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085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新教材诗词单页记忆签Word文件下载.docx

《己亥杂诗(其五)》《满江红(小住京华)》

忧国忧民(3)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壮志难酬(6)

《赤壁》《登幽州台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野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说明

有的诗词可从多角度归类,本表归类的标准是以每首诗词的突出特点为依据。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要点记忆一览表

专题一:

爱情诗(1/2)

《关雎》(《诗经》)

诗句

记忆要点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统领全篇)

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艰难追求)

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⑤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热切期盼:

相处.结婚)

简介:

《关雎》为何列入《诗经》第一篇?

《论语》评价其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古人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关雎》有其典范意义,被列为《诗经》之始,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内容主旨

君子对淑女的思慕追求求之不得的苦闷想象相处的愉快、结婚时的热闹,

表现男子对女子的执着追求、对美满幸福婚姻的热切期盼。

主旨句:

②——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表现手法:

①句——起“兴”,以雎鸠应和声起兴,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

③④⑤句——起“兴”,以采摘荇菜起兴,写出主人公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流之”段)

以采摘荇菜起兴,写出主人公对未来美满幸福婚姻热切盼望(“采之”“芼之”段)

④⑤句——“虚写”,主人公想象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重点词:

淑女:

贤良的女子

窈窕淑女:

身材美好、性情贤良的女子

辗转反侧:

(成语)翻覆不能入眠。

辗转,即反侧,反侧即翻覆。

参差:

长短不齐的样子。

琴瑟友之:

友,作动词,“亲近”

钟鼓乐之: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爱情诗(2/2)

《蒹葭》(《诗经》)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追慕对象.所在地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所有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寻困难.急切心情)

写主人公在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以其内心活动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

真挚与执着抒发其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盼的心情。

渲染:

①句——首句以“蒹葭”起兴展现萧瑟冷落的秋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描写景象:

景1:

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烘托出深秋凄凉的气氛,表现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境。

景2:

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渐高、迂回曲折的景象,突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

字词赏析:

(1)“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颜色由苍青、凄青到泛白,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环境十分清冷,

烘托出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十分寂寞。

(2)“为霜、未晞、未已”——其不断变换,

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过程与情状,

说明追寻时间之久。

(3)“方、湄、涘”——形象真切地描绘出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的场景,

主人公与伊人相会的期盼。

苍苍、萋萋、采采:

茂盛的样子

方、湄、涘:

对岸、岸边、水边

洄:

盘旋的水道

游:

直流的水道

伊人:

那人,指诗人思念追寻的人

长、跻、右:

漫长、升高(难攀)、迂回曲折

中央、坻、沚:

中间、水中的小洲或小岛、水中的小块陆地

【专题一】“爱情诗”主要内容——对照记忆

口诀

内容对释

出处

主旨

手法

关雎蒹葭出自《诗经》

《关雎》《蒹葭》出处——《诗经》

追慕寻找都为爱情

均为爱情诗:

《关雎》思慕—追求—想象——执着、期盼(主旨)

《蒹葭》寻找——真挚、执着、怅然若失、热切企盼(主旨)

“虚写”手法琴瑟钟鼓

“虚写”手法句:

《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关雎荇菜蒹葭起“兴”

起“兴”手法句:

(动植物角度)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

《蒹葭》中“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重点句子

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①句为《关雎》中的主旨句,统领全篇,奠定基调。

②词句鉴赏:

“悠哉”、成语“辗转反侧”——相思之苦、长夜无眠、思绪万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中起兴句,渲染“凄清”气氛,交代追慕对象,伊人所在地点。

“伊人”——那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专题二:

边塞诗(1/3)

《使至塞上》(唐.王维)

诗句

记忆要点

首联: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颔联: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颈联: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名句)

尾联: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背景简介: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唐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慰问,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是将其排挤出朝廷。

此诗作于出塞途中。

主要内容:

首联——作诗缘由,此行目的、到达地点(“欲问边”)

颔联——以“征蓬”自比,写飘零之感。

颈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景象,境界宏大,气象雄浑。

尾联——虚写战争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情感主旨:

表达诗人被排挤后的孤寂心情,面对大漠雄浑景色而感慨悲壮之情,显露出豁达的胸怀。

修辞作用:

1、比喻:

以“征蓬”比喻诗人,是自比,“归雁”比喻诗人,是反衬。

大雁北归旧巢,诗人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2、用典:

“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虚写战争取得胜利)。

【关联】《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典故“勒石燕然”,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还。

此诗中的“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重点字词:

1、“单车”:

在首联叙事中的“单车”,形容轻车简从,微露失意情绪。

2、“属国”:

一是国号,二是官职名,三是出使边陲的使臣,此指诗人自己使者的身份。

3、“直”“圆”:

“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平添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

两句极富画面感,营造了塞外“苍茫”“空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也体现了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边塞诗(2/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诗句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⑦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⑧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曾两次出塞,在边疆军队生活了六年,对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

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此诗作于第二次出塞,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但并不令人伤感。

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内容主旨:

此诗以送别为主旨,通过对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情感句:

⑧句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友人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复杂。

结构句:

⑤句写边塞之景,承上启下。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氛围。

1.反衬(见下列修辞2)

2.烘托、互文:

④句中“将军”“都护”是互文手法,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侧面烘托

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角度新颖。

3.渲染:

⑥句用“胡琴”“琵琶”“羌笛”三种典型的西域乐器渲染送别的场景和气氛。

4.动静结合:

⑦句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色彩,动静结合。

“掣”真实地表现了红旗被冻住,

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1.比喻:

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发挥想象,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景象,想象的意境堪称奇葩。

“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雪之骤和雪之大。

2.夸张:

⑦句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不仅写出了边塞的奇寒,而且用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

象征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1.“卷”“折”“飞”:

①句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飞”勾画出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一个“即”字,表明这里和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

表现了诗人的惊讶神态。

2.“愁”“惨”:

⑤句“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产生的担忧之情。

“愁云”既是写景也

是抒情,为下文的送别营造了一个奇异壮伟、广漠辽阔的背景。

3.“空”:

⑨句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别的主旨,感情真切,韵味深长。

“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表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

4.狐裘,狐皮袍子。

锦衾,锦缎被子。

控,拉开。

铁衣,铠甲(“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甲”,铠甲。

《雁门太守行》)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昏暗无光。

掣,拉、扯。

满,形作动词,铺满。

边塞诗(3/3)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重点句)

④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他号令严明而又

爱抚士兵,被称为“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作用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上阕——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下阕——抒情,抒发边关将士思乡忧国的复杂情绪。

这首词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途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表达了将军与征夫浓重的思乡,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1.动静、伏笔:

②句描写军中号角声,形成浓厚悲凉的气氛(动),“千嶂里”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静)。

“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特殊背景。

动静结合,为下阕抒情埋下伏笔。

2.对比:

③句是全词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矛盾心理,“一杯”与“万里”对比,诉尽杯酒难消之乡愁。

3.渲染、互文:

④句“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地秋霜,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的渲染,

加重了将军征夫的愁思。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用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思乡忧国的情怀。

③句用典故(勒石燕然)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期。

重点词句:

句中的“秋来”点明季节,“异”字统领全篇,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景色的不同;

“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是托物寄兴。

千嶂:

绵延俊俏的山峰;

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

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悠悠:

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

睡,(同“寤寐求之”,寤,醒着,寐,睡《关雎》)

【专题二】“边塞诗”主要内容对照记忆

朝代

作者

特点

名句

使至塞上

王维

遭遇排挤孤寂

边塞单车问边

面对大漠感慨

显露豁达胸怀

比喻:

征蓬、归雁

长河落日圆。

用典:

(勒石)燕然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描写塞外雪景

衬托依依惜别

侧写边塞艰苦

书写壮烈情怀

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瀚海阑干百丈冰,

夸张:

风掣(动静结合)

互文烘托:

将军角弓、都护铁衣

胡琴琵琶羌笛

渔家傲.秋思

北宋

范仲淹

塞外秋景凄清

将士思乡忧国

边塞生活艰苦

渴望立业建功

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比:

一杯、万里

互文:

将军白发征夫泪

动静渲染:

边角与孤城、羌管与秋霜

(听觉、视觉)

专题三:

战争诗(1/3)

《木兰诗》(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

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被

称为“乐府双壁”。

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劳动妇女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理想。

①节写木兰代父从军前的情景。

②节写木兰的心事。

③节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的情景。

④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

⑤节写木还朝辞官。

⑥节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⑦用比喻作结。

全文特点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以多种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表现手法

1、比兴:

①节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卿卿复卿卿”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2、衬托:

③节中的“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⑥节中的“伙伴皆惊忙”表现出伙伴的惊诧和赞叹,侧面衬托了木兰在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3、互文、烘托、对偶:

④节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生还的不易。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重点句)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手法:

1、反复、夸张:

③节中画线的八句,以反复的句式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

2、夸张:

④节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写出了征途之遥远,夸张地表现出木兰

身跨飞驰的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

3、对偶:

④节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诗运用对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

4、顶真:

⑤节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⑥节中的“出门看火伴,过伴皆惊忙”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5、比喻:

⑦节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妙

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令人回味无穷。

1、动词:

⑥节中以木兰“开、坐、脱、著、理、帖”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女儿妆的

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家时情不自禁的喜悦。

2、户:

①当户织②当户理红妆(门)

3、市①愿为市鞍马(买)4、“十二卷”“十二转”,其中“十二”非确指,表示很多。

②东市买骏马(集市)5、机杼:

机:

指织布机;

杼:

织布梭子。

6、鞍:

泛指马具;

鞯: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7、赏赐百千强:

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8、愿驰千里足:

希望骑上千里马。

9、出郭相扶将:

郭:

外城(城,内城)。

扶:

扶持。

将:

助词,不译。

10、对镜帖花黄: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11、万里赴戎机: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

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

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越过。

朔气传金柝: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

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

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

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1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战争诗(2/3)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

①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②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③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④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⑤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位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始归时家破人亡的凄苦境况,

反映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也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

修辞:

①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主人公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侧面描写——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②中“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从远景描写出凄凉破败的景象,用松柏、冢从侧面暗示老兵亲友的离世。

2、③中“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句子,抓住野兔、野鸡的镜头,从近景侧面描写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

3、③中“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句子,选取中庭、井边的谷物和葵菜,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凄凉破败的景象。

动作神态描写

⑤中两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举目无亲、孤苦伶仃的老兵形象,

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重点字词

始:

才。

君:

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冢:

坟墓。

累累:

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窦:

洞穴。

雉:

野鸡

中庭:

屋前的院子旅谷:

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

即野葵。

舂: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

用。

作:

当作羹:

菜,糊状的

  一时:

一会儿就贻:

送,赠送沾:

渗入

战争诗(3/3)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内容:

此诗描写的是战争场面。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