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05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Word文件下载.docx

1个二级工学硕士点(电路与系统)。

至今已培养硕士毕业生二百多名,招生人数逐年扩大,最近两年每年均招收100名以上全日制研究生。

2002年,学院先后设有“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四个工程硕士领域,每年招生人数超过100人。

硕士点的建设为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学院学术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院承担了一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省部级以上的重点项目,科研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为企业工程实际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与此同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一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

特别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车牌识别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虹膜识别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成果。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基础厚实,人才济济。

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研究开发及学生工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国家、云南省的地方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一、基本情况

  “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学科代码080902)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2007年开始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

本二级学科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

具有博士学位1人。

  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电子成像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等。

  围绕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工程应用的开发研究和创新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科研工作在得到国家天文台、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多方面的基金支持的同时,还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和完成了多个项目,其中一些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近年来,本硕士点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在相关的重要学术刊物、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有十多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

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环境,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亦逐步形成了研究开发的研究方法和队伍。

二、学科特点及主要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电子信息系统,其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电子学和系统科学。

本学科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特别是图像)、传输、交换、检测的理论与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网络、以及基本电路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解决电子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测试、故障诊断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昆明理工大学的“电路与系统”旨在为我国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培养电路与系统相关方面的高层次的科研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掌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

目前主要开展天文探测与成像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虚拟仿真、嵌入式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成像技术以成像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图像处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紧扣云南省基础科学(天文学、生物学、药学等)中的成像技术问题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和国防安全领域的目标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侧重于科学研究、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光电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

  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以电工电子新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嵌入式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研究和电子系统的基础研究,解决电子系统中的系统分析、设计、仿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应用于烟草、矿冶、造纸、磷化工、橡胶等云南省重点支柱产业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及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以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实现各种功率波形的转换和能量的控制为目标,研究利用小功率半导体器件或数字计算机等的低电压输出信号,完成0.4KV或6KV以上高电压或电流波形转换为其它波形的最佳拓扑结构和控制的一门学科,是当前节能环保领域中的高压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变频调速、电动交通车辆驱动以及灯光调节等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有:

李彬华、邵建龙、倪远平等教授,卢诚、沈正彪等高工和杨立功、谢实、朱荣、邓继禹、陈颀等副教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2000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02年正式招生;

2005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授予权,2007年正式招生。

目前已经毕业研究生47名,其中有8名已考取博士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61名。

该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团结务实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岗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14名,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98%,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比例达25%,还有多名海外学成归来的教师。

  该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国防及各个行业从事信息与通信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和制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人才。

具有口径宽、应用广、高新技术多、就业形势好等特点。

  该学科以现代通信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以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宽带网技术与网络安全、通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六个方向为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该学科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现已拥有通信仿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室、高频实验室、交换机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研究室,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亦逐步形成具有研究开发能力队伍。

  该学科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为进行创新性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聘用了多名校外的硕士生导师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一级硕士学位点简介

• 

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理论”分别于1993年、2003年开始招收工学硕士和理学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工学硕士200多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

其中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导师31人。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图像处理及其应用、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与嵌入式软件系统、智能系统与智能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光电子与通信、Internet、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研究领域。

学科特点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学科分支,是研究计算机软件从设计、运行到维护全过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计算机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本学科点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涵盖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建模理论、嵌入式系统与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生纹识别、数据库原理及数据仓库、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及智能系统等领域。

硕士研究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从事对软件领域内的共性问题的研究,包括从形式化、自动化和方法学等基本层面来研究软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学位点诸方向上用软件理论指导应用实际。

(二)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和工具,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既是计算机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又与应用领域紧密结合。

本学位点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涵盖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教育和电子商务、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等学科方向。

在云南省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和实力的教师队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国家建设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而深入的专业方向知识;

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具有独立展开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工作的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位点简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信息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核心。

随着现代高速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控制理论的发展,本学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先进控制、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综合自动化等技术及理论是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也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从事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仿真、人工智能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为:

多变量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先进控制技术与应用、过程辨识与自适应、分布式控制系统、控制网络与通信、专家系统及模糊控制原理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点简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控制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应用面广,具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特征。

本学科主要研究过程信息的获取、传递与控制。

随着现代高速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理论的发展,本学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智能测控技术、新的检测装置及新型传感器、光电图像检测技术、软测量、嵌入式控制技术是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也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从事过程信息在线检测、转换、处理、控制等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数字信号处理、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化仪表设计、虚拟仪器、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计算机图像处理、先进控制技术与应用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位点简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专业,也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对象及有关信息的智能处理、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及智能技术应用等。

随着现代高速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为本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与信息提取、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等是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也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本硕士学位点培养从事信息处理及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模式识别原理、人工智能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等。

系统工程学位点简介

  系统工程是一门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工具,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优的方法性学科。

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

本学位点研究系统分析、预测与决策、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信息系统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理论与应用等方向,培养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运筹学、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等。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位点简介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智能控制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该学科涉及航天、航空、航海、陆行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及其仿真,是国防武器系统和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本学位点主要研究工业机器人视觉导航技术与应用、自主式智能AGV视觉导向避障规划与控制、生物医学导航技术应用等方向,培养从事导航、制导与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组合导航与信息处理技术、随机过程、陀螺仪原理、DSP原理和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原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等。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位点简介

  测试计量技术是一切科学成果发现的基础和前提,是一切信息的源头,是信息学科的基础和技术保障,是保证计量和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应用面广,具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特征。

本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测试理论、方法并开发相应装置、设备及仪器。

目前,飞速发展的基础科学、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为新测试理论与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新型测试技术及仪器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过程自动化对参数在线检测的要求日益迫切,使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发展迅速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本学位点主要研究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单片机与DSP技术在计量测试仪器中的应用、嵌入式测试及仪器在实时在线检测中的应用开发、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过程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等方向。

培养从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

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误差理论、新型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器、计算机接口与通信、智能化仪表设计、软测量技术与应用等。

硕士导师介绍

电路与系统

李彬华教授:

男,1963年11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

1987年获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理论电工专业,研究方向:

电路理论及其应用);

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天体物理专业,研究方向:

基本天体测量学与天文技术方法);

200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天文光学与红外探测器实验室,研究方向:

天文探测器技术)。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和专著各1部;

近年来,主持完成“CCD读出电路的噪声抑制技术”、“EUTDETCCD相机模拟电路以及相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等科研项目;

现为“电路与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点导师,指导硕士生3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天文探测与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嵌入式系统与FPGA应用;

电路理论及其应用。

邵建龙教授:

男,1965年6月生,硕士,硕士生导师。

1989.7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电子技术及电磁测量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现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

发表学术论文45篇,主持完成省应基项目1项、省教委基金项目1项、校教改课题1项、横向项目6项等,参与完成云南省信息技术项目1项;

高新企业基金项目1项;

横向项目多项;

《一种具有自设定温度范围的温度检测控制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

多篇论文及课件获省教育厅二等奖,《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开放型单片机教学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研究》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参编教材《逻辑电路与设计》;

为研究生开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课程;

现为“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点导师,已指导硕士生19人。

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倪远平教授:

女,1957年2月生,硕士,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

系,获学士学位;

1994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破格提

升为教授。

1998年至1999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到美国做短期访问。

任云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昆明市盘龙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昆明理工大学委员会委员、自动化教研室主任。

近年来,发表主要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现代低压电器及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教材3部,主持和参加完成云南省科技厅《基于模糊遗传化的高压变压器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教育厅、国家973子项目、云南省跨世纪人才项目、企业横向项目);

为研究生开设《神经网络控制》等课程;

现为“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点导师,已指导研究生20余人。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

工业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

基于生物特征的图象处理技术研究。

卢诚高级工程师:

男,1955年生,硕士生导师。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电工电子中心副主任。

1982年毕业于广东矿冶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在云南轴承厂、云南省农机及包装食品机械研究所、云南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

曾在科研一线从事科研开发工作14年,为中国1994~1997年无偿援助老挝国《丰沙里省奔怒县南奔河水电站建设工程》电气总负责人。

主持完成和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功率脉冲分频逆变技术实用化研究》《脉冲电流改善铁路车辆轴承用钢基体组织研究》等省、市属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13项,其中10项为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10篇,在1987~2007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7项获国家专利权,主要专利有:

《相控有级变频调速器》、《非静止式变频调速器》、《脉冲换流式变频无级调速器》、《恒能功率脉冲群调制变流装置》等。

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期间获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有3项。

现为“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点导师,已指导硕士生6人。

①应用电子技术

②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杨立功副教授:

男,1949年出生,昆明理工大学电工电子中心主任。

197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讲授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并且指导实验和课程设计。

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院两级教改课题6项。

获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编教材《电子技术实验实习教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参编《数字电子技术》。

研究方向:

电子技术。

陈颀副教授:

男,1964年2月生,硕士,昆明理工大学电工电子中心副主任。

1986年7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1986年工作以来主要负责过电气安装技术工作,校园千兆网络建设的规划、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参加烟叶复烤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

讲授《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VB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公开发表文章6篇,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

谢实副教授:

女,1955年生。

1981年1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机车电传动专业,多年从事电工学、电路理论、电机学、电磁测量、电器等教学,任全国高校电工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

参编电路分析基础教材,先后发表论文十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

电路理论。

朱荣副教授:

男,1965年出生,硕士。

1982年就读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系,1986年7月至今到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工作。

2003年~2004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NEC-Tsinghua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获得校级特等奖、云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讲授“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工学”等课程。

参编教材3本和发表论文多篇,负责完成6个校级科研项目。

邓继禹副教授:

男,1962年出生,毕业于中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

从事“电路理论”“电机拖动”“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教学工作。

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先后发表论文多篇。

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沈正彪高级工程师:

男,1963年1月生,工学硕士,198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

讲授《FORTRAN》语言、《弧焊电源》、《电路原理》、《电工学》课程等。

现为云南省焊接学会理事,发表论文近十篇,获专利1项,获云南省发明三等奖1项。

逆变电焊机;

单片机控制的电焊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吕楊女,1949年11月生,教授.1977年9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

2000年10月晋升教授。

1981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进修;

1992年11月至1993年11月在法国里昂应用科学学院学习。

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昆明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嵌入技术。

胡建华男,195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