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30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理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

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

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

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

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

“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

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

“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

“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

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

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

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

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

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

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

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

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

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

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

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

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傣、昌”等生字,会写“坪、坝”等生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的幸福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第一课时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识字、写字

教学流程

课堂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

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

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哪里写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

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

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

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

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

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

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

     

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

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

读后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

”一句的作用。

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

——“!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

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不同民族

不同穿戴团结友爱

共同学习、游戏

2、金色的草地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1)会认“钓、拢”等生字,会写“耍、装”等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引人注目、钓鱼、观察、合拢、手掌、有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1)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

(2)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讲解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

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

金黄的草地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

弟:

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

“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

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花盛开草地金色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

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渡:

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

“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

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相互交流。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2、金色的草地玩耍绿色的草地

快乐

开合

3、爬天都峰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

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

讲了两点:

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

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

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

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

理解“发颤、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

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课件;

课前搜集黄山图片

讲解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

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读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峰(山峰)锋(雷锋)蜂(蜜蜂)

辫(辫子)辩(辩论)瓣(花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