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94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合成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通过对产品的合成和组分的测定,确定配合物的实验式和结构。

2.练习三种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操作。

3.通过对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仪器的使用、处理实验结果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内容——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Ⅰ、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

(1)实验原理:

钴化合物有两个重要性质:

第一,二价钴离子的盐较稳定;三价钴离子的盐一般是不稳定的,只能以固态或者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显然,在制备三价钴氨配合物时,以较稳定的二价钴盐为原料,氨-氯化铵溶液为缓冲体系,先制成活性的二价钴配合物,然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将活性的二价钴氨配合物氧化为惰性的三价钴氨配合物。

反应需加活性炭作催化剂。

反应方程式:

2CoCl2·6H2O+10NH3+2NH4Cl+H2O2====2[Co(NH3)6]Cl3+14H2O

(橙黄色)

(2)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锥形瓶(250ml)、滴管、水浴加热装置、抽滤装置、温度计、蒸发皿、量筒(10ml、25ml、100ml)

药品:

氯化铵固体、CoCl2·6H2O晶体、活性炭、浓氨水、5%H2O2、浓HCl、2mol/L的HCl溶液、乙醇溶液、冰、去离子水

(3)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将4gNH4Cl溶于8.4mL水中,加热至沸(加速溶解并赶出O2),加入6g研细的CoCl2·6H2O晶体,溶解后,加0.4g活性炭(活性剂,需研细),摇动锥形瓶,使其混合均匀。

用流水冷却后(防止后来加入的浓氨水挥发),加入13.5mL浓氨水,再冷却至283K以下(若温度过高H2O2溶液分解,降低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于激烈),用滴管逐滴加入13.5mL5%H2O2溶液(氧化剂),水浴加热至323~333K,保持20min,并不断旋摇锥形瓶。

然后用冰浴冷却至273K左右,吸滤,不必洗涤沉淀,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水中含1.7ml浓盐酸(中和过量的氨)。

趁热吸滤,慢慢加入6.7ml浓盐酸(同离子效应)于滤液中,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Co(NH3)6]Cl3)析出。

用冰浴冷却后吸滤,晶体以冷的2ml2mol/LHCl洗涤,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吸干。

晶体在水浴上干燥,称量,计算产率。

Ⅱ、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组成的测定

(1)氨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由于[Co(NH3)]6Cl3在强碱强酸作用下,基本不被分解,只有在沸热的条件下,才被强碱分解,所以式样液加NaOH溶液作用,加热至沸使其分解,并整出氨,整出的氨用过量的2%磷酸溶液吸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也滴定生成的磷酸氨,可计算出氨的百分量。

[Co(NH3)6]Cl3+3NaOH====Co(OH)3+6NH3++6NaCl

NH3+H3BO3====NH4H2BO3

NH4H2BO3+HCl====H3BO3+NH4Cl

(2)仪器与试剂:

仪器:

250ml锥形瓶、量筒、pH试纸、滴定管

试剂:

50ml2%H3BO3、HCl溶液、甲基红溴甲酚氯

(3)实验步骤:

(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样品于250ml管中,加50ml去离子水溶解,另准备50ml2%H3BO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

(2)在H3BO3溶液加入5-6滴甲基红溴甲酚氯指示剂,将样品溶液倒入加H3BO3的锥形瓶中,然后将锥形瓶固定在凯氏定氮仪上,开启凯氏定氮仪,氨气开始产生并被H3BO3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H3BO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当溶液体积达到100ml左右时,可认为氨气已被完全吸收(也可利用PH试纸检验氨气出口来确定氨气是否被完全蒸出)。

(3)用以用NaCO3溶液标定准确浓度的HCl溶液滴定吸收了氨气的H3BO3溶液,当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红色时即为终点。

读取并记录数据,计算氨的含量。

(二)钴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利用三价钴离子的氧化性,通过碘量法,即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用来测定钴的含量,以淀粉作指示剂。

主要反应方程式:

[Co(NH3)6]Cl3+3NaOH====Co(OH)3+6NH3++6NaCl

Co(OH)3+3HCl====Co3++3H2O

2Co3++2I-====2Co2++I2

I2+2S2O32-====2I-+S4O62-

⑵仪器与试剂:

仪器:

250ml锥形瓶、250ml碘量瓶、电炉、量筒、pH试纸(精密)、电子天平、

试剂:

KI固体、10%NaOH溶液、6mol/LHCl溶液、Na2S2O3溶液、2%淀粉溶液

⑶实验步骤: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2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10ml10%NaOH溶液,置于电炉微沸加热至无氨气放出(用PH试纸检验)。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水,转移至碘量瓶中,再加入1gKI固体,15ml6mol/LHCl溶液,立即盖上碘量瓶瓶盖,充分摇荡后,在暗处反应10min后拿出。

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时,再加入1ml2%的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溶液为粉红色即为反应终点(滴定开始阶段应迅速滴加,防止I2挥发)。

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钴的百分含量。

(三)氯的测定

⑴实验原理:

利用摩尔法测定氯的含量,即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ˉ,由于2Ag++CrO42-=Ag2CrO4↓(砖红色),Ksp=2.0×10-12;Ag++Cl-=AgCl↓(白色),Ksp=1.8×10-10,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CrO4小,根据分布沉淀原理,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化学计量点附近,由于Ag+浓度增加,与CrO42-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另外为了准确滴定Cl-,需控制指示剂的浓度。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⑵仪器和试剂:

仪器:

10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玻璃棒,25ml移液管

试剂:

5%的K2CrO4溶液,AgNO3溶液

⑶实验步骤: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取25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5%的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AgNO3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砖红色且砖红色30秒不消失(不需摇动)即为终点,读取并记录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三、实验数据处理:

(1)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Co(NH3)6]Cl3的制备产率

得到产品m=0.72g

称取样品6.0g,理论产品质量为M=

产率=

(2)氨的测定

氨的含量计算

m[Co(NH3)6]Cl3=0.2031gCHCl=0.3015mol/L

消耗15.56ml

根据反应方程式得HCl与NH3的计量比为1:

1

故样品中

1mol样品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0.3973×267.5÷17=6.25mol

(3)钴的测定

已标定Na2S2O3的浓度为0.0150mol/L

样品质量m=0.2001g

消耗Na2S2O3体积为54.95ml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o3+与Na2S2O3的计量比为1:

1

故样品中

1mol样品中所含钴的物质的量为0.2427×267.5÷58.93=1.10mol

(4)氯的测定

称取样品的质量m样品=0.1998g

已标定的AgNO3的浓度CAgNO3=0.05844mol/L

滴定用AgNO3的体积VAgNO3=10.37ml

Ag++Cl-=AgCl↓计量比为1:

1

所以

1mol样品中所含氯的物质的量为0.1077×267.5÷35.5=0.81mol

[Co(NH3)6]Cl3的含量测定结果汇总

 

实验结果

39.73%

24.27%

10.77%

[Co(NH3)6]Cl3的理论结果

38.13%

22.06%

39.81%

偏差

1.60%

2.21%

-29.04%

相对偏差

3.67%

7.57%

-72.04%

摩尔比

氨:

钴:

氯=6.25:

1.10:

0.81

样品的实验式

[Co(NH3)6]Cl0.8

四、结果讨论误差与分析:

(1)样品产率低,原因有:

①氯化铵加热时过度和温水浴时会释放出氨气,导致产率的下降。

②冷水浴时不够完全,有部分固体没有析出或晶体析出后再溶解。

③抽滤时滤纸会粘附一部分,导致损失

④在反应搅拌与产品烘干时,都会导致损失

⑤加入的活性炭没有充分研磨,颗粒太大,催化效果差

⑥过滤时速度太慢

(2)通过对组分测定,氨、钴的含量偏高,氯的含量比较低。

原因有:

①氨的测定中,滴定终点判断有偏差,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钴的测定中,加淀粉时的黄色判断有点晚。

③钴的测定中,滴定管最后产生个小气泡,使Na2S2O3滴定的体积偏小,影响实验。

④氯的测定中,滴定终点不好把握,在没有达到终点时即停止滴定,导致误差较大。

⑤产品中可能有其他物质,比如二氯化五氨合钴。

⑥在读数时存在误差。

⑦配制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滴定不准确,影响结果的计算。

五、注意事项:

(1)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①CoCl2·6H2O溶解后加入活性炭冷却不能太慢,因为氯化铵在溶液中加热后会有氨气放出,活性炭在使用前一定要充分研磨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

②加H2O2前必须降温处理,一是防止其分解,二是使反应温和的进行。

③加H2O2时要逐滴加入,不可太快,因为溶液中的物质会与H2O2反应,会使反应太剧烈,会产生爆炸。

④两次冰浴冷却要充分,有助于沉淀的析出,提高产率。

⑤趁热吸滤后加入6.7mL浓HCl是用同离子效应增加产率,若浓HCl加入过多,会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盐效应而使溶解度加大,从而降低产率

(2)三氯化六氨合钴组分的测定:

①分析天平称得质量要≥0.2g,因为分析天平的精确度为0.0001g,一次实验要称两次,误差为0.0002g,要求误差≤1‰,所以要大于0.2g;

②滴定管快滴定完时,要把悬浮的液体刮锥形瓶,减小误差;

③碘量瓶要用磨口塞子,防止碘的升华;

④碘量法测定钴,在碘量瓶中加入KI固体和HCl后应立即将碘量瓶转移至暗处;

⑤Cl的测定中,在滴定后期,不要震荡锥形瓶,加入后产生砖红色,30秒不变色就为终点;

六、思考题:

1.在[Co(NH3)6]Cl3的制备过程中氯化铵,活性炭,过氧化氢各起什么作用

答.

(1)氯化铵的作用:

在没有铵盐的情况下,氨水遇钴盐后,即生成蓝色氢氧化钴(Ⅱ)沉淀:

Co2++2OH-→Co(OH)2↓。

此沉淀易溶于过量的沉淀剂和铵盐溶液中。

当有铵盐存在时,将抑制NH3·H2O的解离,即抑制OH-的产生使[Co2+][OH-]2达不到氢氧化钴(Ⅱ)的溶度积而形成[Co(NH3)6]2+,它随后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o(Ⅲ)配合物。

另外,氯化铵还能提供产物所需的NH3。

(2)活性炭起催化剂的作用,吸附反应物。

(3)过氧化氢起氧化剂的作用。

2.[Co(NH3)6]2+与[Co(NH3)6]3+比较,那个稳定,为什么?

答:

[Co(NH3)6]3+稳定,因为[Co(NH3)6]2+中心原子采用sp3d2杂化,即外轨成键,而[Co(NH3)6]3+中心原子采用d2sp3杂化,即内轨成键,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形成体与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内轨型比外轨型稳定。

3、何为稀度?

答:

所谓稀度即溶液的稀释程度,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倒数,如稀度为128,表示128L中含有1mol溶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