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26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话列子文档格式.docx

”《释文》云:

“凌谇,谓好陵辱责骂人也。

■眠■——■,音tiǎn(舔)。

眠■,张湛注:

“不开通之貌。

”卢重

玄解:

“无精采之状也。

”《释文》作“■■,云:

“《方言》:

■■,欺

慢之语也。

郭璞云:

谓以言相轻蚩弄也。

又不开通貌。

”与■诿相对,当为

欺慢貌。

■■诿——钝滞貌。

《释文》云:

”钝滞也。

”张湛注:

“■诿,烦重

之貌。

”卢重玄解:

“并烦重之貌。

■自以行无戾也——卢重玄解:

“各自以为适宜得中之道也。

“无戾,无违戾也。

■多偶——卢重玄解:

“和同之状也。

“多偶,谓多与

人相和谐也。

■乘权——《释文》:

“乘权,谓乘用权势也。

■只立——《释文》:

“只立,独孤自立。

■顾眄——回视。

【译文】

墨■、单至、■■、憋■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

整年不互相通报情况,自以为智慧十分深湛。

巧佞、愚直、■斫、便辟四个

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告诉道木,自以为技巧

十分精微。

■■、情露、■极、凌谇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

意志,整年不互相启迪开悟,自以为一切本领部获得了。

眠■、■诿、勇敢、

怯疑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批评启发,自

以为行为没有一点差错。

多偶、自专、乘权、只立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

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检查回顾,自以为一切都适合时宜。

这许多情

态,它们的表现虽然不一样,却都走向了自然之道,这是命运的归宿。

佹佹成者①,俏成也②,初非成也。

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故迷生于俏,俏之际昧然。

于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

随时动,

随时止,智不能知也。

信命者于彼我无二心。

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

塞耳③、背权面隍亦不坠仆也④。

故曰:

死生自命也,贫穷自时也,怨夭折

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不知时者也。

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知命安时

也。

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虚实,度人情,得亦中⑤,亡亦中。

其少智之

人不量利害,不料虚实,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

量与不量,料与不料,

度与不度,奚以异?

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则全而亡丧。

亦非知全,亦非知

丧。

自全也,自亡也,自丧也。

①佹佹——音guǐ(鬼),出于偶然,不是自己所能为的。

②俏成也——俏,通“肖”,相似。

杨伯峻:

“‘俏成’下疑有‘者’

字,方与下文句法一律。

《六书故》八引正作‘俏成者也’。

③揜——音yǎn(掩),掩盖。

④背坂面隍——《释文》“背坂”作“背城”,当从之。

城为城墙,隍

为护城壕,城隍相对而言,正合文意。

⑤中——《释文》:

“中,半也。

下同。

因偶然而成功的,好像是成功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

因偶然而失败的,

好像是失败了,实际上并没有失败。

所以迷惑发生在相似上,近似的时候最

容易糊涂。

在近似的时候而不糊涂,就不惧怕外来的灾祸,不庆幸内在的幸

福;

顺应时势而行动,顺应时势而停止,靠聪明才智是无法明白的。

相信命

运的人对于成功与失败没有不同的心情。

对于成功与失败有不同心情的人,

比不上捂住眼睛、塞住耳朵、背对着城墙、面朝城壕也不会坠落下来的人。

所以说:

死亡与生存来自命运,贫苦与穷困来自时势。

埋怨短命的,是不懂

得命运的人;

埋怨贫穷的,是不懂得时势的人,碰上死亡不惧怕,身居贫穷

不悲伤,这是懂得命运、安于时势的人。

如果叫足智多谋的人计算利害,估

量虚实,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失去的也有一半。

那些缺智少谋的

人不计算利害,不估量虚实,不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所失去的也

有一半。

这样看来,计算与不计算,估量与不估量,揣度与不揣度,有什么

不同呢?

只有无所计算,才是无所不计算,才能完全成功而没有丧失。

并不

是心中知道要完全成功,也不是心中知道要丧失。

一切都是自己完成,自己

消亡,自己丧失。

齐景公游于牛山①,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美哉国乎!

郁郁芊芊,若

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②?

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③?

”史孔、梁丘

据皆从而泣曰:

“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④,驽马■车可得而乘也

⑤,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

”晏子独笑于旁⑥。

公雪涕而顾晏子曰⑦:

“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

”晏子对曰:

“使贤者常守之⑧,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

灵公将常守之矣。

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⑨,唯事

之恤⑩,行假念死乎■?

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

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

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

臣见此二者,

臣之所为独窃笑也。

”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①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县南十里。

②滴滴——《释文》:

“滴滴或作滂滂,流荡貌。

③之何——卢文■:

“《韩诗外传》‘之何’作‘何之’。

④疏——《集释》:

“北宋本‘疏’作‘跪’,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

世德堂本订正。

⑤驽马■车——驽马,能力低下的马。

■车,《释文》:

“■当作栈。

《晏子春秋》及诸书皆作栈车,谓编木为之。

”即竹木所编之年,为士与庶

人所乘。

⑥晏子——(?

—前500年),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

东高密)人。

继父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⑦雪——擦试。

⑧使贤者常守之——以下文“使有勇者而常守之”例,此句脱一“而”

字。

杨伯峻云:

“‘而常守之’,犹言‘能常守之’。

而、能古音同,故可

通假。

⑨蓑笠——指蓑衣和斗笠,一种草编或竹编的雨具。

⑩恤——忧虑。

■行假——张湛注:

“行假当作何暇。

”王重民:

“行假,《韩诗外传》

作‘何暇’。

齐景公在牛山游览,向北观望他的国都临淄城而流着眼泪说:

“真美啊,

我的国都!

草木浓密茂盛,我为什么还要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这个国都而去

死亡呢?

假使古代没有死亡的人,那我将离开此地到哪里去呢?

”史孔和梁

丘据都跟着垂泪说:

“我们依靠国君的恩赐,一般的饭菜可以吃得到,一般

的车马可以乘坐,尚且还不想死,又何况我的国君呢!

”晏子一个人在旁边

发笑。

景公揩干眼泪面向晏子说:

“我今天游览觉得悲伤,史孔和梁丘据都

跟着我流泪,你却一个人发笑,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

“假使贤明的君

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

假使勇敢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庄公、灵公就会长久地拥

有这个国家了。

这么多君主都将拥有这个国家,那您现在就只能披着蓑衣,

戴着斗笠站在田地之中,一心只考虑农活了,哪有闲暇想到死呢?

您又怎么

能得到国君的位置而成为国君呢?

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成为国君,又一个个

相继死去,才轮到了您,您却偏要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义的。

我看到了不

仁不义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

看到了这两种人,我所以一个人

私下发笑。

”景公觉得惭愧,举起杯子自己罚自己喝酒,又罚了史孔、梁丘

据各两杯酒。

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①。

其相室曰②:

“公之爱子③,天下

无有。

令子死不忧,何也?

”东门吴曰:

“吾常无子④,无子之时不忧。

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

①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王叔岷:

“《御览》五一八、《记纂渊

海》四八、五一,《事文类聚·

后集》七,《合璧事类·

前集》三二,引‘者’

下并有‘年四十’二字。

‘其子死而不忧’,并作”有一子,丧之而不忧’。

②相室——管家。

《战国策·

秦策》注:

“相宝,家臣之长,犹诸侯相

国也。

③公之爱子——杨伯峻:

“《御览》五一八引‘子’下有‘也’字。

④常——卢文■:

“常,当作‘尝’。

魏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他儿子死了却不忧愁。

他的管家说:

“您对儿

子的怜爱程度,天下是找不到的。

现在儿子死了却不忧愁,为什么呢?

”东

门吴说:

“我过去没有儿子,没有儿子的时候并不忧愁。

现在儿子死了,就

和过去没有儿子的时候一样,我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

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

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

农民赶赴时令,商人趋求利润,工人讲究技术,仕人追逐权势,这是时

势使他们这样的。

但农民有水旱之灾,商人有得失之时,工人有成功与失败

之别,仕人有顺利与挫折之殊,这是命运使他们这样的。

杨朱第七

杨朱游于鲁①,舍于孟氏。

孟氏问曰:

“人而已矣,奚以名为?

”曰:

“以名者为富。

”“既富矣,奚不已焉?

“为贵。

”“既贵矣,奚不

已焉?

“为死。

”“既死矣,奚为焉?

“为子孙。

”“茎奚益

于子孙?

“名乃苦其身,■其心。

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

况子孙乎?

”“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

为名者必让,让斯贱。

“管

仲之相齐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②。

志合言从,道行国霸。

死之后,管氏

而已。

田氏之相齐也,君盈则己降,君■则己施③,民皆归之,因有齐国,

子孙享之,至今不绝。

若实名贫,伪名富。

”曰④:

“实无名,名无实。

者,伪而已矣。

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⑤,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

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⑥,饿死于首阳之山。

实、伪之辩,如

此其省也。

①杨朱——战国初思想家,又称为杨子、阳子居、阳生,魏国人。

主张

“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孟子说他:

“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

②君淫亦淫,君奢亦奢——张湛注:

“言不专美恶于己。

③君盈则己降,君览则己施——张湛注:

“此推恶于君也。

④曰——以下仍为杨朱之言。

⑤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杨伯峻:

“尧以天下让许由,事又见

《庄子·

逍遥游篇》。

舜让天下于善卷,亦见《庄子·

逍遥游篇》及《盗跖

篇》。

⑥孤竹君——杨伯峻:

“《御览》四二四、《类聚》二十一引并无‘君’

字,是也。

杨朱到鲁国游览,住在孟氏家中。

孟氏问他:

“做人就是了,为什么要

名声呢?

”杨朱回答说:

“要以名声去发财。

”孟氏又问:

“已经富了,为

什么还不停止呢?

”杨朱说:

“为做官。

“已经做官了,为什

么还不停止呢?

“为了死后丧事的荣耀。

“已经死

了,还为什么呢?

“名声对子孙有什么

好处?

“名声是身体辛苦、心念焦虑才能得到的。

伴随着名声而

来的,好处可以及于宗族,利益可以遍施乡里,又何况子孙呢?

”孟氏说:

“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须廉洁,廉洁就会贫穷;

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须谦让,

谦让就会低贱。

“管仲当齐国宰相的时候,国君淫乱,他也淫乱;

国君奢侈,他也奢侈。

意志与国君相合,言论被国君听从,治国之道顺利实

行,齐国在诸侯中成为霸主。

死了以后,管仲还是管仲。

田氏当齐国宰相的

时候,国君富有,他便贫苦;

国君搜括,他便施舍。

老百姓都归向于他,他

因而占有了齐国,子子孙孙享受,至今没有断绝。

像这样,真实的名声会贫

穷,虚假的名声会富贵。

”杨朱又说:

“有实事的没有名声,有名声的没有

实事。

名声这东西,实际上是虚伪的。

过去尧舜虚伪地把天下让给许由、善

卷,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享受帝位达百年之久。

伯夷、叔齐真实地把

孤竹国君位让了出来而终于失掉了国家,饿死在首阳山上。

真实与虚伪的区

别,就像这样明白。

杨朱曰:

“百年,寿之大齐①。

得百年者千无一焉。

设有一者,孩抱以

逮昏老,几居其半矣。

夜眠之所弭②,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

痛疾哀

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

量十数年之中,■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③,

亦亡一时之中尔。

则人之生也奚为哉?

奚乐哉?

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而美

厚复不可常厌足④,声色不可常玩闻。

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

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尔顺耳目之观听⑤,惜身意之是

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

太古之人知

生之暂来,知死之暂住,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⑥,

故不为名所劝⑦;

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

所及。

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①齐——定限。

②弭——除去。

③■然——音yó

u(由),舒适自得貌。

介——微小。

④厌——通“餍”,吃饱,引申为满足。

⑤■■——独行貌。

顺——《集释》:

“‘顺’,《道藏》白文本、林

希逸本、元本、世德堂本并作‘慎’。

《意林》引同。

”顺通慎。

⑥当身——俞樾:

“‘当身’乃‘当生’之误。

下云,‘死后之名非所

取也’,‘当生’与‘死后’正相对。

下文云,‘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是其证。

⑦劝——《集释》:

“北宋本、汪本、《四解》本‘劝’作‘观’,今

依吉府本、《道藏》白文本、世德堂本正。

杨朱说:

“一百岁,是寿命的极限。

能活到一百岁的,一千人中难有一

人。

即使有一人,他在孩童与衰老糊涂的时间,几乎占去了一半时间。

再去

掉夜间睡眠的时间,去掉白天休息的时间,又几乎占去了一半。

加上疾病痛

苦、失意优愁,又几乎占去了一半。

估计剩下的十多年中,舒适自得,没有

丝毫顾虑的时间,也没有其中的一半。

那么人生在世又为了什么呢?

有什么

快乐呢?

为了味美丰富的食物吧,为了悦耳的音乐与悦目的女色吧,可是味

美丰富的食物并不能经常得到满足,悦耳的音乐与悦目的女色也不能经常听

得到与玩得到。

再加上要被刑罚所禁止,被赏赐所规劝,被名誉所推进,被

法网所阻遏,惶恐不安地去竞争一时的虚伪声誉,以图死后所留下的荣耀,

孤独谨慎地去选择耳朵可以听的东西与眼睛可以看的东西,爱惜身体与意念

的是与非,白白地丧失了当时最高的快乐,不能自由自在地活一段时间,这

与罪恶深重的囚犯所关押的一层又一层的牢笼又有什么区别呢?

上古的人懂

得出生是暂时的到来,懂得死亡是暂时的离去,因而随心所欲地行动,不违

背自然的喜好,不减少今生的娱乐,所以不被名誉所规劝,顺从自然本性去

游玩,不违背万物的喜好,不博取死后的名誉,所以不被刑罚所牵连。

名誉

的先后,寿命的长短,都不是他们所考虑的。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

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

也;

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

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

故生非所生,死

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①。

然而万物齐生齐死,

齐贤齐愚,齐贵齐贱②。

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

生则

尧舜,死则腐骨;

生则桀纣,死则腐骨。

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且趣当生,

奚逢死后?

①贱非所贱——张湛注:

“皆自然尔,非能之所为也。

”杨伯峻:

“‘故

生非所生’诸‘所’字下疑皆脱‘能’字。

此数语紧承‘贤愚贵贱非所能也,

臭腐消灭亦非能也’而言。

细绎张注及下文卢解,似其所见本俱有‘能’字。

②齐贵齐贱——张湛注:

“皆同归于自然。

“贤愚、贵贱、

臭腐、消灭皆形所不自能也,不自能,则含生之质未尝不齐。

“万物所不同的是生存,所相同的是死亡。

生存就有贤有愚、

有贵有贱,这是不同的;

死亡就有腐烂发臭、消失灭亡,这是相同的。

即使

是这样,贤愚与贵贱也不是人所能办到的,腐臭、消灭也不是人所能办到的。

所以生不是人所能生,死不是人所能死,贤不是人所能贤,愚不是人所能愚,

贵不是人所能贵,贱也不是人所能贱,然而万物的生与死是一样的,贤与愚

是一样的,贵与贱也是一样的。

活十年也是死,活百年也是死。

仁人圣人也

是死,凶人愚人也是死。

活着是尧舜,死了便是腐骨;

活着是桀纣,死了也

是腐骨。

腐骨是一样的,谁知道它们的差异呢?

姑且追求今生,哪有工夫顾

及死后?

“伯夷非亡欲,矜清之邮①,以放饿死②。

展季非亡情③,矜

贞之邮,以放寡宗④。

清贞之误善之若此。

①矜清之邮——矜,顾惜。

清,清白。

邮,通“尤”,最。

介夷过于清

白,指周武王灭商后,伯夷耻之,誓不食周粟,至饿死于首阳山之事。

②放——音fǎng(访),至。

③展季非亡情——展季,即展禽,名获,字季,又称柳下惠,春秋时鲁

国人,仕为士师,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

④寡宗——宗,宗族。

寡宗,指宗族后代很少。

“伯夷不是没有欲望,但过于顾惜清白的名声,以至于饿死了。

展季不是没有人情,但过于顾惜正直的名声,以至于宗人稀少。

清白与正直

的失误就像他们两人这样。

“原宪窭于鲁①,子贡殖于卫②。

原宪之窭损生,子贡之殖累

身。

”“然则窭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

“可在乐生,可在逸

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

①原宪窭于鲁——原宪,春秋时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字子思,亦称

原思,孔子弟子,性狷介,住草棚,穿破衣,子贡曾嘲笑他。

孔子为鲁司寇,

以原宪为家邑宰。

窭,音jù

(据),张湛注:

“贫也。

②子贡殖于卫——子贡,姓端末,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卫国人。

殖,指货殖,经商。

“原宪在鲁国十分贫穷,子贡在卫国经商挣钱。

原宪的贫穷损

害了生命,子贡的经商累坏了身体。

”“那么贫穷也不行,经商也不行,怎

样才行呢?

”答:

“正确的办法在于使生活快乐,正确的办法在于使身体安

逸。

所以善于使生活快乐的人不会贫穷,善于使身体安逸的人不去经商。

“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

’此语至矣。

相怜之道,非

难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能使温,穷能使达也。

相捐之道,非不相

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①,不设明器也。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

夷吾②。

管夷吾曰:

‘肆之而已,勿壅勿■③。

’晏平仲曰:

‘其目奈何?

夷吾曰: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

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

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

鼻之所欲向者椒兰④,而不得嗅,

谓之阏颤⑤;

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

体之所欲安者美厚,

而不得行,谓之阏适;

意之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

凡此诸阏,

废虐之主⑥。

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⑦,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

所谓养。

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⑧,戚戚然以至久生⑨,百年,千年,万

年,非吾所谓养。

’管夷吾曰:

‘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

‘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

‘吾固欲闻之。

’平仲曰:

‘既死,

岂在我哉?

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⑩,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

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

‘生死之道,吾二人进之矣。

’”

①牺牲——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通称。

②晏平仲——即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③阏——音è

(厄),阻塞。

④椒兰——花椒和兰草,都很香。

⑤颤——张湛注:

“鼻通曰颤。

⑥废虐——张湛注:

“废,大也。

“废虐,毁残也。

⑦熙熙然——《释文》:

“纵情欲也。

⑧录——检束。

⑨戚戚然——忧惧貌。

⑩瘗——音yì

(意),埋葬。

■衮衣——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眼。

椁——棺外的套棺。

“古代有句话说:

‘活着的时候互相怜爱,死了便互相抛弃。

这句话说到底了。

互相怜爱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感情,过于勤苦的,能使他

安逸,饥饿了能使他吃饱,寒冷了能使他温暖,穷困了能使他顺利。

互相抛

弃的方法,并不是不互相悲哀,而是口中不含珍珠美玉,身上不穿文彩绣衣,

祭奠不设牺牲食品,埋葬不摆冥间器具。

晏婴向管仲询问养生之道。

管仲说:

‘放纵罢了,不要壅塞,不要阻挡。

’晏婴问:

‘具体事项是什么?

’管仲

说:

‘耳朵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眼睛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鼻子想闻什么就闻

什么,嘴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身体想怎么舒服就怎么舒服,意念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

耳朵所想听的是悦耳的声音,却听不到,就叫做阻塞耳聪;

眼睛

所想见的是漂亮的颜色,却看不到,就叫做阻塞目明;

鼻子所想闻的是花椒

与兰草,却闻不到,就叫做阻塞嗅觉;

嘴巴所想说的是谁是谁非,却不能说,

就叫做阻塞智慧;

身体所想舒服的是美丽与厚实,却得不到,就叫做抑制舒

适;

意念所想做的是放纵安逸,却做不到,就叫做抑制本性。

凡此种种阻塞,

都是残毁自己的根源,清除残毁自己的根源,放纵情欲一直到死,即使只有

一天,一月,一年,十年,这就是我所说的养生。

留住残毁自己的根源,检

束而不放弃,忧惧烦恼一直到老,即使有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不是

我所说的养生。

’管仲又说:

‘我已经告诉你怎样养生了,送死又该怎样呢?

晏婴说:

‘送死就简单了,我怎么跟你说呢?

’管仲说:

‘我就是想听听。

‘已经死了,难道能由我吗?

烧成灰也行,沉下水也行,埋入土中

也行,露在外面也行,包上柴草扔到沟壑里也行,穿上礼服绣衣放入棺椁里

也行,碰上什么都行。

’管仲回头对鲍叔黄子说:

‘养生与送死的方法,我

们两人已经说尽了。

子产相郑①,专国之政。

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

诸侯惮之。

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

朝好酒,穆好色。

朝之室也聚

酒千钟,积曲成封②,望门百步③,糟浆之气逆于人鼻。

方其荒于酒也,不

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④,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

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

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者以盈之⑤。

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

惬。

乡有处子之娥姣者⑥,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弗获而后已⑦。

子产日

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⑧。

曰:

“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

自于近至于远也。

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

其道逆邪?

将奚方以救二子?

子其诏之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