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91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do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每一个学习过地理的人都会对这个规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探究的心理状态。

尽管在中小尺度范围内,不容易发现“地域分异规律”,但学生结合旅游经验及阅读地图可以获得感知。

在本课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

地域分异的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所以,我同意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使学生通过案例的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和定义的诠释与灌输。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对“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的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几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都探讨了这一规律。

但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与风格上是有差异的。

如鲁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对这一规律的描述都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鲁教版前者还分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

中图版的教材以“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为题来讨论。

这几种教材对此内容的共同点是:

其一,淡化“地带性”、“非地带性”的概念。

其二,注重案例解读得出“地域分异规律的结论”。

从本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课程理念“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2.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区域分析与比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培养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态度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在“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为中心,分别向南、向北认识各自然带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情况及代表的植被类型。

2.从自然带在地图上的变化情况感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3.全班学生分成三个考察小组,分别为组1、组2、组3。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图片:

不同的自然景观图(按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顺序进行播放)

观看图片,为什么各地地理景观会有如此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出什么样的地理规律呢?

讨论

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本节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

新知识讲授

图片:

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提问:

1.在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往南行进,你们沿途能见到什么自然地理景观?

2.从黑龙江向西旅行,又能见到什么样具有特色的景观呢?

观察

思考

把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表现与表演的机会

水平自然带

图片:

非洲的陆地自然带图、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我国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大家思考一下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如从亚洲、欧洲扩展到全球来看,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

总结:

自然带是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所以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

气候、植被、土壤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指导我们认识整个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思考

讨论

总结

由具体实例的差异性扩展到全球的差异性,总结其中的规律

图片:

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出现怎样的陆地自然带

观察

讨论

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垂直自然带

 

 

 

 

 

图片:

喜马拉雅山分层的景观图和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我们刚才所讨论的两种地域分异都是体现在水平方向的,一种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种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那么在垂直方向又存在着怎样的分异规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登山——去探索喜马拉雅山。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较山的南坡和北坡,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观察

讨论

通过讨论了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图片:

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景观和垂直自然带谱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起始带不同,北坡的自然带谱简单,南坡的要复杂.喜马拉雅山在中低纬地区,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那么是不是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带的数目就丰富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观察

讨论

图片: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很显然,喜马拉雅山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谱都与纬度与海拔有关。

也就是说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

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观察

讨论

特例

 

最后我们来从这幅图上找一找违反地域分异的自然带分布,利用手中的地形图和洋流图等资料分析这种分布的原因,探究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西侧景观有何不同,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的原因,新疆天山山麓为什么出现绿洲。

观察

讨论

分析违反地域分异的自然带分布

应用

 

 

 

 

图片:

水葫芦

讲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一规律对我们现实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

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观察

讨论

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

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了复杂性。

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