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85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Word下载.docx

昆明,650221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3-0163-009

  

  DevelopmentAnthropology'

sPerspectivesofEco-CulturalTourism:

ACaseStudyonLuguLakeinYunnanChenGang

  Abstract:

Thispaperreviewsmajortheories,approachesandtrendsofdevelopmentanthropologysinceitsemergencein1960sanditscontributionto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culturaltourism.Itdiscuss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Mosuoethniceco-culturaltourismatLuguLakeinYunnanProvincesince1980sandappliestheoriesandapproachesofdevelopmentanthropologytointerpretthisprocess.Aftercommentingontheachievementsmadeinthisdevelopmentprocess,thepaperpointsoutproblemsMosuoeco-culturaltourismisfacingindevelopmentconcept,communityparticipation,empowermentandstakeholderissueandproposesstrategiestodealwiththeseproblems.

  发展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如贫穷、环境恶化、饥饿),并应用人类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发展人类学的简史、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从发展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云南泸沽湖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发展规划,总结好的发展经验,指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推广到其他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地区。

  一、发展人类学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崩溃。

为在新独立的新型民族国家推广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经济落后的国家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项目,如杜鲁门“四点计划”,这些项目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许多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如通货澎胀、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文化冲突等。

①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展机构,如美国国际发展署(The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和联合国发展计划部(The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等,开始重视受援国的社会文化因素,转向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家专长和知识修订发展计划,把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指标包括进他们的政策和规划里。

这些发展机构对人类学家的需求正好填补了西方70年代高校对人类学家需求减少的空缺。

同时期,发展人类学研究机构也建立起来,如建于1976年的美国的发展人类学研究所,英国的海外发展研究所,丹麦的发展研究中心,法国的海外科学和技术研究办公室和肯尼亚的发展研究所等。

以发展人类学为题的论文或书籍也相继出版,这些都是发展人类学诞生的标志。

  在这一时期,国际上的发展项目出现了四个新的投向: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社会方面的发展项目(如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

第三,乡村发展项目;

第四,新的发展意识:

发展要适应于当地的自身资源/技术水平。

③到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性发展概念出现并得到普及,“自然环境成为发展项目必须关注的内容。

”在90年代初期,妇女与发展问题成为发展项目关注的重点。

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发展项目直接投向最贫困群体,并让其参与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的设计、传递、决策过程。

目前,国际上对发展项目达成几点共识:

“一是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关注就业和收入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资本积累;

三是关注妇女在发展中的特殊需求和地位;

四是可持续发展,防止以发展经济为代价的生态环境破坏;

五是提倡农村地区最贫困人群对发展过程的全面参与。

”④

  发展人类学随国际发展计划而壮大。

发展牵涉方方面面,如住房、卫生设施、身体健康、饮水、教育、农业、旅游业、环境保护、就业、政治权力、消除贫困、可持续性发展、食品保障等等,为发展人类学提供了很大的舞台。

发展人类学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连接文化和发展的桥梁。

每年有众多新的学术著作出版,更多的人类学家投身于发展领域,使发展人类学更好地融入人类学学科中。

  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发展人类学立足于服务发展项目,实地解决或缓解发展项目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探索利用本土文化提高发展项目实施效果的可能性;

它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关注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和权力不平等关系。

⑥格瑞洛(Grillo)在1997年把发展人类学的研究主题归纳为:

一是人类学家在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

二是人类学的“异文化”研究到底能为发展研究带来什么贡献;

三是反对在发展实践和研究中把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人民及其知识边缘化;

四是倡导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发展,促使赋权模式的实施;

五是讥讽现有的发展实践和目标;

六是批判发展和发展过程;

七是寻找有效处理发展的人类学研究中权力关系的另类途径。

  在理论上,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发展理论,如现代化理论(认为用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可以改变非西方社会以促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属关系理论(dependencytheory,认为国际资本很容易剥削边缘社会,必须消除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建立的市场关系,这些边缘社会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少数资产阶级贵族从发展中夺取了大部分利益)和平民主义理论(populist-inspiredtheories,提倡地方知识与实践和以其为基础的项目),为发展人类学家解释发展或发展不足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近二十年来,人类学对家庭、家庭内部关系(household/intrahouseholdrelations)和对公共财产制度(commonpropertysystems)的研究也为发展人类学提供了研究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研究中,发展人类学强调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

发展人类学常用的两个概念,参与(participation)和赋权(empowerment),既是理论,也是方法。

一些地方发展项目采用了这两种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当社区和社区成员参与发展项目的计划和决策过程、被授权管理和控制他们自己的资源和未来时,平等发展最有可能实现。

⑨这也是发展人类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另一趋势是加强同其他学科合作,学习其他学科新的发展理论,不仅进行当地社区研究,还研究对发展计划影响更大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势力。

(10)

  二、发展人类学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可持续性是发展人类学研究重点之一。

二战后,旅游业在世界上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云南省在中国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把旅游业发展成云南支柱产业的目标。

2006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7721.3万人次,国外游客394.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人民币499.78亿元。

(11)

  人类学对旅游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3年,人类学者Nu∧nez发表了论文Tourism,Tradition,andAcculturation:

WeekendisminaMexicanVillage(《旅游,传统与涵化:

一个墨西哥村庄的周末主义》),成为最早的旅游人类学著作。

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发展人类学的兴起,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是人类学研究的主流。

其中,70年代的研究主题是旅游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

而80年代的研究主题是旅游对西方发达社会的影响、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适应问题和东道主社会的社会文化建设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发展人类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12)美国人类学家Nash的专著AnthropologyofTourism(“旅游人类学”)(1996)综述了人类学对旅游研究三大主要视角:

一是把旅游看作文化涵化和发展的一种形式,引起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

二是把旅游作为实现游客自身行为转化的一种形式;

三是把旅游看作是一种“上层建筑”,其产生依赖于其他更为根本的社会因素。

这三种视角将旅游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紧密结合起来,是90年代学术界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系统归纳。

(13)

  人类学在评估大规模旅游(masstourism)对社会文化结构的影响时,常常认为旅游业会带来负面影响。

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道挑战旅游业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假说,认为是经济学家们把“旅游当作发展的最好策略”。

(14)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家们就认为旅游业并不是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问题的良药;

(15)旅游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性旅游;

(16)旅游业中断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使当地社会依赖外面的世界;

(17)旅游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18)从事旅游业的私人企业把利润转移到发达国家;

(19)旅游业导致当地社区阶层分化越来越大;

(20)旅游业引起的传统文化的消失引起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不满;

(21)旅游业甚至被描绘是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22)新殖民主义的先锋,(23)“全球法西斯”。

(24)

  近年来,许多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家赞同或支持发展文化旅游(culturaltourism)或生态旅游(ecotourism),以替代大规模旅游,他们认为尽管这两种旅游方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但相对来说,他们是破坏性较小、可持续性较高的旅游发展形式。

文化旅游特别强调利用文化因素来吸引游客,这些因素可以是物质的,如博物馆、历史遗址、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等;

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宗教活动、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吸引游客去体验和探索自己不熟悉的其他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传统、文化遗产等文化内涵。

实际上,文化旅游越来越同所谓“奇异”和“原始”文化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诱使人们去参观访问这些社会。

(25)文化旅游每年增长率为10%到15%,占旅游市场的五分之一。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报告指出文化旅游“有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它建构和强化身份,帮助树立形象,帮助保护文化和历史传统。

以文化为工具,它促进人们间的和谐和理解。

它支持文化,并使旅游业得到复兴。

”(27)但也有学者认为文化旅游并不是医治大规模旅游的弊病的万能药,许多大规模旅游的负面影响也出现在文化旅游发展地区。

除此外,为吸引游客,使文化商品化,这给文化旅游带来新问题,如文化真实的问题。

(28)

  生态旅游被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为到保护环境并改善当地人福利的自然地区去负责任地旅游。

(29)这些自然地区吸引人的是动物和生物群,(30)也可包括一个地区的自然史和原住民文化。

(31)因此,生态旅游不仅仅是让人放松休息的旅游,它也促使游客去了解和欣赏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和原住民族的文化。

保护与发展是生态旅游的主题,理想的生态旅游具有规模小并由当地人经营的特征。

所以,许多人把生态旅游看成是既有利于当地经济和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发展战略。

(32)

  多数文化或生态旅游地是在不发达的、边远、贫困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单靠自然环境资源或文化资源,无法支撑旅游经济,文化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才能为当地社区带来收入,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云南的泸沽湖摩梭人文化生态旅游、南美州秘鲁塔基雷岛旅游属于该类旅游。

(33)发展人类学特别强调开发该类旅游项目不能剥削当地居民,(34)可持续性发展和当地人参与是文化生态旅游长期发展的关键。

在利润程度、所得分配和企业的控制方面,文化生态旅游都不同于大规模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是否能成功取决于它是否被当地社区接受并参与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

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是当地人、经理和“专家”(如生态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要通力合作,他们间合作的最重要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和交流沟通。

(35)有学者提出在旅游业开发中采用社区整合方法(CommunityIntegration),它包括三个重要变量:

社区意识、社区团结和社区内部及与外部的权力或控制关系,(36)更加强调社区集体参与和维护社区多数人的利益。

  欧洲自然与国家公园联盟在2002年颁布了“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欧洲宪章”,(37)为从事旅游业的政府机构、商业组织和经营人员制定标准,提供指导方针,以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它常被发展人类学家引用。

该欧洲宪章列出十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38)

  1.管理好各种影响因素;

  2.为保护作贡献;

  3.保护自然资源;

  4.支持地方经济;

  5.吸纳当地社区参与;

  6.发展质量合格的旅游项目;

  7.欢迎新市场;

  8.制造新的工作形式;

  9.鼓励环境友好的行为;

  10.为其他行业提供榜样模式。

  三、云南泸沽湖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及发展

  泸沽湖位于藏彝走廊内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湖域面积50.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0.13米,最大能见度12米,周围森林密布,山水相映,景色迷人,享有“中国西南的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

更出名的是居住在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特殊的“走婚”风俗和“母系”继承制度,以及达巴教和藏传佛教的交融,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美丽的山水,领略异族风情文化,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形成摩梭人研究热,涌现出来一批摩梭研究者,包括上个世纪30年代的洛克(美国)、顾彼德(俄国)、周汝城和李霖灿,50-80年代的宋恩常、刘尧汉、严汝娴、詹承绪、王成权、宋兆麟、李近春和刘龙初,80年代以来的邓启耀、翁乃群、施传刚、蔡华、石高峰和周华山等。

(39)

泸沽湖周边千百年来居住着被识别为纳西族的摩梭人、普米族、彝族、汉族,以及纳西族的其他部分,湖岸沿线有落水、里格、浪放等十余个民族村落。

泸沽湖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曾任落水村村长达8年的格则次若回忆说:

“开放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开始,有一些散客来,政府动员我们搞旅游业,但是旅游咋个赚钱,我们不知道嘛。

客人来了,我们招待,住家里,吃在家里,坐自家的猪槽船,招待人家是应该的嘛,谁也不会收钱。

当时,我对政府叫搞的旅游,怎么也搞不懂?

”(40)落水村第一家家庭旅馆是1989年时任宁蒗县旅游局局长的曹学文鼓动家里开办的,只有20个床位。

这事在当地百姓和领导层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百姓中普遍害怕外来的陌生人住在摩梭家,因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矛盾;

怕有游客因不懂规矩而冒犯禁忌,不尊重老人,或因话不同礼不同而引起有伤风化的事。

(41)但当得知他们家的年收入4万元时,全村人惊讶不已,大家也才猛然醒悟旅游业可以赚钱,纷纷效仿,开设家庭旅馆,泸沽湖的旅游业也起步了。

泸沽湖的旅游业从起步到今天,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

  

(一)1989至2004年民间自发自主发展时期。

据报道,1990年,泸沽湖正式对国内游客开放,1992年,对国外游客开放,泸沽湖进入旅游高速发展的时期,游客逐渐增加,但没有制定任何规章制度,情况混乱,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其中1991年至1993年的矛盾最为激烈,为争夺游客,摩梭人家屋间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游客“被宰”也时有发生。

(42)为控制恶性竞争,1993年,泸沽湖落水村使划船、迁马和晚上表演集体化,成立了划船和迁马队,全村所有摩梭、普米和汉人每家都出一人参加划船或迁马队,两队的工作每周互换,划船队负责晚上的演出,收入由全队成员平分。

  1995年清明节,落水村的游客人数首次超过旅馆的床位数,导致村民开始修建更大的旅馆。

1998年,第一家四层楼高的宾馆建好开业。

1999年,村里有50多家旅馆接待游客,有1300多张床位。

2004年,落水上村居民先后在靠落水下村的湖边修建旅馆后,落水村的接待能力加倍。

到2005年,全村接待游客的床位达3500张。

(43)落水村家庭旅馆急速发展,旅馆修建离湖愈来愈近,污水横流,以走婚的名义提供性服务开始泛滥,这些不仅影响了环境资源和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4年6月5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对泸沽湖环境管理和卖淫问题进行了曝光。

政府工作组进驻落水村,开始整治泸沽湖旅游业。

  

(二)2004年至今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时期。

2004年10月27日,省政府在泸沽湖召开专题保护现场办公会,决定实施泸沽湖环境整治“八大工程”建设,要求3年完成。

2006年2月24日,省政府在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努力把泸沽湖建成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特色鲜明的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并决定实施“八路一桥”和女儿国旅游小镇、泸沽湖支线机场等一批旨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的重大建设项目。

2008年1月3日,丽江市委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决战泸沽湖”的重大战略决策。

(44)

  2005年初,泸沽湖环湖道路工程、里格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工程、泸沽湖综合规划编制、落水摩梭民俗观光村恢复项目工程、泸沽湖旅游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泸沽湖旅游区垃圾处理场、国家“863”泸沽湖高原湖泊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和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八大项目相继启动,2008年1月24日,丽江市委、市政府在泸沽湖景区召开环境整治总结表彰会,标志着“八大工程”建设结束。

(45)由上海投资商开发的高星级酒店泸沽湖银湖岛度假村已开工建设,计划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46)

  与第一时期民间自发自主发展相比,政府主导下的发展可谓大手笔,可概括为“大旅游、大产业、大宏图、大保护、大规划、大勇气、大品牌、大营销、大声势、大招商、大发展、大思路”。

(47)三年投资8000多万元,征用土地236亩,拆除各种违章和不协调建筑78户3.15万平方米,景区基础设施和村落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取得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与2003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门票收入5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7500万元)相比,2007年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近1.8亿元。

(48)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云南泸沽湖的旅游设施得到完善,沿湖村落几乎家家有旅馆,每天可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主要旅游项目有划船、骑马、跳舞和参观摩梭人民居,落水村的摩梭博物馆和湖中的扎美寺也是游人喜欢参观之地。

  与文化旅游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得到完善,除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颁布有关规章制度外,每村都有自己的村规,如落水村村民讨论通过的村规有:

“落水村民小组村规民约”、“泸沽湖旅游饭店协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和“泸沽湖旅游景区酒店协会章程”。

村规民约明确提出村民有义务保护摩梭母系文化和秀丽的水山,正确处理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严禁买卖承包的土地,出租承包土地,必须向村民小组申报批准。

对旅游服务、饭店的价格和安全工作都有明确规定,以防止出现90年代初那种恶性竞争。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沿湖村寨的主体经济,旅游已融入它们的社会生活中,摩梭文化已成为一品牌商品,用来招揽和款待游客。

以湖边最大的村落水村为例,全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旅游活动,它保证了一种很好的公平性与参与性。

(49)全村570人中,摩梭人270人,普米族(220人)和汉族(80人)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

外来经商和打工的人口有700多,超过村里原住人口,许多人也穿上摩梭人的服装,兜售生意。

2008年4月,我们在落水村作田野调查。

在采访村里的摩梭人时,询问他们对非摩梭人从事摩梭文化旅游业的态度,他们中有人认为村里原住普米族和汉族人,世世代代与他们居住在一起,已经是摩梭人,并指出许多普米族人采纳摩梭人走婚的习俗和母系大家庭制。

至于经商的外地人,许多摩梭人与常年租他们房屋做生意的外地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如同一家人,而经商的外地人也为村里的摩梭人提供优惠价格。

  文化生态旅游把不同族群联结在一起。

在落水村,对当地居民和外来商人,我们通过随机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文化生态旅游的认识以及对游客交流方式和满意程度。

在我们访谈中,他们毫不忌讳谈论旅游业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摩梭人也不隐瞒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如外来的个人主义思想在年轻人中影响较大,给尊老爱幼的母系大家庭制度带来危机。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与游客互动方式依次为交谈、邀请游客到家做客、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和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多数村民满意与游客打交道的经历。

这和我们所观察的一致:

当地居民普遍喜欢和游客交谈,有问必答;

也喜欢邀请游客到祖母房参观和饮茶。

在田野调查期间,我们参加了一场婚礼和葬礼,都有游客参加,并拍照,主人没有禁止。

  我们的调查还表明,当地居民充分认识泸沽湖自然景观和摩梭人文化传统对旅游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接待游客、满足游客的需要,重视村里的环境卫生和泸沽湖的生态保护。

摩梭博物馆的建立和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说明当地的摩梭人已经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摩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摩梭文化包融性强,藏传佛教和游客带来的消费文化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当地精英人士的关注,认识到如何从形式到内容上保护摩梭传统文化和泸沽湖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当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讨论与结语

  纵观云南泸沽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它基本符合欧洲自然与国家公园联盟定的10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它的管理是通过省、市、县和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驻地机构(如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丽江泸沽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努力完成,各级政府多次在泸沽湖召开现场会,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