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56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综合性学习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教学过程: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一)基本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

主要包括: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6--7课时加课外时间)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课时)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2课时加课外时间)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1)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2)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

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1~2课时加课外时间)

(3)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2课时加课外时间)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二)实施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计划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动也吸纳到计划中来,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为学校图书馆修补、整理图书,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2.“成长足迹”板块.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

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

写难忘的人和事;

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4)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①写难忘的人和事.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

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回忆:

难忘小学生活

难忘的理由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难忘的运动会难忘的文艺演出难忘的……

②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

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这是材料搜集与整理的最后阶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类整理了.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5)制作班级纪念册.

纪念册的制作,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老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3.“依依惜别”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1)写临别赠言.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提供的给老师和给同学的赠言是一些范例,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

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

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学生也会请老师写赠言.给学生题写赠言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如果上好了,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题写毕业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2)为母校做点事.这项活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可以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

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

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

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

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除了以上活动,“活动建议”还提出一些实践性活动,如:

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浇水;

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

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3)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

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先要总体设计毕业联欢会的安排,再具体编创和排练节目;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学生在这次联欢会上都有事做,都发挥参与者的作用,不要只当观众.一台精彩的、人人参与的联欢会,将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联欢会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让班级纪念册更丰富多彩.

(三)活动案例.

案例1:

班级纪念册.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

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学安排.

1.导语.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

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它能说明什么?

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

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独立思考:

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

其中有什么故事;

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请各小组推荐:

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

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案例2:

筹划毕业联欢会

毕业即将来临,孩子们早已经欢欣雀跃,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谈论毕业联欢会的事情──因为此前我曾经答应他们在毕业前夕,和他们一起搞联欢活动.怎样让他们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并且在过程中有所收获?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提前一周,我们开了个讨论会.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自告奋勇报上了许多游戏和表演项目.郑煜:

横笛独奏廖文倩:

竖笛独奏.朱海磊:

说笑话……一下子,节目多达二十多个.差不多是时候了.我提出了今天的主要话题:

“孩子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这么多节目,活动的时候,谁先谁后?

该怎么决定?

你的理由是什么?

一、“问”激起千层浪.

“我想把成语接龙放在活动最初几分钟,用于稳定情绪.”

“我觉得横笛独奏放在第一个节目比较好,郑煜的横笛吹得挺棒的.一开场肯定技压群芳.”

“我有个建议,把踩气球这个游戏放在最后,大家快快乐乐结束这次活动.”……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还挺在理.

排好了节目单,还缺少什么?

当然是联欢会的主题喽.来看看孩子们自己取的题目:

“瞧我有多棒”毕业联欢会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难忘今宵”毕业联欢会……

“那么,谁来写晚会的串词呢?

”5个孩子主动请缨.于是,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这次活动,我们也欢迎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摩.谁愿意向别人介绍我们这次活动,设计一张海报,吸引他们前来观摩?

”4个孩子表示愿意承担此任务,并且保证一定形式新颖.“这一期的班报,打算把这个活动报道一下,报道稿由谁负责写呢?

”两个孩子接下了这个任务.剩下来的15个孩子,两个是节目主持人,3个负责出黑板报,4个组成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还有6个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承担了任务,孩子们各自组成小组,讨论去了.

两天后,所有的方案都送到了我这里.我诧异于孩子们惊人的能力.一周后,联欢活动按时开展,活动非常成功.活动之后,他们写了活动体会.郑煜说:

“经历这次活动,想不到我们还有那么大能耐,竟能自导自演这么有趣的活动.”虞群群说: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安排得曵有计划性.”旁观的赵老师和孩子们打趣,说:

“嘿,这次活动最大的赢家是郎老师,因为她看似放手,实则精心策划.”我是最大的赢家吗?

孩子们是否看出了我的良苦用心?

借这次活动,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既体验了整个过程,又迎来了美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释放了激情,找回了自信.

其实,最大的赢家,是孩子们!

(一)成长足迹: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二)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

一组是老师给学生的.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愿.

(一)“阅读材料”中部分作者简介

1.《难忘的启蒙》作者沙健孙

沙健孙,1934年生,江苏宜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

2.《老师领进门》作者刘绍棠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市通州区儒林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

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3.《作文上的红双圈》作者黄蓓佳

黄蓓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自1973年发表处女作《补考》,至今已出版各种文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集近30部.主要作品有《请和我同行》《这一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明》《玫瑰房间》《我要做好孩子》《中国童话》等.

每个作家谈到自己文学创作之路时,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黄蓓佳的文学之路是从98个“红双圈”开始的.当时她还在中学读书,有一次学校开展征文比赛,她的一篇《补考》写了5000字,后来这篇文章被放在橱窗里,那时老师改作文时习惯把好的句子用红双圈圈起来,黄蓓佳很孩子气地隔着玻璃一个个地数老师圈的红双圈,发现一共是98个,正是这98个红双圈成为她写作的起点.

(二)班级纪念册创意设计

班级纪念册《605童年回忆》

缘起:

歌声响起,毕业的六月季又将来到时,望着这一群和自己同一间教室“奋战”六年的孩子们,片段景象犹如电影剪辑.家长们都说我们班同学间的感情真好,于是灵光一闪,来做个纪念册吧!

有别于我们班平时的班刊和活动光盘,要留做纪念,一定要人人都有,放入值得纪念的东西,应该是一本书,方便学生长久保存,这个念头在脑子里盘旋几天后,心中的轮廓终于逐渐明朗.

实行:

1.公告天下:

六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