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37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a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图表】感觉、知觉

认识过程记忆、想象

(伴随注意)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系统:

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

个性心理自我意识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能力、气质、性格

四、【复习题】

(一)填空: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_____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_______有关,颞叶与_______有关,顶叶与_______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和_______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_______、英国的_______、中国的_______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选择:

1.皮层由_______个脑细胞分蘖6层组成。

A.150亿B.15亿C.22亿D.170亿.

2.神经信息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公里每小时。

A.36B.3600C.360D.36000.

3.“谈虎色变”属于_______。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

.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

2.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交往活动。

3.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

4.贯彻“死记硬背”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学》的关键。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境界是实事求是,也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守自然规律,按科学办事。

(四)简答与分析: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

人的心理的产生既依赖于客观的条件,又依赖于主观的条件,心理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客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讲,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刺激和作用于人脑,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

主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的形式来讲,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人进行的。

一定的反映者由于已经形成的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态度、观点、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等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其反映也会不尽相同。

以以,归根到底,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已发现野生儿四十余例。

第一类是刚出生不久,即被失去幼仔的动物叼去喂大的野生儿;

第二类是很小的时候,因种种原因被人遗弃,或迷入荒原和森林,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的野生儿;

第三类是被人野蛮地残忍地关闭起来,在与人类社会隔离、极端恶劣困难的环境中勉强生存下来的野生儿。

野生儿共同特征是:

不会说话,感觉异常,感情贫乏,运动机能异常,没有人类吃食的习惯,智力迟钝落后。

这类事例能说明什么?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

2.感觉——由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

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就是知觉。

4.错觉——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5.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6.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降低。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感受性、明适应、暗适应、同时性对比、相继性对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视敏度、空间知觉、观察力

1.注意时的外部表现有哪些?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1)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3.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

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知识经验。

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

5.注意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6.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注意的能力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激发学习动机;

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7.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8.适应的规律:

(1)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

(2)弱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

(3)一个持续的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的下降。

9.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一般变化规律:

(1)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

(2)强烈的刺激能降低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

10.发展观察力的意义: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2.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精确性

(3)观察的顺序性

(4)观察的深刻性

13.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

(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4.怎样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15.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

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

三、【复习题】

1.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_______和_______。

2.视敏度即_______,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_______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3.入小学后_______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_______水平。

4.空间知觉包括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_______知觉。

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

()状态。

A、真正的注意B、表面上的不注意C、表面上的注意D、真正的不注意

2、()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

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

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6、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视觉B、听觉C、肤觉D、运动觉

7、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成人。

A、不如B、接近C、已达D、超过

8、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阶段。

A、个别对象B、空间联系C、因果关系D、对象总体

1.有效的实际活动必然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

2、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3、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官,就能有感知觉。

4、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的,训练是无济于事的。

5、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6、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7、近视眼的人,视敏度比正常人低。

8、人有适应能力,因此视力差的人若经常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地注视,有助于视敏度的提高。

9、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记时工具等有关。

1、试述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

2、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到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

3、试从观察品质方面举列说明小学底年级学生的观察水平。

4、小学儿童对描绘在纸上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常常不能正确确认,而且总是多判,这是为什么?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2.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3.想象

(二)其它概念

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再认、再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过度学习、过度疲劳: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才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哪四种?

(1)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

(3)运动记忆

(4)语词—逻辑记忆

3.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成哪三种?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5.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3)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6.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变化: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继影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1)量的变化主要指内容的减少。

(2)质的变化是指内容的加工改造。

有的概括了、简略了;

有的更完整、更合理了;

有的更详细、更具体了;

有的夸张了;

有的某些部分突出了。

7.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8.遗忘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1)那些不重要的、没有趣味的、不符合人的需要的东西,首先被遗忘;

(2)过长和过难的材料易被遗忘;

(3)排列在国间位置的也容易被遗忘。

9.再认的两个条件:

(1)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相类似的程度。

10.再认和再现的关系:

(1)能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

(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

领会:

  遗忘的原因:

  关于遗忘的原因,至今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设性的学说。

(一)衰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二)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

先学习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记忆

  领会:

  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校晌疃退伎嫉闹苯佣韵蟆?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教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

(1)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作充分分析。

  应用:

  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措施。

(联系实际来说明)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

  (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

  (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适当的超额学习。

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第三节想象的概述

  1、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可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积极的幻想是理想,消极的幻想是空想。

  第四节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怎样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举例说明)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2、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A、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

  B、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

  C、对人物做拟人想象。

  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1、记忆是对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记忆,数学家善于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性和性。

4、记忆过程包括、和。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的,呈现的趋势。

6、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和。

比水平高。

7、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信息。

8、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和是有效的途径。

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B、短时C、长时D、运动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B、质C、量和质D、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5、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待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1、请列举四种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

2、你认为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

思维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1、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思维的种类

  

(1)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是根据有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3、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儿童概念掌握的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

  4、创造性思维

  

(1)定义:

运用全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

  1、思维的过程:

  

(1)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

分析和综合。

  

(2)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2、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思维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这一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一般认为关键在四年级(约10岁~11岁)。

儿童思维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正确的教育可极大的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

随着知识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

  3、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逐步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省,即“对思维进行思维”,以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

  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联系实际)

  1、发展儿童的言语。

  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

首先丰富儿童的词汇。

其次通过阅读、写作掌握词的运用,使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向词的思维水平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儿童的词汇,推动思维的发展。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运用实物、图片及各种直观教具,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

  

(2)教师在丰富儿童感性经验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儿童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

  3、在教学中加强对儿童思维的训练

  

(1)运用变式与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2)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A、教会儿童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

  B、教给儿童逻辑推理的方法。

  C、正确运用教学语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3)适当开展思维形式训练和教学技术训练。

  演绎推理训练;

归纳推理训练;

类比推理训练;

思维冲击法训练。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和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和。

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和。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和。

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

和。

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和。

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

4、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

它要求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创造性思维需要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