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12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13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自学辅导法

D.讲授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题指的是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讨论法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都需要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

讲授法主要由教师口头讲授、讲解知识。

谈话法则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讨论法主要是学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辩解。

当然讨论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但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讨论。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题:

让学生听英雄模范事迹报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听报告是一种说服而不是树立榜样。

榜样示范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供学生模仿榜样的行为和品德。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在原始社会,主要承担教师职责的情况是

A.僧侣为师

B.父母为师

C.长者为师

D.官吏为师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的掌握情况。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没有专门的教师,主要由部落首领和有生产经验的长者充当年轻一代的“教师”的角色。

官吏为师和僧侣为师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师情况。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所有的人都必须从事生产劳动才有可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家庭还没有产生,承担教师职责的当然不可能是父母。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4题: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的义务是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二条“学生”,旨在考查考生对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之具体内容的了解情况。

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近代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6题:

在()时,中国就有了“序”、“校”等学校教育机构。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7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8题:

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人口状况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9题:

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0题:

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

评价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功能

B.系统功能

C.导向功能

D.自组织功能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1题: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2题:

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A.社区

B.学校

C.年级

D.教学班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3题:

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课

D.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4题: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5题:

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

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6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终身教育

D.高等教育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这两句话出自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因此,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此书中,赫尔巴特把道德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18题:

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共同之处是

A.都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

B.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

C.都主张教育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方法

D.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文化教育学主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批判教育学主张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都反对教育研究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19题: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定义方法的掌握程度。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人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0题:

关于古代教育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具有阶级性

C.教育具有等级性

D.教育内容丰富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的了解。

古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教育具有阶级性,出现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等。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1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万能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断言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形成都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

劳动力市场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的,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不同背景的人将进入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享受不同的待遇。

筛选假设理论简称筛选理论,又称文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该理论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提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投资对个人而言,可以提高个人所得,对社会而言,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正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许多国家推行了“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2题:

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

A.管理层面的现代化

B.人员层面的现代化

C.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D.教育组织形式层面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与挑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加以分类,可以分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23题:

“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D.整体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揠苗助长”超越了人的发展的阶段,试图提前和加速人的发展,违反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4题: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制约作用

C.主导作用

D.辅导作用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所起作用的掌握程度。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A是主要干扰项,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25题:

关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正确的是

A.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

B.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C.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D.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6题: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把握情况。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7题: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A.主导与辅助关系

B.领导与从属关系

C.合作与竞争关系

D.衔接与分工关系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分工等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8题:

“打开21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指的是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中有关终身教育的常识的把握程度。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

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被称为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9题: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生活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

”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经验主义课程论的观点。

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因而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

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起重要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第30题: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A.都强调学生的活动

B.都反对学科中心

C.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D.都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

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个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

综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但其注重的是知识的统一性。

综合课程除了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以外,还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综合课程也强调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反对学科中心,只是反对分科过细。

因此,正确答案为C。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

这是一种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观点。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其主要观点是:

(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详细解答:

第32题:

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

详细解答:

第33题:

教育目的提出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但必须明确对受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

人们提出教育目的是希图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一定个性的社会个体。

这是以承认受教育者有其接受教育、获得发展的潜能为前提的。

其次,人们既然希图将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的个性,这就不能不考虑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

再次,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级学校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不能不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

第四,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活动对象区别于其他活动对象的特点。

教育目的提出不能不考虑到这个特点,为受教育者能动性的发挥与发展留下广阔的余地。

详细解答:

简答题

第34题:

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两者间存在明显不同。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

评价如下:

(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内涵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

(3)教育、人、社会三者之间是在不断适应和超越中实现历史、具体的统一的。

详细解答: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种主要理论。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坚持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第35题:

简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发展任务:

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②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学生课业负担;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④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⑧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详细解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文件,需要考生注意。

第36题: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及缺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5)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

(1)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

(3)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详细解答: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要回答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并分别回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批判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

第37题:

简述我国的学校系统。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各级学校系统是从纵向的施教机构划分的,我国的各级学校系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属于学校的预备阶段。

实施学校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

初等教育机构。

初等教育是为公民奠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以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

初等教育机构是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的重要载体,全日制小学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