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44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节集约发展临海产业17

第五章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18

第一节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18

第二节实施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攻关19

第三节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19

第四节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20

第六章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20

第一节建设科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20

第二节构筑高标准的海堤防灾体系21

第三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渔业港口体系22

第四节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通信体系22

第七章构建蓝色生态屏障23

第一节强化海洋污染防治23

第二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24

第三节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24

第八章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25

第一节强化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25

第二节完善海上船舶安全保障体系26

第三节加强海洋基础信息服务26

第九章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26

第一节传承南海海洋文化27

第二节打造海洋文化品牌27

第三节培育海洋文化事业28

第十章实施南海保护开发28

第一节实施南海深海工程29

第二节推进南海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29

第三节加快南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29

第四节提升南海综合执法保障能力30

第十一章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30

第一节深化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

第二节创新海洋资源开发管理31

第三节完善海洋开发政策31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33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对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南海保护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推进海陆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特制定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

本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广东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所辖陆域,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

本规划是指导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综合开发以及海洋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综合条件

广东地处我国南海北部,毗邻港澳,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域,也是保护开发我国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

广东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位优势突出,条件优越,基础良好,潜力巨大。

海洋资源丰富。

广东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陆架宽广,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

海岛1431个,岛屿岸线2414公里。

海洋经济实力雄厚。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自1995年以来持续居全国首位,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以广州、深圳等港口为核心的国际航运枢纽。

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6800亿元和6111亿美元,占全国的21%和27.7%,是引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海洋科技力量突出。

广东集聚了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院校,是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较为密集的地区。

率先在全国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国领先。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生态资源修复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和种类均居全国首位,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城镇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

海洋综合管理特色鲜明。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洋与渔业相结合的海洋管理模式,实施了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在海洋规划和立法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是引领我国地方海洋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区。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掀起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向海洋进军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实施海洋开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保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潜力;

南海海域广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开发前景广阔,这些都为广东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同时,广东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开发近岸海域资源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海洋开发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主要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地区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

第三节重大意义

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是保持广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

有利于提高对粤东、粤西地区后发崛起的支撑能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全国改革发展的带动能力;

有利于拓宽粤港澳经济合作领域,密切广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南海保护与开发,积极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巡航执法和运输通道安全的战略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有利于不断探索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科学方式,进一步积累海洋综合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总体实力为核心,全面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率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切实加强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实施南海保护与开发,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率先建成海洋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第二节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

坚持海陆统筹和区域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推进海洋保护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纵深开发。

坚持由近及远,加快海洋开发向深远海推进,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

科教兴海。

坚持科教带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海和谐。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制创新。

坚持先行先试,赋予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战略定位

依托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优势,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科学确定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定位,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

抢占新世纪国际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广东打造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集聚区。

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加大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将广东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成果高效转化基地。

——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统筹,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提高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将广东建设成为人海和谐、生态文明的宜居区和世界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南海保护开发战略基地。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布局、制胜未来的要求,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推进南海全方位保护开发,不断提升我国南海资源调查、科技支撑、生态保护、维权执法等方面能力,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南海战略资源保护开发和权益维护的一个重要保障基地。

——全国海洋综合管理先行区。

积极推进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海洋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技术支持、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示范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海洋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

44:

5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功能区全面发展,分工合理、优势集聚、辐射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主要海洋科技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各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2%以上,基本消除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海洋功能区;

建成海洋监测监视、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防灾减灾体系和海洋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立起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区域管理模式,实现海洋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到2020年,实现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现代化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根据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海陆统筹、优势集聚、功能明晰、联动发展的原则,优化海洋开发布局,着力建设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积极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科学统筹海岸带、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和海岛地区四个海洋保护开发带,推进形成“三区、三圈、四带”的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

第一节着力打造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功能区

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是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主体。

打造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功能区,对于提升广东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江门、东莞、中山、惠州7个地级以上市所辖海域及陆域,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最好、水平最高的核心区,优化提升这一区域产业结构,打造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对于加快转变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区域要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广州市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增强海洋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壮大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滨海休闲旅游业三大优势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信息服务三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现代物流和临海先进制造业三大基地,完善南沙、莲花山和黄埔三大现代海洋产业组团,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良好、海洋文化繁荣的全国海洋经济强市。

深圳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先行作用,积极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

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在区域开发、集约开发上进行探索。

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和高端滨海旅游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化深港合作,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强化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示范市建设总体方案,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珠海市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快横琴新区建设,积极促进海岛开发开放,重点建设高栏港临海先进制造业基地、三灶航空产业基地,推进建立万山群岛高端休闲度假区,打造生态文明新特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

东莞市重点建设交椅湾工业与城镇建设区。

中山市重点建设马鞍岛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和明阳新能源工业园,开发横门岛东岸集中集约用海区。

惠州市重点建设大亚湾世界级临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惠东巽寮海洋旅游度假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态湾区。

江门市重点开发广海湾集中集约用海区,建设江门银洲湖、广海湾等临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

包括广东东部沿海的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4个地级市所辖海域及陆域,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加快发展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对于促进广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区域要着力发展临海能源、临海现代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水产品精深加工,科学推进集中集约用海,重点开发海门湾、南澳西南岸、碣石湾西岸等工业与城镇建设区。

汕头市着力构建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推进南澳广东省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建设,全力打造粤东地区中心城市。

汕尾市着力推进港湾整治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汕尾新港区和品清湖滨海新城,打造粤东人海和谐发展示范区。

潮州市着力推进西澳港区综合开发,加快建设临港产业集聚区。

揭阳市重点建设惠来临海工业集聚区,推进专业化海洋运输体系和物流中心建设。

——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

包括广东西部沿海的湛江、茂名和阳江3个地级市所辖海域及陆域,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尽快壮大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对于发挥广东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区域要发挥大西南出海口的优势,加快发展临海现代制造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临海能源,重点推进湛江安铺港、角尾湾、新寮、东海岛南部、吴川、茂名博贺、阳江面前海、海陵大堤东等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区开发。

湛江市着力发展东海岛高端临海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湛江钢铁基地等重大项目为龙头,建设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装备一流、效益良好的循环经济临海产业园区,打造粤西中心城市和大西南出海大通道。

茂名市突出水东湾、博贺湾整治与开发,重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临海先进制造和滨海旅游业。

阳江市主要推进海陵湾开发,推动临海清洁能源、海洋文化旅游度假、临海现代工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推动构建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是分别联接港澳、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地带。

推动构建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对于密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增强广东海洋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优化我国沿海开发布局具有重要作用。

——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为支撑,着力打造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广州南沙、深圳前后海、深港边界、珠海横琴、万山群岛等区域作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粤港澳在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旅游装备、邮轮旅游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国际高端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优质生活湾区。

——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打造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汕头、汕尾、潮州、揭阳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与福建在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重点开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合作。

——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着力打造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以湛江、茂名、阳江为依托,重点加强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充分发挥湛江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作用,增强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服务功能。

积极促进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合作,共同打造滨海旅游“金三角”,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统筹利用四大海洋开发保护带

依托不同海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按照由近及远、梯次开发的原则,统筹开发海岸带、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和海岛地区,形成四条各具特色的海洋开发保护带,对优化海洋开发格局、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水平、促进海陆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岸带。

本区域空间范围从大陆海岸线向陆10公里起至领海外部界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富集了岸线、滩涂、海湾、航道、景观等海洋要素资源以及发展海洋经济所依托的陆域,是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核心区域。

围绕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引导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现代海洋渔业等优势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临海现代工业,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岸线利用和保护,科学规划工业与城镇建设、港口建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岸段类型,明确各类岸段利用方向、开发强度和保护要求,完善海岸空间管制制度,科学调控海岸开发利用,着重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保护,全面规范近海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近海海域。

本区域空间范围为领海外部界线至500米等深线之间的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矿产等资源,海洋开发潜力巨大,是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重要区域。

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油气、海洋运输、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产业。

适度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快海洋牧场建设。

加大海洋矿产和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力度。

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保障深水航道航行安全。

——深海海域。

本区域空间范围为500米等深线以深海域,海域辽阔,海洋生物、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区域。

大力发展深海技术,加大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拓展深海产业,积极发展深水渔业,维护南海海洋权益。

——海岛地区。

本区域主要包括5大岛群28个岛区。

海岛及邻近海域渔业、旅游、港口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丰富,是实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拓展区域。

加强海岛规划,优化开发有居民海岛,保护性开发无居民海岛,严格保护特殊用途海岛。

粤东岛群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态旅游业,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大亚湾岛群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临海现代工业;

珠江口岛群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高端旅游业、临海现代工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川岛岛群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粤西岛群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上风电。

专栏一:

五大海岛群

粤东岛群包括南澳岛区、柘林湾岛区、达濠岛区、海门湾—神泉港沿岸岛区、甲子港—碣石湾沿岸岛区、红海湾岛区、东沙群岛区7个岛区;

大亚湾岛群包括虎头门以北沿岸岛区、虎头门—大亚湾口岛区、平海湾沿岸岛区、沱泞列岛区、考洲洋岛区5个岛区;

珠江口岛群包括深圳东部沿岸岛区、狮子洋岛区、伶仃洋岛区、万山群岛区、磨刀门—鸡啼门沿岸岛区、高栏岛区6个岛区;

川岛岛群包括川山群岛区、大襟岛区、台山沿岸岛区3个岛区;

粤西岛群包括南鹏列岛区、阳江沿岸岛区、茂名沿岸岛区、吴川沿岸岛区、湛江湾岛区、巽寮岛区、外罗港—安铺港沿岸岛区7个岛区。

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集聚优势的原则,以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基础,以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业和业态结构,巩固滨海旅游、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船舶工业等方面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夯实传统优势产业在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高端滨海旅游业。

依托丰富的岸线、人文、海洋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信息化,提升现有旅游产业业态。

为港澳居民和境外游客提供通关便利,着力打造高端旅游产业,建成国际高端滨海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推进深圳太子湾、广州南沙等国际邮轮母港、游艇中心建设,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著名节点。

积极发展海岛观光、海上运动、海底潜游等新兴旅游项目,重点建设深圳东部、南澳岛、惠东巽寮、万山群岛、川山群岛、红海湾等一批海洋综合旅游区,继续推进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滨海旅游示范景区建设。

创建以休闲度假、会议商务等为主要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加快珠海长隆国际海洋旅游度假区、阳江海陵岛海洋公园、湛江特呈岛海洋公园、中山海上温泉度假区等建设。

到2015年建成3—4个5A级滨海旅游景区,形成2—3个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

海洋交通运输业。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优化港口资源,以广州、深圳、湛江、珠海、汕头等主要港口为依托,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提升港口技术装备和管理服务水平,联合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

加强主要港口专业化运输系统建设,有序建设大型集装箱、原油、液化天然气(LNG)、煤炭等专业化码头。

加强港口5万吨级以上船舶出海航道建设,完善海上助航安全配套设施,打造安全、便捷的海上运输通道。

依托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建设珠江三角洲国际物流基地;

依托汕头港、潮州港、揭阳港,建设粤东物流基地;

依托湛江港、茂名港、阳江港,建设粤西物流基地。

现代海洋渔业。

按照提升近海、开发深海、拓展远洋的原则,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转变传统养殖方式,积极培育深蓝渔业,继续巩固广东在海水养殖方面的龙头地位。

加快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强化标准鱼塘、水产良种体系、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创建100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扶持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在湛江、阳江、珠海、潮州等地建设一批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新建一批大型钢质节能新型渔船,建设一支装备先进的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

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在湛江、茂名、阳江、汕头、潮州等地建成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