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10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自然地理学案教学实施与设计文档格式.docx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拥有9种多元智力,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

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人才。

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各种智力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智力,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四)情感心理学理论

情感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动力作用是指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

调节作用是指愉快的、适当强度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应用

(一)高中地理应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从书本到书本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尽可能地使书本知识与学生可感受到的真实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相联系,注重在实践与应用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地理教学情境的运用,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建议呢?

在本校2011届高一四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6份,收回111份问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表一:

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问题

你喜欢地理学科吗?

答案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比例

21.6%

73.8%

3.6%

表二:

学生喜欢的地理教学情境的几率

你喜欢什么样的地理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

有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16.2%

83.8%

表三:

给课堂教学提建议

你认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提高(老师)教与(你)学的效果呢?

学生的建议:

1.设计一些活动,多一些互动

2.教学时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故事、音乐、时事新闻等,提高学习兴趣

3.与学生多交流

4.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来学习地理,不能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缺乏……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一般和不喜欢的学生占到了76.4%,也就是对地理学科不怎么感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生如果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有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

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对象缺乏兴趣时,就会感到学习空洞乏味,产生厌学情绪,不愿动脑思考,也就不可能学好。

同时,我们也不难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这就是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深入广泛地应用地理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之所在。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名言引入

高一地理第一专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导入环节,教师满怀深情地引用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灿烂星空、浩瀚宇宙,搭载着我们生命的天体——地球在宇宙的哪里呢?

这就是本专题的标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这样的引入非常有感染力的、自然的导入到本专题的学习中。

学生也是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故事贯穿

学习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时,怎样让这个内容更加有吸引力,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讲述了《台湾牛肉面》和《台湾料理》两个小故事,设计出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为学生搭建好自主学习的“脚手架”。

选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明确的问题,创设这些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过程,可以让学生由境生情、情景交融,教学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图诗观赏

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有什么不同?

 

欣赏古诗词,想一想:

这些诗词描述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

塞下曲)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

教学中尽量地根据教学目标,运用于预先设计好的图片、诗歌等创设或再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让学生怀着欣赏美和探寻知识的欲望进入到学习中。

4.实物再现

未知的问题、没有料想到的现象都有可能激发人一种本能心理现象——求知欲。

刺激求知欲的生成,可以通过创造意境、制造悬念、直观教学活动来进行,这样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

教师在学习月球时,自制教具和学生一起演示月相和日月食。

学生观察并从模拟实验中寻找到月相成因和日月食形成条件。

地理实验是通过对一个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模拟演示,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直观的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眼前形象和实际参与的感受,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习的情境丰富而生动。

实验模拟,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获取感知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标本展示:

学习岩石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石灰岩、花岗岩等多类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区分、认识一些石头(矿物),并能发现它们成分集中并有一定的结构,从而理解矿物的含义;

了解到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把石头变成了教学资源,这样一种实物再现显得那么亲切,创设出了没有“门槛的”学习情境,带进课堂的石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获得有关于石头的知识。

四.反思与体会

(一)地理情境教学应用的误区

1.走进情境出不来

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创设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足够发挥创造力和观察力的空间,教师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该做结论的不敢做结论,没有及时指正和调控,学生的思维早已发散开来,游离于地理学习之外,导致课堂华而不实。

记得在讲城市化时,引入了一张图片是农民放下生产工具背上包裹走进城市。

教师提出问题:

农民为什么要放弃农业生产到城市中去找工作?

学生回答:

“城市里比较好挣钱”这时,有的学生说“背着包去抢劫!

”学生们有的已经开始偷偷地笑了……于是课堂开始议论的内容与地理知识无关的因素增多了,甚至成了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其结果是导致教学失控。

怎样让孩子们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教师恰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点拨,不能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去想象,占用大量教学时间。

因此,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应充分考虑到情境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因素和负面影响,从而做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的教学行为。

2.堆砌情境不深化

呈现出太多的资料,教师做的是堆砌教学情境,学生被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和有趣的故事等所吸引,根本没有时间对情境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和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最后的结果是收获了一大堆资料,注意力不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在这样的情境中非地理信息冲淡了地理知识,真正的重点没有得到深化。

如学习黄土地貌时教师又引入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欣赏了大致4分钟左右的表演后,最后老师只是说:

“这是在黄土地貌地区一种特色的民俗文化。

”没有更进一步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情境虽然使课堂很有气氛,但热闹背后是什么?

耽误了课堂时间,也远离了教学内容。

我们需要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如果在情境创设中无谓地浪费时间,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也只有课内损失课外补,那在无形之中会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只能比以前更累了。

所以如何有效运用地理教学情境,即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又能自然的渗透情感,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情境创设不合理

在地转偏向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教师问:

“我们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

”这个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说明地转偏向力对生活在北半球上的人们的运动有影响。

但似乎又有些太牵强,学生两脚的大小哪里有那么明显差异啊?

就算有这原因有多种可能。

这些不符合情理的情境,往往起不到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适得其反。

因此,在创设情景时,要三思而后行!

4.情境远离学生

地理教学中所有的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或技能而创设的。

因此,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地理新知识。

如《喀斯特地貌》学习中,教师引用了BBC摄制的一段关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一个地区,有一个“以洞为校,以洞为家”的视频资料。

全段视频长约3分钟,讲述了一个溶洞的利用,旁白是英文。

普通高中的学生英文听力连英文老师都觉得很无奈,现在让他们欣赏这段英文视频,兴趣随着英文旁白一起消失。

这段材料是很好的学习资料,问题是学生们对英文介绍没有兴趣,也听不懂,只能看看画面感觉一下新鲜,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

这一情境距离我们学生的兴趣、能力太远,我们教师的良好愿望落空了!

(二)措施与对策

1.走近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他们才更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呢?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其他课任教师以及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或者是问卷调查等方式,更进一步走近学生,然后及时调整教学,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地理课。

这种喜欢是有助于创设情境完成教学的。

2.走进生活

寒假期间,新学期伊始,寒冷一直伴随着我们。

教师根据这段时间欧亚地区出现的极寒天气,引入一段视频和一段介绍,设计问题:

“这种极寒天气是哪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

”因为贴近生活,同学们陡增兴趣,视频和介绍资料中也出现的一些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上学期学习的气压带和季风的知识,很快同学们对极寒天气的形成因素有了了解,增加了成就感,引入新问题:

“洋流异常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有一定影响”什么是洋流?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会对天气与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自然地导入新的专题——海洋。

3.关注社会

信息时代,学生们也很是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教师可以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告诉学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乐于接触、学习地理知识。

在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时,将郑州市怎样让公交快起来的视频播放后,让同学们讨论:

我们上海的城市公交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交通问题一向是我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技术必将得到更多的利用,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同学们感同身受的了解到地理信息技术的优势。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鲜活的情境,怎么恰当的引入到教学中?

教师要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习惯,关注生活,了解时事新闻,发现可以为我们地理教学运用的资料和信息,找准情境创设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并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把情境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当然如果教科书中已创设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更有利于学习的探究,教师也不一定非要“舍近求远”。

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要有善于发现资源的眼光,要有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要有将资源合理巧妙的创设出地理情境,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