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67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郭嵩焘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的著作是(   )

A.《使西纪程》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盛世危言》

2.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林则徐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3.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念,开始接受近代世界地理知识的是利玛窦绘制的 (    )​

A.《海国图志》B.《坤舆万国地图》C.《几何原本》D.《四洲志》

4.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

A.李鸿章B.郭嵩焘C.康有为D.刘锡鸿

5.郭嵩焘将去伦敦途中的见闻日记命名为(   )

A.《西行记》B.《使西纪程》C.《西学东渐记》D.《四洲志》

6.为了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你认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张的是(     )​

A.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

B.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

C.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落后于欧洲。

D.主张学习西方,开办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

7.中国近代前期,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倡导“西学”。

他们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吸收新鲜血液,改造传统文化B.抵御侵略,实现国家富强

C.批判封建思想D.发展资本主义

8.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

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该著作是()

A.《四洲志》B.《敬告青年》C.《天演论》D.《海国图志》

9.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

从中可以看出魏源(     )

A.救国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D.认为西方“火器”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10.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  )

A.思想﹣制度﹣器物B.制度﹣器物﹣思想

C.器物﹣制度﹣思想D.思想﹣器物﹣制度

11.九年级三班钟国平时对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B.魏源译述的《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

C.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他被誉为“两弹元勋”

D.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2.面对旧中国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

13.“西学东渐”最早开始于(   )

A.明朝B.元朝C.清朝D.民国

14.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清政府颁布了一项对西洋商人的管制条例,有下列重要规定:

 在贸易期间,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园游玩;夷商不准坐轿;夷商不准直接晋见中国官员,有所请求时,应写妥呈文请洋行代转;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

──《中国人史纲》柏杨

材料二:

挽郭嵩焘:

“鸿文硕学郁儒宗,才过古人,不掩其德;赤胆忠肝筹国是,谤满天下,无损于名”。

──清末学者 王先谦

材料三:

“关键性术语使用的变化雄辩地证实了在对西方理解过程中的这种进步。

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

(2)材料二挽联中赞誉了郭嵩焘的“赤胆忠肝筹国是”,请举例说明。

挽联中的“谤满天下”又指什么?

(3)说说材料三中对“与西方有关的事务”的术语称呼变化的差别。

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4)除了郭嵩焘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

(本题也可以这样设问:

除了郭嵩焘、魏源、林则徐、容闳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

)​

16.想一想,写一写。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促使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不断扩大。

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完成下表。

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________

设立译馆,主张要了解世界,编译《四洲志》,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魏源

________

________

促使清政府派遣留学生。

郭嵩焘

________

(2)“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7.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1)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

(2)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

(3)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使西纪程》是郭嵩焘所著,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A项符合题意;B《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不符合题意;C《海国图志》是魏源写的,不符合题意;D《盛世危言》是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ABD正确;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所以C错误。

故选择C。

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坤舆万国地图》是利玛窦绘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

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所以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不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相关知识。

郭嵩杰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第一任公使,是近代中国较早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进土大夫。

在前往西欧的航途中,他写了《使西纪程》一书,记录了自己沿途中的见闻,抒发了对西洋文明的感受,批驳了顽固守旧的观念。

故选项B符合题意;A《西行记》的作者是周涛;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学东渐记》的作者是容闳,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四洲志》的作者是林则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故选项A符合题意;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前期,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打出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御西方的侵略,同时,林则徐等人还代表着地主阶级,秉承这”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观念,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向西方学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里的“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加以猛烈抨击,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被称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9.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主张设立工厂,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改革考试制度等;提出各民族应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称呼其他文明发达的民族;认识到当时中国已落后于欧洲国家,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0.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浅入深的过程。

由此可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技术﹣制度﹣思想,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B项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13.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1605年利玛窦辑着《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此时期是中国的明朝时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进行资产阶级的改革,选项D错误,选项B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选项C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选项A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的主张,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15.

(1)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落后观念,狂妄自大,视西方为未开放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

(2)“赤胆忠肝筹国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谩骂声中出任驻英公使,并写下《使西纪程》,客观记述所见所闻,送呈总理衙门。

“谤满天下”指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到守旧势力的谩骂羞辱;《使西纪程》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遭人弹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装、让妇女学洋语”遭守旧势力群起攻击;晚年回到家乡遭地方官员乡绅轻慢鄙视等。

(3)“夷务”把中国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轻慢蔑视西方;“洋务”和“西学”开始改变看不起西方的态度;“新学”则清清楚楚地含有赞许的意思。

这种变化说明了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启蒙下,中国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

(4)开放性测试题,学生任意举出魏源、林则徐、容闳并能说出他们主要思想观点即可。

(根据学情和学生课外探究的情况,也可以采用括号内的设问,问题着眼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回答内容更为开放,像列举严复、郑观应、李鸿章等都可以,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一些喜欢看书、知识面广、喜欢思考的学生有成就感)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国清政府颁布了一项对西洋商人的管制条例,有一些重要规定”,可以看出当时固守“华夷有别”的落后观念,狂妄自大,视西方为未开放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挽联中赞誉了郭嵩焘的“赤胆忠肝筹国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胆忠肝筹国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谩骂声中出任驻英公使,并写下《使西纪程》,客观记述所见所闻,送呈总理衙门。

“谤满天下”指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到守旧势力的谩骂羞辱;《使西纪程》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遭人弹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装、让妇女学洋语”遭守旧势力群起攻击;晚年回到家乡遭地方官员乡绅轻慢鄙视等。

(3)根据材料三“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与西方有关的事务”的术语称呼变化的差别。

“夷务”把中国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轻慢蔑视西方;“洋务”和“西学”开始改变看不起西方的态度;“新学”则清清楚楚地含有赞许的意思。

这种变化说明了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启蒙下,中国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16.

(1)林则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容闳;在《使西纪程》中阐述西方政教风俗远超中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2)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设立译馆,主张要了解世界,编译《四洲志》,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容闳促使清政府派遣留学生;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阐述西方政教风俗远超中国,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眼看世界”在当时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使部分中国人突破狭隘的世界观;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一股思想潮流。

17.

(1)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言之有理即可)

(2)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3)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

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可知道光帝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识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2)根据材料“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表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历程经历了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这说明了中国欧仁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