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27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物馆文化Word下载.docx

♦一、区域文化与博物馆

♦二、上海地区的博物馆

♦三、社区博物馆

♦第八章作为社会存在的博物馆(3学时)

♦公共空间:

可能与如何可能

♦文化中心:

物质·

观念·

行为

♦另有2学时安排参观鲁迅纪念馆

♦自己安排一次上海博物馆的参观

参考书目

♦1、王宏钧: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李文儒主编: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

♦3、苏东海:

《博物馆的沉思》

(一)、

(二),文物出版社,1998年,2006年。

♦4、曹兵武等主编:

《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览》,学苑出版社,2005年9月

♦5、吴十洲:

《紫禁城的黎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

6、郑重:

《博物馆与收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7、桂雅文:

《爱上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主编鲁仲连,撰文王怡文:

《交会的空间——日本博物馆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余秋雨主编:

《藏着的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10、[英国]肯尼斯·

赫德森:

《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世界趋势综览》,王殿明等译,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

11、徐纯:

《文化载具——博物馆的演进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发行,2003年

12、张誉腾:

《当代博物馆探索》,台北南天书局,2000年。

13、TimothyAmbrose,CrispinPaine:

《博物馆实务基础入门》,徐纯译,台湾省文化基金会出版,1994年

14、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编:

《博物馆学季刊》

天安门博物馆现象(谈谈博物馆的重要性)

谈谈博物馆的发展(比较卢浮宫的开放与故宫的开放?

谈谈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生态博物馆

上海地区博物馆建设的发展

参观鲁迅博物馆的感想

第一章 

 

绪论

♦一、多姿多彩的博物馆文化现象

♦二、对博物馆文化的理性思考

♦三、博物馆文化与民族性、时代性

一、多姿多彩的博物馆文化现象

本章节重点叙述的现象:

天安门广场现象(博物馆处于核心位置:

位置上、思想上)

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北侧)

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东南侧):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南侧)与毛主席纪念堂

与此相类似的有:

华盛顿D.C.著名的史密森尼(Smithsonian)博物馆群落。

那是一套完整的现代博物馆系列,从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家雕塑馆,国家美洲艺术博物馆,艺术和工业大楼,一直到反映现代科技尖端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几乎包容了整个美国文化从历史到当代的全部面貌。

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落是用英国科学家詹姆士·

史密森(JamesSmithson)赠的专款,于1846年开始逐渐创立的。

它们中除了有九座分布在华盛顿纪念碑与国会大厦之间的国家广场上之外,另有四座设在华盛顿D.C.市内(包括一个动物园),还有一座设在纽约。

由上述14座博物馆实体组成的史密森尼中心,不单单是一个陈列机构,是为游客们开放和参观的服务设施,它更重要的还是全世界科学和人文学科最先进的研究中心之一。

它的每一座博物馆都开展其本科目里的尖端研究,并和世界有关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

位于莫斯科红场的(原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

红场的北面是历史博物馆,红砖白顶,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873年。

●希拉克的情结(几次到上海,都到博物馆。

希拉克是青铜器、中国古代文物的专家,还曾要求北约轰炸时避开南斯拉夫市议政大厅,因为一幅名画。

●克林顿参观上海博物馆和秦俑博物馆

“天安门广场现象”的多种文化影响

“左祖右社”

中国的文化讲究对称,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

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天安门东西两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与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建造的。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代表政权、土地。

二者位于天安门两侧,从而加重了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的重要地位。

现在在人民广场,西侧建造了国家大剧院,东侧建造了国家博物馆新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计划”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

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图下),完成了运动场(图上中)、图书馆(图上左)、博物馆(图上右)、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

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

旧上海特别市府大楼(A,今上海体育学院内)、上海市博物馆(B,今长海医院内)、上海市图书馆(C,今同济中学内)所构成的主题建筑群气势雄伟,是国内少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其在营建时亦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府办公大楼。

旧市府大楼坐北朝南,博物馆、图书馆分立东西两翼,各相去1公里左右。

其设计理念也按照左祖右社的传统,一边为博物馆,另一边为图书馆。

文化、文物与道统:

中国队文物看得很重,他们与一个国家的“正统”与“道统”联系在一起。

“衣冠南渡”与中国的“正统”观念

(衣冠=文明,随着南渡,文化从北迁到南,衣冠文明一起南渡)

衣冠南渡,指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周边部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酿成永嘉之乱,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故宫文物南迁

国民政府带去两种资源,一种是金条(可以买地),另一种就是文物。

带走文物,就是带走了“道统”,可以支持正统。

1931年9月18日"

九·

一八"

事件爆发,平津受威胁。

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上海。

1934年12月,常务理事会据王世杰的提议,经南京政府行政院批准,在南京朝天宫兴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分院于1936年3月开始动工,8月竣工。

12月8日文物由上海开始启运,17日全部转运完毕。

1937年1月1日,南京分院正式成立。

"

七·

七事变"

后,南京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奉行政院令,将文物迁往大后方。

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9日,西迁文物全部运回南京。

1948年9月下旬,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理事王士杰、朱家骅、杭立武、付斯年、李济、徐鸿宝决定南迁文物全部运往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所谓的文化“道统”与中华文化复兴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法统”的获得必伴随“道统”的继承。

简而言之,中华民族的“道统”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道德文明和学术文明。

五胡乱华、五代和元朝以外族入主中原,获得政权然而与中华民族的“道统”睽违,不但国祚甚短,史家论中华民族“法统”之时甚至无法将之纳入正统。

有鉴及此,清人入主中原尊孔子、修孔庙、开科取士、敬圣人之书,延袭“道统”,其法定地位始正式获得天下的承认。

“国民政府”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政之时,致力提倡传统伦理,发扬孔孟精神。

1952年即在台湾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基本任务中提到了“加强国民生活教育,并研定文物典章制度。

”“国民政府”在台湾虽小,可是由于积极担负“道统”,得到世界各地华侨的向心。

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积极推动去中国化运动,台北政府失去了“道统”担负者的身份。

中华文化在台湾已经沦为七支文化传统之一。

国民政府由继承“道统”到放弃“道统”,大陆政府由轻视甚至破坏“道统”到重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两岸政府对“道统”的态度也正好形成两条方向逆反的曲线,一衰落,一冉冉上升。

2002年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显示大陆政府对发扬文化“道统”以复兴中华民族的识见与决心。

陕西皇帝陵公祭礼仪也将由2004年起升格为国家级仪式进行,祭典程序会分成十二大项,祭礼主持人穿汉代礼服,使用天子级器具进行公祭,而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皇帝大祭中,更会由国家领导人负责主祭。

我们在热爱、发扬自己的文学、艺术、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的同时,不能不自觉地复兴自己文化里的指导原则。

唯独当中国的固有伦理重新成为人民生活的信念,人们体会到它的价值并且自愿地实践它,中华文化精神才算能够指导我们民族的方向,中华文化和它的地方文化才算真正存在。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有主有次,才算是健康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急速发展经济、从事现代化物质建设的这一时期,有一事更值得注意,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材料”应该自觉保存,不可为了功利的目的,滥拆滥建任其消亡。

例如:

很多戏曲因为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即将失传;

不少文物古迹在城市建设中几为发展商拆去殆尽。

这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直接促使了文化的断灭。

文化的“材料”虽不自生,但是没有了“材料”,则文化只成抽象的观念。

正如花瓶有形无质而不成花瓶,文化有“理型”而无“材料”也不成文化。

再者,文化是一个“传统”,传统是在时空中流传的实体,因此要一文化能够流传下去,物质性的“材料”必不可无。

中国人首当妥善保存自己的艺术传统与风俗民情,先把中华文化的“材料”好好存留。

其次,是提升文化的意义,自觉恢复中华文化的“理型”,涵养中华文化的精神,避免使中华文化沦为只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材料”,如是才能实体中华文化完整的面貌,以期待我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复兴。

二、对博物馆文化的理性思考

文化定义:

(平面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泰勒

(有构架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构架,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

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传统;

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结构或层面,有自身的规律。

——克罗伯

博物馆文化定义:

是指围绕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公众发生互动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博物馆文化的几个层面:

物质;

观念与行为;

制度。

博物馆文化具有如下4点重要性征:

象征性,共享性,传承性,创造性

1、它具有象征意义;

(藏品、建筑。

大英博物馆:

让人肃然起敬,上海博物馆:

天圆地方)

2、它是一套资源共享的系统;

(人人平等,人人可以去博物馆)

3、它具有传承性;

(人类的记忆沉淀在博物馆里)

4、它可以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三、博物馆文化与民族性、时代性

一、博物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民族性的特点

●博物馆在其建筑、展陈特点、阐释方式、管理模式及与公众的关系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民族性特点。

●每个国家都有反映自己历史和传统的博物馆,如:

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AmericanHistory),(前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

●中国的博物馆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中国的民族性感情比较深厚,所以会选择自己承认的那些方式来表达。

⏹中国也有很多文物,但我们没有那么好的精品内容保存下来;

⏹中国善于改朝换代,没有人保存前人的东西。

⏹中国好像没有历史——黑格尔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外观像个鼎,上圆下方,上浮(向上)下坚(稳固)——(中国的建筑特点)

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基座、台阶的形意,有园林绿化的东方格调,体现了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

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

若从高处俯视博物馆,则屋顶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汉代规矩镜的图案。

到了晚上,中间圆顶13米跨度的玻璃采光球,在泛光灯照用下,更似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

博物馆有四座高耸的艺术雕刻拱门,记录文字和历史演变的进程;

右面门前两侧8只狮子和天禄的艺术石雕,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无比璀璨。

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

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共有1700万件藏品(故宫100万件,上海12万件,省馆一般几万),它体现的是美国的精神:

富豪的家(家里置办艺术品),清教徒的家,印第安人的遗产(殖民地时代家具),自由女神像。

京都国立博物馆:

(和服特别展)

从一件和服可以体察日本的民族性格:

凋零的樱花,反映了对人生零落的联想,日本的许多精神与此联系。

(汉服——从和服演变而来,因为我们民族缺少象征)。

仪仗图:

可以看到历史的样子。

博物馆文化还体现出时代性特点

●物质层面(藏品、建筑、设施)。

遗产概念的拓展。

博物馆类型的变化和发展。

1.藏品:

早期博物馆往往会选择收藏真品(古董)。

现在,博物馆里的收藏品被称为见证物。

博物馆内藏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筷子博物馆、鞋子博物馆),渗透到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每行每业)

2.建筑:

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观念和行为层面。

观众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地位。

博物馆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对展示内容的理解和阐释。

1.过去,博物馆让人肃然起敬,与参观者隔着一些距离。

它对观众的喜恶无所谓。

观众的参观与否、了解与否都是无所谓的。

2.现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教育作用,放下架子,讲公共关系。

讲解员与导览系统非常重要。

3.景观陈列、生态陈列出现:

要发挥教育作用,博物馆必须“好看”。

●制度层面(体制、法律、规章)。

普遍面临的财政压力(带来博物馆行为的变化。

“遗产产业”)。

1.老牌博物馆也开始遇到财政压力(开商场)。

2.博物馆在营销方面是要动脑筋的。

3.制度的变化带来了博物馆行为方式的变化。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1870年建立,多次扩建,整幢大楼凝聚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

其中还有中国的明轩。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被认为是“怪物”建筑,带有时代印痕。

与精神殿堂大英博物馆外观比起来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巴黎市中心区,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1976年建成已来,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建筑外表一反常态,布满了钢架和各种颜色的管道,被人们称之为“高技派”的代表作。

有人说它象是一座化工厂,外表不拘一格,不与周围的古典建筑匹配,独树一帜,成为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叛逆者;

也有人认为,它的复杂表面结构和管道既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也能和周围古典建筑的复杂装饰相协调,并且具有鹤立鸡群之势。

作为设计者的原始构思也是希望用这种现代技术来作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打破过去传统的装饰常规,试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展示着无数奇奇怪怪的现代艺术作品,这是多元时代提供给艺术家的机会,因此,这座展览馆的奇特外形也正好像艺术展品一样给观众以新颖与疑问,同时也留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印象,不论它是好还是坏。

第二章 

博物馆的源流

一、世界博物馆发展简史

二、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

三、当代走向和发展趋势

四、世界博物馆发展简史

一、世界博物馆发展简史:

1、博物馆前史(雏形):

“博物馆”一词起源于希腊语Mouseion,意思是“供奉缪司(Muse)及从事研究的处所”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与纪念意识。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珍稀物品的收藏,和对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遗物的保存和利用。

(近代博物馆与现代博物馆起源于法国大革命。

●最早的博物馆(见亚历山大博学园)

⏹产生博物馆现象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1.地处地中海沿岸,受古希腊的影响

2.博物馆出现的条件:

收藏意识/纪念意识/制度保障/物质基础

3.制度:

在亚历山大历亚,民主的风气很浓厚,珍物集于一处,通过膜拜神之后进入。

4.物质:

港口累计财富

●在罗马文化的兴盛时期,这种原始的博物馆成批出现。

皇室、贵族中流行收藏各种珍品和稀有古物的风气,有的还辟设了专门场所(陈列室)以供客人观赏。

1.约旦首都安曼历史悠久,曾被罗马帝国征服,受罗马人统治了300年,故安曼的大部分文物古迹可追溯到罗马时代,其中有古罗马剧场等。

2.中世纪时,教堂、修道院、教会学校成为收藏古物特别是宗教文物的主要场所,宫廷、贵族府邸、领主庄园则是世俗文物的聚集之处。

(古物分为世俗与宗教两类)

3.梵蒂冈;

意大利的圣·

马可教堂;

德国的哈雷修道院;

瑞士的圣·

莫里斯教堂。

亚历山大博学园(博物馆):

一般认为,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30年)时,在尼罗河口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希腊式城市)博学园内建立的缪斯神庙,是最早的博物馆。

亚历山大博学园包括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所和缪斯神庙。

该神庙后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BasilicaSanMarco为纪念耶稣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

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

教堂的精华是位于中央祭坛后面的Psaa'

'

oro,始建于公元976年,其后多次修补、镶嵌宝石等,非常漂亮.。

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

教堂右侧洗礼堂的镶嵌画也非常美丽。

开放时间:

夏季:

9:

30-17:

30冬季:

30-16:

00参观费用:

3000里拉。

2、公共博物馆的萌芽

欧洲文艺复兴带来各种社会条件的逐渐成熟。

藏品范围的扩大;

藏品量的增加;

私人收藏家的崛起(如意大利梅第奇家族)。

有统计说,14-16世纪,德、意、法、荷四国收藏家多达千余家。

这些私人藏品后多为博物馆收买,奠定了欧洲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基础。

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他的收藏品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一般以为这是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AshmoleanMuseum)。

Museum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MuseumofArtandArchaeology:

英国牛津大学四个博物馆之一。

现设有古器物部、西方艺术部、东方艺术部、赫伯登钱币室等部门,展出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和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各国绘画、陶器、雕刻、工艺品等。

进入18世纪:

●新的时代背景:

(私人藏品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

1.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深入;

2.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工业革命的开始。

●欧洲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博物馆,如:

1.爱尔兰国家博物馆(1731年);

2.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1748年);

3.伦敦不列颠博物馆(1753年);

4.威尼斯艺术学院美术馆(1755年);

5.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1760年);

6.俄国艾尔米塔什艺术馆(1764年);

7.西班牙国立博物馆(1771年)。

●美国的博物馆:

(与欧洲相似的历史背景下)

1.1750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专供教学用的珍品收藏室,这是北美最早的博物馆。

2.1773年在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城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主要是展示该州的自然历史。

3、卢浮宫的开放和其意义

●1792年法国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普遍建立公共教育”的要求,并提出应开放博物馆和植物园。

●1793年法国政府决定:

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同年8月向公众开放。

●王宫及其收藏的社会化。

●卢浮宫影响大,所以其开放意义大:

在此推动下,许多大博物馆陆续开放,一些王宫殿堂如西班牙的普拉多宫,罗马的梵蒂冈也开放了,还有,不少私人收藏室发展演变为博物馆。

一些皇家或私人庭院则转变成动植物园或水族馆。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由此,博物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博物馆事业成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博物馆要开放,要满足教育的需要(卢浮宫的开放比较故宫的开放)。

博物馆工作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博物馆成为国家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4、19世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博览业对博物馆事业的推动

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展览)。

由此奠定了两个博物馆藏品的基础:

一是1852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二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

不少国家竞相效仿。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

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

初为装饰艺术博物馆,1879年改为现名。

1909年在现址建成新馆。

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收藏有世界各地的绘画、雕刻、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陶瓷器、家具、挂毯、服饰、印刷品、版画、素描等精美文物100多万件。

陶瓷器的收藏是特色之一。

位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LBERTMUSEUM)是英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特别委托英国最著名的设计师艾伦·

弗莱彻为其设计一个新的标徽,在标徽的设计要求上要包含"

V&

A"

三个大写字母符号,功能性强,不受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限制,新颖别致,容易识别并且值得记忆.艾伦在设计上选择了具有欧洲历史传统高尚、优雅韵味的波多尼字体,将"

&

的右边部分和"

的左边部分笔画巧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新的标徽设计既高雅别致,又巧妙自然,且不失易识别、易记忆的特点.在形式感上,各个单元的体量大小、字符笔画粗细、高低转折方圆等细微部分也都体现出一种优雅和谐感.

(2)大型博物馆的兴建

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落(即:

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的出现。

它是现在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

包括:

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国立肖像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赫什霍恩博物馆,艺术和工业大楼,伦威克美术馆,非洲艺术博物馆,安娜考斯提亚地区博物馆,阿瑟·

赛克勒美术馆,库伯-休伊特博物馆(纽约),还有1个国家动物园。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创建于1869年,位于纽约曼哈顿区中央公园西侧,占地面积7公顷多。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

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1870年诞生。

目前这个馆的藏品已超过155万件,埃及藏品最多,其次为中东、希腊、罗马以及现代艺术品。

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