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61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首先,建设旅游强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紧紧把握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旅游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行业,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国内外广大旅游者的多样性旅游需求。

实践已经证明,旅游产业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之一。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要求。

其次,建设旅游强省是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需要。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省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去年山东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

跨入“十一五”,站在新起点,寻求新发展,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

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促进又快又好发展这一目标,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必须依靠优势产业的强力支撑。

旅游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

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吸引投资、出口创汇、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0年至2000年的50年间,世界旅游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7%,超过了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的报告,2005年,世界旅游经济总量达到6.2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GDP的10.6%,旅游就业人口2.2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口的8.3%,旅游投资918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9.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旅游总收入76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2%,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由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迅速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3.7%提高到5.6%,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

2005年,山东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3.5%,同期我省GDP和三产增加值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0.1%和8.1%,我省旅游产业占全国总量分别比全省GDP和三产增加值占全国总量比重高出3.4和5.4个百分点。

目前,在我国经济面临国内投资过热和消费不旺、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的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因其独特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的产业属性,能全面拉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第三,建设旅游强省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

2005年我省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4:

57.5:

32.1,我省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8.2个百分点,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12.1、3.1、7.9个百分点。

全省17个市中只有济南、青岛、日照、临沂4个市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省比重(济南46.7、青岛41.6、日照36.1、临沂34.3)。

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失调的重要原因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这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把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

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10.6%,2005年达到17.5%,提高了6.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7个百分点,但比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分别低10.9、8.3、2.2和7.9个百分点。

上述四省服务业比重均明显高于山东,其中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是重要因素。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才能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第四,建设旅游强省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

旅游产业具有国际性、开放性。

旅游业是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

良好的旅游环境,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投资环境。

旅游业是吸引境外人士来华的主渠道,也是吸引外商从事经贸合作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已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热点。

旅游业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形态,旅游创汇成本低、效益高。

旅游业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每年来我省的数以百万计的境外游客,通过在齐鲁大地观光旅游,亲眼目睹山东和全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和成就,亲自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体会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进一步树立和提高了山东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

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人们的对外开放意识,进一步营造对外开放氛围,改善对外开放坏境,不断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建设旅游强省是构建和谐山东的需要。

旅游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古人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旅游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健康身心。

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流连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目睹全省各地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化,将大大增强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山东的热情,激发敬业奉献精神,增进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人性化、个性化、细微化的旅游服务,使旅游行业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旅游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旅游既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2005年山东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4亿人次,已大大超过全省总人口,山东已成为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安全、文明、和谐的旅游目的地。

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我省各地参加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多姿多彩的旅游活动,成为平安山东、文明山东、和谐山东最生动的写照。

第六,建设旅游强省是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2005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686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92亿美元,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

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世界排名,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

我国已由旅游资源大国成长为世界旅游大国。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

进入“十一五”,国家旅游局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

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拉动效应逐步显现,引起各省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重视,纷纷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出台加快发展的决定或意见。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先后有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辽宁、海南、福建、广西、黑龙江、广西等十几个省(区)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其中江苏、浙江、河南、海南、河北、辽宁、福建、四川、广西将建成或基本建成旅游强省的时间锁定在2010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确定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的阵容中,只有江苏、浙江2个省2005年旅游总收入排在我省前面,而四川、河南、河北、海南、辽宁、广西、黑龙江等省旅游产业总量均排在我省之后。

我省旅游业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为了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步伐,四川、浙江、云南、河南、福建、广西、等省(区),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省里几大班子领导和各市县委书记、市县长、省直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到会讲话,动员部署,强力推进,聚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建设旅游强省的浓厚氛围。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

面对新形势,寻求新发展,我省必须将建设旅游强省确定为更高的奋斗目标。

总之,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思路,对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省建设旅游强省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发展加速期,也是我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发展关键期。

我省建设旅游强省既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面临严峻挑战。

(一)有利条件

首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199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确定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2005年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山东省旅游条例》,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法制保障。

张高丽书记多次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要“大抓特抓旅游”,“旅游业要有突破性发展”。

韩寓群省长亲临省旅游局现场办公,当场拍板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首开全国先例,亲自做山东旅游形象广告,欢迎海内外游客来山东旅游观光。

2004年,国家旅游局向全国转发了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关于旅游工作的批示和讲话,推广山东党政主干线亲自动手、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全省旅游发展的经验。

分管旅游工作的孙守璞副省长,务实求真,具体指导,帮助解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001年至2005年省政府共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25亿元,支持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宣传促销。

5年全省旅游专项资金累计安排2.24亿元,直接带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0.1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支持,全省上下正在形成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是我省已成为全国的旅游大省,为建设旅游强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05年,我省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成为全国第6个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的旅游大省。

我省旅游产业对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2005年,山东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3.5%,比1998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现有旅游景区景点750余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个,星级饭店590家,旅行社1460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2000年到2005年5年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从7007万人次,增加到1.4亿人次,年均增长15%;

国内旅游收入从386.5亿元,增加到974.6亿元,年均增长20.3%;

接待海外游客从72.3万人次,增加到155.1万人次,年均增长16.5%;

旅游外汇收入从3.15亿美元,增加到7.8亿美元,年均增长20.3%;

旅游总收入从412.7亿元,增加到1038.7亿元,年均增长20.3%。

上述五项主要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9.6、9、8.1和9.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GDP增长4.2个百分点。

5年间,除受非典冲击的2003年外,前两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0亿元,后两年年均增长200亿元,全省旅游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

特别是2005年业绩突出,为“十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大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旅游强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国际国内旅游产业的持续增长预期,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00—2020年,世界旅游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的增长率。

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优势,但增速放缓,世界旅游热点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保持较快增长。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国。

“十五”时期,我国旅游业进入趋向成熟的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我国旅游业在规模进一步高速扩张的同时,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以及旅游体制将逐步完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业都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四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要: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旅游业是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是扩大内需的热点领域。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推进和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普遍提高,必将大大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我国将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时代。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将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大幅度提升,为我省旅游业持续兴旺,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原动力。

五是国家和省重视服务业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发展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并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中央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我省也将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十一五”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有效缓解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促进作为服务业龙头的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是平安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绿色山东、和谐山东建设为旅游强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文明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是旅游业的立业之本,生态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谐是旅游业的本质要求。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平安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绿色山东、和谐山东的战略举措,无疑都会进一步改善我省旅游的发展环境,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深化发展内涵,加快发展速度,必将有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3年济南“十一届全运会”等重大节庆活动,也为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不利因素

一是我省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

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资源多而不优,旅游景区点数量不少,“满天星星,缺少月亮”,缺乏精品、极品、绝品。

2005年底全省A级以上景区139家,其中4A级景区26家,仅占全国的3.9%,4A级景区江苏55家占全国的8.2%、浙江54家占8.1%、辽宁41家占6.1%、河南43家占6.4%、河北41家占6.1%、广东33家占4.9%。

我省自然旅游资源,缺少像九寨沟、桂林山水那样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让人非来不可、流连忘返的景点;

人文旅游资源,缺少像故宫、长城那样气势恢宏的景点;

人造旅游景观,缺少像深圳华侨城、世界之窗、欢乐谷那种充满激情活力的景点。

全省每年上百个节庆活动,除青岛国际啤酒节外,大都办得效果平平。

同时,由于我省所处的地理位置,造成每年旅游淡季时间长达6个月,旅游业发展受季节制约明显。

加之区域性环境污染还很严重,给旅游环境造成影响。

二是思想观念滞后。

首先是我省相当一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还远远不适应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对旅游业的产业属性、产业特点、产业作用、产业规律知之甚少。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许多地方旅游仍被看作是追求享乐、奢侈浪费,因此不敢大张旗鼓地抓旅游,不敢旗帜鲜明地倡导旅游消费。

加之现行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和科学,导致很多政府领导同志片面认为,抓工业、抓城建、抓招商是硬任务,抓旅游是软任务,工业上不去不行,城建变化小不行,旅游产业发展快慢无所谓,因此,旅游产业发展摆不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必然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其次,我省老百姓旅游消费意识差。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乡居民出游率却低于全国水平。

2005年我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744.8元,比全国高出251.8元,但我省城乡居民出游率仅为68.1%,比全国低24.6个百分点。

三是入境旅游发展滞后。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应是旅游强省的重要标志。

我省入境旅游明显滞后。

  2005年,我省旅游总收入全国排名第6位,但入境旅游收入排在第7位,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排在第3位,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排在第7位。

2005年,我省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6.2%,不仅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先进省,而且低于全国水平,全国是31.3%,我省比全国低25.1个百分点,差距可谓之大。

我省入境旅游滞后,反映了我省旅游产业的外向度不够高,同时也折射出我省整个经济的外向度不高。

四是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我省旅游产业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体制性障碍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在全省全部县(市、区)中,实行旅游与文物、文化、风景、宗教、林业等主体旅游资源合一的管理体制的只有23家,仅占16%。

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旅游行业中仍然相当突出。

旅游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改革进展缓慢,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步履艰难,旅游企业机制不活,普遍处于“小、弱、散、差”状态。

由旅行社公务活动在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已经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条很好的政策在我省却没有通过。

五是旅游交通特别是旅游航空仍然滞后。

经过近2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省的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济南和青岛两个国际机场改造提升,我省旅游的可进入性已经大大提高。

但是同北京、上海以及云南、四川等省市相比,我省航空发展仍显滞后,突出表现为航线少,特别是国际航线少,截至2005年底,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国际机场仅有入境航线20条,且都为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区域性航线,有的还飞飞停停,洲际航线至今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我省的高速公路里程多年来居全国首位,但是进入旅游景点的道路建设滞后,导致许多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差。

进入我省的主要交通干道,道路标识不清、不规范,给外地旅游车和自驾车来山东的游客带来不便。

六是旅游发展存在被边缘化的潜在危险。

我省处于我国两大经济核心和游客输出地长三角和环渤海之间,虽然我省在大行政区划属于华东区,但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与华东区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

虽然生活习俗和环渤海接近,但是由于传统区划的影响,与这些区域的旅游合作也才是刚刚起步。

据统计,北京、河北、天津游客仅占我省接待国内游客的5.55%、4.69%、1.48%,与上海、江苏、浙江相互接待比例超过20%互为最大客源相比,我省国内旅游市场分化严重。

我省位于我国两个国际大都市、也是两大旅游目的地——北京、上海之间,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建成,两地交通将更加便捷,这既给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形成挑战。

如果我省旅游产业不尽快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国内外游客可能因为时间等因素与我省擦肩而过,将山东排除在旅游消费之外,滞留山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我省旅游产业存在被边缘化的潜在危险。

此外,在旅游人才、资源整合、区域合作等方面也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实施八项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旅游强省的关键时期。

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促进大发展,是对旅游业实现超常规、跨超式发展,推进建设旅游强省的总体要求。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是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基本方针。

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具体应实施以下八项发展战略,:

(一)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发展战略是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

省委、省政府在1998年和2003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都明确将政府主导作为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05年出台的《山东省旅游条例》已把“政府主导”的方针写进了地方旅游法规,以地方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政府应在旅游资源普查及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及产业开发建设,市场促销及旅游市场培育,旅游规则制定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发展环境的优化及市场主体的培育,保护开发并重及确保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品位和提高承载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对旅游业的指导、支持与促进。

(二)旅游强市、强县、强乡、强村带动战略。

以国家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市等创建活动,配套完善城市旅游基础建设,不断强化旅游功能,提高接待水平,充分发挥城市集聚辐射作用。

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利用交通、景区、宾馆、游客集散中心等城市窗口,向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

城市大型文化、体育、科普项目规划建设,要兼备旅游功能。

城市公园属公益性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