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50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docx

你会说话孩子就听话

 

你会说话孩子就听话

 

  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失误,就是“把现象当原因”。

总是以现象作为对孩子批评、指导和教育的依据,这是造成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基本的原则,需要对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有所了解和警惕,需要对自己的思路和举措有所反思和审视。

  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籍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呢?

是对我们以为很熟悉的概念重新做一番深刻的认识,比如对成功、学习、生活、教育、批评、错误、粗心、作业、错题、复习等的看法和做法。

把那些家长以为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语言和行为做一番深刻的反省和改善!

  这一章所描述的问题,有的是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语言不当的,有的是谈家长的教育理念有误区的,而您可能与其中一种甚至更多的现象吻合,所以请您务必关注与您吻合的问题。

  我们的每一节内容都有小结,有对家长提出的要求,甚至布置了作业,如果您能扎实仔细地阅读,并能按照要求完成的话,您的孩子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您也一定会看到您孩子可喜的变化,这一切的到来将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

   其实你不懂我说什么——孩子对父母说

  现在首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对孩子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2您认为孩子有哪些优点?

  3您认为孩子听话吗?

为什么不听话?

  4您觉得孩子爱你吗?

喜欢你吗?

  5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

如果不理想,那原因又是什么?

  6总结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可能的不足和问题。

  7你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都做些什么?

  注意:

  1以上所有题目应该做书面回答。

  2不要回避这个作业,当您看完全书后,再看您现在的回答,会有很多新的感触!

1其实我不懂你说什么——孩子对父母说说的最多的话其实

  就是废话,不过,人们还是在说……

  在许多次的讲座和报告中,我都会向所有的家长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在您和孩子说的话里,什么词或什么话您使用的次数、重复频率最多?

  ★请你在这里写出来:

  很多家长会写:

快、认真点、细心点、做作业去、去问你爸、你小心点……

  现在,请家长您自己再仔细看自己写的结果,有什么感觉?

  在沉寂片刻后,很多家长举起手开始说了,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很接近,最高频率的词是“认真点”,其次是“快点”,还有就是“你真笨”。

  有一次做这样的现场问答的时候,非常巧,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来了。

当我把这几个词写到黑板上以后,就问这个小孩:

“这位小朋友,爸爸是不是常常和你说‘认真点吗’?

  小孩说:

“是。

  我又问道:

“那么是什么时候说的更多呢?

  小孩说:

“我写作业的时候,还有早晨去上学的时候,还有去考试时说。

  我说:

“噢,是这样的。

那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你爸爸说的认真是什么意思吗?

  小孩想了想:

“就是让我认真点吧。

  我又问道:

“那怎么就可以认真点呢?

  所有的家长都很安静地在听我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这时候孩子一脸茫然但很坦率地说道:

“我不知道。

  寂静,还是寂静,然后家长们互相私语了起来,但我分明可以听到很多诧异的啧啧声。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现在可以再仔细看看自己刚才写下的内容吗?

当然也好好琢磨一下孩子

  到底懂不懂您常常说的“认真”?

  结论很明白:

孩子其实是不懂的!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

“我们家的孩子啊!

不管是什么道理他都懂,比你还明白呢,他就是不给你干啊!

  不客气地讲,您的孩子还是不懂,要真懂就不会不干了!

  我在与家长和孩子大量的接触中发现,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孩子听到家长说“认真点”这个词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怎么认真学习的,真正认真去学习的人是凤毛麟角,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过!

就是这么夸张,但这就是事实。

反之,那些语言里“认真点”少的家长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倒很不错,这也看起来很夸张,但也是事实!

  原因是什么呢?

这样家长通常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学习才算是认真,怎么做才是认真,而往往只是用认真解释认真,孩子怎么会明白如何做才算是认真啊。

就这样,一个汉语里非常好的词汇就被我们的家长给用坏了。

  家长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认为孩子不懂的事全都替孩子做了;相反,对以为孩子懂的事情缺乏要求和指导,实际上孩子对此恰恰不懂。

有时候妈妈手里拿着包袱,另外一只手拿钥匙费力地开门,孩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着,其实孩子有时候是属于真的不懂。

对孩子没有做必要的要求,孩子当然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了。

认真也是如此,以为孩子知道如何认真,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认真。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喜欢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愿望想法。

这样做不仅说不清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

这种主观上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漠视的习惯上。

这种主观的行为特点,似乎也是东方人的特点。

许多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表现为——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本身的意义,考虑更多的是家长对“做这件事情”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觉。

不大会想“我该不该做”,而是考虑“家长是不是同意”。

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孩子表现得是如此乖巧,但自主性、独立性、创造能力却被强有力地束缚了。

  相反,那些看起来很不听话的孩子行为乖张,由于总是陷入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的漩涡中,不能正确理会家长的意图,结果丧失了许多大好时机,最后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说的那样,等大了的时候才知道父母的话是对的。

这类家长我经常碰到,但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从自身的教训中总结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家长通常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这样的家长与孩子对话交流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家长自身的教育文化程度没有太多关系。

家长表现往往很主观,认为孩子对这么简单的事情一定是很明白的,所以只是主观地提出了要求和愿望,但具体怎么做却又疏于指导!

可是做事情不是只靠愿望就可以实现的。

何况还只不过是家长本人单方面的愿望。

  二是说“认真点”往往是针对学习,而学习到底该怎么进行,自己心里并不太清楚,清楚的又往往是偏颇和不完整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认真点”、“一定要认真”给孩子更多的信息只不过是主观意愿的表达,缺乏对客观行动过程中的明确指导。

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如何“认真”,如何实现“认真”呢?

  在家长对孩子说“认真点”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回答:

“是,知道了。

”而脾气大点的孩子会说:

“知道了,你烦不烦人啊。

”其实孩子从来都不知道。

即使大点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怎么实现“认真”,但是,往往在听到“认真”二字后,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厌恶和反感,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去做,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典型体现。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每天都做的“洗手”吧。

  我们的家长通常往往只是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要认真地洗啊,不要马虎啦之类的话;或者是打了香皂了吗,洗手背了吗之类支离破碎的问话,却疏于具体明确地指点孩子该如何作为,这是许多家长的通病。

其实只需要父母对孩子耐心地做一次这样的讲解:

首先你要把手湿了,然后用香皂在掌心打一打,再把香皂放回皂盒,两只手互相地搓一搓,当然还有手背、关节等处,如果指甲里有黑泥,你可以再抠一抠,然后用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沫,最后用手掬点水把龙头冲冲。

噢,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的确需要说好一阵的,但是孩子听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洗手。

(如果您连这一点都没有“认真”去教孩子的话,那太失职了,如果教了,你的孩子就会“认真”地去做事了)。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把许多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是我们的家长,原因就在于家长缺乏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解释和指导。

  所以,要想达到正确理解“认真”的意义,正确执行“认真”的目标,同样需要我们的家长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给孩子讲解“认真”,对“认真”做出具体的要求。

  有一次,我在给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做学习训练班的最后一堂课的时候,家长也同时在场。

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可以告诉我,赵老师最讨厌的一个词是什么吗?

  大家集体回答:

“认真。

  我呵呵地笑了,看到家长脸上诧异的表情,我便觉得甚有意思。

  我又问道:

“哪位同学告诉我,为什么我最讨厌‘认真’二字?

  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赵老师讨厌‘认真’这个词是想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按照它的要求,把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做完整了,这就是‘认真’。

而不是把‘认真’总挂到嘴上,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中。

”这个同学那么流畅的回答令家长们都很惊讶,因为这个学生还是班里最小的孩子。

  后来我在一本管理科学方面的书里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他曾公开地表示“讨厌质量”,但他著名的六个西格玛流程的主要焦点就是在提高质量、速度以及效率。

最后的结果就是通用从每百万次35000个故障降低到了每百万次不到4个故障。

这个质量管理的控制就在于不是从主观上对质量进行期望完成的,而是靠对质量实现的具体环节进行控制完成的。

  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也如此。

“认真”是形容词。

形容词更多表达的是愿望和性质。

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是需要用名词和动词表达和解释的。

  和“认真”一词相仿的单词还有,“努力啊”、“细心点”等。

可什么是努力?

怎么努力?

怎么做才是努力?

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对的?

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想的似乎就很不足了。

可我们的孩子在表达要“努力学习”决心的时候,通常表现不过是把嘴唇闭得很紧,还把拳头握得很紧,可结果又怎么样呢?

正如许多家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孩子就是只有三天的热度!

毕竟努力不是掰手腕,使劲并不等于努力。

  再说“要仔细”、“不要粗心”的问题。

什么是仔细?

怎么做是仔细?

您和孩子是否做过详细的说明呢?

如果有的话,您的孩子不会粗心到现在!

很多人似乎能说明白什么是粗心,但却基本没有人能讲清楚什么是仔细。

  事实证明,越是频繁空洞地使用“认真”、“努力”、“仔细”等词汇,越是说明家长教育认识的苍白,教育手段的无力。

与其如此,趁早把这个词从您的头脑里遗忘吧!

  好了,各位家长朋友,先把这个口头禅改掉吧,忘掉“认真”二字,希望从现在起不要和你的孩子说什么“认真”了,在需要的时候,请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做完就OK了。

和“认真”二字说再见,这是给您的第一个作业。

  ◆附

  A:

“快点”一词也体现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草率和缺乏耐心,比如孩子起床比较慢,或者作业写得拖拉,您不妨给他规定个时间,如“几点以前必须做完,不然会取消……”

  B:

“你真笨”这种带侮辱性的字眼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没有来由的“你好聪明”之类的话所起的副作用和“你真笨”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词也是被禁止的!

  ◆本节要点

  1对目标没有足够的解释,说“认真”是无意义的。

  2不讲要求,不说实现的办法,只说“认真”是行不通的。

  3常说“认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敷衍。

  ◆家长作业

  1请和您的爱人对“认真”二字的使用频率进行总结,并分析一下“认真”的使用效果如何。

  2请在三个月内禁用“认真”、“快点”等词汇。

  3如果非想说什么的话,就换个方式表达你的“认真”。

2批评为什么不管用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

家长之所以

  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自己离上帝太远了吧!

   早恋——并不难解决的难题家长越是对早恋恐惧,孩子越容易发生早恋

   我的一位朋友阿娟和我说起一件事情。

讲到有一次,她和几位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席间谈起早恋的话题,一个朋友的儿子当时是初二的学生,阿娟便开玩笑地问起那个孩子,你有没有女朋友?

没有想到他却很大胆很直白地说:

“没有女朋友多让人瞧不起啊!

”听到此话,她诧异地望着孩子的母亲,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朋友居然面无表情。

  事后,阿娟问那位母亲:

“你也不管管你的儿子,很危险啊!

”那位母亲说:

“我也知道,可是我怎么办,我又管不了,打也没有用,你说我该怎么办?

  闻听此言,阿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上了初一的儿子,别人的事自己是管不了,自己的事可得控制好啊,得赶紧问问自己的孩子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下定决心后,又苦思冥想怎么问这个问题,太直白了怕孩子受不了,太婉转了也不知从哪里入手。

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最后心想必须得说,管总比不管强吧!

  回到家后,阿娟假装无意地和孩子聊起了学校的事情。

  “你们班的学习风气怎么样?

”(迂回的问话开始了)

  孩子说:

“就那样呗!

  “噢,是这样!

那……那你们同学有没有因为搞对象而影响学习的?

”(干脆进入主题吧)

  “啊?

有吧!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人家搞又不告咱!

”(典型的外交辞令)

  “噢,那……那……你有没有搞啊?

”更是故做玩笑状,其实心都跳到嗓子眼上了。

(我们的家长真的好累)

  “没有,不用担心。

”孩子很放松地说道。

  可当妈的却不太相信啊。

还得试探试探!

“那有没有女同学给你写条啊?

  “没有啊!

怎么会有呢!

你烦不烦啊,老问这个!

”孩子有点不耐烦了。

(其实不管真有还是假有,这样的问法孩子一定会烦的,也一定会说没有)

  当妈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干脆和孩子讲起大道理,什么早恋会很耽误学习的,而且初恋成功的比率是很低的,你现在还不成熟,所以现在看上的以后会不满意的……

  孩子看起来很听话地点着头。

  一场谈话就这样艰难地开始,艰难地结束了。

  阿娟心里实在没底,找到我,问该怎么办?

  什么是早恋?

  早恋一般是指较早或过早地涉及对异性的情感体验。

由于这种体验是在双方心理和生理都不很成熟时发生,这样的恋情往往不仅没有结果,对当事双方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居多,尤其是对我们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学习,产生的影响和损失最大,所以早恋就是我们家长眼里的洪水和猛兽!

  其实早恋这个说法很不科学,因为大多数的早恋根本还算不上什么。

但我们的家长为了防患于未然,只要有点蛛丝马迹,就拦腰一断。

  正是由于对早恋的担忧和顾虑,我们的家长抱着“宁可错失一千,不可早恋一个”的原则,把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也全面控制起来!

办法以严加管束为主,要求孩子不能接听异性的电话,不能去异性家里等!

为了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甚至偷偷拆信啊,偷窥日记啦等。

而这样做的家长对此不仅不觉有何不妥,反而还振振有辞,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做即便有点过头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我们的孩子早就对家长的这套做好了心理准备。

记住,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只要打算“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怎么不让父母知道的工作!

所以,即使孩子有了早恋,父母往往是最后一位知情者。

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

有时候家长感觉很好笑,怎么管了半天,越管事越多?

  逼出来的早恋

  本来是和异性同学很正常的交往,由于家长的大惊小怪,大呼小叫,急忙对孩子进行管教,动不动如“狼啸于室,狐吠于梁”。

如果当时有外人在场(这时候只要有第三个人就可以算是外人了),孩子一定会感觉很没有面子,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强烈的怀疑、伤害和侮辱。

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懑,便反其道行之。

心想:

你不是越讨厌吗,我就越早恋一个给你看看!

  有的则越是禁止,好奇心越强,就试上一个早恋何妨!

有的是老听家长说不能早恋,早恋不好,那就早恋一个看看为什么不能,有什么不好。

有很多吸毒的人起初也知道毒品的危害,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是很坚信自己有克制力嘛,觉得自己不会陷入嘛!

最后不照样陷入泥潭,悔亦晚矣!

有的孩子和家长没有共同语言倒也罢了,可是总是受家长的责备和批评,心里有好多委屈不知该和谁说好,找个异性朋友互相安慰也好,就这样,早恋也就不请自来了!

  孩子们,尤其是大点的孩子往往最不能接受和最痛恨的就是父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心理总是愤懑难平,可又无可奈何,怎么办?

只好朝着父母期望的反方向快速前进,似乎惟有如此,才能发泄心中的隐恨,虽然孩子也明白这是得不偿失的。

  比如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便说你真笨!

好啊,你说我笨,那我就笨给你看,我不是笨吗?

下回考试更差了。

再比如有许多孩子不爱穿父母给买的衣服,孩子虽然并且不讨厌那件衣服的款式,就是因为事先家长没有征询孩子的想法。

孩子心想:

让你买,买了我也不穿!

当孩子渐渐长大,便开始用异样的目光留意孩子和异性的交往,当然免不了嘴上唠叨。

每当这个时候孩子心里常会想:

好嘛!

既然你不相信我,干脆我就找个朋友谈谈,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况且还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原本只是与同学的正常交往,由于家长的狐疑而使事情走上了反面。

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家长把孩子逼上了早恋的弯路。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早恋,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由于孩子太小,他们没有能力驾驭感情和责任的帆船,早恋终究只是一枚青涩的小果。

  早恋与性教育

  国外的青春期教育也好,性教育也好,有些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比如日本人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展性教育,他们会把非常逼真的假人搬到课堂,讲解一切关于性的内容。

  而孩子对我们的性教育的评价是:

老师只讲我们知道的,却不讲我们想知道的。

我们的国人似乎总把早恋与性交往等同起来。

由此对早恋产生巨大的排斥和恐惧心理。

正是我们神秘羞涩的性教育,导致我们许多孩子出现了与异性交流的情感障碍。

试想,总包藏和遮掩人类最美好心灵的人的心灵怎么会是真实和健康的呢!

  还有一点,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通常做性知识教育的时候,我们的那些老师很爱用“性的奥秘”的题目。

其实这也折射出很不健康的心态,试问,有谁讲过“吃饭的奥秘”?

那可真是成了笑话。

如果从小就不会把这个事情当回事情,没有把它当成多么奥妙的事,对“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非分之想了。

相反,如果总是遮遮掩掩“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作派,怎么能不让人家好奇?

能不让人家上下而求索吗?

  阻止对性的全面认识是愚蠢的,而试图阻止性心理的发展更是愚蠢的,我们不可能永远让孩子停留在天真幼稚的阶段。

  面对早恋和性,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太缺乏真诚和勇气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上面这个案例,看看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对这件事情的分析

  这样的场景对于很多家长和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就我个人了解的情况而言,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虽然嘴上什么都不说,表情也很自然,但对家长的做法心里往往表示更多的嘲笑和警惕。

尤其经过这样的突击审查后,做与此相关的事情就会更加隐密和小心。

  阿娟和孩子谈话时的第一个不足就是弄巧成拙,缺乏信心的开场白马上让孩子意识到这次谈话的目的和动机。

试想,这样在对方面前玩弄小聪明,能不让对方不小看你这样的交流对手吗?

缺乏真诚是赢不得真诚的。

其实母亲本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起这件事情,然后请教孩子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注意,是“请教”一词。

在对感情问题的认识和体验上,从来没有先来后到的说法。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和创造者!

人类之所以区别动物,是由于人类的感情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

  第二只关心陈述自己的观点,却忽视孩子对此的真正反应!

当你认为可以和孩子谈这个话题的时候,那就说明你对孩子的心灵和思想深处的某一块已经是有了陌生和未知的,对此其实你不需要也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

你需要做的是,给他一些经验、暗示和启发!

  在这个问题上,谈话的目的不是在这块土地上插上你的旗帜,而应该是播种你的思想。

种子不会像旗子一样可以拔掉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让他接受你的种子,他会在合适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成长的!

  所以说什么早恋是如何影响学习之类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人是有情感的,对此您应该谈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是幸福的?

有时候他其实根本就是不懂感情,那你说什么也没有用,所谓的早恋可能就是孩子们很快就要玩腻的游戏!

只是这种游戏的别称是“人来疯”,你越管它越来劲!

所以孩子要是真的早恋了,你说这些没有用,要是没有早恋,说的这些就更没有用!

所以要调整谈话的思路,是影响不是灌输,要引导不要教导,要推荐而不是推销自己的看法。

  第三只关心自己的审美角度,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有说服力,阿娟极力证明孩子的女同学没有一个可以配上他的。

这可坏了,如果孩子没有女朋友还好,真要是有的话,孩子心里会反问你凭什么就说她们不好?

这样的做法有泼脏水之嫌,是不能得人心的做法。

  再者说,从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判、贬视孩子周围的异性,这样的孩子大了后往往会发展为苛刻的甚至不太正常的心理。

《大卫·科波菲尔》里的那位女主人公不就是这样的难堪吗?

为了避免早恋就去贬损人家实在算不上是明智的做法。

  第四应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是拔苗助长。

孩子对情感的体验不可能不受挫折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反之,指手画脚和品头论足,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恶。

一个拒绝帮助的弱者更容易遭受痛苦和失败。

孩子不是不愿意得到帮助,是否接纳这样的帮助只是取决于他是否把家长当朋友。

  第五不要临时抱佛脚。

我对阿娟说,那个大胆的孩子家长一定是事务型家长,而不是情感型家长。

什么是事务型家长?

就是平时只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孩子的语言沟通、情感交流少,遇到这样敏感隐私的话题自然难以得到孩子真挚的回应。

阿娟认为的确是这样的。

所以想要对孩子的情感能有个好的把握和指导,功夫在平时。

不能等到问题来了,才想到怎么调整和教育,那就晚了。

  第六早恋真来了也不可怕,关键要和孩子一起感受。

人是有性情的,对某个人有好感也很正常。

美好的情感为什么要被压抑?

所以爱就爱了,喜欢就喜欢了。

但首先要分清楚感情的真正感觉。

是喜欢还是好奇?

是爱还是喜欢?

当孩子发现这个代价如果是太大了,或者是一件太复杂的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对此产生减缓、回避、甚至放弃的反应和行动!

所以话不在多,在理在情。

  说来说去,只要自己心里有一个真正符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别的事情形成的干扰是有限的,所有不合理的事情的产生和发展一定是由于有什么地方发生了危机和漏洞。

如果说早恋是不合理的,那么一定是由于孩子的情感出现了问题。

而家长的不当做法是孩子不成熟情感发生的始作俑者。

  我认识一对夫妻,为人非常谨慎,对自己的女儿要求特别严厉,甚至不许和男同学说话,孩子表现倒也很乖,放学后就早早地回了家,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任何异常的端倪。

家长向我反映孩子最近很长时间以来,做作业时总是发呆,成绩也很不好,去学校也找了老师了解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非常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问家长这个女孩是否和别的男同学有过密交往,家长斩钉截铁地说:

“没有!

她也不敢,再说学校老师和同学也没有这方面的反应啊。

”看得出来,女孩的家长很反感我对这个问题的考虑。

后来我便与这个已经上了初二的女孩接触了几次,我虽然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但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现。

因为性别差异,我感觉要想与这个女孩深入接触不大方便,就又派了一个女老师与孩子接触,经过一番曲折,总算搞清楚了原因。

  原来这个女孩的确没有早恋,但她有个很要好的女同学与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好”上了。

既然是有了感情的交往,感情的波动也是不能避免的。

不管感情出了什么样的波动和不愉快,那个女同学都愿意一五一十地和这个女孩子叙说,让她帮着出主意。

结果这个女孩虽然没有胆量和异性交往,但却踏踏实实地为朋友着想,为朋友的快乐而开心,为朋友的烦恼而忧虑,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真正体验了早恋的酸甜苦辣。

只是老师不知道,家长不知道,就连她的好朋友甚至也不明就里。

  在这种敏感的问题上,我们的孩子会动用所有的智慧来开展保密工作。

实际上,如果真出现了早恋,家长往往是最后的知情者。

这也说明了家长和孩子沟通上出现了空白与禁忌地带。

  ◆本节要点

  1早恋在大多数的时候根本不算是早恋,所以没有理由害怕。

  2如果真有早恋的话,也是家长教唆和逼出来的。

  3避免早恋,就要学会正确欣赏异性。

  4早恋很多是由于不正常的家庭和教育导致的。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好孩子电子书制作,仅供好友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