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4669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走现代农业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77亿斤,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25万元,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2012年2月9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这一荣誉标志着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居全省先进行列。

今年,计划再增加水田面积10万亩,全县水稻总面积将达到11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所有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实现全覆盖,全力打造水稻种植专业县。

随着水田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加快推进,传统农业的弊端日益凸显。

我县现有的农业是建立在大量、分散、小规模生产的3.16万农户基础上,户均经营面积47亩,基本都是“一户两、三垧,散落七、八块”。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许多农业先进技术和机械“无用武之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许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推广,科技转化率较低;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固守田园,劳动生产率较低;

土地经营成本大,单产效益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如果继续沿着小规模分散经营之路走下去,农村的落后面貌难以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将无法实现。

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基于对农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对制约农业发展瓶颈的分析,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县委、县政府认为作为典型的农业县份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必须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逾越的一道“坎”,只有创新流转方式,走土地规模经营之路,搭建高效农业发展平台,才是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农业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

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为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全县的农业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实施强力推进。

一是明确任务。

2008年提出了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力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推进步伐。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绥滨镇向日村实施了“以地入股、集约经营、统一核算、按股分红”的经营模式,全村6150亩耕地100%入股,由农机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

为了破解劳动力转移难题,向日村在成立了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下设了“六队一会”的专项合作组织,即农业机械作业队、外出务工服务队、蔬菜生产作业队、烤烟生产作业队、养殖生产作业队、农业科技服务队和农民互助生产基金协会,增强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承载力,促进了分工分业,探索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2011年向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两年翻两番,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重大转变。

今年,在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自加重压,全力推进,在全县109个行政村中选择规模经营基础较好、“两委”班子实力较强的23个村作为实施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试点村,并要求每个试点村90%以上耕地要实现规模经营,单元面积要达到300亩以上,力争三年之内全县所有耕地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强化责任。

为了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下发了《绥滨县2012年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工作实施方案》,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深入实施“包乡、包村、驻户”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深入乡镇组织推进,乡干部进村指导推进,村干部入户宣传动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是强力推进。

成立了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组织,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推进。

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倡导“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抢时间、赶进度、快落实。

深入开展“问责治庸”活动,对工作态度不积极、办事推诿拖拉、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严格问责。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土地规模经营推进成效明显,首批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重点村已由当初确定的23个发展到了30个,签订流转合同的土地面积达到55万亩,占30个村总耕地面积的91%,主要采取的经营模式是合作社经营、场县共建经营和种植大户经营三种模式。

在试点村的带动下,全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

政策扶持鼓励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实施激励奖励政策。

设立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基金,对90%以上的耕地实施规模经营的村,县财政给予每村10万元的奖励;

土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村,全部享受农作物保险补贴;

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取得显著成效的村主要领导给予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并在选聘乡镇事业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

设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最佳乡镇”奖,对推进力度大、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表彰,并给予主要领导5万元奖励。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土地规模经营重点村及规模经营主体。

县财政、水利、农业、农机、农开、扶贫、国土等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机购置、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各类项目全部向重点村和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耕地面积3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优先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出台了《土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试点村贷款方案》,协调金融部门,对实力强、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信贷上给予倾斜;

对耕地面积3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优先贷款,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贷款周期为三年。

劳务输出引导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为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推进步伐,坚持从解决农村“两个富余”入手,将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一是大力发展黑龙江船式网箱养鱼、畜牧养殖和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实现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

尤其是黑龙江船式网箱养鱼今年将上规模、上档次,发展28艘养殖船,养殖水面达到1.2万立方米,养殖总量达到100万公斤,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建成全省黑龙江鱼养殖批发集散中心。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分工分业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比重。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2010年我县仅用70天的时间,成功打造了集北方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民族风情园,成为黑龙江界江游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在宣传绥滨、活跃市场、繁荣经济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开展为期三年的“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下大力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撤村并屯”工作,今年完成20个村屯的撤并任务,着重建设中心乡镇,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

五是加快省级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已有四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入驻示范基地,为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六是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

出台更为有利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增收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促进“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七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出台工作方案,加强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政策均等化,按照城乡“九统一”的工作目标,力争2012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打造全省先行试点。

八是加大服务工作力度。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都在1.5万人次以上,让受训的农民学到1-2项就业技能。

加强对外沟通与联系,在俄罗斯、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埠基地,劳动力输出遍布国内外。

2011年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劳务创收4600余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

成立协会组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为充分发挥农民在土地规模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典型示范、组织引导、政策扶持,加快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进程,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目前,全县已注册正式协会94个,农村经纪人130余人。

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

忠仁镇联合村农民以地入股,以水稻专业合作社为规模经营主体,统一经营9970亩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

由合作社负责统一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扣除生产费用以现金方式按股分红,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集约经营、统一核算、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经营模式,最终实现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为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后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联合村成立了土地规模经营服务队、农机服务队、养殖业联合体、外包土地联合体、对外劳务队等劳务服务组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注重实效土地规模经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在获取土地承包效益的同时,也加快了分工分业进程,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农民思想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通过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农民摆脱了固守田园的传统农耕文化影响,摒弃了封闭性、狭隘性、粗放性和保守性的思想特征,减少了对土地的依赖感,有了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团体意识、诚信意识和创业意识,新型农民建设进一步加快。

二是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土地规模经营后,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业、外出务工或发展二三产业等,农民有了“双份工资”,种植业单打一的收入格局已经打破,多渠道增收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土地的集中投入,加速了农田水利化、机械化进程,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粮食总产逐年攀升,2011年粮食总产是五年前的2.5倍。

四是农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土地规模经营使资金、人力、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规模经营后生产投入实现了集中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生产成本降低10%;

通过实施大机械连片作业,减少堑沟增加土地3%左右;

通过采用先进良种、良法和耕暄整地等措施,亩增产10%以上,亩增效益近500元。

五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

土地规模经营使原来一家一户生产中存在的优良品种使用难、耕作制度改革难、先进技术推广难等问题迎刃而解,原来需要面对千家万户搞培训、做动员,现在只需要规模经营主体的认知就能迅速得到推广,这对于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是一次由被动变主动的飞跃,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总结经验把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关键环节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实现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在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实际原则,不能不顾现实;

二是坚持自愿原则,不能违背农民意愿;

三是坚持有偿原则,不能伤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四是坚持法治原则,不能违背法律程序;

五是坚持有序原则,切忌搞形式主义,人为扩大规模。

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改变农民传统观念。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是基础。

应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算账对比等手段,转变农民固守田园、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创业意识,让农民真正了解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人动是地动的前提,只有劳动力转移出去,土地经营权才能真正流转起来。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必须首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必须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

坚持“内转外输”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实施多轮驱动,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减少输出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三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就业,从而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扩权强县步伐。

通过调整财权、事权,下放更多的审批权限,因县制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强各类项目建设,发展工业经济、非公经济、旅游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具生命力的是合作社经营模式。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中发挥着组织、引导、推动等多重作用,具有其它经营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应强化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是农民,关键是乡村基层组织。

应加强乡村干部的使用与管理,完善奖罚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将干部的使用与工作相挂钩,将干部的提拔重用与工作绩效相结合,避免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

通过严格的管理激发乡村干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行政倡导和政策引导对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非常必要,尤其是具有导向性的发展思路,更需要给予大力的扶持。

应在政策、项目、资金投入上和扩大农业保险上给予倾斜,加强信息、咨询、科技、物资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农民主体、协会实施的土地规模经营推进运行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

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绥滨县委将带领全县20万人民乘势而上、奋力赶超、振兴崛起、跨跃腾飞,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繁荣富庶的新绥滨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