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38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师大 马克思大题Word下载.docx

4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党。

第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第七章

47、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第二,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还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形态特别是经济结构时,采用了典型分析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第三,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48、试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是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三大差别的社会。

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已不复存在。

到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国家失去了它的镇压对象和必要性,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战争的社会。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

49、何以见得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决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发现了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正是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未来走势上把握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入分析社会结构,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就可以把握和不断加深对社会轮廓和它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就可以看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也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也共产主义走近一步。

第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考查。

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有三层意思,一是共产主义思想,二是共产主义运动,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诚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完美状态需要在遥远的未来才可以实现,但是,这不应成为悲观的理由,因为作为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科学社会主义早已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随之而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正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至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也不渺茫,因为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已经从一定意义上向人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的晨曦。

虽然这种展示还是不完全的和尚未完成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在继续发展中,这种发展持续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就越大,越能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提供着更多更有利的条件和更有力实践证明。

5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牢牢打地基。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没有社会主义这个低级阶段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共产主义这个高级阶段的到来。

在当代世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尽管社会主义阶段离共产主义社会还很遥远,而且目前的社会主义本身也是不完善的,但我们必须满腔热忱、脚踏实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在当前如果对社会主义不热心、不积极,就算不上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正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对民主革命不热心、不积极,就不能算是一个自觉和忠诚的社会主义者一样。

试图人为地缩短社会主义时期,急于向共产主义过度,超越社会主义充分发展阶段,是有害的,试图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更是不可能的。

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是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党已经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且在坚定不移的贯彻中取得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未来的更高的阶段中,我们党也将根据新的国情制定符合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继续向前推进。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国的社会主义就会日益辉煌,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实。

1.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段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下面是一组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的不同看法的材料。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2)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参见列宁: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你怎么评价第一种的观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对于世界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

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

世界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

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

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1.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

一家在不同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超市的大型销售企业,欲在N市某小区附近设立新店,于是决定公开招聘销售部主任。

招聘启事一公布,应者如云。

通过几轮选拔,候选人只剩下10人。

最后一轮考试,公司的考题是:

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时间段、信息准确者受聘。

求职者的调查方法五花八门,有的采取抽样调查法,有待采取电话调查法,有的采取直接询问进出小区住户的方法,而最早完成调查(仅用4小时)并最后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的应聘者,虽然用时短但结论与其他人基本一致。

这位应聘成功者在阐述自己的方法时说:

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查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种,从而得出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

(摘编自2007年3月12日《扬子晚报》)

(1)这位成功应聘者调查方法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下面是丁肇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材料。

2002年5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

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年冬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明,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第4种夸克。

有了第4种,就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1.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1页)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第二,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2:

利益为最高标准。

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3: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材料1、材料2、材料3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

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2、下面是关于经济危机的一组材料。

[材料1]儿子:

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

家里没有煤。

儿子:

为什么不去买呢?

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材料2]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就要爆发一次,主要先后经历了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29年、1973年、1990年、2000年、2008年等多次危机。

[材料3]恩格斯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1)材料1中这段对话表现了经济危机怎样的实质?

(2)材料2、3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3)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消极后果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主要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危险不断增大。

3、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3)从上层建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实质:

(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2)工人阶级作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没有改变;

(3)这些改变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之内的自我调节与完善,是局部性或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可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兴企业,部分克服社会化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资产阶级国家代表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与活动,在一定范围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与提高。

(4)在国家垄断主义的干预下,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

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

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

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

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

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

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

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

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根据刘峰、靳立新:

《微软垄断始未》,《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1月17日整理)

请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2、[材料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

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一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9、59%,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