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29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Word格式.docx

2.燕丹: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

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了。

冠:

帽子。

4.人:

指荆轲。

.没:

死,即“殁”字。

6.水:

指易水之水。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月:

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

今西大同市东有白登。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1.关月:

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

指祁连,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3.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

白登,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

此指吐蕃。

窥:

有所企图。

.戍客:

指戍边的兵士。

6.高楼:

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巍巍天,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

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俯临长江。

2.:

往,去。

3.:

扬州的旧名。

4.:

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

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6.沿江顺流而下。

7.只。

8.:

天边。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乐游原:

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

不悦,不快。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6.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7.乞巧

唐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1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

浩瀚无际的天空。

  3几万条:

虚指,比喻多。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8.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1.不值:

没有遇到主人。

2.屐:

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3.小扣:

轻敲。

4.柴扉:

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

9.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无题:

唐代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诗的标题。

2.丝方尽:

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

早晨梳妆照镜子;

云鬓: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

蓬莱,传说中海上仙,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往传递消息10.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嫦娥:

神话传说中月中仙女。

相传她是本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的不死药,就飞入了月宫。

事见《淮南子·

览冥中》及高诱注。

2.云母屏风:

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

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3.长河:

银河。

渐落:

渐渐西沉。

晓星:

晨星。

沉:

落。

4.应悔:

定会悔恨。

偷灵药:

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夜夜心:

因为孤独而夜夜悔恨。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11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ì

)短篷,杖藜(lí

)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12.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2.“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3.“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自古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3.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乌衣巷: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4.送友人

青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郭:

外城。

2.一:

助词,加强语气。

孤蓬:

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比喻远行的朋友。

3.征:

征途。

4.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5.兹:

此,现在。

萧萧:

马鸣声。

班马:

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青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1.送别

唐王维

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柴扉:

柴门。

2.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在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16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1有约:

即邀约友人。

2家家雨: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从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

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呢?

已经过夜半了,怕是不会了,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17登飞峰

北宋王安石

飞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峰:

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并说“不知何时飞”,故而得名。

2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3不畏:

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

陆贾《新语·

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飞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18.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排闼送青。

1.湖阴先生:

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

保护园田。

据《汉书·

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

携带。

绿:

指水色。

3.排闼:

推开门。

闼:

宫中小门。

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推开门,送青翠的色。

19.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随意移:

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飞去。

2.树高低:

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3.金笼:

镶金的鸟笼。

4.百啭千声:

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5.始知:

现在才知道。

6.不及:

远远比不上。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就在那)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

(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20.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邸:

官府,官邸。

2.休:

停止、罢休。

3.直:

简直。

4.汴(bià

n)州: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5.暖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6.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青之外还有青,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