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86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Word格式.docx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

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

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

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选B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由材料一“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可知,选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误.D项,由材料二目标观众年龄“55~64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岁及以上”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述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断地攀升错误.E项,“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于文无据.由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频道化运营模式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这些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注意题干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要有“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本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明”,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要作具体分述.

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2017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

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选AE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

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2017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选B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观察材料二的柱状图,并对具体数据逐个比较,可以看出,除了2007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之外,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亦有所减少.据此可知,B项中“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有误.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选B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可知,A项中的“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由材料二中“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可知,D项“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错,免费开放弱化的只是其直接经济贡献.由“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可知,D项中“通过博物馆……全部贡献”错误.由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可知,E项中“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理解有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目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作用的范围是“在科研方面”,切不可无视题目要求,转而去说明博物馆在经济等其他领域的作用.答案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回答时语言要简洁,分点作答.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

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

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选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材料第一段只表示了“文物曾‘乏人问津’”,并未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一开始:

“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

B.告罄:

“罄”读作qì

nɡ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

“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

“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

选B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甫”应读fǔ.C项,“津”的意思是“渡口”.D项,“掬”的意思是“两手捧(东西)”.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

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增强文物观赏的趣味性

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动漫、APP、VR等技术在文物展览中的重要作用.B项,“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错误,“文物的学术性价值”是文物本身具有的,与展览的方式无关.

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分)(  )

A.身不由己      B.感同身受

C.设身处地D.身临其境

选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身不由己:

自身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B项,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C项,设身处地:

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D项,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原文表示VR技术能带来沉浸感觉可知,D项最符合.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