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254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四章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早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就对神形问题,即心与身的关系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战国时代的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

明代的王阳明说: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之中”。

这类观点认为心理是世界的本源,心是万物和宇宙的主宰,体现出唯心主义的观点。

战国后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范缜在《神灭论》中,明确提出了“神形相即”和“神用形质”的认识,肯定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为正确认识心理与物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人的一切心理现象,从简单的感觉、知觉到复杂的观念与意识,都是客观现实的各种特性、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在脑中形成的近似于客体的映象,是在脑的物质过程中实现的,并表现于言行之中。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就心理发生的主体来说,任何心理都是属于一定主体并产生于具体一个人的脑中,不可替代的。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诞生在百年前的西方世界。

经过lOO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并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

在中国,心理学的起步却很晚。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续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心理学。

一直到1997,中德合作的心理治疗班在中国开设,才大大提升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速度。

在此之后,中国的应用心理学逐渐拉开了帷幕。

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西方的心理治疗技术,政府推出了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资格认证,很多民营心理培训机构开始从西方引进心理学流振和技术。

这些努力和行动,让心理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心理学是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从心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与它们的关系来看,它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说过:

‘‘二百年前的士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

科学心理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是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性。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

(二)人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统称为心理过程,也就是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了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

61.

1.认识过程

即人的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2.情感过程

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3.意志过程

人的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上述这三种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三个各自独立不同的方向,彼此之间并不孤立。

(三)个性心理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它具有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四)心理意识·

在心理学中,意识是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比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

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客体意识和自我意识。

客体意识是指的个人对周围世界的意识,在记忆心理学中,属于记忆现象;

而自我意识则指的是自己对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属于元记忆现象。

有一种现象被称之为无意识现象,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它记住了,甚至还记得很牢,这种现象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无意识记忆。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从哪里获得的记忆,或者是有关某一方面的记忆,这种现象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之为内隐记忆。

(五)心理学研究的类别

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人的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人体生理现象会影响到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研究按照研究时间的延续性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研究类别。

.62.

1.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动态研究

研究时间的延续性又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动态研究。

(1)横向研究

也称为横断研究。

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

例如,要了解4—18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可以同时对4岁、6岁、日岁、10岁、12岁、14岁、16岁、18岁八个年龄组个体进行测试,比较研究。

这种研究类型省时间,但比较粗糙、不够系统、不能全面反映问题。

(2)纵向研究

也叫追踪研究,它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贝雷(凡Bayley)以61个初生婴儿为对象,以智力发展为研究主题,从1929年开始长达36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取得了人类智力发展方面的许多重要成果,这就是著名的柏克成长研究(BerkdeyGrowth,Study),是心理学史上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之一。

纵向研究在规定的时期内对同样对象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进行反复测查,因而能详尽地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很高的连续性。

但因为研究的周期较长,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变动影响,甚至会发生试样本减少的现象,且测量的数据也易因反复测量而影响被试情绪,造成准确性下降。

(3)动态研究

它也称之为“纵横研究”它是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

2.个案研究、成组研究和个案一成组研究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个案研究、成组研究和个案一成组研究。

(1)个案研究

它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往往采取纵向的追踪方式。

我国早期心理学家陈鹤琴对自己的孩子出生后808天的心理发展进行追踪研究,用的就是个案研究方式;

有些个案研究并不采用追踪方式,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实验研究,它能对被试进行详细、深入、全面的考察,但被试太少,影响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成组研究

它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

从统计学的角度,一般以30名被试的小样本组为下限。

该/研究取样较多,可以作统计处理,科学性较强,代表性也较好,只是不便于个别深入研究。

3.个案一成组研究

它是将上述两种研究类型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式。

描述发生的事情和解释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六)学习心理学的作用

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

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研究心理学不仅仅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描述性解释外,还可以有助于我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而且通过研究可以得知,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通过对心理活动的研究和掌握,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换句话来说,就是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以及他人的积极行为。

认识心理现象,学习心理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

心理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以及实际工作应用等三个方面。

·

63·

1.认识内外世界

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明白自己的个性、脾气、思维方式等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推断他人的言语、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人的处事模式以及做事风格。

2.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描述性解释外,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为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调控是心理学中最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

调控意味着可以使某种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3.应用于实际工作

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各大商场最擅长的“打折优惠”活动,以及曾经在社会上风靡一时现在还在发展的成功课程培训,都是典型的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塑造健康的心理需要正常的社会环境

很多人都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脑子一热,就那样做了。

”这从某一个方面可以佐证了脑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人脑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在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影响下变化和发展的。

因此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命题: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个命题说明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

,·

脑是心理的器官,具有反映的机能,但人脑必须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才能实现其反映的机能,从而把客观存在转化为主观的心理。

因此,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的作用,就不能实现脑的反映机能。

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的反映机能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心理学家把人脑和客观现实形象地比作“加工厂”和“原材料”的关系,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这些“原材料”,大脑这个“加工厂”就不能生产出任何产品。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客观现实制约着人的心理发展方向,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水平。

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这个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所包括的日月山川、飞禽走兽等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但社会生活条件所包括的城市、乡村、工厂、学校、家庭、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等是人的心理的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源泉和内容。

人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条件,就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

印度的“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64.

(案例)

1920午印度人中格在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7岁,取名为卡玛拉;

小的2岁,取名为阿玛拉(很快便死亡)。

起初,卡玛拉用四肢爬行,双手和膝盖暑地歇息,

她害怕强光,白天蜷伏在黑暗角落里睡觉,夜间潜行,不穿衣物,不怕冷,不洗澡,用舌头舔饮生水和流汁,只吃扔在地板上的生肉。

经过辛格的照料和教育,两年后学会了站立,6年后学会独立行走,8岁时只有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4午后学会了6个词,7年后学会45个词,17岁死去时只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一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社会生活条件,尽管他有着正常的人脑,也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

卡玛拉自幼失去了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生活在动物的自然环境里,他只能成为生物的个体,而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即使后来给予了他正常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多年的教育和训练,也难以使其达到正常人的心理发展水平。

人类有些异常的行为,心理学的解释是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

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varl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

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人的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无论是离奇的幻想,还是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其内容材料都来自于客观现实。

正是由于客观现实中复杂的事物作用于人脑,人才能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

所以说,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任何心理都是属于一定主体,并产生于具体的人的脑中。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世界观、需要、态度、个性特征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就必然使人的心理活动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因此,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案例)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四位男性尸体,后经公安部门认定是本校2000级的学生,并锁定嫌疑人为本校学生马加爵。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65.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喜欢足球和篮球运动,但是性格比较粗暴。

平时打球的时候,只要有人踢不好或者无意把球踢到他身上,他都会动怒,甚至翻脸骂人。

在宿舍里,他只要听到有人放音乐的声音稍微高一点,就会破口大骂,还不允许别人动他的东西,有一次一位宿舍的同学不小心动了他的东西,他便怀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理谊同学。

最后导致因为他总是怀疑同学们在背后讨论他,不尊重他,在散播他的隐私,因为宿舍打牌一件原本稀松干常的小事却酿成了血案,亲手葬送了四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有心理专家分析,马加爵之所以杀人,是因为长期心里面的压抑得不到释放,而一旦经过一件哪怕是很小的引导也会引发爆发的情况。

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结果非常可怕。

从心理方面来讲,马加爵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定时,不能够比较客观的分析事情。

在认知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一切都归咎到是别人的责任。

表面上来看是“贫穷”给马加爵带来了深深的自卑感,但事实上决定他犯罪的心理原因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以及“自我中《”的性格缺陷。

从马加爵事件到后来的药家蠢事件,以及许许多多的所谓激情犯罪,其实都是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精神上的“隐疾”,许多的悲剧完全都可以避免。

(二)培,,健康的心理特质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是生理机能的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

“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的心理压力过重。

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和心理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和内化,从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也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心理之上。

美国学者坎布斯(丸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具备以下四种特质:

积极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

1.积极的自我观念

积极的自我观念指的是既能够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所谓…隘纳自己”属于积极的自我观念的范畴,就是开心地接纳自己的所有一切,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宽容地对待自己,而不是老抓住自己的缺点来分析自己。

这样才能够较好地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可以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设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适当的认同他人

适当的认同他人也叫悦纳他人,同样也是提倡要接受他人的优点和不足,这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特征之一。

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估,同时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其实是和大家相同并且相通的,能够顺畅和别人保持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强人所难,不卑不亢,可以和别人分享但不会失去自我的独立性。

3.学会面对和接受现实

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是评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标准之一。

要学会面对现实,勇于接受现实,不抱怨是好是坏或者对自己是否有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和追求也能设身处、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并做到多方寻求信息,正确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等。

无论遇到各种环境,都能够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怨天尤人,相信自己,始终保持乐观通达的心态。

.66·

4.主观经验丰富

主观经验丰富指的是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环境和人物有比较清楚的认知,不会痴迷和彷徨。

可以随时运用自己主观经验里各种可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做到扬长避短,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库。

针对社会现状,我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社会大众的健康心理特质的生长。

如,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开设心理辅导热线等。

当前,专家们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并积极采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倡导人们通过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去旅游等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正常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实践意义的应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心理学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在现代化的生产、医疗、企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事业中,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也越来越被社会关注,显示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由于心理异常带来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正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狂躁症、强迫症等以前人们过去闻所未闻的名词正逐渐成为现代人身上的一个负面标签,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意义上来说,学习心理学都已经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并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

(一)心理学应用子医学上的意义

在心理学中,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了解个体行为产生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了解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了解他们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发生、转变、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规律。

在心理学研究中流传着一个典型的标本性故事:

有两个同样感觉胃部不舒服的人去同一家医院诊断,结果两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一个被诊断已经是胃癌晚期,另一个则只是轻微的胃溃疡。

拿到胃癌晚期的诊断书的那个患者回到家中,每天心里郁郁不乐,总是想着自己得了绝症,没多久的活头了,果真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而另一个一看,自己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胃溃疡,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该吃吃,该喝喝,没过多久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可是后来才知道,这两个患者把诊断书拿错了,也就是说,死的那个人原本只是患了简单的胃溃疡而已,而另外一个以为自己不过是得了胃溃疡的人,却是患了癌症晚期。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反映在对待疾病上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乐观的人患病之后的表现是满不在乎,有病治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也相当融洽,配合效果也会比较好;

相对于心胸狭小的人来说,患病之后往往会觉得很苦闷,很忧愁,充满焦虑的情绪。

俗话说“三分药七分心”指的就是心理学的作用。

在医院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

医生面对患者,总是一副和蔼亲切的笑容,对病人说些宽慰和劝解的话,其实这就是心理学的辅助作用;

对于病人来说,医生是权威,权威都说没事了,病人的心理得到了安抚,就会相信自身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67.

(二)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上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教与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自我和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把一群高校志愿者分为A和B两组,分别给他们看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A组看照片之前,告诉他们说照片上的这个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对B组却说,这个照片是一个通缉犯的照片,需要大家协助缉拿。

两组学生看完照片后,A组的志愿者分析说,一看那深邃的目光就知道这是个有深刻思想的学者,突出的下巴则说明他在科学道路上的坚强意志;

B组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