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470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与成熟,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不一定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一个独立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过程,可以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地促进一个产业的形成。

但是,由于我国封闭的经济环境和计划经济体制,许多家电产品依靠自主开发,产业成长速度很慢。

我国家电产业在形成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

因为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新产品,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还不成熟,产品的设计还在变动中,产品功能有待于改进。

1966年电视机生产规模为0.51万台,1970年我国电冰箱生产规模才0.52万台。

第二,产品销价高。

这是由于生产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量少,成本相对提高,同时也由于计划经济的控制。

2、快速成长期

我国家电行业的成长,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产出规模迅速上升。

在成长期,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生产工艺比较完善,产品功能比较稳定,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其次,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日趋紧密,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初步的产业群,构筑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手段。

第三,竞争者因有利可图而纷纷进入市场,生产要素开始向该产业集中,企业迅速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到1986年我国彩电生产线增加到120条之多,除青海、宁夏、西藏三省之外,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企业,其中广东省就有近20家厂商。

电冰箱生产企业1988年增加到109家,整个上世纪80年代,从不同渠道引进的生产线就有70多条。

3、微利的成熟期

在成熟时期,我国家电产业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减慢,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下降,市场需求量已趋向饱和,社会普及率比较高。

1990—2001年电冰箱年均增长率为6.01%,电视机年均增长率为4.73%。

1990—2008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电冰箱,农村从1.17台增加到34.88台,城镇从52.8台增加到94.39台;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农村从50.31台增加到116.48台,城镇从74.53台增加到143.07台。

(如图1-1,1-2所示)

1990—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电年末拥有量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8

图1-1

1995—2008年我国农村家庭主要家电产品普及率变动

图1-2

此外,竞争更注重成本和服务方面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由于较缓慢的增长,竞争趋向于变得越来越具有成本导向和服务导向,成本方面增加的压力通过迫使厂商获得最现代化的设施和装备而增加。

在这一时期,价格战此起彼伏,利润率下降。

市场销售增长率缓慢的结果,使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迅速压低价格水平。

因此,在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产业的销售量仍有增加,但利润量已不能维持增长的势头,由比较稳定而逐步走向下降。

(二)目前家电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理性的价格竞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家电业普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了维持生存或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争夺,厂商经常发生以“价格战”为基调的激烈竞争,多数企业利润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甚至亏损,整个行业利润严重下滑。

以大幅降价促进销售是家电企业采取的常用手段。

1996年3月26日,长虹彩电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大幅让利销售。

截止2000年底,彩电行业历经6次价格大战,总价格降幅达65%,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整个家电行业的产品价格下跌40%-60%。

2005年,在广东彩电出口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平均价格却下降了24.2%,其中大屏幕的液晶彩电出口增加5倍,价格却下降3成。

由于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利润急剧下滑,许多企业处于无利或微利状态。

2001年,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普遍降至不足5%,而到了2005年,家电业利润仅为0.61%。

2、市场集中度较高

家电行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非常强调规模效应,大多数家电企业都趋向于采用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大规模生产以赢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规模经济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家电行业生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小规模的厂商会不断被大企业兼并、收购和联合。

所以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之间最主要的竞争策略是并购同业企业和占领竞争对手的市场,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家电行业的集中度逐步提高,逐渐形成寡头市场,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竞争更加困难。

由2009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可得,伴随着家电行业在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家电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家电行业步入寡头竞争阶段。

空调、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等产品的前五大品牌市场集中度均超过65%,其中洗衣机市场前五大品牌市场集中度高达86%。

3、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类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企业制造差别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购买者对该企业产品的特殊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我国家电企业却普遍存在“模仿”的现象,企业品牌优势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缺少个性化、人性化设计。

就小家电来说,目前的家电市场上,小家电行业有好几百家企业,每家企业每年上市机型都有上百种,但其中功能设置、技术含量大部分重叠的占到70%以上,还有很多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也极其相似,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雷同的产品举不胜举。

4、行业进入壁垒升高

进入障碍即进入壁垒,它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

首先,从规模经济角度,我国家电产业的集中度较大,许多小规模厂商都逃脱不了被兼并的结果,因此,潜在进入者面临较大的规模经济壁垒,若想与先存企业抗衡,必须在进入初期就实现大规模生产。

其次,技术壁垒,国外厂商为阻止我国家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扩散方面开始设置壁垒,加上我国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意识的增强,具有知识产权体系的技术不断增多,因而潜在进入者不能避免的会碰到专利技术方面的壁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壁垒是在位厂商存在所导致的内生性壁垒。

如知名品牌产品经过多年的信誉累计、广告宣传,其产品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认知度比较高,新进入企业为了吸引顾客对自己产品的偏好必须花费比在位者更多的营销成本。

5、行业存在退出壁垒

根据自有竞争理论,当行业内生产要素不能获得产业平均利润时,生产要素会发生转移,流向那些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产业。

然而这显然无法对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过度竞争现象进行解释。

我国家电产业内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并长期处在低利润状态下却继续生产不愿退出,其中必然存在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退出壁垒。

我国家电产业的退出壁垒是资产专用性壁垒,在家电制造业中厂商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变得具有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较强,在产业转移时可再利用的价值较低,其沉淀成本较高,退出障碍较大,这种情况下,只要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家电制造企业就会维持生产。

6、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初期,因为门槛低,周期短,许多企业蜂拥而上,只强调规模化扩张,从而忽视了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环节的投入和建设。

一些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在开发新品时习惯模仿和借鉴国外企业的产品,导致企业缺乏对重要技术的掌握,这样一来,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的架构上就很不完善:

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和队伍;

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发展流程等支撑,同时在资金、考核方案、激励机制等配套资源的投入上,由于企业的发展目光短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成果,而放弃了在技术上的中长期投入和规划。

尽管以海尔、联想等为代表的企业,注重于核心技术的打造,以及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设,但整个家电行业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气氛缺乏。

二、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环境

(一)国际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竞争的加快,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的影响可谓越来越明显,其中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尤为突出,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危机重重。

1、知识产权壁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内家电企业面临“国内竞争的国际化”和“外国企业的国内市场占领”的双重压力,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弊端日益显现,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3年该委员会受理涉及337条款(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及其它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已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案件中,中国内地企业的数量跃居亚洲第一,而其中家电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尤为严峻。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贸易经验不足,家电产品的商标、专利以及外观设计屡屡被外国企业抢注,由于我国家电产品没有在国外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产品出口到国外遇到和自己相同的商标或外观设计时就面临侵权问题。

面对这一情况,国外企业往往会起诉中国家电出口企业侵害其商标权和专利权,而中国企业必须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或者高价赎回自己的商标,这使得我国家电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2、绿色壁垒

欧盟25国是我国家电企业的重要出口地区,中国家电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出口欧盟的家电产品占我国所有家电产品出口数量的32%,然而2003年1月欧盟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RoHS指令,明确规定了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的6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值。

这无疑给我国家电产品的出口树起“绿色贸易壁垒”。

2005年8月13日,令我国众家电企业望而生畏的WEEE指令也正式生效(WEEE指令规定,从实施之日起投放欧盟市场的十大类电子电气产品必须由制造商实施报废回收),这对我国家电产业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具体来看,RoHS和WEEE指令涵盖了我国200多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产品,共10大类,近20万种产品,其中大多属于我国强势出口的电子电气产品,如此,我国家电出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以开发符合标准的环保材料,我国家电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

(二)金融危机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据日本电气工业协会最新发表的国际市场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生产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7种家电产品,在世界上62个主要家电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

在图2-1中,纵坐标代表我国出口额增长率,可以看出,2002-2007年出口额增长率一直都维持在超过22%的高位,但2007年后,出口额增长率急剧下降,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主要是受到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消费者的购买力严重下降,许多国家也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我国出口产品国际需求不足,占GDP37.57%的出口额增长率急剧下降。

2002—2008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率增长额

数据来源:

日本电气工业协会

图2-1

国际需求下降,使前一个生产周期按预期需求所生产的产量大大超过市场均衡时的需求,导致我国家电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有接近70%的产能,而国内消费只有35%,经济危机导致所剩产能35%中的一大部分变为过剩产能,仅靠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很难消耗掉。

此时家电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和流通手段处于微观失灵状态,所以需要国家干预市场,以内需来弥补外需缺口,一定程度上消灭前段生产周期带来的产能过剩,为家电企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实现转型扫清部分障碍。

(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国内家电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为拉动国内市场消费,减缓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家电内销刺激政策以促进国内家电消费需求释放。

为了支持农村建设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实施“家电下乡”惠农政策,2009年2月,“家电下乡”政策扩展至全国范围,商务部2011年11月发布数据:

截至2011年10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2亿台,实现销售额4576亿元,统计显示,2011年前10个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8520万台,实现销售额2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和63.4%,“家电下乡”成为国家拉动内需的重要战略力量之一。

同时,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紧缺等问题,考虑到空调作为家电产品中的“耗能大户”,推动空调产品能效提升符合节能减排趋势,2009年5月财政部、发改委组织实施了空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将对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的变频空调生产企业给予政策补助,当期给予的补贴额度为每台300元至850元。

除此之外,为了从消费领域推动节能减排,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家电,以及促进城镇市场家电更新换代消费,政府于2009年6月开始“以旧换新”政策,该项政策在实施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全国“以旧换新”回收旧家电1亿多台,销售新家电9248万台,销售额达到了3420亿元,受惠家庭超过400多万户,其中,电视机销售1512.6万台,空调销售938.3万台,电脑销售677.1万台,冰箱销售578.7万台,洗衣机销售563.4万台。

很明显,“以旧换新”及“家电下乡”、“空调节能惠民”等家电内销刺激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内扩大家电消费的政策体系,利用财政倍数递增效益,扩大了家电消费需求。

(四)经济转型创造家电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1、保障房建设产生购买需求

政府出台的房地产政策是2011年家电销售增长低迷的直接因素,但是政府在推出商品房限购政策的同时也推出了保障型住房政策,过去几年政府保障房的开工总数量超过2000万套,2012年,首批开始建设的保障房将陆续交付使用,这将会大大缓解因政策造成的需求锐减压力。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如果保障房建设能够如期完成,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三种主要家电产品估算,约需要家电产品1亿台,如果以每台2000元计算,就有2000亿元的市场,因此,基于保障房建设而产生的家电购买需求可以弥补商品房销量下降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

此外,国家出台的多项抑制房价过快、过高增长的调控措施正在生效,住宅价格已经开始松动,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下降趋势,市场僵持不下的局面将被打破,暂时受到抑制并积蓄的刚性购买力一旦释放,必将拉动家电的消费回升。

2、城市化发展带动刚性消费上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如图2-2,2-3所示)。

1978—2010年我国城乡人口构成

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图2-2

2001—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城市新增人口

图2-3

“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五年内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由47.5%提高到51.5%。

城市化率的提升将促使大量人口从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为家电行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口基础,保守估计这一时期将增加4500多万城镇人口,新增1000多万户城镇家庭,由此带来的新的城镇群体,将平均每年增加数百万套各类家电产品的需求,有望驱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进入需求快速增长的繁荣期,城镇化将是另一个拉动家电消费的重要力量。

此外,中国2011—2015年正值婚龄期人口的上升阶段(如图2-4所示),平均每年进入婚龄期的人口为2457万人,新组建1200余万个家庭,将比上一个五年增加420万人、200余万家庭。

新婚家庭是家用电器第一次购买的主要群体,这一刚性需求也仍然是拉动内需增长的动力。

2000—2020年我国婚龄期人口状况

中国统计局

图2-4

3、农村家电普及率将提高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购买力也随之增强,对家电市场的繁荣将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家电产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农村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产品的消费升级将逐步实现。

2011~2015年,农村家电市场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快速发展,2015年末农村家庭家用电器的普及程度有望达到或接近城市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以此估算,农村市场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器的年均需求量分别为1200~1400万台、1000~1200万台和800万台。

4、家电产品技术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需要家电行业提供更多新兴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消费升级和家电产品的结构升级将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家电行业不断以结构升级获得增长动力。

在电子电器领域,我国发布关于数字电视的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国家正式推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区外,全国县级城市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全面终止模拟电视广播。

这一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将极大的促进新的市场需求的扩张,为家电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因此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家电行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家电产品的技术升级趋势会得以加快。

5、城市市场进入更新高峰期

家电产品10年左右的更新期,使得更新成为稳定的增长点,这也为家电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2011~2015年,城镇家庭将有约5100万台冰箱、6200万台洗衣机和12000万台空调进入更新期。

由此,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平均每年的更新需求预计将分别为1000万台、1250万台和2400万台。

另外,目前小家电家庭拥有量还不高,适应或改变国内消费习惯的各类小家电产品在城市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三、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品转型升级

当价格战不再是市场惟一手段,在利润率相对偏低的情况下,当国际化道路迫在眉睫,当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价格、功能等低层次消费转到品质、品位、品牌的高层次消费的时候,加快我国家电行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

我国家电企业应当加快优化产品结构的步伐,根据国内外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改变生活品质的家电产品的空白点,努力探寻让生活更加舒适、安全、节能的家电新卖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品质。

电冰箱重点发展节能、风冷型、智能型、大容量、多间室的高档次产品;

空调器重点发展环保型、舒适型的变频产品及高能效等级的定频产品;

洗衣机重点发展洗净度高、节能节水效果好、低噪音的全自动产品;

大力提高小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

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提高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技术和可回收的绿色设计水平,使我国家电企业在满足国内消费市场更新换代的同时,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最先进世界标准的要求范围内,不断改进产品生产结构,研发出低耗能更环保的新产品,成为节能环保大趋势下的常胜军。

与此同时,推动产业升级,除了加大绿色产品的比重外,与之匹配的服务体系升级也必不可少。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电服务体验就更加苛刻,我国家电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整套节能家电,还要创造一站到位的最贴心的家电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乐享绿色生活。

(二)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家电作为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品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是中国家电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家电必须重视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造之者富,随之者贫”,立足于简单模仿的制造业是没有长久竞争力的。

中国家电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著名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

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需要公司对创新经费的投入,在我国家电企业中,创新投入超过其年销售收入5%的企业都微乎其微,没有资金支持,自主创新也只是空想。

与此同时,我国家电企业应该加大创新人才投入,大力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多层次的人才体系,增强研发能力。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家电企业间的交流也能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特别是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共同攻关,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家电企业在研发与技术方面的竞争,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但仅仅研制出高新技术产品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必须提高所有家电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完善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我国家电企业在出口中的科技、经济竞争能力,更好地参与并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海尔集团对于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值得国内家电企业借鉴的,海尔拥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无论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国际中的竞争都把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我国家电企业在注重自主品牌经营的同时,更要注重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的保护,只有在其依法获得专利权并得到切实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做到自主品牌的牢固拥有。

(三)提升家电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今家电市场竞争中,品牌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

纵观国际知名的家电公司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品牌国际化是家电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长久不衰和保持旺盛市场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市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企业有必要也有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近年来,沿着海尔集团“零库存下的即供即需”商业模式,海尔冰箱积极建立“倒三角形”,不仅实现了“海外研发、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还实现了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的新跨越。

至2011年海尔已连续6年亮相德国IFA展,集中性地展示了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洗碗机等产品在内的200款高端新品。

在2011年的IFA展上,海尔展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可以与欧美家电巨头同等规模、同台竞争的家电品牌。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家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就长远来看,也是为我国家电企业提供了一次向国际市场展示自己的机会。

过去一些选择高端品牌的消费者由于预算约束的变化而选择中国的家电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对中国家电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进行客观的评判。

如果我国家电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完善自身商业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使得能够达到或超出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那么我国家电品牌的形象就会大大提升,从而使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四)进一步推动提高居民的长期需求

国家实施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这些刺激政策的陆续“收官”,为实现消费持续有效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