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7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m。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

破碎。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该区域降水有何特点?

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黄土、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具体分析见下表:

原 因

产生的影响

土质疏松

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降水集中,多暴雨

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地貌形态不稳定

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植被覆盖差

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人为原因的主要方面。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草类的保护

毁林和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战乱和营造宫殿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滥用土地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

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水土流失源头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和搬运所产生的影响。

如养分流失、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泥石流,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2.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沉积所产生的影响。

如河床抬高,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增加。

———————方法技巧很重要———————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

具体分析如下:

———————应用体验不可少———————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90.4%。

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

2.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 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 ④退耕还草 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 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③⑥

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解析:

1.A 2.D 3.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在现代社会,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含量

B.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区的旱情

D.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少

5.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体现在(  )

①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加剧沟壑发展,便于耕种 ③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 ④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使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B 5.C 第4题,水土流失会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弱,水肥含量减少;

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发展,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灾害频发;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黄河,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加。

第5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不便于耕种;

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

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使用。

知识点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坡”歌声里的大风,“白羊肚手巾”黄土地上的“兄妹开荒”,陕西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这些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正在被满眼的绿色颠覆。

从“兄妹开荒”到“兄妹造林”,革命圣地延安正在转变生产方式,全民动员在黄土高原上打造绿色新城推动绿色产业。

黄土高原绿色增加对黄河泥沙含量有什么影响?

黄河泥沙含量减少。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措施

功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

深耕改土、粮草间作、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密切结合,使本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工程措施的固沟、护坡、保塬方面的措施和效果如下:

主要措施

适用地段

效果

固沟

打坝淤地

沟谷地段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修水库

营造防护林

护坡

封坡育林育草

缓坡地段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

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

平整土地

部分塬面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分析思路

(1)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农业等经济活动,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3)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1.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

①打坝淤地 ②平整土地 ③植树造林 ④地膜覆盖 ⑤兴建小型水库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选B 植树造林为生物措施,地膜覆盖为农业技术措施。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②③

3.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2.C 3.A 第2题,塬面为平坦较宽阔的黄土高地。

第3题,治理塬面措施主要是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4.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原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地区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请将下列农业立体开发的项目,与图中适当数码对应(用字母代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D.发展大棚农业

(3)简析定西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效益。

(4)如今当地农民的生活用能相当一部分来自人工沼气,发展人工沼气有何好处?

(至少答四条)

(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和该地区的土壤特性、降水特点、地形及植被有关。

(2)题,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的立体开发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图中可以看出:

①地为耕地,并且在山坡上,应该修筑梯田;

②地为草地,应该退耕还草;

③地是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发展大棚农业;

④地坡度大、海拔高,应该植树造林。

第(3)题,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效益应该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发展沼气不但可以为农民提供燃料,减少植被的砍伐,而且还可以增加有机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1)该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地表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低。

(2)①A ②C ③D ④B

(3)①山顶与山坡的林草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②农、林、牧、果、蔬业得到协调发展,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达到致富的目标。

(4)①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②扩大了有机肥来源,实现有机肥料还田;

③有利于解决燃料、饲料、肥料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⑤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草地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

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图的判读

该类图示多以森林的变化为载体,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图示一]

[图表解读]

1.看风速和沙尘变化

图中短横线的多少代表风速的大小,从左向右风速减弱,可以看出森林使风速降低,起到防风的作用;

空中点状虚线表示沙尘的多少,从左向右沙尘减少,可以看出森林使沙尘减少,起到固沙作用。

2.看径流变化

沿坡面向下的箭头数量表示地表径流的大小;

箭头的粗细表示携带的泥沙含量,坡面垂直向下的箭头表示地表水下渗为地下水,由沿坡面箭头可看出地表径流减少,携带的泥沙减少,地表水下渗增加,说明森林起到了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3.读气体及箭头指向

森林吸收CO2放出O2,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图示二]

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示意图

1.看不同植被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图a中植被为天然次生林、灌丛,地下水位较浅;

图b中植被为速生桉,地下水位较深。

2.分析不同植被对地下水的影响

由图a中植被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可知,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的功能;

由图b中植被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可知,速生桉的生长要消耗大量地下水资源,不利于水资源的存储。

[图示三]

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示意图

1.看流域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在流域的三个开发阶段,植被逐渐减少,居民点逐渐增多,说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2.看不同开发阶段河流流量的变化

(1)对应关系:

Ⅰ—①,Ⅱ—②,Ⅲ—③。

(2)变化:

阶段Ⅰ,流量最平缓,最大流量小,洪峰来的晚、退的迟;

阶段Ⅲ,流量变化最明显,最大流量大,洪峰来的早,退的快。

(3)得结论:

森林资源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的作用。

[演练冲关]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结合图回答1~2题。

1.从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净化空气 ②涵养水源 ③降低风速 ④吸烟除尘

A.①②③      B.②③④

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林受人类破坏相对较小因此保存完好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1.A 2.A 第1题,读图可知,植物吸收CO2,放出O2、H2O,说明其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的趋势,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第2题,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由于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读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回答3~4题。

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D.稀疏

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3.C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稀疏的防护林防风的范围较小)。

第4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

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

黄土高原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由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使这里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D.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C 2.C 第1题,黄土高原是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

第2题,森林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从而导致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B.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C.减少河流中有机物含量,从而造成渤海湾中鱼类数量大减

D.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选C 水土流失使陆地上的有机物随流水、泥沙进入河中,导致河流中有机质增加,入海河流带来的有机物将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起赤潮等。

4.黄土高原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有(  )

①小流域只涉及黄土高原个别区域 ②每个小流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③小流域是泥沙源地和水土流失地 ④利用小流域治理经验,进行大、中流域的治理,从而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选C 小流域遍及整个高原地区。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此回答5~6题。

5.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B.改善生产条件

C.创建旅游景点D.利用光热

5.C 6.A 第5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和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第6题,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其功能是蓄水保土。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新疆B.西藏

C.内蒙古D.陕西

8.形成此地貌景观的原因有(  )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 ②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 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 ④开矿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D 8.C 第7题,图示地貌景观是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而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第8题,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的原因既有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度放牧、滥垦乱伐、开矿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人为原因。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9~10题。

9.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10.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处发展粮食生产

B.b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处植树造林

D.d处打坝建库

9.A 10.B 第9题,黄土高原小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故其治理重点为保持水土。

第10题,由图可知,a处为塬面,可发展粮食生产;

b处为缓坡,可修建梯田,但黄土高原区降水较少,不易发展水稻种植业;

c处为陡坡,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d处为沟口,打坝建库调蓄洪水。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1.B 2.C 第1题,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2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

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

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

~40°

,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

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4.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上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3.C 4.C 第3题,分析图中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变化线可知C项正确。

第4题,坡面造林的重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应建在鱼鳞坑的上边区域。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植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5~6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D.②④

5.D 6.B 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

第6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故①③正确。

开垦坡地泥沙量增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

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错。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8.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7.B 8.C 第7题,图中反映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