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266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

唐山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命题人:

徐海东审核人:

张茂春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

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

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试卷上。

3.

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试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Cl—35.5,K—39,Mn—55,Fe—56,Cu—64,Zn—65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原电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一定被腐蚀B.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移向负极

C.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D.原电池中正极的活泼性较差

2.下列关于钢铁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氧腐蚀时正极放出氧气B.析氢腐蚀时正极放出氢气

C.化学腐蚀速率超过电化学腐蚀速率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弱酸电离 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

A.②③④⑤B.①⑥⑦C.②③④D.①③⑤

4.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C.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5.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

(1)+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

(1)+22.5O2(g)=8CO2(g)+9H2O

(1);△H=-5518kJ·mol-1

C.C8H18

(1)+22.5O2(g)=8CO2(g)+9H2O

(1);△H=+5518kJ·mol-1

D.C8H18

(1)+22.5O2(g)=8CO2(g)+9H2O

(1);△H=-48.40kJ·mol

6.现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 ΔH=akJ·mol-1

H2(g)+

O2(g)===H2O(l) ΔH=bkJ·mol-1

2H2(g)+O2(g)===2H2O(l) ΔH=ckJ·mol-1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a=bD.2b=c

7.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8.右图为2H2+O2=2H2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吸收能量

B.过程②吸收能量

C.此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9.有关下图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溶液中发生了变化:

4Fe(OH)2+O2+2H2O===4Fe(OH)3

C.Fe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Fe-2e-+2OH-=Fe(OH)2

D.NaOH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1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

氧化性Fe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相等

C.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kJ·mol-1

12.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相符的原电池是()

A.铜片、铁片、FeCl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石墨、Fe(NO3)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13.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度,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

B.装置乙中的铁钉腐蚀最快

C.装置丙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装置甲中的铁丝和装置乙中的铜丝都会被腐蚀

14.用Pt电极电解含有0.1molCu2+和0.1molX3+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Cu2+>H+>X3+B.H+>X3+>Cu2+

C.X3+>H+>Cu2+D.Cu2+>X3+>H+

15.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

Fe+NiO2+2H2O

Fe(OH)2+Ni(OH)2。

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NiO2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阴极上Fe(OH)2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D.蓄电池的电极应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16.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

)=0.6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mol·L-1

17.用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电池负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阴极有mg气体生成

B.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

2H+-2e-=H2↑

C.电解后c(Na2SO4)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变大

18.将铁片和锌片放在盛有NaCl溶液(其中滴有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变为红色的区域为()

A.Ⅰ和Ⅱ  B.Ⅰ和ⅣC.Ⅱ和Ⅲ  D.Ⅱ和Ⅳ

19.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1∶3C.1∶4D.2∶3

20.以Fe为阳极,Pt为阴极,对足量的Na2SO4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

A.6molB.8molC.10molD.12mol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题号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得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8分)

21.

(1)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是放热反应,当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145kJ的热量,写出这个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105kJ,则丁烷的标准燃烧热ΔH=________。

已知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反应:

C4H10(g)+

O2(g)===4CO2(g)+5H2O(g)的ΔH=________kJ·mol-1。

2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________极,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填电极材料名称)

23.

(1)下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观察图a和图b,根据盖斯定律,写出△H1、△H2、△H3、△H4、△H5和△H6的关系。

图a:

;图b:

(3)由甲烷、氧气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4.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以熔融的钠、硫为电极,以导电的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该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原理为:

2Na+xS

Na2Sx。

(1)放电时Na发生_______反应,S作________极。

(2)充电时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极相连。

(3)放电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此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阳极产生33.6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25.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

②在电流强度为IA,通电时间为ts后,精确测得其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

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D,C接________,________接F。

(2)写出B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________。

保温杯式量热计

26.在量热计中(如图)将100mL0.50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mL0.5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K升高至300.7K。

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是150.5J·K-1,溶液密度均为1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J·(g·K)-1。

(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ΔH。

(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中NaOH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CH3COOH的中和热与HCl的中和热数值相比,________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7分)

27.用惰性电极按下图中装置完成实验,其中A、B两烧杯分别盛放200g10%NaOH溶液和足量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c极上有Cu析出,又测得A杯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0.23%,试回答:

(1)电源的P极为________极。

(2)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3)c极上析出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g。

(4)d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

唐山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B

D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A

C

A

D

B

B

C

21:

(1)2Cl2(g)+2H2O(g)+C(s)===4HCl(g)+CO2(g);ΔH=-290kJ·mol-1(2分)

(2)2900kJ·mol-1(1分) -2680(1分)

22:

(1)铜(1分) AgNO3溶液(1分) 

(2)正(1分)  Cu-2e-=Cu2+ (2分)

(3)铜(1分) 银(1分)

23.

(1)NO2(g)+CO(g)===CO2(g)+NO(g) ΔH=-234kJ/mol (2分)

(2)图a,△H1+△H2+△H3+△H4+△H5+△H6=0;(2分)

图b,△H6=△H1+△H2+△H3+△H4+△H5。

 (2分)

(3)O2+2H2O+4e-===4OH-(2分)

24:

(1)氧化(1分) 正(1分) 

(2)负(1分) 

(3)Na-e-=Na+(2分) S

-2e-=xS(2分) (4)69g(2分)

25:

(1)A(1分) B(1分);

(2)2Cl--2e-=Cl2↑(2分)变蓝色(1分) Cl2+2I-=2Cl-+I2 (2分)

(3)①③④⑥ (1分)

(4)

×

(2分)

(由电荷守恒关系式:

It=

×2NA×1.6×10-19。

故NA=

×

26:

(1)CH3COOH的中和热

ΔH=-

=-5.33×104J·mol-1=-53.3kJ·mol-1

ΔH=-53.3kJ·mol-1 (2分)

(2) 过量的碱能保证CH3COOH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准确度(1分)

(3)HCl(1分) CH3COOH是弱酸,只是少部分电离,CH3COOH发生电离时要吸热,中和时放热较少(1分)

27:

(1)负(1分) 

(2)2.8(2分) (3)16(2分) (4)4OH--4e-=2H2O+O2↑(2分)

(m(NaOH)=200g×10%=20g。

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195.5g。

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200g-195.5g=4.5g,其物质的量为0.25mol。

由此可知,b极产生的O2为0.125mol,即2.8L。

根据电子守恒得:

0.125mol×4=n(Cu)×2,解得n(Cu)=0.25mol,即Cu析出1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