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04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洪评价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规划方案力求在原生态的建设用地上亲善自然,在珍惜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达到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加强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体现花园式、生态化的校园环境。

场地内的撇洪渠水体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与校园中的各功能组团有机结合,营造出校园中心区“曲水流觞”的生态园林。

它穿插于各功能组团之间,使全校可以最大限度的享用此处的景观,是师生们休憩、早读、交往的场所,给人以恬静、愉悦的环境享受。

校园规划拟将雨水收集后分四部分排入撇洪渠。

雨水管径为d400-1000,坡降控制不少于2‰,起点井埋深控制不小于1.5米。

为评价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建设对防洪影响,受XX师范学校建设项目部的委托,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对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并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1.2评价依据

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年6月1日

(5)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6)水利部办公厅办建管[2004]109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7)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1995年4月6日;

(8)湘水电政(1992)第06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1.2.2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59-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144-20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1.2.3有关规划和技术文件

(1)《XX省洪水调查资料》(XX省水利水电厅,1986年)。

(2)《XX省河渠糙率》(XX省水文总站,1988年);

(3)《XX报汛站暴雨洪水特征值重现期查算手册》(XX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998年1月)。

(4)《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3年5月);

(5)《XX省XX市城市防洪初步设计报告》(水利部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12月);

(6)《湘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水利部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8月);

(7)《XX湘江XX综合枢纽水库回水计算专题报告》(水利部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年12月)。

1.3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工作内容

根据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成果,对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工作内容主要为:

收集工程建设设计资料、水文资料、流域、区域相关资料等,分析各种频率的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设计对堤防安全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包括施工)对防洪保安各方面的影响、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对第三者权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和补救措施,最后提出防洪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1.3.2技术路线

1、设计洪水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根据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按推理公式法推求。

设计洪水位采用《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各种频率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在以上各项计算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相关影响做出综合评价。

1.4报告采用高程系统

本报告如无特别说明,高程系统均为56黄海高程系统。

2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名称与范围

名称:

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

范围:

撇洪渠源起汤家坝,流入捞刀河,全长约4.1km。

上游汤家坝至场区入口2300m,本次整治场区总长620m,场区出口至捞刀河1180m。

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1.2工程设计方案

1、位置:

拟建的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位于XX县XX镇毛塘物流园内,距捞刀河北岸2.3公里,107国道东侧,规划中的XX物流大道以南、星沙大道北延线以西,工程位置示意图见图2.1-1。

图2.1-1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位置示意图

2、工程设计概况

该撇洪渠为捞刀河支流水渡河高排渠,水渡河中游建有汤家坝,上游洪水经汤家坝拦截分流后,进入撇洪渠,再注入捞刀河。

撇洪渠为梯形土质渠道,全长4.1km,底宽5.7~11.8m,进口渠底高程为36.75m、出口为33.2m,堤顶高程38.05~39.85m,边坡系数1.05~2.02。

设汤家坝进口桩号为0+000,则进入XX师范学校二校区上游口桩号为2+300,下游口桩号为2+920,场内长度为620m。

本次仅对场区内620m进行规划设计。

在不影响渠道行洪能力和不淹没上游农田的基础上,满足生态景观需要。

进口2+300至2+725(420米)为矩形明渠,采用复式断面,边墙顶高出正常蓄水位1.0米,边墙顶设慢行游道,游道上设0.5米高护脚式挡墙,挡墙上设1:

2.0斜坡与地面相接。

在明渠末端设抬水坝,亲水景观水位为37.0m。

2+920至2+725地面依次为主入口广场、南侧大门、校前区广场、潇湘广场,该段需要将撇洪渠进行覆盖,形成开阔的广场区间,拟建双孔箱涵。

拟建抬水坝为活动钢坝,洪水过坝时逐步打开闸门,控制坝前水位37.0m,直至闸门全开。

洪水退去后,关闭闸门。

1)箱涵工程

拟建箱涵进口桩号为2+725,底板高程35.29m;

出口桩号为2+920,底板高程35.19m;

全长195m,涵顶覆盖填土,地面为南入口大门广场,标高为40.0m,需通行载重汽车。

箱涵为两孔,净空高×

宽为3.5×

4.5m。

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设计:

1、孔径及净空

净跨径L0=4m,净高h0=3.5m,孔数m=2。

2、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r0=1.1

3、汽车荷载

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截面尺寸拟定(见图L-01)

顶板、底板厚度δ=0.5mC1=0.3m

侧墙厚度t=0.5mC2=0.3m

横梁计算跨径LP=L0+t=5mL=2L0+3t=10.5m

侧墙计算高度hP=h0+δ=4mh=h0+2δ=4.5m

基础宽度B=10.5m

2)明渠工程

明渠进口桩号为2+300,底板标高35.5m;

末端为抬水坝,桩号为2+715,底板标高为35.29m;

全长415m,满足景观亲水需要,撇洪渠明渠段设计为复式断面,标高38.0m以下为矩形,底宽为8m;

38.0m高程两岸设慢行道,亦为亲水平台,宽各4m;

以上为梯形断面,边坡1:

2。

本次设计采用浆砌石挡墙结构防冲,明渠段底板铺设0.2m厚鹅卵石,减缓枯水流速,以便水生动物栖息,达到景观效果。

3)抬水坝工程

拟建抬水坝位于撇洪渠桩号2+715,箱涵进口前10m。

该区域为学校主要入口处,为满足规划要求,地面以上不能有影响景观的建筑,拟采用钢闸坝形式挡水,闸门型式为液压底横轴翻转式闸门,该闸门启闭设施位于左岸地面以下,对景观影响不大。

设计抬水钢坝堰顶高程取渠道底部高程,门顶高程为景观水位37.0m,门高1.71m,宽8m。

启闭机型式为1×

250kN液压启闭机,启闭方式为动水启闭。

启闭房布置在左岸,顶部与地面一致,高程为41.5m,净宽3m,净长7m,高程39.0m以下为不透水密封结构。

抬水坝下游设消力池,池深0.6m,池长10m。

消力池后5m兼做扩散段,从8m宽扩散为9.5m宽,下接双孔箱涵。

闸门底板砼厚度1.2m,深入边墙,形成一道截渗墙。

抬水坝底板、边墙以及启闭房、消力池均为C30钢筋砼结构。

3、施工方案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个枯水期跨2个年度,共计6个月。

施工筹建期不包括在本进度计划内,工作内容包括征地拆迁、主体工程施工招标等筹建工作,要求在各段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主体工程为11月~次年3月。

2.2流域及河道基本情况

2.2.1流域概况

捞刀河(又名捞塘河或潦浒河),为湘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XX省浏阳市社港镇周洛洞的石柱峰下,流经浏阳市龙伏镇、北盛、永安、及XX县春华镇、捞刀河镇,于涝湖垸与戴家河垸之间汇入湘江,全长约140.5km。

流域发育不对称,右岸集水面积大于左岸。

流域总集水面积2543km2,河道平均坡降0.78‰。

捞刀河干流流经XX县以后,河道在微丘平原区蜿蜒穿行,并逐渐加宽,坡降逐渐减缓到0.2~0.25‰。

工程以上流域面积2502km2,河段长119.3km。

半边街干沟为湘江流域捞刀河支流水渡河撇洪渠,始于上游汤家坝,该坝控制集水面积4.3km2,撇洪渠沿途拦截山坡雨水面积1.46km2,其中师范学校场地及以上拦截山坡水面积0.98km2,合计场地以上撇洪集雨面积5.28km2。

汤家坝以上河道干流长度4.1km,干流平均坡降2.25‰,流域内植被较好,属丘陵地区。

2.2.2工程河段概况

拟建的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位于XX县XX镇毛塘物流园内,下距捞刀河1.2公里,工程处河道照片如图2.2-1。

半边街干沟为湘江流域捞刀河支流水渡河撇洪渠,始于上游汤家坝,该坝控制集水面积4.3km2。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撇洪渠沿途拦截山坡雨水面积1.46km2,其中师范学校场地及以上拦截山坡水面积0.98km2,合计场地以上撇洪集雨面积5.28km2。

图2.2-1工程处河道照片

现有撇洪渠河宽约10~15m,现水面宽约7~10m,一般平水期,水深约0.2~0.5m,左岸靠山,右岸大部分为填筑土堤,渠道内外边坡均为土质边坡,未护砌,现杂草丛生,且渠底淤积严重,部分渠段出现倒坡,但边坡较为稳定,未出现大范围坍塌、滑坡现象,穿场地右渠堤顶现为交通道路,渠顶宽3~5m。

根据XX省轻工纺织设计院2013年5月提供的《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撇洪渠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探中间资料》,勘察外业工作于2013年04月08日至2013年04月27日进行,依钻孔揭露,场地上覆地层自地面向下依次为:

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中砂、④砾砂、⑤残积粉质粘土、⑥强风化砾岩。

各岩土层性质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

褐黄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和少量砾石组成,回填年限大于5年。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0.50~4.70m,平均3.21m。

②粉质粘土(Qal+pl):

褐黄色,灰褐色,稍湿,硬塑状,局部可塑状态,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地段含圆砾约15%。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3.50~9.00m,平均5.25m。

③中砂(Qal+pl):

褐黄色、灰白色,湿,稍密状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粘粒,级配一般,局部为中细砂。

该层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可见;

层厚0.90~3.90m,平均1.93m。

④砾砂(Qal+pl):

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不均匀混有20-30%卵石及少量圆砾,粒经1-3cm,最大超过5cm,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3.00~12.50m,平均7.69m。

⑤残积粉质粘土(Qel):

紫红色,红棕色,系砾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较清晰,湿,可塑状态,局部含砾石约20%。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1.90~4.90m,平均3.28m。

⑥强风化砾岩(E):

紫红色,红褐色,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砾石含量约20-30%,成分以硅质为主,泥质胶结,胶结较紧密。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多呈碎块状。

该层全场地分布,本次勘察揭露深度6.00~13.40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版)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可不考虑场地内粉细砂的液化问题。

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次评价河段内,现有主要水利工程为过河简易桥梁,上游约2300m处为汤家矮坝,没有其他重要水利工程。

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工程所处位置为水塘垸,根据防洪规划,捞刀河大堤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目前还没有进行防洪堤的达标建设。

根据水利工程规划,水渡河入捞刀河口将修建长青排渍泵站,以便洪水时排泄水渡河洪水。

3河道演变

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工程河段地处水渡河下游,属于婉蜒弯曲型河流,洪水期易受捞刀河回水顶托影响,当捞刀河水位较高,时以沉积作用为主,当捞刀河水位较低而撇洪渠来水较大时以冲刷作用为主,枯水期以沉积作用为主。

河流坡降较缓,并经河道的弯曲调节,使水流更进一步的消能,历年来工程河段冲淤相间,总的趋势是淤积。

河床由砂岩和淤泥组成,河槽中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细砂淤泥层,河势基本稳定。

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由于工程段属于城市规划范围,因此,工程河段将逐步规划为城市范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将改变原有的水文特性,主要有峰量加大,汇流时间缩短等,势必加大河道冲刷,对撇洪渠产生不利影响。

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由于工程纳入城市范围后,将重新规划河段的设计,并对河段进行重新建设、改造,改造后的撇洪渠将逐步变为城市排涝为主的河道,将其进行渠化设计,由于堤防的约束,水流归槽,河道逐渐趋于稳定。

4防洪评价计算

4.1流域概况

XX师范学校第二校区属捞刀河流域,捞刀河由浏阳市北乡永安市界碑桥进入XX县境内的春华镇春华山乡横坑,经春华山、赤石河,于枫林港汇金井河来水,接水渡河与白沙河会合,经罗汉庄至捞刀河镇干嘴坨入XX市区,属湘江水系。

捞刀河集雨面积2543km²

,河长141km,河流坡降0.78‰,在XX市洋油池注入湘江,为湘江一级支流。

在XX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301km²

,河长为51.5km,主要河床宽100-150米,落差为110米,河流坡降0.78‰。

XX航电枢纽建成后捞刀河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如表4.1-1。

拟建场地位于XX省XX县XX镇毛塘工业园内,场区内现有一撇洪渠南北向流经新建校区,当地人称半边街干沟。

撇洪渠源起汤家坝,流入捞刀河,全长约4.1km。

上游汤家坝至场区入口2300m,场区总长620m,场区出口至捞刀河1180m。

撇洪渠属湘江流域捞刀河支流水渡河,始于上游汤家坝,该坝控制集水面积5.66km2,右岸响塘支渠集水面积1.14km2,左岸拦截山坡雨水及水塘乡林场支渠集水面积2.89km2,师范学校场地雨水面积计0.4km2,合计场地及以上集雨面积10.09km2。

捞刀河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表

表4.1-1

断面号

地点

累距

(km)

0.50%

1%

2%

3.33%

5%

10%

1

新河口

37.37

36.78

36.37

36.10

35.86

35.38

2

0.314

37.39

3

0.704

37.41

4

铁路桥1

1.036

37.44

5

铁路桥2

1.216

37.51

36.79

6

网船湾

2.336

37.72

36.38

36.12

7

3.936

38.01

36.96

35.39

8

5.136

38.30

37.28

36.59

35.88

9

人渡下

7.136

38.75

37.74

37.03

36.39

35.90

10

8.436

38.96

37.96

37.23

36.58

36.07

11

罗汉庄

10.536

39.33

38.32

37.57

36.89

35.40

12

11.126

39.53

38.53

37.78

37.08

36.54

35.51

13

水渡河

12.3

39.7

38.7

37.95

37.25

36.7

35.6

4.2水文气象特征

捞刀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春雨、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2℃,年平均气温16.9℃,月平均最高气温30℃,多在7、8两月,月平均最低气温-5℃至8℃,多在12、1、2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降水量1422.4mm,最大日降水量224.5mm。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5m/s。

4.3设计洪水计算

根据1994年6月2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见表4.3-1。

城市防洪标准

表4.3-1

等级

重要性

非农业人口(万人)

防洪标准

重现期(年)

特别重要的城市

>

150

200

重要的城市

150-50

200-100

中等城市

50-20

100-50

一般城镇

<

20

本工程位于XX县水塘垸,根据《XX县水务综合发展规划》,工程范围堤防标准为30年一遇。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本工程河段将改为城市排水渠,因此,其设计应符合《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要求,其设计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4.3.1按洪水查算手册计算

(1)由《暴雨洪水查算手册》计算设计暴雨

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设计暴雨查1984年XX省水利厅编《暴雨洪水查算手册》。

根据校区地理位置查得流域中心

24点=100mm,查图得Cv=0.45,Cs=0.35Cv,查表得Kp,设计暴雨成果见表4.3-2。

表4.3-2年最大24h设计暴雨成果表

P(%)

33.3

Kp

1.88

1.6

1.31

1.01

H24点(mm)

188

160

131

101

(2)设计洪水推求

暴雨一致区号为7,查图初损I0=30mm,点面系数a=0.996,时段地表径流深:

R上=Ra×

ψ(查表得ψ);

θ=L/(F1/4žJ1/3);

m=0.145θ0.489;

Qm=0.278žFžRt/t,;

计算参数和结果见表4.3-3。

为简化起见,撇洪渠沿途拦截山坡洪水面积与汤家坝集雨面积合并一起计算,流域参数为:

集雨面积10.9km2,干流长度4.1km,干流坡降2.25‰。

洪水计算结果表

表4.3-3

设计参数

单位

P=10%

P=20%

P=33.3%

24小时面雨量H24面

mm

暴雨衰减指数n2

0.708

0.721

0.740

暴雨衰减指数n3

0.775

0.749

0.761

1小时内暴雨量H1

68.2

55.9

44.4

3小时内暴雨量H3

94.8

75.9

59.1

6小时内暴雨量H6

116.7

92.1

70.8

12小时内暴雨量H12

136.3

109.6

83.5

径流比例系数ψ

0.7

总径流深R总

129.4

100.5

68.6

地表径流深R上

90.6

70.3

48.0

流域地理参数θ

17.56

流域汇流参数m

0.589

汇流历时τ

h

5.88

6.29

6.97

洪峰流量Qm

/s

27.8

18.2

洪水总量Wm

万m³

130.97

101.81

71.54

由计算结果可知,P=10%的洪量模数为12.98万㎥/㎢,洪峰模数为3.64㎥/s/㎢;

P=20%的洪量模数为10.09万㎥/㎢,洪峰模数为2.76㎥/s/㎢;

P=33.3%的洪量模数为7.09万㎥/㎢,洪峰模数为1.80㎥/s/㎢。

洪水计算成果较为合理。

(3)设计洪水过程线

洪水过程主要为地面径流过程,地面径流采用标准径流分配过程线法推求,由此而得的洪水过程线成果见表4.3-4和图4.3-1。

设计洪水过程

表4.3-4单位:

m3/s

t

(dt=1h)

2.78

2.16

1.51

5.96

4.60

3.18

20.12

16.0

11.15

36.70

28.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