范支出行为的适时预警和及时纠错。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加快推进。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从预算评审、科学决策、科技防腐等方面制定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科学配置、规范运行和高效使用;结合编制2011年预算,对专项资金预算评审大幅扩面,从上年的8项增加到37项,资金规模从12.4亿元上升到43.4亿元,有效压减了不合理支出需求,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规范性、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财政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

加大会计信息检查力度,对全市6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查出应缴未缴税款等五大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4亿元,全部依法进行了规范整改。

对25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了集中检查,确保惠农政策资金有效落实。

“小金库”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规范了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政财务管理。

开展各级政府债务统计核实、风险预警工作,稳步开展融资平台清理,进一步延伸政府债务的管控范围。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提高财会人员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水平。

  5.突出“建机制、求实效”,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呈现新亮点

  建立政府预算公开长效机制。

根据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预算公开主体、内容、方式、时限作了明确规定,使预算公开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首次在青岛政务网上公开了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表和70个部门预算;启动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信息公开试点,将22项涉及民生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全程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健全建议督办机制。

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对建议进行“定单”跟踪、限时办结制度,办理工作做到依法、有序、规范,全年累计办理建议114件,按期办结率100%。

在办理《关于提高我市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标准的建议》过程中,多次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统筹安排资金,提高了我市百岁老人长寿补贴标准,取得了较好效果。

  完善建议成果转化机制。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畅通与人大代表的沟通渠道,真正把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为了解民意、吸取民智、为民服务的决策依据。

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向人大代表报告财政工作及政策动态、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意见建议落实到政策措施上来。

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小企业融资扶持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有效促进了依法理财。

  二、“十一五”财政工作回顾

  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主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各项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成果在财政实力壮大中得以充分体现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547.3亿元,年均递增26.5%。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9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年均递增20.8%,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5%提高到2010年的9%。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1893.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21.3%,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财政调控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不断改善加强

  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导向和实施重点,努力拓展政策执行空间、增强政策力度,实现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不断丰富完善扩大消费的财政政策。

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商贸流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加快向内需驱动型转变。

将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与优化投资结构相结合。

争取中央代理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2亿元,支持融资平台建设和规范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0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了奥帆基地、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地铁、快速路、滨海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青岛大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形成。

大力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不断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对小型微利企业、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了多轮收费减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财政资金配置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

  在全国率先试编民生预算,涵盖“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07.7亿元,年均增长26.1%,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5年的35.9%上升到2010年的46.4%,其中市本级由36.4%上升到56.4%,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十一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三农”投入达273.8亿元,年均增长20.6%,其中市本级累计投入102.4亿元,年均增长23.7%,远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十一五”是历史上“三农”投入力度最大、惠农范围最广的五年,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教育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县域教师工资实现了“三统一”,全市中小学生均经费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的排名升至第一位;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办高中公用经费财政保障制度。

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从城市向农村辐射,大型医疗设施建设从老城区向市区北部、西部延伸,医疗补助从大医院向社区、乡镇卫生机构拓展,就业帮扶对象从下岗职工扩大到大学生、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新农合财政补助等标准大幅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向科学化精细化加快推进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融入财政发展改革,有力促进了财政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了涵盖一般预算、政府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综合预算体系。

完善了基本支出标准体系,调整和规范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基本实现了部门运转保障的均等化,有效控制行政成本过快增长。

制定了非税收入、政府债务、财政投资项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财政监管领域进一步扩大。

建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以绩效为导向择优安排财政资金,由人大、部门、专家以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开放式预算编制模式初步形成,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程度进一步提高。

“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实现了管理系统的协同整合、工作流程的规范优化和业务数据的综合利用,较好地推动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五)财政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充分发挥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对区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促进县域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县域人均财力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市财政对区市级一般预算补助达到326.9亿元,年均递增22.1%,区市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区市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04.7亿元提升到2010的268.9亿元,年均增长20.8%;区市级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由“十五”期间的56.8%提高到“十一五”期间的58.5%,区市人均财力由2005年的6.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万元,翻了一番多,“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市县域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市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和结构性减税背景下,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态势将难以持续;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绩效预算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科学理财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十二五”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通过不断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用改革与创新的办法积极应对并逐步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