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296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2020·

新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

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

为此,安康在市城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

8.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

A.渭河B.汉江C.淮河D.岷江

9.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10.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答案】8.B9.C10.B

【分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可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长江水系,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安康地区应在陕西南部(秦岭的大致纬度约为34°

N),汉江从此经过,所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

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正确;

“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以及“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均不是主要目的,AD错;

与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无关,B错。

故选C。

【10题详解】

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使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是简单的通过“县改区”即可实现,A错;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B正确;

根据材料“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以及“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多山地,平地较少,且大部分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所以即便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但适宜开发的土地并不会发生变化,对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较小,C错;

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园区所在县区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比例的调整并不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D错。

故选B。

【点睛】本题组的第1小题中,在无法根据文字材料信息解题的情况下,还有更为简洁的解题技巧。

地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中河流流经“汉阴县”、“汉滨区”,可大胆推测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

13.(2020·

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

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

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

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

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详解】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

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

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

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

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备考秘籍〗

区域是地理原理和规律实践的载体,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复习这部分时首先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如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或者对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的地理要素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区域分析法、区域比较法,同时渗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思想。

〖重难点突破〗

1.区域差异及其影响

[透析考向]

本知识点要求能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会比较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试题往往通过对某区域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判断该地的人口分布、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特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较小。

试题载体多呈现区域图、区域统计图等图表资料,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比较分析思维等。

[学法指导]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

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归纳区域特征→评价区域发展利用。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①地理位置特征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此类试题的要点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性描述,不能面面俱到。

地理位置空间尺度的选取一定要结合所描述对象本身的空间尺度。

②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的描述包括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特殊地貌(山脉走向、海岸线的平直与否等)。

结合材料中比较明显的部分进行归纳。

尤其是通过其它地理要素信息如等温线、河流、湿地、聚落、交通线等反映地形地势的变化。

③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包括类型和主要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温涉及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等;

降水涉及到年降水量、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水热组合等。

还可能涉及到光照、风等要素。

④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一般指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速、冰期、凌汛、含沙量等方面描述。

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冰期、含沙量、盐度等要素。

⑤植被特征

区域植被特征主要从类型、水分布规律、垂直自然带分异特点分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①人口特征

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人口职业构成结构等。

人口特征指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素质等。

②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生产特征指农业部门机构、农业类型及分布、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农作物种类及分布、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

③工业生产特征

工业生产结构包括工业结构(轻重工业的比重)、主要工业部门及地域分布、规模、投入和产出、工业发展水平等。

④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特征一般包括城市化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快慢等。

⑤交通

一般涉及到交通运输类型、主要分布及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络等。

(3)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

四步审题抓关键:

一审比较对象,二审比较要求,三审比较考点,四审比较角度。

审准比较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审准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等,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审准比较考点可避免跑题;

审准比较角度要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透析考向]

本专题要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试题一般结合“产业升级”“新能源”“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等热点现象,分析某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原因和条件。

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中等。

试题以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呈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选择的改变,让学生判断其影响因素;

通过判断某地工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发展方向,并分析其相应的区位因素等。

[学法指导]

(1)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①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一般为传统的农业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包括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②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③从产业结构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过程,区域产业机构日趋优化、合理。

④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基本思路

两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

两角度:

横向角度和纵向角度。

横向角度值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纵向角度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知识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GPS接收机或其他定位导航设备,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测速、导航、授时等方面的应用,结合城市交通管理实例分析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遥感图像或地理信息系统图像的分析,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S技术的判读技巧

①“点”与“面”判断3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故其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者“多个点”。

RS和GIS的主要工作对象为面;

RS和GIS的区别则主要看突出监测还是需要数据处理。

②“想”与“看”判断RS和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择RS。

〖限时检测〗

(2021·

河南高三月考)国家级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区域战略发展支点,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一种重大战略决策。

从1992年的浦东新区成立到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我国国家级新区的数量已达到19个,基本实现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的全覆盖。

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图。

1.与邻近的城市中心城区相比较,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基础设施更完善B.产业基础更雄厚

C.产业结构更完整D.土地资源更丰富

2.我国设立国家级新区的主要意义有()

①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承接国外高新技术产业

③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④创建区域发展的最强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D2.B

1.国家级新区往往选择在发展相对薄弱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以此带动区域的发展。

与邻近的城市中心城区相比较,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较大,D对。

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及产业结构较城市中心地区差,ABC错。

2.国家级新区多发展较高层次的产业,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水平,而非打造一个最强核心;

承接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不是主要目的,①③对、②④错。

【点睛】

国家级新区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在当地产业基础、基础设施都较差而土地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的发展。

辽宁高三月考)2019年12月7日,《2018-201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正式发布并指出: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关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现对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进行评量,再将得分排序做比较,得出各城市的发展类型(下图)。

若经济排名比环境排名靠前2位以上,则认为该城市“经济先行”;

反之为“环境先行”;

若二者排名差距小于2位,则视为“同步发展”。

3.与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现状描述相符的是()

A.上海与南通经济水平相当B.池州的经济水平高于无锡

C.常州的环境质量优于杭州D.上海的环境质量位居前列

4.在我国主要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高于京津冀城市群,这是因为珠三角()

①人才多更且环保技术更先进②有更多的外资提供资金保障

③产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较大④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D4.B

3.由图可知,上海和南通都属于同步发展,但上海为我国最大城市,经济水平要高于南通,A错误。

池州属于环境先行,无锡属于经济先行,所以无锡的经济水平高于池州,B错误。

常州和杭州都属于环境先行,环境质量相当,C错误。

上海属于同步发展,经济与环境同步,上海经济水平较高,因此环境质量也位居前列,D正确。

4.本题考查城市群的相关知识。

珠三角城市群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京津冀城市群主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因此珠三角城市群环境污染较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较高。

③正确。

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小。

④正确。

京津冀城市群的环保技术相对更加先进,且有更多的外资提供资金保障,①②错误。

B正确。

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浙江高三一模)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库是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

亿利资源集团了综合近30年保护、引种、训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基础,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支持下,2015年在库布其沙漠地区建成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

完成下面小题。

5.库布其种质资源库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是()

A.濒危沙生植物B.耐寒植物C.沙生乔木D.水生植物

6.库布其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生态技术输出。

其生态技术输出的重点地区可能是()

A.新疆塔里木生态修复工程B.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工程

C.吉林长白山生态修复工程D.贵州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

5.A6.A

5.库布其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濒危沙生植物是其重点保护的种质资,A正确。

濒危沙生植物濒临灭绝,比普通的沙生乔木更应该重点保护,C错误。

库布其沙漠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耐寒植物应该是气候更加寒冷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B错误。

水生植物应该是湿润地区应该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D错误。

6.由材料可知,库布其种质资源库主要是研究“保护、引种、训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相关技术,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沙漠地区,库布其种质资源的技术研究可以为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A正确。

黄河三角洲、吉林长白山、贵州喀斯特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库布其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不能为这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BCD错误。

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

嵌瓷以绘画为基础,将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装饰在祠堂、寺宇和民居的外顶上,繁复绚丽(如下图),明清时期为兴盛。

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

嵌瓷在我国其他地区十分少见,在东南亚却分布广泛。

2011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7.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室外墙体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嵌瓷造型更为美观

C.嵌瓷抗侵蚀能力强D.碎瓷片利用成本低

8.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①生产成本提高②审美观念变化③技术人才流失④生产周期偏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嵌瓷在东南亚分布广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与交通B.市场与政策

C.人口与文化D.原材料与技术

7.C8.B9.C

7.嵌瓷技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工艺水准较为精湛,造型美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与千年木雕(特别是内陆的中原一带木雕技艺)相比,“嵌瓷技艺(及造型)”还显得较为稚嫩,故A、B二项错误。

嵌瓷工艺在最初的时候是挑选废瓷片镶嵌,以达到废物利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为了追求精美的效果,结合材料,“(嵌瓷工艺)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也难见其成本较低。

故D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

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C正确,故选C。

8.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③正确。

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②正确。

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①④错误。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在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

本题并不是让人单纯找嵌瓷的优点,千万不能盲目作答。

抓住一点,即与“参照系”——内陆地区宗祠建筑风格相比较,需分析两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山西运城市·

高三期末)冬季,我国北方寒冷南方温暖的气候特点深入人心,然而“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

近几年,随着南方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方人逐渐懂得南方冬天的“冷”;

同时,南方部分城市也实现了供暖,南方人对北方冬天的“暖”也理解了。

读下图,左图为基于体感温度的集中供暖分区;

右图为基于空气温度的传统集中供暖分区。

10.对比两幅图,南方哪个省级行政区供暖需求最高()

A.四川B.湖南C.江西D.江苏

11.关于“北方不懂南的冷,南方不懂北的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南方地区冬季湿度较高②北方地区房屋保温和供暖设施齐全

③南北方信息交流不通畅④北方地区冬季风力较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南方城市地区要实现集中供暖的主要阻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