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545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docx

教育硕士教育技术专业开题稿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选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研究

学号

姓名

学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填表日期:

2013年9月20日

姓名

性别

入学时间

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

论文

题目

中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研究

英文

ResearchofMicro-LectureteachingontheHighSchoolInformationTechnology

指导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

职务

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色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

一、选题来源

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掌握知识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重难点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虽然课改多年,但整个教学模式仍处在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状态,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

作为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传统面授课的模式之下,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

课堂统一授课只是确保了部分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其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却处在似懂非懂状态或者自以为掌握了可又理解不清的状态,或者压根没有掌握学习目标的状态,教师分身乏术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辅导,还有部分掌握的很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无所事事状态,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彻底解决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尴尬问题,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国家中长期改革纲要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寻求一种更新的高效的适合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手段下的微课教学正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是一种“微时代”浪潮下的新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他的可重复性,反复播放性,短小精悍,目标明确等特点在面对面授课中能解决这一难题。

在整个大的教育改革浪潮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条件,面对面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教学不可避免的问题,微课能解决这一难题,本人确定了此选题。

二、选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信息化社会一切开始向“巨”“微”两极方向转变,“微”典型名词“地球村”,“微时代”。

微时代反映的是一切变得那么的mini、微小,碎片化,譬如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词语比比皆是,“微时代”已经到来,时代节奏的变快,快餐文化的兴起,人们没有时间去欣赏或者接触更厚重的东西,而更倾向于轻薄,微小的东西,易于接收便于人们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学习的东西,学校课程也不例外,与时俱进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时代。

微课,微学习,微视频,也已经步入教育界,正受着专家,学者,教师的热捧,他的mini身形,便于浏览,便于播放,便于下载,反复播放,不论时间,不论地点的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深受学习者的喜爱。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成熟与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学习方式成为了可能。

微课的碎片化、高度浓缩、去繁就简,专攻重点难点,便于传输,便于下载,更利于草根教师制作的独有特性,还可以将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目前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宠。

2.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指出: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课改多年但仍采用原始的面对面传统教学模式,并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发生冲突,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多元化发展,不能完美的体现“育人为本”宗旨,这就要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来适应时代,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在教学中传授人类知识经验的同时多方面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终生化的学习需求。

实现教育公平,公正。

美国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大于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大于传统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效果。

而“微课”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拓展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与空间,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与完善,它历史性的创新了教育模式,课堂不仅仅可以放在教室,而且还可以实现网络教学,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学习。

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的一种时代的创新!

将微课应用于课堂,专攻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微课教学展示的最完美的一面。

我们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去为每一个学生和学习者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服务。

3.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同样是选择者,在学习内容方面有选择的权利;学生是创造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力。

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有选择的,主动的,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强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个性化人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将微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培养适应时代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现代中国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1)微课的起源

“微课”也叫“微课程”英文“Micro-lecture”,在国外有与之对应的一些名字,比如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但是各自的具体研究取向有所不同。

微课的研究主要源自美国。

它的雏形最早出现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Iowa)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McGrew1993)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Kee,1995),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怪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因首创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而声名远扬,他第一次系统的对“微课程”理念对了系统阐述,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

由此他被人们称为“一分钟教授”。

(2)美国微课的发展

2008年美国乔·托马斯(JoeThomas)博士创办了维基功能的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WatchKnowLearn,http:

//www.watchknowlearn.org)。

此微课资源库是根据学生个性需求推荐视频,涵盖中小学(3-18岁)所有教育主题。

供收录5万个教育视频,整理成包含5千多个类别收录,供全世界教师学生使用。

同年,美国“英语中心”视频网站创始施瓦茨(Schwartz)创建了“英语中学”视频内容库,9000多个地道的和特别的制作视频提供最新最全的内容,以内容为基础的沉浸式语言学习:

看学说(WatchLearnSpeak,),学生不仅仅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还可以分为专题来学习。

他将在线学习,课堂面授学习,课后巩固学习结合在一起。

微课真正大热起来是在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在2006年建立起可汗学院运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2008年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的翻转课堂,2011年可汗在TED上的一段精彩视频演讲《视频重塑教育》在全世界掀起了微课教学的热潮,并吸引了比尔·盖茨夫妇的捐助500万美元和谷歌公司赞助的200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初,已经有2个国家20个州30多个城市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

一场新的教育革命浪潮来临。

2.国内研究现状

(1)微课的起源

广东佛山市胡铁生老师就国内传统的优质视频资源存储与应用方面的弊端,重新思索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方式,结合当前的“微时代”的“微”精髓,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微课”。

2011年胡铁生老师第一次系统的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国内微课的发展现状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Gonzalez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发表的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演讲,提出了颠倒教室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颠倒课堂”在中国大热,而作为颠倒课堂的学习资源-微课也正式的被人们关注与应用。

萨尔曼·可汗在TED上的《视频重塑教育》激动人心的演讲,使得全球的教育目光都放置在了翻转课堂“微视频”资源上,中国也不例外,同样采用拿来主义接收舶来品,只是将“微课”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变成适合中国教育教学国情的一种中国化的“微课”。

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开始兴起,全国掀起一股“微课热”,“淘课热”,各市各省各地方大力推广微课资源建设。

中国首届微课大赛更是掀开了中国“微课”的历史性的篇章。

在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教师微课作品大赛,征集了1700多节优秀的“微课”参赛作品,内容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微课”类型多样,展播一个月来,访问量超过了5万人次。

2011年5月微课在佛山市第三届教育博览会推出之际,敏锐的《佛山日报》,《广州日报》等杂志和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都关注到微课。

后期征集超过3000节优质微课;参与教师超过2000人;点播数超过100万人次。

研究微课的草根专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老师在他参与的中国“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国际合作项目中如何提升教师的自主科研能力时发现让教师制作研究小视频来展现“三小”(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研究方法及成果是一个很错的办法,于是他在教师群中试验并推广这种新办法。

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湖北教师张先伟在李玉平的帮助下,利用“数字故事”的方法,制作了微课程《专利墙》并迅速在因特网上传播,张先伟还因此的了“张专家”的称号。

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实现了向小学拓展。

其中《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资源在2012年正式上线发布,推广应用,有效弥补了小学书法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

为了顺应广大微课学员的呼声,2012年11月21日至22日,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启动”暨“教育通”云平台发布会在武汉市洪山区举行,全国各省市的300多名教育局局长参加了此次大会,选出了优秀的微课程,并予以展览,与会专家领导一致认为,微课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区域教学改革,深化高效课堂建设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作用。

为了推广微课理念,推动全国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携手北大末名集团2012年9月-2013年6月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列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掀起了全国微课的高潮。

微课大热。

教育部在全国十五个省市展开“微课”的宣传与培训活动,初步确定的省份有:

宁夏、新疆、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黑龙江、山东、辽宁、陕西、天津、四川、河南、广西。

首站将在新疆进行。

现在已经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

(3)国内微课的网络课堂代表

随着“微课”革命到来,全国知名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智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华南十大大学教授焦建利等分别对微课的定义,微课的形成,微课的制作,微课理论价值,微课的推广意义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探讨,微课的应用前景的探究,给一线教师探讨微课的制作与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不仅在课堂上的使用微课还在网络上推出了网络课程,譬如微课网:

(4)国内关于微课研究的论文分析

笔者通过知网的“微课”“微课程”的关键字搜索,罗列了从2008年微课开始到目前知网上的关于微课的文章,

如下图: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数量

0

0

0

3

31

87

虽然仅仅在知网上搜索,不排除结果的片面性与不完整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微课”“微课程”在中国的研究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在中国兴起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将“微课”“微课程”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从2011年开始了微课的理论方面的研究,2012年微课的数量增加到31篇,到了2013年,微课方面的理论研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激增到87篇。

目前为止共有学术论文121篇,其中学术期刊116篇,硕士论文3篇,会议论文2篇。

21篇文章关于微课的应用,其中仅仅有3篇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仅仅占所有研究论文的2.48%,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应用一篇文章没有。

理论研究(100篇)

121篇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应用(3篇)

实践应用(21篇)

其他方面的应用(18篇)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处在微课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微课的定义,概述,组成,制作,设计方面,而对于微课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处在展望和探索阶段,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应用呈现为零现象。

微课发起者胡铁生发表的五篇关于微课的论文,一篇是《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另一篇是《“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第三篇是《微课:

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第四篇是《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第四篇《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都是关于微课的定义界定,微课的组成,微课的制作,微课的应用前景探讨的论述等;十二五的关于微课的课题也就两个,一个是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还有一个就是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为了对现有实践中的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剖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期刊还专门开设了专题,特邀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以及在微课方面颇有研究的吴秉健老师还有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也就是对微课含义、发展历程、国外经验以及微课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影响进行深入的阐述与分析,而实践效果,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只是处在展望与预测状态。

(5)国内微课总结

纵观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放在微课的定义、结构与框架、制作方面,而在一线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没有出成果,毕竟微课在部分学校实行教学,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去年上海虹口区百所学校火热开展的电子书包教学,目前的教学优劣效果还在研究当中。

3.国内外微课研究总结

国外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应用阶段,主要探索实践微课模式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更好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实践检验也得出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譬如说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并将这种教学效果在全世界很多国家推广。

中国的微课处于起步阶段,处在概念辨析,构成剖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效果展望阶段,理论研究在2013年发展迅猛,实践操作还在进行中……网络教学方式目前研究比较多,效果仍在检验之中,而微课用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由于时间的关系,中国教育的国情关系,还在探索。

4.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国外的微课发展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典型的案例有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已经在全世界掀起微课学习的浪潮,微课教学模式迅速推广。

但是国外的微课教学大部分用于在线学习,混合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或者翻转课堂,只有少部分用于真正的传统课堂上。

在中国,微课刚刚起步,正从理论研究,效果预测展望往教学实践上过渡,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主要在理论上探讨微课的价值,预测了混合学习,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的的学习效果,目前国内微课实践应用还很少,或者说成功的案例还没有呈现。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传统课堂上的应用,实现整体教学,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学,深化学生在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上实现按需教学、差异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国内实践较少或者都在起步阶段。

笔者通过这次论文来研究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研究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制作。

四、选题意义

微课在我们中小学生教学中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弥补传统面对面教学不足,提交教学效率,学习效率,让所有的学生在课程上得到最大的学习提升,真正的实现教育的“育人为本”,同时,在教师专业业务提升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课的使用对于一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历史性的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扎实,技术也要娴熟,将技术与理论有机结合才能用好微课。

下面分别来表述:

1.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2.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学习者共同发展与自我发展

传统教学不管学生接受、理解与否,我们都是一个步调,一样进度。

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育人为本”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做伯乐,更要做园丁,让花园里的每一朵花都最美丽的开放。

让每一个孩子学懂,学会,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可以反复提供学生学习,复习。

不限定时间,不限定地点,学生想学就学。

起到学习新知识与巩固旧知识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机会,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而学生全面发展不是一刀切,齐步走,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提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学生的实现自主学习,学生以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的学,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中国人。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

微课不仅仅是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单方面功能,在教师的专业业务,综合教学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理论研究到技术实现再到实际操作,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反作用于理论,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的微视频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回放,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微课的制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

微课的使用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设计能力,架设教学环境支架能力,掌控、驾驭整个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衔接的能力,从这两方面来说,微课促进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习惯。

5、主要参考文献

1.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

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6,3(230):

5-9.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5-13.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2)19.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

222.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6.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3,5.

7.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

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315.

8.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9.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65-69.

10.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以“老年人学电脑”课程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9.

11.吴军.微学习—学习自主学习的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

1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13.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14.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4.

1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就教育,2012(11):

19-21.

16.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15-19.

17.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5-11.

18.岑健林,胡铁生.微课:

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19.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20.中国微课网.http:

//www.cnweike.cn/.

21.曾文婕.微型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9

(2):

48-52.

22.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0.

23.张君.小学信息技木教学巾微课裎的运用[J].新课程研,2013

(1):

25-27.

24.秦越霞.草根专家“微课程”———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J].广西教育,2013

(2):

54-56.

25.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6.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14.

27.王新乙.微课程:

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3

(2):

94-95.

28.蒋建兵.微课程对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与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

29.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简报[DB/OL].[2013-03-01].

30.许佩红.微课程在高三英语语法选择题试卷校对前后的应用探微[J].中学教育研究.

3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举行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审活动之微课大赛的通知[DB/OL].[201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