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17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粮食危机Word文档格式.docx

会议指出,由贫困产生的对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和由工业、技术及富人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一样重要;

两者都会导致基本自然资源迅速耗尽。

不难想象,事实也一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他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与贫困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饥荒问题。

饥饿和无粮食保障已波及全球,而且在一些地区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当前,34个发展中国家在粮食供应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受饥饿影响最大有非洲南部(2.1亿人)及南亚和东南亚(5.12亿人),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则有6300万人在挨饿。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世界食品和农业状况》,罗马,1998年)指出,如果说1992年至1994年世界上粮食短缺人口为8.22亿的话,那么1994年至1996年则增加到了8.28亿;

发展中国家有20%的人口粮食无保障。

更有甚者,世界粮食产量正在下降,而比粮食产量下降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数百万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粮食。

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只能勉强吃饱饭,近5亿人口严重营养不良。

全世界每年有41000儿童死于饥饿和有关疾病。

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报告表明,预期寿命在下降,婴儿死亡率上升,经常发生饥荒。

在35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当中,1985年有21个国家的人均每日卡路里总量少于1965年;

近10年来,115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有一半发生了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

1亿多非洲人的食物严重短缺。

6000多万人处于饥饿的边缘,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艾滋病。

在南亚,大约有2亿人永远生活在饥饿和疾病的阴影下。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出:

“饥饿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践踏。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的紧急措施来消除饥饿。

”因此,有必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利用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其中包括减轻发展中国家外债等,以鼓励这些国家采取政策,确保食品持续供应。

但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虽然随之带来了脱离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家间不平等的危险,50年后的贫富差距可能比今天还大,可是忍饥挨饿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少。

1970年有1/3的人营养不良,今天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

到2010年,还将减少12%。

从2010年到2015年这段时期,粮食生产可望提高2%。

这看上去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忍受饥饿的国家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

然而,只有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分配体系才会带来根本的转折。

其中,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将会成为提高粮食生产的一大潜力。

但是,即使取得了所有的进步,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在今后几十年内仍是人类的一大挑战。

[世华财讯]近期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在美国农业部报告意外利多以及多国采取降息政策的提振下联袂上涨,期间虽然出现了回调走势,不过目前农产品整体上行的趋势仍没有改变。

就国内市场而言,尽管国内粮食有望迎来丰产,但是在部分国家产量调减及市场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粮食价格的回调难度较大,阶段性的上涨可能成为常态。

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趋势维持已久,但在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后,价格出现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10月11日国内粮食品种出现全线涨停的井喷行情。

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而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受到外部市场的带动。

近期上涨加速主要因美国农业部10月份报告大幅调减美国大豆、玉米产量预期,引起市场对未来作物供应趋紧的担忧。

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出现惊人调整,国际上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先后宣布降息,美元指数也大幅下滑。

在此情况下,资本市场再次活跃,同时让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市场获的支撑,而相比较工业品,农产品的涨幅较小,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的青睐。

除了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之外,国内生产资料水平提高农资水平提高同样支撑着价格区间的上移。

数据显示,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作业的成本相比上年提高5-10%,其中还不包括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因此粮食价格的区间上移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市场也担心将进一步推高市场物价水平。

不过反过来看,粮食价格上涨也只是通胀的反映,是社会商品整体通胀的结果。

更进一步的来说,当前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相比较2008年的历史高点仍有差距,例如豆类。

而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当前恢复性上涨应属于价值回归。

国家也乐见农民丰产又丰收,何况,保持粮食价格的适当上涨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国内粮食供给,保证粮更容易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保持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我们认为,当前粮食价格的上涨仍属于温和理性,但对价格的调控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最终伤害的还是种植者的利益。

总的来看,当前内外农产品联袂上涨的态势已经形成,短期内上行趋势可能较难扭转。

尽管通过政策性的调节将有望获得一定调控效果,但长期来看,市场自身的调节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信全球粮价在新粮上市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下,价格的上涨趋势会逐渐的减弱,而市场也会在新的位置找到平衡。

据《国际金融报》世界各国的高通胀一浪高过一浪,极端气候影响下的全球粮荒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地区局势的演变,一场粮食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上演。

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跨国粮食企业近来加大了海外采购粮食的步伐。

促通胀高烧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因粮食和白糖成本激增,全球食品价格在9月攀升至两年高点。

10月13日,巴基斯坦报道称,受食品价格上升因素影响,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15.71%,年通胀率为13.77%。

埃及也表示,受食物价格影响,9月通胀率已升至11%。

法国统计局昨日发布报告称,因农产品价格上升,该国9月CPI年率上升1.8%。

法国农业部当天已委派经济考察团深入农村和工厂,调查食品产业链,希望能借此遏制价格飙升。

就连粮食供应一向充裕的美国也难独善其身。

《彭博新闻社》昨日发布调查报告称,除去粮食和能源价格外,美国的消费价格在明后两年可能升高1.2%至1.5%,更有人预计,这一价格指数将超2%。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农产品供给现阶段很足,不过,一旦全球陷入粮食紧缺危机,美元贬值,食品价格高涨也会把美国拉入高通胀。

夺粮战打响 全球粮食的日益紧张进一步促发了粮食争夺战。

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说,日本从去年开始就在欧洲等国部署争抢粮源。

从未涉足法国农产品市场的日本丸红株式社近日派代表赴法洽谈收购小麦的项目,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

日本媒体认为,这是日本拓展海外供粮渠道的先头兵。

其实,法国并不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日本正加速在阿根廷采购玉米和大豆,并投资莫桑比克土地种植农作物。

  而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外资挤占国内市场,二是跨国粮商抢夺市场。

日本媒体预测说,目前,中国占据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3,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的缺口为1100万吨,2020年将高达2800万吨。

长期看,中国的玉米和小麦进口量也将出现缺口。

弘业期货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刘新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长期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对粮企的扶持,尤其要发挥国企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

期货市场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民经济,并且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期货市场要积极配合国家实现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要为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作出自己的贡献。

具体方式就是不要一味地做主要市场的影子市场,投资者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价格进行发现。

二、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中国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去年超过一万亿斤,今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还能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95%粮食自给率体现“中国式担当”

  “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

”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我国立足于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作用非凡。

引导农民“种粮”。

2004年起,相继取消了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四税”及各种附加,每年全国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140元;

逐步推行直补、良种等补贴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鼓励地方政府“抓粮”。

2005年,我国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当年对全国500多个县实行财政奖励,2009年奖励产粮大县1000多个,资金达到175亿元。

通过努力,我国粮食播面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

2009年,我国粮食播面16.35亿亩,粮食总产10616亿斤。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我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

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价,降低了国际涨价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中国式经验”昭示崭新粮食安全观

  我国改革开放肇始于安徽小岗村农民追求温饱的努力,随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认为农业是“重中之重”、“国民经济的基础”,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目前,18亿亩的耕地红线、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已成为共识。

按照这一思路,我国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7个一号文件,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惠农促粮的长效机制。

 在“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之间,坚持替代能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2005年起,在“向玉米要能源”“向加工要效益”的推动下,东北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项目热情高涨。

国家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于2006年底接连下发通知,清理和叫停粮食能源化项目。

在“农民钱袋”与“国家粮袋”之间,创立“农民种粮食,国家买安全”思路。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这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调控的一道难题。

从2004年起,我国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三、粮食危机与社会稳定。

20世纪是人类史上最富于变革的时代,科技发明和创新层出不穷,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然而当我们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巨大变革或事件中,没有任何一个变革或问题像人口爆炸问题那样,能对地球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100年前我们的地球村只有16亿居民,然而今天地球村里的居民已接近60亿。

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而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耗尽自然资源,是人类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一环就是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世界人口在1804年达到10亿,123年后即1927年达到20亿,33年后即1960年达到30亿,14年后即1974年达到40亿,而13年后即1987年就上升到50亿。

联合国人口学家预计,今年10月世界人口就将达到60亿,也就是说从1987年的50亿到1999年的60亿,只用了12年的时间。

如果不设法扭转这种快速增长势头,地球村将容纳不下它的居民。

  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说,1900年世界平均每天只消耗几千桶石油,而今天人类平均每天消耗7200万桶石油。

人类对金属的使用也从每年的2000万吨上升到现今的12亿吨。

其它自然资源消耗也是如此。

自然资源的迅速减少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地球越来越难养活它的居民。

  人们今天虽然比过去更加健康和富有,但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是人口问题的又一个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美国有一半的成年人由于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居民还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多达1.3万名婴幼儿死于营养不良或由此而引起的疾病。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世界粮食产量每年还不到20亿吨,20亿吨谷物能够养活100亿印地安人,养活50亿意大利人,但只能养活25亿美国人。

如果人类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耗自然资源,人类至少还需要有另外一个地球。

  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现在起再过50年,世界人口极有可能达到89亿,而绝大多数新增的人口都将出生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可见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二、关于“人口爆炸”(XX百科)

  1、内容介绍

  大约在1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诞生。

数千年前,出现了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

380年前,伽利略提出地圆学说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思想,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进行环球旅行,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向世界各地发展自己的殖民地。

大约200年前,产业革命爆发,人类发明了各种机器,诞生了工业。

正是由这一时期开始,人口数量剧增。

距今400多年前的日本江户幕府建立初期,世界人口大约为4亿左右,而1990年约为52亿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100亿。

尤其是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多。

此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但工业的发展使资源、能源、食品等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地球上从生物诞生到人类出现,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但是,人类的发展使地球承受重负,资源、能源等正在不断被消耗掉。

  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

其重要标志为:

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

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35年。

本世纪人口在每10年间的增长数也在上升。

目近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全面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目前世界人口有50%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增长势头。

由于地球的空间和资源都有限,控制人口实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人口爆炸论

  (thetheoryofpopulationexplosio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对世界人口发展的悲观主义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

J.W.沃格特的《生存之路》(1949)、J.O.赫茨勒的《世界人口危机》(1956)、P.R.埃尔利希的《人口爆炸》(1968)、G.泰勒的《世界末日》(1970)、D.L.梅多斯的《增长的极限)(1971)、A.佩切伊的《世界的未来》(1981)等等。

他们利用人口统计和人口预测数字,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的危机,并认为“人口危机”必将导致“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现代世界人口增长已超过了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负载力。

这些学者据此警告说,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得到控制,人类将面临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那样可怕的毁灭性灾难。

“人口爆炸论”因此而得名。

  在人口爆炸论者看来,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正在毁灭性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人口增长将使资源耗尽,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要愈来愈大,而土地随着化肥的使用,有机质遭到破坏,土地贫瘠化、沙漠化,再加上耕地被占用,粮食来源将更加困难;

人口增长使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直线上升,使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使生态环境被破坏。

他们进而强调,人口爆炸来自第三世界,认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发展过快,造成失业和贫困,是世界分为穷国和富国的原因。

  人口爆炸论者强调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但是他们重犯了人口决定论的错误,而且忽视了第三世界许多国家所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主要是帝国主义长期对这些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的结果。

当代世界人口的确存在发展过快的问题,但是,人口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日趋现代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开始下降,预计今后还会进一步下降。

人类将日益自觉地控制人口增长,生产力水平将不断提高,所谓“世界末日来临”的悲观论调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3、人口爆炸将引发严重问题

  对很多夫妇来说,生孩子是一件喜事,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以及联合国人口专家却忧心忡忡,因为这个世界正出现人口爆炸的危机,除了对地球生态构成严重威胁外,还对世界上每一个人造成巨大影响。

  专家指出,如果世界人口保持现时的增长速度,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将会增至八十九亿,增幅实在惊人。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全球人口增加了两倍,但实际上自一九六○年至今,全球人口增加了一倍,显示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数年前,多个国家在开罗达成一项国际性协议,同意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家庭计划和提供相关服务,藉以控制人口增长。

联合国认为,世界各地控制人口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妇女生育率,由一九五○年每名妇女生六胎,下降至现时的不足三胎。

不过,世界人口仍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实在令人忧虑。

  专家指出,世界上人口越来越多,将会引发连串问题。

粮食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烦恼,专家至今仍想不出一套可行的办法,可以喂饱世界上所有的人。

万一农作物失收,极可能会引致大规模的饥荒。

就算有饭吃,营养不良的人势必大幅增加。

  可以预见,当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恐怕数十年后,世界上的战争会比现时更加频密,人类将难逃流血之劫。

  人口增多自然会令天然环境转坏,生态失衡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东南亚海洋司司长卡克曼举例说:

「在曼谷、马尼拉和雅加达,将会有数以百万吨计未经处理或只局部处理的污水流入大海。

海洋中有毒的植物越长越多,它们吸取了海水中的大部分氧气,到时会令鱼类大批死亡,而受害的始终是人类。

  4、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将是未来关键问题

  巴迪司库博士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布班克市地理学顾问理查德·

卡斯卡特采用更先进的热力学模型,对弗莱姆林教授的研究重新进行了测算。

科学家假想每个人散发的热量是120瓦特,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得过高时,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根据测算,巴迪司库等科学家最后宣布:

在地球温度不过热的情况下,地球可承载的极限人数应该是1300万亿人,是现在人口的20万倍。

  科学家们在研究报告中承认,这个地球极限人数只是“理论数字”,在地球人口还远远没有抵达这个极限人数前,地球上的生活资源就将面临严重的短缺。

  巴迪司库博士写道:

“在并不太远的未来,像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将成为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然而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也将不断得到改善。

  5、可怕前景

  人类将挤住2000层大楼

  一旦地球“人口爆炸”到那种阶段,那时的地球也绝非天堂,而是形同一座大监狱。

根据美国研究人员卡斯卡特的描述,一旦地球人口多到那种程度,那么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必须生活在2000层楼高的摩天大厦中,由于地球上高楼林立,太阳光对普通人来说将是奢侈品。

  卡斯卡特说道:

“那真的是一种可怕的前景,地球将像《星球大战》科幻电影中的那颗死星一样。

  三、直面世界粮食危机:

一场“沉默的海啸”不期而至(《求是》2008年07月04日)

  当前,一场“沉默的海啸”不期而至,这就是世界粮食危机。

成因复杂的粮食危机应和着美元危机、资源危机与次贷危机,正对世界经济乃至国际秩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之说。

在游牧与农业文明时期,饥荒的幽灵如影随形,大饥荒总是呈周期性爆发。

随着科技进步与工业化,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世界粮食供给不仅逐步满足人类基本口粮需求,而且丰年有余。

但是,粮食安全问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时不时地会有一部分人买不到或买不起所需要的粮食。

  在粮食问题上人类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乐观论和悲观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即是悲观论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因此,食物紧张状况将始终存在。

但是,乐观论者却认为,与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同,粮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加上科技进步,粮食可以无止境地生产出来。

鉴于影响粮食生产的客观、主观因素在不断变化,两种粮食观也随着丰产与歉收而周期性交替出现。

  二战后,世界和平持续,科技进步显著,经济增长强劲,世界粮食多年供大于求,粮食形势明显改善,悲观情绪逐渐被乐观情绪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干旱,粮食歉收引发粮食危机。

严峻的现实把乐观情绪一扫而光,罗马俱乐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随之风行世界。

为使人类对粮食问题始终保持正确认识,重视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将1945年其成立之日——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由于许多国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如欧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大力支持粮食生产,世界一度出现粮食过剩。

进入90年代后,因气候等多种要素影响,粮食生产、库存的不稳定性日益增加,但供应不足和过剩的情况依然交替出现。

  近年来,由于世界粮食生产量低于消费量,不足的供给不断消耗着粮食库存,导致库存不断下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能满足50多天世界消费。

不过,也有国际粮食专家认为,衡量粮食安全的储存—消费比率,2006/2007年度为20.7%,预计2007/2008年度为19.2%,均高于18%的安全警戒线,因此断言当前的粮食危机源于高粮价导致的恐慌,而并非真正的粮食短缺。

无论恐慌也好,短缺也罢,世界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5—2007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普遍暴涨了一倍,有的地方甚至涨了两倍,今年以来上涨势头更加迅猛。

经济学家使用“农业通胀”(agflation)新概念,来描述多年未见的农产品持久、普遍、大幅上涨这一现象。

  粮价普涨在越来越多国家激发越来越多的社会不稳定事件。

自2007年底以来,墨西哥民众因玉米价格上涨游行示威,印尼民众因创纪录的黄豆价格上街抗议,巴基斯坦因小麦短缺导致社会骚乱,阿富汗、索马里、苏丹、刚果(金)等国因粮价上涨引发社会动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