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298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n/56mol/L

质量分数为2n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1000×

2n/56mol/L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所以x<y,故b>2a.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发生反应B.金属氧化物一定不能与碱发生反应

C.酸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酸D.酸性氧化物可能与酸发生反应

【答案】D

【详解】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发生反应,如CO、NO等不成盐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故A错误;

B.有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与碱发生反应,如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会和碱反应,故B错误;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如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生成酸,故C错误;

D.酸性氧化物可能与酸发生反应,某些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氧化性的酸反应,如二氧化硫和硝酸反应,故D正确;

答案:

D。

【点睛】非金属氧化物中的不成盐氧化物与碱不反应,如CO、NO等与碱不反应;

某些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氧化性的酸反应,如3SO2+2HNO3+2H2O=3H2SO4+2NO等。

4.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

B.为了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其酸化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D.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减小其水解程度

【详解】试题分析:

A、检验SO32–,若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则硝酸会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生成的沉淀会是硫酸钡沉淀,错误;

B、高锰酸钾溶液若用盐酸酸化,则高锰酸钾会和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错误;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因为硫酸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盐酸中本来含有氯离子,会给氯离子的检验带来干扰,所以只能选择硝酸酸化,正确;

D、HNO3会与FeCl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亚铁离子变质,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酸化操作的判断

5.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NO3-、HCO3-、Cl-、SO42-

B.含有Fe3+的溶液中:

K+、Mg2+、H+、AlO2-

C.某无色溶液中:

Na+、Cu2+、SO4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K+、Al3+、NO3-、SO42-

【详解】A.HCO3-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故A错误;

B.H+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Fe3+与AlO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含Cu2+的溶液呈蓝色,Cu2+不能存在,故C错误;

D.pH=1的溶液中K+、Al3+、NO3-、SO42-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

6.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大于92.0kJB.一定小于92.0kJ

C.一定等于92.0kJD.不能确定

【答案】B

【详解】根据反应N2(g)+3H2(g)

2NH3(g)ΔH=-92.2kJ/mol可知,1mol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2kJ,但将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1molN2不可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2kJ,答案选B。

7.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H2O=CO+H2ΔH=+131.3KJ·

mol-1

B.C(s)+H2O(g)=CO(g)+H2(g)ΔH=+10.94KJ·

C.C(s)+H2O(l)=CO(g)+H2(g)ΔH=+131.3KJ·

D.C(s)+H2O(g)=CO(g)+H2(g)ΔH=+131.3KJ·

【详解】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可知1molC完全反应吸热为12×

10.94KJ=131.3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kJ/mol或C(s)+H2O(g)=CO(g)+H2(g)-131.3KJ,

故选:

8.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分析】原电池中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Zn为负极,Ag2O为负极。

详解】A.负极发生反应Zn+2OH--2e-=ZnO+H2O,消耗氢氧根,电极附近pH减小,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Zn极到Ag2O,故B错误;

C.原电池中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Zn为负极,Ag2O为负极,故C正确;

D.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若要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

Ag++e﹣=Ag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

4OH--4e-=O2+2H2O⑤可用Cu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⑥可用AgNO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④⑥

【分析】根据电镀原理,若在铜片上镀银,铜做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解质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

银做电解池的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

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详解】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负极上,故①错误;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故②正确;

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

Ag++e-=Ag 

,故③正确;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

Ag-e-=Ag+,故④错误;

⑤用含有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不能选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故⑤错误;

⑥用含有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有①④⑤;

故选C。

【点睛】掌握电镀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电解质溶液的选择,要注意用含有镀层金属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常见的易溶于水的银盐就是硝酸银。

10.为了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

A.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铜板相连

C.锡板相连D.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答案】A

【分析】金属电化学防护法有两种: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让被保护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让被保护的金属做电解池的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钢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则钢管作电解池阴极,钢管受到保护,故A正确;

B.铁的活泼性强于铜,与铜板相连相连,形成原电池,钢管做负极,加快腐蚀速率,故B错误;

C.铁的活泼性强于锡,与锡板相连相连,形成原电池,钢管做负极,加快腐蚀速率,故B错误;

D.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则钢管作电解池阳极,电解池工作时,阳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加快铁的腐蚀,故D错误;

故选A.

11.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

E2++2e-=E,B-2e-=B2+

A.D2+>

A2+>

B2+>

E2+B.D2+>

E2+>

A2+

C.E2+>

D2+D.A2+>

D2+>

E2+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还原产物的氧化性得到,B2+>

A2+,H+>

D2+,E2+>

B2+,即E2+>

D2+,故答案选C。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氧化性的判断相关知识

12.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A.溶液

pH变大

B.c(Na+)与c(CO32-)的比值变大

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

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

【详解】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CO3溶液,相当于电解水。

溶剂减少,所以会有晶体析出。

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D。

13.下列事实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

A.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迅速反应放热

B.铁被钝化处理后不易腐蚀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

【详解】A.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构成原电池装置,金属镁是负极,镁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故A不选;

B.铁被钝化后,在金属表面上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故B选;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金属锌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Zn、Cu、硫酸会形成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使得Zn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故C不选;

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镀锡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速率加快,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14.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Zn2++Cu

的是

A.Zn正极Cu负极CuCl2B.Cu正极Zn负极H2SO4

C.Cu正极Zn负极CuSO4D.Zn正极Fe负极CuCl2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详解】A.应该是Zn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

B.应该是锌作负极、Cu作正极,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Zn作负极、Cu作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所以C正确;

D.Zn负极、Fe正极,CuCl2做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

C。

【点睛】理解电池总反应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原电池的负极一般比正极活泼。

15.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

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

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B.C>D>A>BC.D>A>B>CD.A>B>D>C

【详解】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

②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

③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

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D>A>B>C,故选C。

【点睛】原电池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活动性强的金属;

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

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16.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0.1mol反应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数为0.2mol

D.正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

【详解】A.由电池反应知,Z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Zn失电子作负极,故A错误;

B.该原电池中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且作氧化剂,故B错误;

C.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错误;

D.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故D正确;

1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H>

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H=-57.2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2kJ

D.已知2H2(g)+O2(g)

2H2O(l)△H1,2H2(g)+O2(g)

2H2O(g)△H2,则△H1>

△H2

【详解】A错放出热量,ΔH应为小于0

B对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错应该是稀硫酸

D错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因为ΔH是负数,所以△H1<

18.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O2(g)=ZnO(s)ΔH1=-351.1kJ·

Hg(l)+

O2(g)=HgO(s)ΔH2=-90.7kJ·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ΔH3,其中ΔH3的值是()

A.-441.8kJ·

mol-1B.-254.6kJ·

C.-438.9kJ·

mol-1D.-260.4kJ·

【详解】由已知:

mol-1,Hg(l)+

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Zn 

(s)+HgO 

(s) 

=ZnO 

+Hg 

(l),则ΔH3=ΔH1-ΔH2=-З51.1kJ/mоl-(-90. 

7kJ/mol) 

=-260. 

4kJ/mol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

19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ΔH=-Q1kJ•mol-1①

2H2(g)+O2(g)=2H2O(g)ΔH=-Q2kJ•mol-1②

2H2(g)+O2(g)=2H2O(l)ΔH=-Q3kJ•mol-1③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0.4Q1+0.05Q3B.0.4Q1+0.05Q2

C.0.4Q1+0.1Q3D.0.4Q1+0.1Q2

【详解】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0.5mol,根据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甲烷为0.4mol,氢气为0.1mol;

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水为液态,根据CH4(g)+2O2(g)=CO2(g)+2H2O(l)ΔH=-Q1kJ•mol-1①计算,0.4mol甲烷放出0.4Q1的热量,根据2H2(g)+O2(g)=2H2O(l)ΔH=-Q3kJ•mol-1③计算,0.1mol氢气入出0.05Q3的热量;

故放出总热量为0.4Q1+0.05Q3。

答案选A。

20.下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体积:

①=②

B.溶液的pH变化:

①减小,②增大

C.电极反应式:

①中阳极为4OH--4e-=2H2O+O2↑②中负极为2H++2e-=H2↑

D.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详解】A、①是电解池阳极是氢氧根放电产生氧气。

②是原电池,负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则根据电子转移0.02mol可知氧气是0.02mol÷

4、氢气是0.02mol÷

2,所以二者的体积不相等,A错误;

B、①中产生硫酸酸性增强,②中消耗氢离子,酸性降低,即溶液的pH变化:

①减小,②增大,B正确;

C、电极反应式:

①中阳极:

4OH--4e-→2H2O+O2↑②中正极:

2H++2e-→H2↑,负极是锌失去电子,C错误;

D、①中阴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质量增加,②中正极是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质量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40分)

21.在298K,1.01×

105pa时,2molH2(g)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484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g)+O(g)=2H2O(g)

=-484kJ/mol

【分析】根据通过条件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的焓变,配平写出。

【详解】已知在298K,1.01×

105pa时,2molH2(g)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g)=2H2O(g)

=-484kJ/mol;

因此答案是:

2H2(g)+O(g)=2H2O(g)

=-484kJ/mol。

22.有七种金属:

钾、锌、铁、锡、铜、银、铂,它们的标号分别为A、B、C、D、E、F、G。

①常温下,只有A和水反应生成氢气;

②D、E、G都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C、F无此性质;

③C、F组成原电池时,F为正极;

④在G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D,发现D溶解,G析出;

⑤将G、E接触放置,E不易锈蚀;

⑥以铂作电极,电解相同浓度的B和C的硝酸盐溶液时,在阴极上首先得到C,G在空气中放置极易生锈。

则A是___,B是___,C是__,D是___,E是___,F是____,G是____。

【答案】A:

KB:

CuC:

AgD:

ZnE:

SnF:

PtG:

Fe

【详解】考查金属性强弱比较。

根据①可知A的金属性最强,所以A是K。

根据③可知C的金属性强于F的。

根据④可知,金属性是D强于G。

根据⑤可知,金属性是E小于G。

又因为G易生锈,所以G是铁,因此根据②可知,D是Zn,E是Sn。

根据⑥可知B的金属性强于C,所以根据②可知Cu,C是Ag,F是Pt。

23.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中A为气体化合物,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

若甲为淡黄色固体,D和A的溶液均呈碱性,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D的溶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3

(2).

(3).2OH-+2Al+2H2O=2

+3H2↑

【分析】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只有NH3,由此写出反应Ⅰ为4NH3+5O2

4NO+6H2O,由甲为淡黄色固体,知其为Na2O2,B为H2O,C为NO,G为HNO3,金属在冷的浓HNO3中产生钝化作用的有Al和Fe,但Fe不能和D的溶液(NaOH)反应,故乙为Al。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知A的分子式是NH3,甲为Na2O2,其电子式是

(2)D为NaOH,乙为Al,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2Al+2H2O=2

+3H2

24.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