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09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13、(单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亚当·

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

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14、(多选)全国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4、(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15、(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

16、(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

A.时代性B.阶级性C.超阶级性D.科学性

17、(多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基本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辩证的否定观

18、(多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

A.它彻底的批判精神B.它的思想的深刻性

C.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D.它来源于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9、(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以发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起科学性表现在()

A.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的改造世界

B.它的思想的深刻性

C.它以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D.它及时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0、(单选)马克思的理论品质是()

A.自我批评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21、(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2、(单选)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倡导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3、(单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24(单选)理想就是人的()

A.生活目标B.职业向往C.奋斗目标D.社会期望

25、(多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26、(单选)学习马克思的目的是:

()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7、(单选)学习马克思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28、(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的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

29、(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0、(单选)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1、(单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2、(单选)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3、(单选)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

34、(单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和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5、(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36、(单选)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的本源是精神B.世界的本源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37、(单选)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承认()

A.世界的本源是物质B.世界的本源是精神C.世界是变化的D.世界是统一的

38、(单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39、(单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40、(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

A.物质性问题B.可知性问题C.统一性问题D.客观性问题

41、(单选)划分唯物至于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时永恒发展的

42、(单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43、(单选)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英国这些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两种观点()

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都是主观唯心主义D.都是客观唯心主义

44、(单选)“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5、(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想世界D.“原初”物质

46、(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47、(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48、(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有()

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9、(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局限性D.不彻底性

50、(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征兆同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51、(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A.承认世界的同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C.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D.认为世界是杂乱无章,没有秩序,变化不停的。

52、(单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客观实在性B.运动变化性C.可知性D.光延性

53、(单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4、(单选)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55、(单选)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56、(单选)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57、(单选)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变化B.运动C.发展D.前进

58、(单选)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59、(多选)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60、(多选)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不同的事物

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61、(单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和顺序性B.光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

62、(单选)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光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

63、(单选)下列选项种,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D.拜师宜早不宜迟

64、(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65、(单选)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处理社会的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66、(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农民科学种田,为人们提供食品B.医生医治人们的疾病

C.教师向新少年教授自然及科学知识D.科学家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

67、(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

68、(多选)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

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C.精神客体D.物质客体

69、(多选)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群众性D.社会历史性

70、(单选)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

71、(多选)人通过自己的时间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

A.自在自然B.人化自然C.城市自然D.乡村自然

72、(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

73、(单选)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74、(多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使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

75、(单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76、(单选)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

77、(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A.主要和次要的联系B.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78、(多选)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79、(单选)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80、(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

C.新阶级的产生和旧阶级的灭亡D.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

81、(单选)恩格斯说:

“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的集合体。

A.现象B.人类C.过程D.思维

82、(多选)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83、(单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4、(单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85、(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的变化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8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

87、(单选)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唯物辩证法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矛盾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88、(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树立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树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树立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89、(多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90、(多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人事方法

91、(单选)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

92、(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93、(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A.真理和谬论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没有穷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94、(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的表现的有()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

95、(多选)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6、(多选)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97、(单选)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它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98、(单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因对事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99、(单选)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B.事物的内部矛盾

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100、(单选)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1(单选)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02(单选)在马克思的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103(单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104(单选)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105、(多选)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欲擒故纵,声东击西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06、(单选)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有不忽视支流。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107、(单选)“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要求请偶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08、(多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矛盾的同一和斗争性的不平衡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不平衡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09、(多选)在实际工作中搞“一刀切”,不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种做法违背了()

A.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10(单选)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

B.质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

111、(单选)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12、(多选)下列选项中,提现了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注意分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